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圖城院擬打造校園文化特色品牌。
本報在7月24日、9月1日報導了廈門新開多家書店的消息。隨著昨日外圖書城兩家分店——鼓浪嶼書店、城院書店相繼開業,廈門今年夏天增添的書店數量已達6家。記者觀察發現,書店選址商場、學校、住宅小區、老建築已成潮流,二者相輔相成,促進了廈門書店新業態的鞏固。 文/圖 記者 林曉雲
復甦
與地產捆綁與大賣場搭售
實體書店巧妙結合各種業態
實際上,去年多家書店開業,敏銳的人就嗅到了書店與各種業態結合的氣息。實體書店從網絡書店衝擊的寒流裡慢慢復甦,與商業地產巧妙捆綁,在創意空間和大賣場搭售圖書。
去年12月,廈門西西弗書店在SM二期開門迎客,根據市場熱點、店址客群特點選書。此前,已陸續有幾家獨立書店在廈門落戶,如選址海滄阿羅海廣場的「紙的時代」,駐翔安盧卡小鎮的芸臺書舍等,品牌實體書店以其獨立的精神、專業的眼光,把關魚龍混雜的圖書市場,給讀者營造一個可以感知、感受、尋找的閱讀空間。
扶持
廈門提供多項資金扶持,租金壓力小書店運營更輕鬆
7月,廈門的書店扎堆開業,鼓浪嶼的蟲洞書店和鼓浪嶼·外圖書店,都選址富有歷史感的老別墅裡。此前一周,大學路「升級版」曉風書屋「重出江湖」,位於悅享中心的曉風書屋也同時開業。
許多書店開業,與政府扶持有很大關係。曉風書屋總經理許星表示,2014年《廈門市扶持民營實體書店發展暫行辦法》出臺,安排200萬元至300萬元的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民營實體書店提供項目補助、貸款貼息、特色獎勵等多項資金扶持。租金壓力低了,維持好書店運營更輕鬆。
曉學堂蟲洞書店開進了建於1921年的鼓浪嶼老別墅海天堂構內,延續了曉學堂在軟體園開辦的第一家文創書店的定位,營造跨界閱讀的體驗氛圍。曉學堂堂主、新格文創董事長蘇曉東表示,書店已經不單純是賣書,而是圍繞著書的產業鏈擴大化、立體化。
特色
不僅賣書還舉辦分享活動
打造大數據時代的品牌店
昨天開業的鼓浪嶼·外圖書店,定位為純粹的實體書店,以海峽兩岸優秀的華文出版品為特色。有圖書品種1萬餘種、2萬餘冊,其中一半以上為內地暢銷書、作家籤名書、廈門本土作家的圖書,另一半則來自臺灣。
外圖書城·城院店位於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實訓樓,定位為「格調書店」。城市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蔣先立表示,通過舉辦「師生深度閱讀」、雲頂文化沙龍等活動,要把書店打造成學院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特色品牌。
8月28日,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我們都是趕路人》新書分享會在禹洲·世貿商城芸臺書舍舉行。芸臺書舍作為禹洲·世貿商城引入的24小時書店,代表著大數據時代下的讀書夢想,標榜「網際網路+書店」。這裡不只出售書籍,還不定期舉辦即興戲劇表演、沙龍活動等。目前,芸臺還在和禹洲世貿商城商討在島內開設一家「24小時書店+獨立電影院」的可能性。
(廈門晚報(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