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實體書店紛紛重出江湖 與各大賣場合作搭售

2021-01-09 騰訊網

■外圖城院擬打造校園文化特色品牌。

本報在7月24日、9月1日報導了廈門新開多家書店的消息。隨著昨日外圖書城兩家分店——鼓浪嶼書店、城院書店相繼開業,廈門今年夏天增添的書店數量已達6家。記者觀察發現,書店選址商場、學校、住宅小區、老建築已成潮流,二者相輔相成,促進了廈門書店新業態的鞏固。 文/圖 記者 林曉雲

復甦

與地產捆綁與大賣場搭售

實體書店巧妙結合各種業態

實際上,去年多家書店開業,敏銳的人就嗅到了書店與各種業態結合的氣息。實體書店從網絡書店衝擊的寒流裡慢慢復甦,與商業地產巧妙捆綁,在創意空間和大賣場搭售圖書。

去年12月,廈門西西弗書店在SM二期開門迎客,根據市場熱點、店址客群特點選書。此前,已陸續有幾家獨立書店在廈門落戶,如選址海滄阿羅海廣場的「紙的時代」,駐翔安盧卡小鎮的芸臺書舍等,品牌實體書店以其獨立的精神、專業的眼光,把關魚龍混雜的圖書市場,給讀者營造一個可以感知、感受、尋找的閱讀空間。

扶持

廈門提供多項資金扶持,租金壓力小書店運營更輕鬆

7月,廈門的書店扎堆開業,鼓浪嶼的蟲洞書店和鼓浪嶼·外圖書店,都選址富有歷史感的老別墅裡。此前一周,大學路「升級版」曉風書屋「重出江湖」,位於悅享中心的曉風書屋也同時開業。

許多書店開業,與政府扶持有很大關係。曉風書屋總經理許星表示,2014年《廈門市扶持民營實體書店發展暫行辦法》出臺,安排200萬元至300萬元的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民營實體書店提供項目補助、貸款貼息、特色獎勵等多項資金扶持。租金壓力低了,維持好書店運營更輕鬆。

曉學堂蟲洞書店開進了建於1921年的鼓浪嶼老別墅海天堂構內,延續了曉學堂在軟體園開辦的第一家文創書店的定位,營造跨界閱讀的體驗氛圍。曉學堂堂主、新格文創董事長蘇曉東表示,書店已經不單純是賣書,而是圍繞著書的產業鏈擴大化、立體化。

特色

不僅賣書還舉辦分享活動

打造大數據時代的品牌店

昨天開業的鼓浪嶼·外圖書店,定位為純粹的實體書店,以海峽兩岸優秀的華文出版品為特色。有圖書品種1萬餘種、2萬餘冊,其中一半以上為內地暢銷書、作家籤名書、廈門本土作家的圖書,另一半則來自臺灣。

外圖書城·城院店位於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實訓樓,定位為「格調書店」。城市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蔣先立表示,通過舉辦「師生深度閱讀」、雲頂文化沙龍等活動,要把書店打造成學院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特色品牌。

8月28日,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我們都是趕路人》新書分享會在禹洲·世貿商城芸臺書舍舉行。芸臺書舍作為禹洲·世貿商城引入的24小時書店,代表著大數據時代下的讀書夢想,標榜「網際網路+書店」。這裡不只出售書籍,還不定期舉辦即興戲劇表演、沙龍活動等。目前,芸臺還在和禹洲世貿商城商討在島內開設一家「24小時書店+獨立電影院」的可能性。

(廈門晚報(微博))

>

相關焦點

  • 合肥首家噹噹書店開業 各大商場迎「書店+」經濟新模式
    縱觀合肥各個商圈,目前除了美食和兒童業態成為「標配」外,文創書店的進駐成為又一吸金法寶。據數據顯示,合肥眾多商場在引進品牌和做出特色等方面大下功夫,紛紛與書店「聯姻」。近期,新開業的百大心悅城引入了安徽最大的O+O實體書店噹噹書店吸引了眾多市民「打卡」。
  • 咖啡機、學習場與大數據:未來實體書店如何活下去?
    大會發布了《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由於沒有對全國書店數據的完整統計,他們邀請大數據公司把書店打卡的記錄進行匯總,發現2019年有打卡的中國書店約7萬家,這可以算作中國實體書店的下限數字,也已經讓中國成為世界上書店最多的國家。
  • 案例|實體書店的救命稻草:臺灣文創之誠品書店發展策略詳解
    近年來隨著行業自身因素的影響,加之網絡書店的興起給傳統實體書店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實體書店倒閉的現象已經是屢見不鮮。然而,在實體書店發展不景氣的情況下,臺灣誠品書店卻有逆勢而上的意味,將連鎖店一路開進香港、蘇州等地。本文以誠品書店的成功經營為例,探索實體書店未來發展的營銷策略。
  • 中國實體書店超過7萬家
    「2019中國網絡綜合書店打卡大數據顯示,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過7萬家。美團點評上書店打開數據顯示,2019中國新開書店數量超過4000家,關閉書店500多家,其中新華書店87家,民營129家。美國2019年只開了99家新書店,英國只有15家。」
  • 日本設計大師隈研吾打造新華書店落地上海,疫後實體書店這樣出彩
    連續多年在上海書展舉辦的「中國實體書店創新發展年會」今年扣準「疫後重生」主題,大眾書局創始人繆炳文的這番話引起很多書業同行的共鳴。 「讀者在哪裡,實體書店就往哪裡去。」中金易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朱英觀察到,今年上半年,實體書店開始主動豐富營銷手段,從「等人來」向「送出去」轉變。
  • 實體書店憑多業態經營模式重獲新生 呈現多年未見的活躍、創新面貌
    這是網絡圖書銷售企業噹噹開設的第一家旗艦書店,它把圖書與談話和討論區、咖啡館甚至藝術課結合起來。   如果說書店與電商間的競爭是前幾年熱炒的話題,那麼「線上線下融合」才是如今的大勢。隨著人們對文化體驗的重視和消費結構升級,阿里、京東、當當網等紛紛「擁抱」線下實體書店,並利用自己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優勢,賦予書店新的內涵。
  • 實體書店如何走進校園
    不均衡性還表現在高校合作困難大。部分高校雖經書店多次主動聯絡,工作進展遲緩,個別院校以「無閒置房屋」為由不予合作。 二是在思想認識上,等待觀望,舉棋不定。部分學校安於現狀,對校園書店認識模糊,開拓創新意識不足,在場地安排,業態布局、合同籤署上,推諉應付。為此,要進一步深化思想認識,提升合作信心。
  • 實體書店回暖!跟著這本書漫遊北京160家閱讀空間
    由北京大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策劃、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北京閱讀空間漫遊指南(2019—2020)》與讀者見面,該書為讀者展現了北京實體書店升級轉型的整體面貌,內容涵蓋了書店文化策劃、書店空間設計、書店活動服務、書店選品特色等多個內容維度。全書依託「北京閱讀季」機構活動資料庫為信息基礎,結合北京全民閱讀「一區一品」調研的一線採訪資料作為補充,生動詳實地記錄了北京實體書店的運營現狀與發展動向。
  • 西寧新型實體書店悄然興起
    近年來,隨著網絡書店的蓬勃發展,實體書店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少實體書店關門歇業。面對網絡書店的衝擊,西寧的實體書店情況如何?老書店壓力大轉型升級在路上李先生雖然經常逛書店,但他很少在書店買書,原因很簡單,西寧書店很少有折扣優惠,而且書店內種類沒有網上齊全。
  • 實體書店為南昌點亮一盞知識的燈
    有人鑽進了梅嶺,有人閒坐在八一公園的樹蔭下,有人在贛江邊漫步……可不少人會選擇躲進書店,這裡不但給人們帶來清涼,還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近幾年實體書店重新給人驚喜。目前入駐南昌的各實體書店,其銷售額雖然有高有低,但整體銷售形勢偏旺,經營狀況良好。南昌實體書店數量不僅在增多,模式也在改變,在回暖中呈現出一片紅火景象。
  • 成都實體書店花式「雲帶貨」
    13日,兩場圖書秒殺活動分別以29分鐘和26分鐘時間完成,不僅讓讀者大呼「加場」,更讓組織這次線上活動的方所成都店充滿了動力和信心。營業時間縮短,客流量減少,面對疫情帶來的困境,復工後的成都各大實體書店紛紛拓展渠道。從線下到線上,成都的實體書店通過微信、直播、抖音等多元化傳播途徑,將豐富的文化體驗帶給讀者。
  • 線上大求生,值不值得實體書店借鑑?
    不過,近些年來,為了應對網際網路衝擊和突破自身因素限制,實體書店也在尋求生存發展之道。靠著經營多元化產品、打造精品閱讀空間、販賣文藝的生活方式等,誠品書店、蔦屋書店、單向街書店、西西弗書店、言幾又等品牌連鎖書店逐漸進入公眾視野並廣受讀者喜愛,實體書店呈現出復甦跡象。
  • 實體書店,終究是一門賺錢的生意
    近年來隨著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書店,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全國各地新華書店、大型連鎖書店、新興獨立書店紛紛掀起開店熱潮,有的大型連鎖書店一年新增店鋪達100家以上;這讓一眾愛書人士及從業者頗感欣慰:總是在寒風中瑟縮的實體書店,將迎來溫暖的春天。春天是真的來了麼?
  • 實體書店:困頓中的創新與重生
    特別是隨著網上書城紛紛布局線下,進一步壓縮了現有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實體書店普遍生存堪憂。  有關資料顯示,2016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總碼洋規模為701億元,其中網上渠道銷售碼洋總量大約為365億元,實體書店渠道銷售碼洋大約為336億元,實體書店渠道同比增長率-2.33%,網上書城則仍保持30%左右的高增長率。  與全國一樣,我省實體書店的經營狀況也不容樂觀。
  • 實體書店為南昌點亮一盞知識的燈(圖)
    有人鑽進了梅嶺,有人閒坐在八一公園的樹陰下,有人在贛江邊漫步……可不少人會選擇躲進書店,這裡不但給人們帶來清涼,還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近幾年實體書店重新給人驚喜。目前入駐南昌的各實體書店,其銷售額雖然有高有低,但整體銷售形勢偏旺,經營狀況良好。南昌實體書店數量不僅在增多,模式也在改變,在回暖中呈現出一片紅火景象。
  • 「寒冬」依然壓力不小 廈門實體書店不斷開張
    一度飽受網絡市場衝擊的廈門實體書店,似乎一夜之間「復活」了!難道真的「寒冬」已過?昨日,導報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廈門實體書店今年可謂逆市增長,在政策扶持下顯示出勃勃生機,但「寒冬」依然存在,生存的壓力依然不小。
  • 嚴禁機票默認搭售 搭售是什麼意思?
    規定明確規範承運人及航空銷售代理人禁止默認搭售行為,保護旅客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不受侵犯。還刪除現行規章關於旅客購票時的地點、證件等條件要求,減少旅客的義務。  搭售行為是指經營者在銷售商品時,違背購買者的意願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條件的行為,然而不少商家都會採用搭售的方式來增加銷售額帶來更多的利潤。
  • 實體書店變身記
    經歷了破繭重生的實體書店,和從前大不一樣:柔和的色調,溫暖的燈光,精緻的書籍,咖啡、簡餐成為標配,畫展、講座尋常可遇。書店逐漸變身為以閱讀為主題的文化空間,賣書、買書顯得不是那麼重要,深度的閱讀、有情趣的生活,才是店家與讀者的共同追求。
  • 實體書店紛紛開進商業體 「文藝+商業」模式能走多遠?
    近兩年,武漢的實體書店一家接一家的開,和之前的傳統書店不同的是,如今的書店紛紛進駐購物中心或者商業綜合體,文藝+商業的組合,讓遭遇嚴寒多年的實體書店迎來新生機,也成為商圈裡的一道文化風景。   主打特色牌和高顏值   「這裡不僅能看書,設計也特別棒,逛街逛累了進來坐一會喝杯咖啡翻翻書,很舒服。」
  • 實體書店回暖|上海第5家西西弗書店落戶虹口
    2018年計劃在上海新開6家門店澎湃新聞同時獲悉,西西弗書店將於2018年在上海接連開出6家門店。其次上海作為全國的經濟中心,民眾較高的收入水平決定了其在各方面的消費能力都處於全國領先,這其中當然包括在閱讀方面的消費。以上兩方面決定了上海地區圖書市場的容量還是相當龐大的。而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如此強大的市場容量並沒有完全被釋放和滿足,還有很大的空間有待我們去挖掘。這也是我們會在18年開出6家甚至更多門店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