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和臭鱖魚:實體經濟正在成為新的信息產業-虎嗅網

2020-12-26 虎嗅APP

1


2013年,創業者楊金祥的徽菜生意遇到了大麻煩。


他的餐廳「徽鄉餚」顧名思義主打徽菜,面積超1000平米,菜單上有超過200項產品,最多時每個月虧損超過8萬元。


這一年,楊金祥對餐廳做出了一系列改變,其中最直觀、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項是:他改變了餐廳的名字。


「徽鄉餚」現在名叫「楊記興臭鱖魚」,在北京開了10家分店。


2


如果要在「徽鄉餚」和「楊記興臭鱖魚」之間選擇一家餐廳消費,你會選哪家?


有人會選擇「徽鄉餚」,但那不是因為他們喜歡「徽鄉餚」,而是因為他們不接受「臭鱖魚」。


店名就是一家餐廳的「標題」。「徽鄉餚」是一個傳統媒體風格的標題:文詞雋永,意蘊豐富,不明覺厲——如果你想知道店裡賣的是什麼貨,只有自己去店裡消費過才能知道。


「楊記興臭鱖魚」則是標準的「標題黨」,不管喜不喜歡「臭鱖魚」,至少,在你進入這家餐廳前,你對消費體驗有了一個基本的預期——這有助於消費者做出決定。


兩者的根本區別在於有沒有向消費者提供有意義的信息。



在上一篇探討新媒體標題風格變遷的文章裡,我把新媒體標題越變越長的現象總結為「信息前置」。在「信息爆炸」的大環境下,與其把信息都摺疊進內文裡被動等待用戶打開,不如直接把信息展示在入口上讓人一看便知。像《融資600萬,他建財經版在行3000導師在線,12萬用戶付費尋高見》這樣的標題,也許很多人不會點進去看,因為標題已經把故事都講完了。但無論如何還是讓大多數人接觸到了最關鍵的信息。


傳統上,文章的信息被摺疊在文章裡,要去閱讀才知道;餐廳的信息也被摺疊在餐廳裡,要去吃飯才知道。但是,信息在爆炸,消費在升級,等一個人從大眾點評長長的餐廳列表裡選中一家名叫「徽鄉餚」的餐廳,在200多道菜裡找到他們愛吃的那道「臭鱖魚」——這個過程太漫長了。


從「徽鄉餚」到「臭鱖魚」,這是發生在餐廳招牌上的「信息前置」。


3


在招牌上玩「標題黨」,「楊記興臭鱖魚」不是首創,也不是孤例。


2013年,數度改名的「西貝」最終定名「西貝莜麵村」;2014年,「西少爺肉夾饃」第一家門店開張;2015年,老牌豫菜品牌「阿五美食」更名「阿五黃河大鯉魚」;2016年,「淘汰郎小火鍋」獲得真格基金和創新工場1100萬Pre-A輪融資。

名字其實決定不了一個項目的成敗,「信息前置」之所以成為潮流,背後還有更深刻的商業邏輯。


在這股商業潮流裡,最不能避談的一個案例是2013年開張的「雕爺牛腩」。在開辦「雕爺牛腩」之前,雕爺把名為「阿芙精油」的淘寶店做到了淘寶護膚化妝品類的冠軍。護膚化妝大概是淘寶上競爭最激烈、信息最爆炸的一個領域。「阿芙精油」的做法是收窄受眾,圍繞「精油」這個關鍵信息打造整套供應鏈條和營銷策略,幾乎壟斷了「精油」這個關鍵詞。隨後,雕爺開起「牛腩」店,場景從線上轉移到線下,很多方面都復用了這一套思維。再到後來的薛蟠烤串、皮娜·鮑什下午茶、切客鬧小丑煎餅,套路如出一轍。



「楊記興臭鱖魚」的改革,同樣不止於名字。目前這家餐廳的常規菜單裡,幾經削減,只剩下38道菜,第一頁上印著三道招牌菜,分別是:紅燒臭鱖魚、麻辣臭鱖魚和臭鱖魚王。


不要問阿芙是賣什麼的,不要問楊記興是做什麼菜的,阿芙就是精油,楊記興就是臭鱖魚。


如果說招牌和菜單是一家餐廳提供給用戶的「信息界面」,那麼「楊記興臭鱖魚」的商業革新,首先就體現在這種「信息界面」上。


信息先於商品體驗,信息先於消費決定,信息先於交易——「信息前置」。


4


傳統的線下商業環境,信息的稀缺遠比信息的爆炸更加常見。


但是,當網際網路讓信息越來越密集,信息流通越來越迅速的時候,在線下,也越來越難找到逃避競爭的角落。


網際網路成為了消費信息的超級過濾器,信息的競爭,開始成為商業的第一戰場。


當雕爺們誇誇其談著,把「網際網路思維」移植到物理世界中時,許多實業家一邊焦慮一邊不滿。他們說:網際網路人不懂商品,不懂服務,不懂供應鏈,不懂利潤率。但是他們忽視了:網際網路歸根結底是信息產業,網際網路人深刻理解信息的生產、信息的流通、信息的價值——他們把實業家們帶入了完全陌生的戰場。




在Amazon的實體書店「Amazon Books」裡,每一本書都標有Amazon用戶對產品的評價和打分。甚至,在你聚焦在某一本書上的時候,書店還會基於你的「興趣」,給你相關的讀物。


這像極了我們在網際網路上選擇和購買的經驗。我們喜歡這種經驗,並不是因為我們喜歡盯著手機或者電腦,而是因為在網際網路上,我們能方便、高效地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傳統書店理解貨架、理解庫存、理解物流、理解利潤率,而Amazon理解信息。


正因為如此,書店改來改去,越改越像咖啡館,Amazon Books卻能找回書店的本源——那是人類獲取信息的場合。


5


最近有人說,「網際網路對媒體所做的,也會在其他行業發生。」這句話其實可以換個角度說:


「一切產業都在成為信息產業」。


相關焦點

  • 臭鱖魚,北京的湘菜館和徽菜館,總有一個讓你「以身試臭」
    1983年5月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湘菜集錦》著有「白汁鱖魚、白水鱖魚、五柳鱖魚、松鼠鱖魚、叉燒湘江鱖魚、鍋貼鱖魚片、糖醋熘鱖魚……」,1979年6月由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菜譜(湘菜)》著有「糖醋脆皮桂魚、網油叉燒桂魚、白水桂魚、火把魚卷、麵包火夾魚片、焦炸釀魚」(此書寫作「桂魚」),1991年6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馬凱餐廳菜譜》著有「五柳鱖魚、松鼠鱖魚、鴛鴦鱖魚、白水鱖魚、幹炸脆皮鱖魚
  • 臭菜系列 之 臭鱖魚
    這樣七八天之後到達目的地了,魚鰓也還是紅色的,鱗不脫,質未變,只是表皮散發出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但是洗乾淨後經過熱油稍煎,細火烹調,不但沒有臭味,反而鮮香無比,成為膾炙人口的佳餚延續下來。幾乎所有人對徽菜的印象都是由一條臭鱖魚開始的。臭鱖魚俗稱「醃鮮魚」。
  • |披雲臭鱖魚,紅燒臭鱖魚塊,江南黴豆臭鱖魚......
    關於臭鱖魚的起源,有這麼一個富有親情的故事。接著,下蒜丁和姜丁煸出香味,放入臭鱖魚(見圖1、圖2),煎至兩面定型且色呈淺黃時,下幹辣椒節熗香。2.鍋裡淋適量生抽調味,淋入少許老抽上色,加入1勺半花雕酒和適量啤酒去腥。然後加入2勺清水淹沒臭鱖魚稍煮。再加入味精、白糖和胡椒粉進行調味(見圖3、圖4)。3.把香菇粒和茶筍粒放在臭鱖魚上面。以中火收汁,隨時用勺舀起汁水淋在魚身上。
  • 黯然銷魂臭鱖魚
    我問小哥:「弄臭了還這麼好吃是什麼道理?」小哥齜著牙笑著說:「墮落是為了飛翔。」就這樣,這條墮落的臭鱖魚,打開了我味覺的一個全新維度,也生成了很多記憶。外地人到徽州,爬爬黃山,看看牌坊和祠堂,還得吃幾個徽州菜,才算是不虛此行。時尚的酒樓,懷古的食肆,村邊的小店,偷偷摸摸的排檔,都將「臭鱖魚」作為隆重推出的招牌菜。
  • 舌尖上的非遺|桃花流水鱖魚肥——安徽臭鱖魚
    ,臭鱖魚。臭鱖魚是徽菜中最典型的代表,「臭」的滋味,讓它成為了獨有的徽州味道。由來:相傳在200多年前,徽州無江河大魚,舊時外出的徽州商人外出做生意回家,總想帶幾條鱖魚回家給妻兒老小嘗鮮。只是路途遙遠,放壞了怕浪費,為了防止鮮魚變質,便採用一層魚灑一層淡鹽水的辦法,經常上下翻動,如此7至8天抵達徽州各地時,魚鰓仍是紅色,鱗不脫,質未變,只是表皮散發出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但是洗淨後經熱油稍煎,細火烹調後,非但無臭味,反而鮮香無比,成為美味佳餚延續下來,至今盛譽不衰。
  • 紅燒臭鱖魚(附自製臭鱖魚)
    4. 鍋燒熱,倒入菜籽油,其他油也可以。6. 兩面都煎黃附帶自製臭鱖魚的方法主料:鱖魚6條、鹽100g、大蔥3根、姜1大塊輔助工具:保鮮膜 做法步驟:1.2. 用鹽將魚周身塗抹一遍,魚腹塞滿蔥和薑片。5天左右可以聞到魚散發出似臭非臭的味道,用手指按壓魚身仍很有彈性,這時臭鱖魚已醃製好了。小貼士需要注意:1.醃製鱖魚時鹽不可太多,以在外購買的鱖魚每條約重1.5-2斤,每條魚用用鹽量在10-20g之間,太多鹽變成了鹹魚;2.醃製臭鱖魚的時間長短取決於合適的溫度,25-28度最為理想,醃製3天左右即可。
  • 臭鱖魚:你說誰臭呢?請叫我醃鮮鱖魚
    徽菜最有名的一道就是臭鱖魚。這條魚「臭名遠揚」,讓人一聽就皺眉頭,不待嘗試就打入另冊。其實臭鱖魚的本名該叫做「醃鮮鱖魚」,有一種發酵過的、似臭非臭的氣味,絕非臭魚爛蝦的腐爛味道。 宅家的日子裡,風物君也耐不住寂寞,對於臭鱖魚的思念呼之欲出。在強烈的欲望之下,找到了這一款來自徽州黃山的地道臭鱖魚。好吃的臭鱖魚,第一要義是材料新鮮。正宗的臭鱖魚只選用新鮮的桃花鱖。桃花盛開時,雨水連綿,溪水上漲,此時的鱖魚肉質最為鮮嫩。
  • 好吃| 黯然銷魂臭鱖魚
    我問小哥,弄臭了還這麼好吃是什麼道理?小哥齜著牙笑著說:「墮落是為了飛翔。」就這樣,這條墮落並生成了很多記憶的臭鱖魚,打開了我味覺的一個全新維度。GIF來自網絡外地人到徽州,爬爬黃山,看看牌坊和祠堂,還得吃幾個徽州菜,才算是不虛此行。
  • 好吃 | 黯然銷魂臭鱖魚
    GIF來自網絡外地人到徽州,爬爬黃山,看看牌坊和祠堂,還得吃幾個徽州菜,才算是不虛此行。臭鱖魚並非以追求臭為己任,在醃製過程中經過石頭壓住,充分發酵的同時,腥味隨著水分滲出,鮮味的集中度更高,魚肉更加緊實彈韌。和臭豆腐相比,雖然所產生臭味的物質不同,但原理是一樣的:發酵過程中,食物中的蛋白質被微生物分解,產生有鮮味的胺基酸,比如穀氨酸,正是它們使食物變得鮮美可口。而在乳酸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的作用下,魚肉也變得更加鮮嫩爽滑。
  • 安徽名菜:黃山臭鱖魚!
    黃山臭鱖魚教學視頻繼楊記興臭鱖魚成為網紅後,這道魚就已經不是一條普通的魚了。
  • 亞馬遜和eBay正在成為中國賣家的避稅天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多年來,歐洲的亞馬遜顧客一直享受著這家購物巨頭的服務。該網絡零售巨頭能夠提供傳統實體店無法比擬的價格,能夠在幾天甚至幾個小時內把從暢銷書籍到手機充電器的各種商品送到顧客手中。和美國一樣,歐洲的網上零售也正在蠶食實體零售市場的份額。
  • 「臭鱖魚」是臭的無法抗拒的美食,吃它會有什麼營養價值和禁忌嗎?
    臭鱖魚又叫醃鮮魚,桶魚,是徽州菜系裡傳統的一道名菜,當地人們的土話把這種魚叫作「醃鮮」。特點是聞起來的味道是似臭非臭,但吃起來卻是肉質軟嫩,回味鮮香,十分美味。很多慕名的食客還會不遠千裡的專程趕到當地,來品嘗一下臭鱖魚的味道,並且屢試不爽,逐漸使臭鱖魚成為了一道膾炙人口的佳餚,並得到了國內外食客的高度讚譽。
  • 臭鱖魚「革新者」 | 餐飲面孔
    02  臭鱖魚的革新說起楊金祥關於臭鱖魚的革新,其實在正式北上之前,這個餐飲圈的門外漢曾在老家小試牛刀。他開過酒樓,炒過小龍蝦,賣過魚頭,短短一年,虧了七八萬。經過此次優化,臭鱖魚的銷量由原先每天只賣七、八份,之後直接飆升到了100多份,佔店內銷售總額的50%。重整旗鼓的楊記興臭鱖魚,仿佛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不僅火爆京城,全國各地徽菜館也將臭鱖魚作為主打菜色,甚至其它菜系的餐館也在菜單中加入了這款餐品。由此帶動了全國鱖魚養殖和臭鱖魚原材料產業鏈的大力發展。
  • 快要逼死書店的亞馬遜自己也開了一家線下實體店
    Amazon Books副總Jennifer Cast在有關該書店的介紹中提到:「這家名為『Amazon Books』的書店將成為Amazon.com的實體延伸,我們將利用超過20年的在線書籍銷售經驗去建設這座商店,而這座商店本身將集合線下和線上書籍銷售的優勢。」這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現象,這個幾乎快要逼死實體書店的網際網路巨頭此番舉動的背後動機,值得深思。
  • 臭豆腐、臭鱖魚、臭莧菜梗,江南「臭三傑」誰最臭?
    瑞典的鯡魚罐頭、法國的藍紋奶酪、日本的納豆……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特殊的「逐臭」飲食,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我們吃貨大國的貢獻。在中國,以紹興為中心,浙江、江蘇、安徽以及上海的臭味當家菜花樣繁多:臭莧菜、臭芋艿梗、臭冬瓜、毛豆腐、黴千張、臭百葉、臭鱖魚......從蔬菜到豆製品再到肉類,做法是「萬物皆可臭」,吃法是「食臭亦有道」,心法是紹興、寧波一帶還在堅守的「無臭不下飯」的習俗。
  • 食在江南:臭豆腐、臭鱖魚、臭莧菜梗,誰最臭?
    在中國,以紹興為中心,浙江、江蘇、安徽以及上海的臭味當家菜花樣繁多:臭莧菜、臭芋艿梗、臭冬瓜、毛豆腐、黴千張、臭百葉、臭鱖魚......從蔬菜到豆製品再到肉類,做法是「萬物皆可臭」,吃法是「食臭亦有道」,心法是紹興、寧波一帶還在堅守的「無臭不下飯」的習俗。
  • 作坊不下百家 黃山臭鱖魚去年銷售收入達30億元
    原標題:黃山這種「發臭的魚」一年賣出30億元關於徽州臭鱖魚,一組數字讓我們驚訝的同時,更感知徽州傳統特色產業的廣闊前景。徽州臭鱖魚居徽菜之首,有徽菜必有徽州臭鱖魚,徽菜興起有力促進了徽州臭鱖魚產業發展。」張根東頗感欣慰。三是徽菜廚師廣泛帶動。近幾年,我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培育了300餘位徽菜大師,他們走出去,徽州臭鱖魚隨之傳播。四是多渠道宣傳發揮效應。張根東說,徽州臭鱖魚銷售門店廣布全國。
  • 讓人聞風喪膽的「三臭」之一——臭鱖魚,徽菜的「靈魂菜品」,越臭越好吃!
    這句話應用到大名鼎鼎的「三臭」美食上,再合適不過了。臭豆腐、臭鱖魚、螺螄粉,俗稱——人間三臭,在沒嘗試過它們之前,覺得那股銷魂的味道,簡直就像生化武器。但有一天終於捏著鼻子、突破心理障礙,吃了第一口,就徹底愛上了!
  • 投食記 | 臭鱖魚!毛豆腐!你說我「嗜臭」?我這是在「嘗鮮」!
    徽菜體系裡的兩大招牌菜,也是我在這家店眾多徽菜中最愛的兩道——臭鱖魚和毛豆腐,今天開篇我們就直奔主題,來說道說道這兩個「臭味相投」的經典味道。臭鱖魚的大名,應該沒人不知道吧。一條上好的臭鱖魚醃漬成熟會兩腮發紅,表皮呈現出淡淡的銅綠色。
  • 實體書店要消亡?亞馬遜線下的六家書店已經收支平衡了!曉風書屋告訴你:格調才是正事
    實體書店已經窮途末路了嗎?當其他傳統書店為客流量操碎了心的時候,亞馬遜新開張的實體書店卻需要排隊才能入內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