1942年駐印軍老照片,相當於美國輕裝甲師,中國當時最精銳的部隊

2020-12-19 歷史的集合號

【中國駐印軍成立】這支部隊的前身原是中國遠徵軍,但在緬甸作戰中被日本擊敗,其殘部一部走野人山從雲南進入國內,另一部去了印度,最終在印度於1942年8月成立了中國駐印軍。

【新38師進入印度】被日軍擊潰的新22師和新38師先後達到印度,成為了駐印軍的基礎。1942年5月底新38師尾隨潰不成軍的英軍殘部進入了印度,成為了第一支進入印度的國軍部隊,也為之後反攻緬北保留了「種子。」圖中的中國士兵將日軍的膏藥旗圍在身上,這種感覺……

【新22師】1942年7月得到休養生息的新38師派出的搜救隊,終於在離印緬邊境100多公裡的地方,找到了幾乎奄奄一息的兄弟部隊新22師,8月這支衣衫襤褸的部隊進入了印度。新22師曾經在緬甸的平滿納地區,獨自抵抗超過自身兵力5倍的日軍達18天。圖中為裝備了美國坦克的中國部隊。

【中美士兵在交流】就在新38師進入印度後,7月份國民政府命令新38師脫離國內部隊建制,改為獨立師,開始了新得整訓。中國駐印軍的成立使得史迪威有了和日軍抗衡的資本,同時這支軍隊也使防務空虛的印度有了邊防部隊。

【武裝一新的駐印軍】英國起初對這支部隊並不看好,但是讓這支部隊反攻緬甸反而正中美國人的下懷,如果打通了滇緬公路,美國人的物資進入中國將省去很多麻煩。於是英國在印度的東北角,將接近緬甸一個叫雷多的地區劃給孫立人管理。駐印軍在這裡開闢了訓練場,營房等軍用設施。

【源源不斷的美軍物資】在這裡美國人運來了源源不斷的美制裝備,作戰服、鋼盔、防毒面具、毛衣、雨衣、T恤、叢林靴、背包、夾克、腰帶、軍用水壺。還有官兵們最喜歡的坦克、吉普車、格式口徑的火炮、卡車、各種槍械,甚至就連襪子、內衣內褲也全部運來了。這些裝備讓中國士兵們目瞪口呆。

【訓練中的士兵】裝備好了當然要加緊訓練,為日後反攻做準備,可以說這時的駐印軍已經成為了中國當時最精銳的部隊,所配備的作戰武器相當於美軍的輕型裝甲師。

【險些成為美軍外籍部隊】史迪威曾經派出300多美國軍官,想讓這些人成為駐印軍各級部隊的指揮官,讓他們直接管理部隊。這個計劃無異於使中國軍隊成為了美國的外籍部隊,這遭到了中國士兵的一致反對,孫立人用英語憤怒的和史迪威大罵,最終這個計劃泡湯了。

【王牌部隊的產生】這支部隊在雷多休整期間,接到國內命令新38師和新22師合併為新一軍,這支部隊成為了後來國內的五大主力之一。這些老照片就是當時駐印軍的一些寫照,在當時他們成為了國家抵抗日寇最精銳的部隊,他們在抗戰時期的貢獻也不能被遺忘,對此你認為呢

相關焦點

  • 老照片:蔣介石、宋美齡、蔣緯國來到印度,視察中國駐印軍
    1943年12月初,蔣介石、宋美齡等人在埃及開羅參加完會議後,回國途中,來到印度比哈爾邦的藍伽軍營,視察中國駐印軍。來看一張當時的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蔣介石、宋美齡等人乘坐的用運輸機緩緩降落在印度比哈爾邦的藍伽軍營,蔣介石、宋美齡依次下飛機。
  • 印軍後勤窘況:「精銳」部隊夥食「拮据」!
    印軍後勤窘況:「精銳」部隊夥食「拮据」!近期,隨著天氣逐漸變冷,對駐紮在高原地區的軍隊的考驗也越來越嚴峻,尤其是對後勤方面的困難。眾所周知,印度雖然表面對邊境軍隊後勤儲備「誇誇其談」,但是實際上印軍卻是非常困難的。
  • 補充中國駐印軍的新兵,在「駝峰」航線上要忍受屈辱、顛簸、寒冷
    1942年初緬甸陷落後,駐守的英緬軍和前來增援的中國遠徵軍遭遇慘敗,各自退回印度和中國境內。但也有少數遠徵軍部隊由於退路被截斷,只能跟隨英緬軍退往印度境內,原本準備借道回國,不過時任中國戰區參謀長的史迪威將軍不甘心失敗,力主由美國出資出裝備,在印度訓練10 萬中國軍隊,以便適時反攻緬甸。
  • 國民黨93師,建國後反攻雲南還連克四城的部隊,又大勝印軍精銳
    國民黨軍93師原隸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八軍,這支部隊在抗戰時期曾被編入中國遠徵軍序列。1942年2月,第八軍49師,93師進入緬甸景棟地區,在東南亞轉戰1500多公裡,多次重創日軍,給予日軍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第八軍在湖南被解放軍擊潰之後,軍長李彌扔下部隊自己逃到了臺灣,93師一路往南方撤退,從廣西逐漸逃到了緬甸和泰國境內。
  • 黨衛軍第十「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概況
    二戰中期,黨衛軍曾一次性同時組建了兩個裝甲師,它們就是黨衛軍第九「霍亨施陶芬」師和第十「福隆德斯伯格」師,這兩個師如同一對孿生兄弟,從組建開始到後來參加各次戰役都如影隨形、不離不棄,那真是城隍廟裡的鼓錘,一對。
  • 英軍自行北撤印度,卻把中國遠徵軍當作掩護部隊,留在緬北前線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9日,美英兩國正式對日宣戰。1942年1月16日起,日軍從泰國越境向緬甸發起攻擊,並一步步向首都仰光逼進。至此,中國遠徵軍入緬部隊總數達10萬人,其中第5軍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新38師系稅警總團改編,清一色德式裝備,在中國抗日戰場艱苦卓絕的時刻,抽調如此精銳的部隊投入緬甸戰場,中國方面可謂仁至義盡。
  • 一支「流亡藏人部隊」幫印軍對付解放軍?真相是……
    先是2日向我外交部發言人提問,聲稱印方說「流亡藏人部隊」是印度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支部隊在美國中情局的指導下於上世紀60年代成立……在達賴支持下與印軍並肩作戰,云云。或許覺得「印方」這詞用得心虛,接著又找補了一下。
  • 韓戰,精銳對精銳,39軍大戰美國騎1師
    韓戰期間,第一批進入朝鮮的中國軍隊是野戰部隊中的精銳,而為了能使得戰爭迅速結束,美國也調遣了他們的王牌。在第一次戰役期間,兩軍的精銳就發生了碰撞,精銳的39軍力戰同樣是精銳的美國第1騎兵師,並且取得勝利。
  • 向印軍反擊石頭戰的是哪支部隊?老對手再戰,中國王牌149師VS印度33軍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說:經中方核實,8月15日,中國邊防部隊對中印邊境西段班公湖地區實控線中方一側進行正常巡邏,受到印度邊防部隊阻撓。其間,印方採取激烈動作,衝撞中方人員並與中方發生肢體接觸,造成中方人員受傷。衝突的視頻也在網上熱傳,有中國軍人一腳 將扔石頭的印度兵踢出幾十米遠。那麼,用石頭對印軍回擊的是中國那支部隊?
  • 一個步兵連裝備9挺輕機槍,抗戰時期,什麼部隊有這個武器水平?
    當時精銳部隊一個步兵營會編制一個機槍連,裝備4到6挺重機槍;裝備較差的部隊一個步兵團會直轄一個機槍連;裝備再差的話,可能就沒重機槍連的編制了,而是重機槍排甚至連這個也沒有了。輕機槍一般是裝備到步兵連的,當時中國軍隊內使用的機槍極為龐雜,比較典型的有進口的ZB26(捷克式),繳獲的日式歪把子,英制布倫輕機槍,法制哈奇開斯輕機槍,蘇制DP輕機槍(轉盤機槍)等。
  • 老照片——1949年上海碼頭,逃往臺灣的國民黨軍都帶了些什麼?
    1949年,國民黨軍隊在上海港口裝運T-26坦克和美制M3A3坦克準備送往臺灣。照片中的國軍裝甲部隊正在裝船撤臺灣,其中居然有不少蘇聯製造的T26坦克。敢情也有不少蘇式裝備。M3A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由M3型輕型坦克發展而來的。主要武器為37mm火炮1門,7.62mm機槍3挺。1942年8月定型,1943年投入生產,至同年10月止,共生產3427輛,之後由M5A1所取代。
  • 遠徵軍首次出國作戰,10萬精銳折損大半,戰敗影響有多大?
    而按照日軍方面的統計,與其交戰的英軍、英緬軍、英印軍共計步兵43個營,此外還有直屬炮兵和坦克等部隊,兵員合計45000人;與其交戰的中國遠徵軍共計有中國遠徵軍3個軍9個師共計約10萬人,此外還與國軍71軍和雲南地方軍交戰。其宣稱戰果統計為:(中英等國軍隊)遺棄屍體27454具、俘虜4918人。
  • 我軍輕步兵有多強悍?3人踹掉2個炮兵陣地,擊潰印軍步兵營!
    經過抗美援朝,與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殊死血戰,我軍經受了最嚴峻的考驗與洗禮,輕步兵戰鬥力達到一流水準,美國大兵真正認識了中國軍隊,收斂了狂傲之心。已經是1962年了,但近在身邊的印軍,卻還活在二戰之前。印軍第4師號稱「悍善戰」部隊,其所屬的錫克族第一、第二營,配屬一個炮兵團,侵佔我西山口地區。
  • 內憂外患之際,4萬精銳印軍喪失戰鬥力,莫迪的考驗終於來了
    作為「四國聯盟」的成員之一,印度緊隨美國腳步作出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挑釁行為。在其國內疫情狀況十分嚴峻的當下,身為印度領導人的莫迪只顧著在邊境上「搞事情」,三番五次地作出挑釁性行為、發表不利於和平外交的言論。
  • 中國軍人最慘烈一仗:七千多入緬遠徵軍將士陣亡,日軍無人生還
    1942年,中國軍隊首次入緬作戰,戴安瀾率領的200師,孫立人率領的新38師都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由於英國軍隊的倉皇后撤,致使中國軍隊處於被動的狀態,最後各部隊奉命回國,中國當時最精銳的第五軍在野人山幾乎全軍覆沒。
  • 二戰各國的王牌部隊大盤點:日軍最強師慘敗在中國軍隊手中
    1942年7月,美軍開始在太平洋戰場上向日軍發起反擊,擔當首戰任務的正是美國最精銳的第一師, 瓜島爭奪戰是太平洋戰爭中一場空前殘酷而激烈的大搏殺。 這支蘇軍的王牌部隊,在蘇聯名將崔可夫的率領下,在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中,與德軍最精銳的第六集團軍血戰到底,打了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持續最久、鬥爭最慘烈的巷戰,最終扭轉了戰局,締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蘇聯最高統帥部授予其「近衛軍」稱號,將之改編為近衛軍第八集團軍。
  • 1953年,我軍僅用14分鐘,掏空南朝鮮最精銳部隊「白虎團」的老巢
    1953年,我軍僅用14分鐘,掏空南朝鮮最精銳部隊「白虎團」的老巢70年,恍然如夢。濟南,無影山。和煦的陽光鋪滿了屋子,投在一張老照片上。照片的主人公叫張克讓,一身戎裝,精神抖擻,勝利的喜悅掛在嘴角。這面旗子就是赫赫有名的「白虎團」團旗,後來成了志願軍的戰利品,如今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白虎團」的正式名稱叫南朝鮮「首都師」第一團,享有「國防軍主力」「無敵猛虎」的美名,因李承晚親授「虎頭旗」而得名「白虎團」。作為「首都師」的王牌團,「白虎團」武器裝備精良,作戰實力雄厚,是敵軍精銳中的精銳。
  • 中國遠徵軍:滇緬路上前僕後繼
    在1942年初第三次長沙會戰中,第九戰區炮兵部隊佔據了嶽麓山陣地,戰鬥最激烈的時候,炮彈告罄,第九戰區電告重慶,軍政部答覆:「炮彈尚在仰光(時為緬甸首都)待運。」據說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宋子文聽說此事後驚呼:「倘若日軍進犯緬甸,斷我賴以生存之滇緬公路,我方軍民則無異困守孤城,坐以待斃。」
  • 德軍這支傳奇裝甲師,戰術超群四處救火,巴頓將軍都讚不絕口
    這支部隊就德國國防軍第11裝甲師,一支以驍勇善戰,戰術靈活而聞名的德軍王牌部隊。巴頓將軍精銳匯集,組建成軍▼法國戰役結束後不久,德軍開始了新一輪的擴充,第11裝甲師由此應運而生。1945年8月1日,根據德軍總部命令,德國國防軍第11摩託化步兵旅和步兵第209、231、311師各一部合併組建第11裝甲師。同年9月4日,又從第5裝甲師中調入了第15裝甲團。至此,日後揚名東線的德軍王牌誕生了。有意思的是儘管該師是由不同部隊抽調組建的,但是它的大部分成員都來自西裡西亞。
  • 被德國吞併之前捷克軍隊老照片,訓練有素,堪稱精銳,卻無力回天
    【捷克斯洛伐克軍隊士兵】在1939年3月之前,捷克斯洛伐克作為一個歐洲主權獨立的國家,擁有自己的軍事、政治、經濟等主權國家擁有的一切地位和尊嚴。這些照片都是捷克在被德國吞併之前的老照片,這裡展示的捷克軍隊訓練有素,堪稱精銳,但也正是這些人對最終的結果卻無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