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記憶的日本家具,「侘寂之美」與「有機現代主義」碰撞

2020-12-13 騰訊網

您相信家具是有記憶的嗎?Ritzwell 認為,在使用家具的過程中,家具與您將建立日益增長的親密關係,椅子靠背的形狀會隨著您的身形發生微妙的改變,柔軟的皮革會記憶您的身形並將自己塑造成專屬於您的樣子,您撫摸過的紋路,您溫暖過的色澤,您日常的情感,都將與家具融為一體,融入漫漫時光中。

日式美學的「侘寂之美」強調的是源自於事物本質的素樸之美,是能夠經歷時間考驗的本質之美。以「侘寂」為設計概念的 Ritzwell,將日式美學與現代主義相結合(現代主義也稱功能主義),不同於功能主義嚴苛的線條形式,Ritzwell 充分展現了對木材自然有機的型態和傳統木藝的珍視,努力追求實木家具的平衡美學與優雅體現,這使得 Ritzwell 的家具更加有機並富有人情味,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有機現代主義」。

日本家具品牌 Ritzwell 成立於1992年,生產基地設在福岡,在東京,大阪和福岡擁有三個展示廳,並在義大利米蘭設立了分部。本期與大家分享的是Ritzwell 屢獲國際殊榮的家具設計

1

Shinsaku Miyamoto

設計賞析

Shinsaku Miyamoto

Shinsaku Miyamoto於1978年出生於日本福岡縣。九州產業大學建築專業畢業後,他在著名的木製家具生產中心 Hida-Takayama 的一家公司工作。25歲那年,他到義大利旅行,並在 Meda 一家古典家具工作室工作。之後,他回到日本開始了自己的家具設計。現在,他擔任 Ritzwell 的創意總監和產品設計師一職。

Beatrix 扶手椅

2019紅點設計獎

(Red Dot Design Award)

Beatrix 的框架設計既大膽又優雅,這是通過使用植鞣的厚皮革和織物有效結合而實現的。厚實的皮革營造出氣勢磅的外觀,可增強大膽彎曲的頭枕的質感,並為您提供的最大舒適度,這是對美學和功能孜孜不倦的追求所獲得的成果。

靠背上柔軟的靠墊輕輕地環抱著您,深深彎曲的頭枕將您與周圍環境隔離。高貴的後背與柔軟的靠墊形成鮮明對比,現代而懷舊的設計散發著溫暖的氣息。

Diana 安樂椅

2019年德國設計獎

(German Design Award)

Diana 安樂椅在2019年德國設計獎優秀產品設計類別中贏得了特別提名。陪審團這樣評論道:「安樂椅由柔軟的皮革製成,木製框架柔和彎曲的線條賦予了這款的扶手椅獨特的優雅。」

胡桃木和皮革的融合營造出高檔的感覺,椅子背部和手臂框架的特色線條彎曲地包圍您的身體,為設計帶來強大的視覺衝擊力並呈現出日式獨特的寧靜感。

△Diana 沙發

Light Field 沙發

2017年 iF設計獎

( iF Design Award )

「Light Field 沙發具有日本人長期以來所珍視的精神-謙虛,溫柔,友善,安靜,同時兼具力量和深度,彰顯出堅實而美麗的外觀。這件精美的作品在安靜與張力之間實現了微妙的平衡。」Shinsaku Miyamoto 如是說。

Light Field 沙發將厚實的植鞣皮革所產生的有機特性與柔軟的手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並在這些材料中展現出絕對的優勢。厚實的皮革經過精心縫製,以充分利用高級材料的品質,使沙發成為輕描淡寫的傑作。織物靠墊使您倍感舒適,為整個房間增添了柔軟感,並為您的房間增添了優雅的裝飾風格。

MCM 餐桌

2019年德國設計獎

(German Design Award)

MCM 餐桌是2019年德國設計獎「優秀產品設計」類別的獲獎者之一。陪審團的評價是:「清晰的設計語言、上乘的木材和精湛的做工使桌子成為永恆的,優雅的優質家具。考慮到桌子的長度超過三米,桌子輕巧纖細的外觀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MCM 餐桌木質頂部由略微傾斜的桌腿支撐,結合實木的自然色彩,呈現出令人愉悅的輕盈感和功能感,使人們感受到了木材所具有的強烈存在感和柔和感,並為空間帶來了平衡之美。

Jabara AV Board

2019紅點設計獎

(Red dot design award)

Jabara AV Board 是用於視聽設備的櫥櫃,由於其尺寸和結構多種多樣,因此可以優雅而靈活地將其插入到現代家居之中。

一個或多個帶有旋轉門的儲物格與一個用於技術組件的區域交替布置,引入了強大的構圖元素。旋轉門細長垂直的線條充滿日式美感。

△最簡單的柜子,最精妙的設計

2

Jun Kamahara

設計賞析

Jun Kamahara 出生於1950年,目前居住在日本福岡,於1978年成立了同名設計事務所。他的早期設計工作與椅子和扶手椅的創作有關,其中包括基於鋁冶煉設計的名為「La silla」的作品,並於1987年獲得此作品的「日本年度設計獎」。除了產品設計和對色彩的深入研究外,他的專業活動還集中在室內設計、建築和橋梁項目上。

JK 安樂椅

2019 Archiproducts 設計大獎

(Archiproducts Design Awards )

JK 是一款優雅而又令人驚訝的安樂椅,帶有光滑的管狀金屬框架,深色皮革座椅和大靠墊。其柔和彎曲的頂部讓人聯想到日本古代寺廟的屋頂。從裝飾的質量到製作的精確度,無處不在的精湛工藝跡象無處不在。

與紅色和古銅色等日本傳統色調產生共鳴的色彩在視覺上使結構鋼變暖,而柔軟的皮革覆蓋了扶手,並傳遞了愉悅的觸感。

該椅子的原版已經在Ritzwell的產品目錄中消失了15年。2019年,Jun Kamahara 將其重新設計,靠背由帶厚墊子的皮革條製成,這些墊子經過專門設計,可以為背部和臀部提供舒適的支撐。

△JK椅子原版

相關焦點

  • 讓我們看看民宿設計之侘寂大美!
    設計師一直追求在現代簡約的休閒度假中融入侘寂的氛圍,營造一種安穩平靜的心靈之境。房間的設計簡約、樸質卻又透著設計感,原木色的家具和棉麻的紡織品搭配,讓房間充滿自然、原始的氛圍。安靜的器物與光影交疊,透著侘寂之美,在不經意間觸動內心深處,靈動之藝,仿佛在訴說著唯美的詩意。
  • 殘缺的侘寂之美,是美學的最高境界!
    侘寂追隨的是一種拋棄事物外部特徵的思想,洞察我們生命本身的藝術。它描繪是的殘缺之美,殘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圓滿的、不恆久的,當然也可指樸素、寂靜、謙遜與自然。
  • 藝術|阿塞爾·維伍德與侘寂美學,細品塵世間的那份質樸沉靜之美
    阿塞爾·維伍德素以「西方最懂侘寂之美的人」聞名,此番卡戴珊私宅的曝光,更是讓阿塞爾·維伍德和侘寂風格出圈。Axel Vervoordt(圖片來源於網絡)與侘寂相遇侘寂(WABI-SABI)源於日本茶道,是日本美學意識的一部分。侘び之核心為禪,是否定了世間普遍意義的美之後,產生的「無一物」之美;而寂び常見於俳句之中,描寫舊物、老人那些留有時光痕跡的人或物。
  • 別墅裝修分享第8天,日式建築盡顯侘寂之美
    侘寂簡潔樸素的美學反映到日本建築美學上,即表現為「自然即美」也就是以自然美為基礎,將建築消隱於環境之中。侘寂,一種審美衍生到生活態度,是美學的最高境界。侘寂(侘びWABI,寂び Sabi),侘源於茶道,是粗糙的外表下藏著的美;寂是古舊事物內部誕生的美。侘寂有的是安靜與理性的審美。
  • 從千利休「和敬清寂」到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賞日本「侘寂」之美
    藉由日本歷史上的茶道大家,生活家千利休和當代建築界的傳奇大師安藤忠雄,來從古今不同的藝術形式,充分感知日本古典美學中的「侘寂」之美。千利休(1522-1591),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時人把他與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合稱為"天下三宗匠"。他的"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對日本茶道發展的影響極其深遠 。
  • 侘寂是對抗時間的一種無力之力
    「侘」於日文的釋義中,被定義為「茶道之美」,於14世紀受到禪宗的影響而融入日本美學意識中;「寂」有安靜之稱,又寓意時間的光澤。二者相結合,深刻體現了禪宗文化中「無一物中無盡藏」的思想意境。日本美學所追求的是黯然之美,也就是非直接表現出來的文化特性,侘寂的美學意識就是黯然、枯寂,也就是無法圓滿具足,退而求其次地以粗糙、哀美之姿傳達其意識。
  • 侘寂美學
    「侘·寂」經常是連在一起來表達自然的一種殘缺之美,它既包括不完善的、不圓滿的、不恆久的,同時也暗含著樸素、寂靜、謙遜、自然,如同佛教中的智慧一樣,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這個詞有很廣的包容性。日本旅遊景點常會介紹一些日本庭園,它是一種將人引導入精神世界的建築設施,每個細節的設計都只是用來觀賞的。這些以石頭和沙子構成的假山枯水似乎充滿了神秘的氛圍,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強調在不完美中發現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環。一般指的是樸素又安靜的事物。侘寂(Wabi-sabi),一種以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日式美學。侘寂的美有時被描述為「不完美的,無常的,不完整的」。
  • 600平米侘寂大宅的設計,將侘寂風格之美,呈現於不同維度的空間
    600平米侘寂大宅的設計,將侘寂風格之美,呈現於不同維度的空間。挑高而空闊的客廳,樓梯勾勒出一個朦朧的界限,進入空間後,視線便會被結構特點所吸引,它的每一處細節及材質的運用,不可言喻的表達著設計美學的視覺藝術。
  • 透過日本攝影名作賞析侘寂美學
    「侘寂」一詞最早源自於中國宋朝,「侘」字在漢語中有「失意」之意,而「寂」表示沒有人聲,靜謐而冷清的狀態。 後來,「侘」字又被賦予了與「完璧」相對的意味,繼而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視角,即經由時間打磨的物件所呈現的古舊與殘缺之美。
  • 日本美學關鍵詞「侘寂」:無味之中感悟有味
    「日本美學關鍵詞」之侘寂(wabi sabi)——侘わび——在陰暗處照亮美——寂さび——從破滅中尋找真 生於茶道與俳句
  • 平潭第一座侘寂美學風民宿:越寂嵐厝
    ,日本的侘寂美學風正好能夠契合。民宿中庭侘寂,即日語的wabi-sabi,與「幽玄」、「物哀」、「意氣」統稱四大美學基礎,可以說日本大部分美學文化都是以此為基礎建立的。而侘寂所代表的是對充滿歲月痕跡的老舊之物的欣賞,在不完美中發現美好,淡然接受生死輪迴的態度,是在否定了世俗普遍意義的美後,產生的「無一物」的美,一種自然、質樸、安靜的美。
  • 傳承千年的日本三大美學!為美而生的古老思維:物哀、幽玄、侘寂
    東方文化擅於實現意象與意境,蘊含講究倫理與道德規範的華人思想,以及看重美學淬鍊的日本哲學。日本三大美學:物哀、幽玄與侘寂,一道道迴路打破西方文化不曾觸及的領域,長達千年的歷史脈絡,以獨特的審美價值展現獨一無二的美感意識。
  • 侘寂:從傳統日式美學到當下都市流行詞
    侘寂,乃「物之禪」  如果僅拿物質和精神描述,侘寂是「很少的物質,很多的精神」,是「背後的東西,要比眼前的多」「感覺到的,要比實際的豐富」  十二世紀,禪宗經中國傳到日本。  同中國懸置在形上學的半空迥異,禪宗滲透到日本日常生活之中,漸次留下淡彩濃墨。禪是日本的靈魂。
  • 回歸「侘寂風」,這個風格你了解嗎?
    ——吉田兼好《徒然草》侘寂,即日語的wabi-sabi,與「幽玄」、「物哀」、「意氣」統稱四大美學基礎,可以說日本大部分美學文化都是以此為基礎建立的。侘寂風格就和它本身一樣低調,較少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很多人會把它和極簡風相混淆。但比起極簡風格,侘寂風更傾向於不完整之物。於時間流逝中消耗形體、質色、光澤,物本身形成缺陷,不可逆轉。
  • 日本審美精神中的「侘寂」:寂寥、古老,以及本質
    日本的美學很特殊,塑造了世上獨一無二的審美精神和體系。自古以來,在日本的社會中,不管是畫家、作家、詩人,乃至武士,都在用美學約束自己的生活。日本的美學是一種微觀的「生活美學」,要求人們在生活中「覺察」出美的意蘊,從一片櫻花、一株小松樹盆景、幾個字的俳句中感到「言外之意」;從簡陋、簡單、簡潔的意向中,感慨美就在斯物中。
  • 侘寂的美學觀念丨日本的傳統審美源於茶道,現代美學設計的起源
    茶文化源自於中國,在中國的南宋時期茶道傳入到日本,從而衍生出了日本茶道,現在茶道在日本廣為流行。茶道,即品嘗欣賞茶美之道,被視作生活藝術,修身養性的生活方式,用過飲茶對禮儀和道德進行教育與修煉。三、侘寂對現代美學有不可磨滅的影響,陰翳美造就之物讓人感受千年前的世界千利休對日本藝術的影響無人可比,創造了完整的藝術體系,以茶道為綜合所包含的建築、服裝、工藝、美術等方面體系,無不體現出侘寂之美。
  • 「侘寂」(WabiSabi)日本茶道的精髓,你知道中文怎麼讀嗎?
    "侘寂」,是日本茶道的精髓。今天在日本,詢問各個領域的日本友人,可能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解釋什麼是「侘寂」,道理正如我們之於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文字,只能捕捉一部分它真實的意義。但它卻已經進入了日本社會,並化身為一種生活態度與美學。
  • 「侘寂」「物哀」究竟是什麼?從日本美學看日系裝修風格
    >對簡素情趣的追求這就是根深在日本靈魂侘寂美學日本的茶室亦是如此,就像中國故事裡那句,「庭院深深深幾許」,有著相同的意境幽暗茶室,一個眼神便可無言會意,彼此都有心領神會的幽玄之美,春櫻飄落時通過玻璃與光的反射讓人仿佛置身夢境日本美學而日本的這些色彩美學與設計理念其實是深受日本美學中的四大概念影響侘寂、物哀、幽玄、意氣對於熱愛日本文學的朋友「
  • 用心打造一個日式坪庭,超小空間演繹侘寂之美!
    日本園林發展到枯山水時代摒棄了小橋,島嶼以及水體等要素,僅留下了石塊,沙礫,苔蘚等寥寥幾樣靜止,不變的因素,用以表現至美至哀的永恆,即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 這本美國人用英語寫的日本美學之書翻譯成中文後,竟然賣脫銷了
    而在今天快節奏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既遠離了琴棋書畫詩酒茶般的傳統精緻浪漫,更沒有了在物之殘缺中發現屬於「不完美之美」的耐心和視角。幸好,在不斷地總結反思與融合觀照中,東方美學之源未被截斷,我們還有機會重拾物之美,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