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隨著最後一塊頂板完成澆築,廣州地鐵十三號線二期慶豐站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成為全線首座封頂的車站。此外,凰崗停車場維修運轉樓也於近日實現主體結構封頂,十三號線二期進入全面建設期。
慶豐站、凰崗停車場維修運轉樓雙雙封頂
據了解,十三號線二期工程起於既有運營的十三號線首期魚珠站,終點站是位於白雲區的朝陽站,線路全長33.5公裡,均為地下線敷設方式,共設23座車站、23個區間、2個出入場線及2座停車場。
慶豐站位於白雲區,距離八號線的石井站約2.6公裡,周邊分布著不少服裝市場、商貿城;它是地下二層島式車站,地處灰巖地區,車站基坑底以上有4米厚的灰巖需要進行開挖。中鐵廣州局廣州地鐵十三號線二期二項目指揮部指揮長杜守峰表示,灰巖在巖層強度分類中屬於硬質巖裡的堅硬巖,強度達到110~130MPa,因此施工難度非常大。在車站土方開挖過程中,針對灰巖地層,組織了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論證,並制定科學合理的專項方案;採用專項施工方案後,基坑石方開挖的效率得到了提高,為車站封頂創造了有利條件。
凰崗停車場維修運轉樓是地下一層、地上十一層的民用建築,總建築面積約2.1萬平方米,高約53米。它是凰崗停車場的核心功能建築,樓內配置有機電設備房、運營辦公用房、員工廚房餐廳、司機公寓等用房。
由於凰崗停車場位於白雲區物流集散區,施工區域內及周邊以物流園為主,前期徵借地面臨巨大壓力。在白雲區相關政府部門及廣州地鐵集團的大力支持下,施工項目部結合前期工程及交通導改道路的需求,積極對外溝通與協調,先後攻克徵地拆遷、管線改遷、交通導改等前期工作難題,並克服地質條件差、雨季施工難、內外協調難度大、疫情防控等諸多挑戰,較好地完成了各項施工任務。
全線仍有多個重難點有待解決
廣州地鐵集團通報,截至目前,十三號線二期土建工程累計完成21%;1座主體結構封頂,20座進行土建施工,其餘2座進行前期準備;23個區間中,2個區間已貫通,9個正在進行土建施工,其餘進行前期準備,魚珠停車場和凰崗停車場正在進行土建施工。
據廣州地鐵集團負責十三號線二期建設管理的葉俊峰介紹,十三號線二期主要在增槎路、東風路、黃埔大道繁忙路段穿行,前期徵借地工作難度非常大。根據施工計劃,全線共有13座暗挖車站,但部分暗挖施工所需的豎井受前期用地影響,實施方案難以穩定。目前已穩定的施工豎井數量遠少於初步設計數量,且豎井場地狹小,施工時間受限,導致施工周期加長。同時,車站實施前需要對電力、通信、燃氣、給排水等管線進行遷改,部分站點還涉及城區老舊給水管改造,管線遷改設計難度大、周邊單位協調工作量多,這些都制約了地鐵施工進度。目前,廣州地鐵正在市政府相關部門及沿線各區政府的支持下,加強對外協調溝通,加快推進前期相關工作,為線路全面施工創造良好條件。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蘇贊 實習生 李文浩 通訊員 陳虎輝、郭胄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駱昌威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