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清晨古早味,步道聽鐘聲

2020-09-09 YI昊看世界

在中國,向來不缺乏有著濃厚歷史底蘊的城市,例如西安、洛陽、南京等等。在中國,也向來少不了清新或典雅的城市,像廈門、青島、杭州之類的。但這麼多形形色色的城市中,我只推薦泉州,而這其中最能代表泉州底蘊的,我想只能是西街。

泉州在歷史上很是有名,&34;說的是她過去外貿的繁榮,&34;道出了她寬廣的文化包容性。但是,雖然擁有著這些響亮的頭銜,卻體現不出泉州地地道道的文化魅力。西街,這個泉州地標性的、被開發程度較少的古街道就成為了人們了解泉州最不可少的一環。

西街雖說是一個景點,但它一點兒也沒有景點的樣子。從西街沒有攔車標誌的那一個路口進去,你會覺得它似乎就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街道(閩南人通常稱為街巷)。房屋雖說照路兩側整齊有致地排開,但時不時還是能夠看到斷牆殘瓦,每戶人家的大門都是閩南式地對外敞開,把房屋的邊邊角角都照的一乾二淨,管它是整潔的還是亂糟糟的。這種大開門戶的格局和北方窯洞的窯洞有著天囊之別,說到底都是中國南北氣候差異過為顯著。北方的黃土高原地區冬季氣候寒冷,而且常年多風沙,因此把門開得小一些就能夠更好地禦寒防沙。而閩南地區常年多海風,空中溼氣很大,春日房屋牆壁極易受潮,只能通過通風的辦法來幫助牆壁保持乾燥。

在居民日常的作息聲中逐步行走,很快便會來到西街最繁華的部分。最近些年,由於政府有關部門的日漸重視,這一片區域被人為地保護了起來,只能夠容許遊客步行出入,當然這並不影響我們深入地去感受西街的魅力。我們要去了解一個地方是否地道,最佳的方式大概就是進入一家老店中去一探究竟。走進一家賣油炸醋肉的小店裡,問老闆要了一份醋肉,老闆很熱情的便招待你進入店裡坐一坐。時值夏日,天氣炎熱,好心的老闆在遞上醋肉的同時還順便遞上了幾塊西瓜贈與來客,並且在灶臺上很熱情的同遊客們歡笑寒暄。夾雜著一絲福建人特有的口音,讓不管是說的人還是聽著的人都覺得很有意思。

在西街,你能夠發現每個小角落似乎都會有著大發現。就說說那開元年間建造的開元寺,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唐代佛教寺廟,在西街一這個一路走到盡頭的街道的裡,都差點錯過它的身影,因為它是在是太不引人注目了。身為佛家寺廟,為了吸引香客,往往都會把大門建的雄偉易見,但開元寺的大門就只是如同一般人家般坐落在一旁,再加上院內的樹木生得翠綠茂盛,讓整個寺廟顯得有些簡約單調。懷著強烈的好奇心進入寺廟,在略微有點漆黑的過道中輾轉了一番,瞬間豁然開朗。兩側的長廊環擁著中間一個巨大的庭院,走在庭院中,才發現這裡的樹木比起外面更顯得高大而悠久,應該是閩南多有的樟樹。在庭院的最前方便是莊嚴深沉的大雄寶殿,來往的人們都顯得異常的安靜,和門外喧囂的的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

繼續順著長廊走到後院,泉州著名的東西塔便矗立在眼前,相傳這兩座塔在歷史中曾被火燒多次卻依然屹立不倒,走到跟前,能夠自由地依靠在它身旁近距離地觀察它的樣貌。塔雖然大門緊閉,但牆身的雕塑花紋依然清晰可見,它那泛黃而略帶焦黑的磚石似乎仍然在向我們訴說著千百年間的往事沉浮,令人意味深遠。

在寂靜的內心中慢步行走,不經意間人潮的喧鬧聲便又緩緩襲來。走出開元寺後,很快便能夠走到騎樓區,這裡有著很多閩南特色建築騎樓。這騎樓是當年下南洋的華人融合西方建築特色所凝聚出來的新式建築,房屋整體由紅磚紅瓦組成,和西街前半部分的建築有著明顯的色彩區別。

在這裡,傳統美食也多了起來,其中最為出名的可能就是閩南燒肉粽了。南方的肉粽普遍鹹香,北方的普遍清淡,這和南北方一般的口味風格截然相反。但是西街燒肉粽的口味確實稱得上頂級,肉粽融合了沿海海鮮風味和秘制的醬汁,粽子配料很多,但每一種都不會味道相衝,把味道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最後再配上一碗肉燕湯,遊玩的勞累全然消失,人間美味無非如此。

相關焦點

  • 泉州西街尋找「古早味」
    (新春見聞)泉州西街尋找「古早味」中新社泉州2月7日電 題:泉州西街尋找「古早味」中新社記者 曾福志 孫虹古城泉州老街多,聚寶街、青龍巷、中山街、西街……這兩三年,西街突然火了起來,有人說是沾了地理位置的光,也有人說是由於文創項目多。
  • 刺桐古城跨年聯歡:「古早味」與摩登齊頭並進
    中新網泉州1月1日電 題:刺桐古城跨年聯歡:「古早味」與摩登齊頭並進  作者 廖靜  2015年元旦將至,福建泉州普通白領蘇玉昆下班趕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換裝,帶上裝備——「厚外套、相機」,準備參與跨年活動。  他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一般選擇的地點,就是選擇人多的地方,第一可以感受全城新年氣氛,第二也算湊個熱鬧。
  • 大年三十蒸糕做粿敬天公 泉州西街古早味迎新年
    往年,家家戶戶蒸糕做粿準備祭品的場景,如今已經很少見了,倒是西街的花包店,生意愈發興隆。因為那裡的花包,味道「最泉州」,就像這條老西街一樣。今天,本網「西街復興·懷舊年」馬年新春策劃,也要暫時跟大家說再見了。如果您覺得意猶未盡,歡迎春節期間親自到西街走走,說不定經過哪座古大厝時,會有熱情老厝邊招呼您進去,奉上蜜餞,請您呷甜,品嘗這瀰漫在老西街的濃濃古早味。
  • 泉州行:閩南古早味 面線糊
    去泉州,沒怎麼做攻略,想著走哪裡算哪裡吧!即使不去找資料,泉州滿眼的美食還是撲面而來,尤其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面線糊就這麼進入了我的午餐。開元寺一圈逛下來,龍眼樹、菩提樹、古榕樹、東西塔轉塔、古船博物館等等走下來,肚子開始叫了,背包裡面一個月餅下肚,還是不經餓,走出開元寺,映入眼帘的就是西街一字排開的店鋪。
  • 我是西街鐘樓,來自東亞文化之都泉州
    我是鐘樓,來自東亞文化之都泉州1在這裡有一條街,是泉州市區內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街,讓我們走進西街西街適合傍晚的適合去,夜景特別的美,如果是泉州人對西街肯定是不陌生的,孟氏食品老店:坐落於西街349號,營業時間早上7點至晚上19點,店內的特色招牌菜蒜蓉枝,濃鬱的蒜香味,吃起來酥脆的口感非常的好吃。康莊滿煎糕:坐落於西街14號店,營業時間早上6點半至中午12點,滿煎糕是閩南的特色小吃,古早味美食,紅糖+芝麻+冬瓜糖+花生碎,香甜軟糯口感鬆軟。
  • 西街這家古早味小吃店,全是閩南人小時候的味道...
    56歲阿姨開的古早味小店 在網紅店「爭相怒放」的西街裡營業14年,偷偷藏著記憶裡的老味道……找到它!過程艱難但一切美味都是值得的!開元寺往下走200米左右,沿街的店鋪裡藏著一家開了14年的蒼蠅小店。店面毫不起眼,周邊大同小異的招牌,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以至月熊路過無數次都不曾發現。
  • 泉州古早味:漂洋過海的鄉愁(組圖)
    原標題:泉州「味素」 漂洋過海的鄉愁  泉州的古早味,不僅只是滿足於口腹之慾,更有一種喚醒記憶的力量。它的每一種食材,每一絲味道,每一滴湯汁中,都記載著當地厚重的歷史人文,飽含著泉州百姓對故土家園的深愛。
  • 泉州西街在哪裡? 泉州西街相關簡介(圖)
    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經象徵了泉州的繁榮,它還是泉州市區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保留著大量具有歷史原貌的建築,現在目前西街片區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20多處,分屬古建築、古遺址、石刻等多種類別,還有未列入級別但保護較好的古建築、古民居12處,擁有開元寺、東西塔、肅清門等景點。
  • 泉州古早味「普示菜」:記憶中的古城「味素」
    在如今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的現代社會,談論古早味泉州菜,與其說是對清淡本真、甘醇鮮美這種簡單味道的懷念,不如說是為了追憶這座古城的民俗舊事。泉州文化研究者、閩南語作家洪泓目前正在用閩南方言寫一本關於泉州的書,他採用一半文史,一半文學,一半白讀,一半文讀的獨特寫作方式,其中就有不少關於古早味泉州菜的記憶。從他的視角出發,古早味泉州菜無論從味道、做法、習俗上,其實都別有另一番趣味。
  • 泉州「古早味」美食——你和它有個不期而遇的約會
    泉州「古早味」美食——你和它有個不期而遇的約會泉州,簡稱「鯉」,是個有趣味的閩南文化古城。最近,抖音帶火了泉州,更帶火了泉州美食,白小松說過:「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的一次城市」。到了泉州,一定要去西街,這裡能讓你從頭吃到尾,吃出了美食的境界。俗話說得好,要想吃出最有特色的美食,就必須各種試吃。鐘樓往走就是西街,這裡有不少特色的小店,還有不少網紅店,排的隊伍更是人山人海。接下來就介紹幾款泉州比較出名的特色美食,讓你吃了一次還想再吃一次的欲望。
  • 國慶泉州怎麼玩?系列展覽帶你玩轉「藝術範」西街
    (記者殷斯麒 文/圖)作為不折不扣的網紅打卡地,泉州古城毫無疑問是國慶旅遊的熱門目的地。除了品嘗古早味美食、逛逛老街巷,由市古城辦、文旅集團聯合主辦的系列展覽活動,帶你解鎖具有濃濃「藝術範」的千年西街。
  • 賀彥豪:行走泉州西街古巷
    泉州西街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街,地處福建泉州古城西隅。西街雖說不算長,但卻古色古香,真有曲水流觴的感覺。沿街古巷縱橫交錯,從街頭走到街尾大約3公裡左右,就有一二十條古巷,把西街與古城緊緊地串聯起來。聽老人說,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貿易很發達,泉州繁榮發達到什麼地步?真可謂:「蒼官影裡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官員以及中外商人往來頻繁,舊館驛於巷內設有一座專供過往官員或信使住宿及更換馬的館舍。久而久之,巷西側曾為泉州行衙所在地。
  • 讓古城留住古早味 福建泉州編制古建築修繕導則
    人民網泉州11月20日電(劉燕婷)宋元時期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城,有著千年歷史,境內古建築星羅棋布。有關數據顯示,福建泉州市共有1.3萬餘棟歷史建築普查線索,正式公布1199棟,掛牌保護的傳統歷史建築669幢。
  • 被廈門搶了風頭的泉州,滿城都是古早味
    葉子蘇蕾泉州,是閩南風情中保留著濃鬱的中國傳統文化,是香火瀰漫中的虔誠,是西街小巷裡的老城舊事,是沿街的叫賣聲......生活、歷史、信仰,完美地雜糅在一起,低調包容,古老厚重,讓人不由地靜下心來。保留最完整的西街,到處是市井生活的本真,旁支的小巷裡更是小吃一家挨著一家,很少踩雷,簡直就是吃貨的天堂~滿城的古早味隨便找一家都能喚醒你的胃在泉州,早起根本不是什麼難事,從老城區擴散開來的古早味比鬧鐘還準時
  • 泉州西街,如果你來到泉州古城,請一定要走過這條泉州西街
    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一直以來都是東南沿海開放包容的城市。現在的泉州西街與建成初期的西街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開元寺前,那是西街的石板路,那裡牌坊裡的高高的,人來人往人聲鼎沸。這就是最早的西街的模樣。泉州西街有著數千年的歷史。開元年間便在泉州修建了唐城,在這期間西街慢慢地形成了一種「列屋成街」的局面,東面是雙門前,西面是西門素景門。
  • 泉州西街:煙火中的璀璨明珠
    西街之於泉州,就像南鑼鼓巷之於北京,南京路之於上海,平江路之於蘇州,八廓街之於拉薩一樣,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老街,西街就是泉州千年滄桑巨變的見證者,是泉州人民璀璨的歷史明珠。據悉,西街「列屋成街」始於唐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
  • 西街最新美食攻略出爐!泉州人都愛的吃貨聖地,逛一整天都吃不完!
    走街串巷 · 第15期 | 重走西街最泉州的樣子,莫過於西街的一切。在這條老街上走上一圈,你一定會同感。百年經營,傳承三代,亞佛潤餅皮無疑是老泉州人對古早味最好詮釋。「舌尖上的中國」也曾到此拍攝,人氣自然是旺,門口排隊的人總是絡繹不絕。
  • 泉州人文第一街變遷——千年西街 人間煙火
    泉州網12月6日訊 (記者 殷斯麒 文/圖)作為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市區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西街是談起泉州城市就繞不開的地標性建築。自唐朝「列屋成街」起,到如今已超過1300年。宋元時期,泉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城市,不少來此經商或定居的波斯、阿拉伯等海外商人遊走在古街上,史稱「市井十洲人」。古代泉州以西街為起點,逐漸向外開拓發展。
  • 泉州西街深度遊~總是讓人懷念的味道
    你永遠不知道,在泉州,下一刻,你將邂逅到的,是哪一個朝代,甚至哪一個國家的哪一塊碎片。」     如果說城南片區的聚寶街、青龍巷是古泉州最繁盛的經貿商圈,那麼西街集中展現的則是泉州這座藏寶之城最大的寶藏和最炫的人文薈萃。西街曾是唐宋早期泉州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中心,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是泉州古城內現有保留最為真實、完整的歷史街區。
  • 泉州味道,找遍全城只為尋找味蕾上的古早味
    「小編打開久未使用的新浪微博,被微友@菜尾蝗-旅行攝影的一篇微博給吸引住,「泉州味道,找遍全城只為尋找味蕾上的古早味」,他的鏡頭生動地記錄泉州的印記!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是海上絲路的起點,千百年來,中國茶葉,陶瓷等從這裡遠銷歐洲,千百年來,沉澱下來不僅是文化,還和人類息息相關的飲食文化,關於閩南的古早味,在泉州可以一一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