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戰後的第一個十年中,朝鮮爆發武裝衝突,南北朝鮮徹底分裂

2020-12-16 小鳳雜談

世界大戰後的第一個十年中,朝鮮爆發武裝衝突,南北朝鮮徹底分裂

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文章是有關於韓戰的爆發有關的。在大戰結束以後的第一個十年裡,黨派之前衝突最嚴重的不是歐洲,而是在朝鮮。南北朝鮮鬥爭徹底分裂。話不多說,快點一起和我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伴隨著新成立的國家發生的暴力事件,只不過是1945年以後由於國際關係中的敵對和緊張而發生的遍及全球的武裝衝突格局中的一部分。世界上持續不斷的令人備受折磨的衝突,經常是由於地區性的環境的結果,然而它們產生了遠遠超過地方性的效果,當這些事件發生的時候,它們不僅證明保持國際和平的過程是多麼脆弱無力,而且也顯示了即使是最強大的國家,對那些經常處於他們有限控制範圍之外的環境是多麼無力對付。

在戰後第一個十年中在共產黨和非共產黨力量之間最嚴重的衝突,不是在歐洲,而是在朝鮮發生的,1950年在朝鮮爆發了武裝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和日本籤訂的條約規定,從1910年以來一直處於日本統治下的朝鮮,將變為一個獨立的統一的國家。美國和蘇聯在那裡留下了佔領軍,直到1949年。美國佔領38緯度線以南,蘇聯佔領這條線以北。在這段佔領時期,蘇聯拒絕與聯合國所建議的在全國進行自由選舉的計劃合作。反之,他們在北方建立了一個人民共和國,這和他們在東歐建立的國家相類似。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利用蘇聯正在抵制聯合國而臨時離開的時機,避開了蘇聯的否決權,制訂了朝鮮內戰爆發派遣應急部隊的計劃;這支部隊名義上是在聯合國統率之下,實際上主要是由美國人所組成並由美國指揮和供應。

這支軍隊最初取得了勝利,但在1950年11月受到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到朝鮮的志願軍隊的抗擊;中國的軍隊是來幫助北朝鮮的。接著是雙方的儡持。杜魯門總統和他的顧問們不願把衝突擴大到中國,怕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但也不願拋棄他們南朝鮮的盟友。經過兩年軍事和外交的僵持之後,1953年7月締結了和約,對北朝鮮和南朝鮮進行重建,放棄了使他們重新統一的任何計劃。就像德國的情況一樣,大國在達到他們的目標上的有限能力,最後完全歸結為一個分裂的解決辦法和一個分裂的國家。不過,最近的發展表明,北朝鮮和南朝鮮都有興趣彼此和解。

在越南的一次其破壞性遠遠超過朝鮮的戰爭中,也得到了同樣的教訓。1945年打敗日本後,法國企圖恢復它在遠東失去的帝國,但越南宣布脫離法國而獨立;法國企圖重申它對越南的統治,結果引發了在胡志明(1890-1969)領導下的越南民族主義者的起義。被稱為越盟的起義者,依靠遊擊戰使法國遭到重大損失,並不得不決定放棄鬥爭。1954年在日內瓦籤訂協定,決定將越南劃分為兩個地帶,待以後通過選舉再產生全國性的政府。胡志明成為越南北部的主席並將首都設在河內。如果像日內瓦協定規定的那樣舉行選舉的話,胡志明可能被選為全越南的主席。但在美國支持下的越南南方不同意進行選舉。結果在南越得到胡志明幫助的越共,即共產黨起義者,採用遊擊戰來反對政府和軍隊。

從這時起美國越來越深地捲入越南的內戰。約翰·F.甘迺迪(公元1917-1963年)深信,中國共產不可抗拒的力量將很快擴展到整個東南亞:越南、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接著是泰國、緬甸、印度。為此,1961年甘迺迪派遣了第一批美國顧問去幫助南越的軍隊。如果甘迺迪沒在1963年被暗殺的話,他會在派遣遠徵軍上做到多大程度還很難說。甘迺迪的繼任者林登·詹森希望用一支較小的軍隊,如十萬人,即可打敗越共。但他沒考慮到這樣的事實:越共已深入到了南越,並且他們已進行十八年的民族鬥爭。他們在1954年曾成功地將法國人趕走,此時不大可能會向被他們視為新的入侵者的美國人投降。越共和北越的正規軍雖然裝備不佳,但在許多場合與南越人和他們的美國盟友打得不分勝負。

美國政府和軍隊的領導人,對無法輕易在越南取得勝利而感到失望,於是就採取了大規模空襲的辦法,1964年在進行了一系列活動,竭力想證明這種做法的正當性。有一份其真實性令人懷疑的報告說,北越的船隻攻擊了在東京灣的美國海軍軍艦。詹森總統宣稱這些事件是戰爭行動,眾議院也立刻授權總統可以採取任何措施以擊退共產黨的侵略。此後很快就開始了美國的第一批空襲,同時美國第一批海軍陸戰隊也登陸了。雖然大量情況都令人懷疑這些襲擊的功效,但它們仍在繼續。美軍投到小小越南的非核炸彈的噸數,至少相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投到德國的所有炸彈的噸數。戰爭進行到第五個年頭,仍然看不見戰爭結束的前景,這時,在全美國瀰漫了一種幻滅情緒。1968年,詹森總統受到強烈的批評,他不得不放棄競選第二任總統的計劃。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看完以後有什麼感受呢?如果喜歡今天的文章的話可不要忘記給我們點讚收藏哦,如果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給我們的建議也歡迎大家發表在評論區,小編都會仔細看的。

相關焦點

  • 朝鮮半島分裂的由來
    數年後日本軍力膨脹,在朝鮮已能與俄比肩,俄國遂在1903年提出以北緯39°線為界瓜分朝鮮,這次是日本拒絕了。雙方各不相讓,終於爆發1904年的日俄戰爭。日本獲勝後,再無顧忌,於1905年強迫朝鮮與之籤訂《乙巳保護條約》,公然把朝鮮降為其保護國。1910年,日本進一步把《日韓合併條約》強加於朝鮮,徑直吞併之。從此以後,朝鮮人民不得不經受36年的亡國奴生活,直至二戰中日本戰敗投降。
  • 歷史教科書中的韓戰之中國篇
    」   韓戰的爆發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蘇兩國軍隊進入原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接受日軍投降。雙方以北緯38度線作為受降分界線,形成了南北兩個佔領區。在美國扶植下,1948年5月朝鮮南部成了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9月,在蘇聯支持下,朝鮮北部成立以金日成為國家元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半島出現了兩個對立政權。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把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視為自己稱霸全球的最大障礙。
  • 朝鮮和韓國分裂始末
    此時距離伊藤博文十步之遙的地方,朝鮮獨立運動參謀中將安重根埋伏在人群中。博文從他面前經過時,他迅速掏出手槍,連開三槍,擊斃伊藤博文。其被刺的消息震驚了整個世界,也極大的鼓舞了朝鮮人民的抗日意志。許多朝鮮士兵拒絕繳械並協商出走,組成了抗日武裝力量。一九一九年三一運動爆發。
  • 二戰後,美國的遠東防禦線從哪到哪?為何其中沒有朝鮮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朝鮮才從日本軍國主義近半個世紀的奴役下解放出來。但是美、蘇兩國為維繫雅爾達協議所建立起來的大國合作關係,在朝鮮問題的解決上達成了妥協。美蘇兩國軍隊以北緯38°線為界,先後佔領了朝鮮的南部和北部,以接受日本的投降,從而使統一的朝鮮民族又陷入了南北分裂狀態。
  • 韓戰爆發初期,為何南朝鮮毫無防備,美國人也沒猜到?
    1950年四月份以後,這南北朝鮮之間一直就在三八線附近,有著不斷的小的零星交火和摩擦,而且雙方都在指責對方說對方不斷的挑釁,不斷的發動軍事衝突,於是就呈現出來了一派狼來了的景象。一會兒是南方喊著北朝鮮入侵了,一會兒是北方喊著南朝鮮入侵了。
  • 韓戰爆發的歷史真相
    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  五十年前六月份爆發的韓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國際局勢,對中國半個世紀的歷史走向具有極其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隨著俄國關於這場戰爭的檔案解密公布,這一歷史事件的真相從迷霧中一點一點顯露。  在對冷戰和韓戰的研究中,關於韓戰爆發的歷史真相,一直是歷史學家爭論不休、眾說紛紜的課題。
  • 到底是誰挑起了韓戰?朝鮮?韓國?還是它們背後的蘇聯與美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朝鮮人民終於擺脫了日本長達35年的殖民統治。當朝鮮人民正沉浸在民族獨立的無限喜悅中的時候,美國早在8月10日就炮製了一條「三八線」作為美蘇兩軍接受日本投降的軍事分界線。這條「三八線」經過了杜魯門的批准,又得到了史達林的默許,於是在1945年9月2日,「三八線」以軍事分界線之名把朝鮮半島一分為二。
  • 本是同一個民族的朝鮮和韓國為何分裂至今
    這個作為周王朝諸侯國的朝鮮國在司馬遷的《史記·朝鮮列傳》中被稱之為箕子朝鮮:周武王伐紂滅商後將朝鮮之地封給了商紂王的叔父箕子。當時所謂的朝鮮之地大體在今天遼寧省境內的遼河流域一帶,和今天的朝鮮其實並沒多少關係。
  • 韓戰爆發後,看似強大的南韓軍隊,怎麼就不堪一擊呢?
    日本戰敗後,朝鮮並沒有迎來新生,而是由日本一個主人,換成了蘇聯和美國兩個新主人,雖然名義叫"託管"比較高大上。在南北兩個大佬的幫助下,南韓和朝鮮分別建立了。兩國的野心都非常大,一心要徵服對方,統一半島。可是誰也不服誰,雙方持續爆發了無數次的武裝衝突。
  • 韓戰爆發時,韓國如此不堪一擊,朝鮮到底有多少人參戰?
    朝鮮半島原本是一個完整的,但是後來卻被分裂成了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分別由蘇聯以及美國管理。朝鮮和韓國自建國的那天起就非常看不慣對方,兩國之間也是經常出現衝突和摩擦,都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先一步統一朝鮮半島。
  • 韓戰的戰敗對美國有多大的影響?
    韓戰,儘管慘勝,卻讓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美國人記住了一個絕對惹不起的國家,那就是中國!當美國1945年8月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扔下代號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彈之時,就已經成為全球軍事霸主,手握核彈大殺器,捨我其誰!然而,卻在5年後爆發的朝鮮戰場上威風掃地,顏面盡失,倍感恥辱!
  • 韓戰爆發初期,為何北朝鮮軍隊勢如破竹,直接碾壓南朝鮮軍隊
    今天咱們就要說到韓戰的正題了,那就是戰爭終於爆發了。在1950年6月25號的凌晨,北朝鮮的共產黨軍隊突然攻入了南朝鮮。韓戰自此正式爆發,北朝鮮方面的最初投入的部隊有七個師和三個獨立分隊,總計有八萬九千人。北朝鮮的指揮官把他們的八萬九千人分成了六個密集的縱隊,沿著朝鮮半島上北緯三十八度線這一道邊界,南朝鮮人在戰略戰術上完全實現了突然襲擊的目的。
  • 韓戰:近代朝鮮從隱士王國到日本殖民地的屈辱歷史
    現代朝鮮半島版圖的成型值得一提的是,朝鮮王朝從建國的第一天就同明朝保持著友好關係,因此明朝是我國古代中原和少數民族政權中唯一沒有與朝鮮半島的國家發生軍事衝突的朝代,而且明神宗還在1592年派兵幫助朝鮮打敗了日本豐成秀吉的入侵。
  • 韓戰爆發時,蘇聯為什麼缺席聯合國安理會?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就做出了武裝幹涉朝鮮的決定,陸續有數十萬美軍進入朝鮮戰場。7月7日,美國輕易地促使聯合國同意了組織「聯合國軍」的提議,之所以美國可以迅速出戰並操控聯合國,是因為蘇聯缺席了聯合國安理會,也就沒有使用寶貴的一票否決權。
  • 二戰後,在美國的遠東政策中,日本和朝鮮佔據什麼樣的地位?
    由此,美國在佔領日本以後,按照自己的需求,對其開始進行了改造,採取了較為徹底的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解散舊日本的武裝部隊與戰爭機構,懲戒戰爭罪犯,整肅軍國主義勢力;解散財閥,引入市場經濟的競爭,鼓勵多元,倡導民主;進行教育改革,推動日本社會西化;實行土地改革等嚴厲措施。
  • 北朝鮮共產黨分國內派、蘇聯派與延安派
    蘇軍進駐北朝鮮後,控制了北朝鮮,通過各地人民委員會行使管理權。人民委員會中包括共產黨人和民族主義者,但蘇聯重點依靠前者。反之,美方提出參加諮商的名單中,居然包括425個南朝鮮政黨和社團,其成員總數達7000萬人,而當時南朝鮮的總人口不過1800萬人,蘇方要求審查這些政黨和社團的申請書,但為美方所拒絕。結果,蘇美聯合委員會陷於癱瘓,莫斯科協議成為廢紙。 南北分立 在全國性的政府無法建立的情況下,南北雙方進一步沿著分立的方向走下去。
  • 1950年韓戰爆發前的漢城一片祥和,幾度易手後,這裡滿目瘡痍
    【戰爭爆發之前】這是1950年韓戰爆發之前的漢城,在朝鮮歷史上漢城和平壤一樣,都是半島上非常重要的城市。不過在1945年因為日本的戰敗,這裡隨著日本人的離去反而成為了美國人進駐的地方。同時半島北方也進入了蘇聯人,於是朝鮮成為了兩大強國對立的前沿,時刻面臨著分裂的危險。
  • 韓戰爆發的原因,是美國的霸權與李承晚的狂妄
    從這一點上來說,韓戰爆發的根源在於強權爭霸! 從此朝鮮半島正式分裂為南北兩個國家,而這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由美國人扶植的李承晚!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簡單介紹下李承晚這個人。可以說他不是個合格的政治家,他雖然參加革命活動較早,但是總體都是一些理論宣傳類的活動,對軍事政治甚至民生這些關鍵是東西甚至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同時他又是一位極端自負殘暴的人。
  • 中美俄朝韓五國教科書上如何描述韓戰?
    16節「1940-1970年的遠東和東南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朝鮮分裂為兩個佔領區:蘇聯和美國佔領區。1905年日本打敗俄羅斯後,朝鮮被歸併進入日本帝國,並延續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國宣布的目標之一,就是讓朝鮮擺脫日本的控制。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蘇聯和美國同意按照38度緯線將這個國家分成兩個不同佔領區。他們最初想在朝鮮半島恢復和平後舉行全國大選,但隨著美蘇關係惡化,朝鮮半島出現了兩個各自獨立的政府,一個是北方的共產黨政府,一個是南方的反共產黨的政府。
  • 朝韓分裂後,北朝鮮的標準語是不是仍然是首爾話?
    中國情況特殊,民國時期就已經定好了標準國語,所以兩岸以及南洋華人地區說的都是標準國語,但朝鮮半島不一樣啊,這兩者是勢均力敵的。說到這個,那先要說說朝韓分裂之前的情況,朝韓分裂之前,無論是日本侵佔的幾十年,還是之前五百年的朝鮮王朝,朝鮮半島都是統一的,而且經濟和政治中心都是在南方的漢城府,即現在的首都首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