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鰣魚的門道

2020-12-21 東方網

  身為女子,卻是不可一日無肉的傢伙,實在是傻得可以。好在還沒有傻到不識魚羊之鮮的地步,深秋執蟹螯,初春品魚,每每欣然前往;轉眼已是初夏,蒙老饕指點:又到了品味肥美鰣魚的好時節。  
   
  傳奇
  
  一說到鰣魚,就會想起小時候聽過的民間故事:一位婆婆想考考剛過門的新媳婦,一言不發,就給她一條鰣魚。只見這位新媳婦拿起刀,三下五除二就把魚鱗給颳了,婆婆連連搖頭判了不及格——但凡略通廚藝的人都曉得,烹飪鰣魚是不刮鱗的呀。且慢,只見新媳婦將片片鰣魚鱗片釘在木鍋蓋的內側,把魚放進鍋裡,蓋上蓋子蒸起魚來。不一會滿室飄香,清蒸鰣魚端上桌,婆婆一嘗,肉質嫩滑肥美異常。原來新媳婦巧用蒸汽,既保留了鱗片上的魚油的肥美,又省卻了吃魚時去鱗片的麻煩,原來是位聰慧過人的巧媳婦。
  


  秘笈
  
  魚的鮮美還得靠烹飪技巧來展現。鰣魚怎麼做法?問10個上海人,10個人回答你:蒸。在家蒸,先在魚身上蒙上一層豬網油;上飯店,點的不是火腿蒸就是酒釀蒸。李伯推崇的卻是廣東式的蒸法,簡簡單單,只用黃酒加鹽清蒸,最能體現出鰣魚的原汁原味。
  
  其實,鰣魚還可以用其他方法來燒的,比如塗上黃油用最原始蠻荒的做法烤魚,烤得片片魚鱗都立起來,這樣的做法老外更容易接受;也可以用煎的,當然首先得是條大魚,李伯年輕時就見過一人高的大鰣魚,切一片下來煎煎,也是很好吃的。
  
  清人孫枝蔚在憶起江都魚味之美時寫下這樣的詩句:「筍即渭川竹,魚非京口鰣。」聽我絮絮叨叨這麼多吃鰣魚的道道,有沒有引得你食指大動?
  
  時機
  
  如今,想吃鰣魚只要上館子去點菜就行。不過,即使由專業廚師烹飪,鰣魚的味道也會大相逕庭。昨晚記者巧遇美食大師李忠衡,經高人指點一二,方才曉得吃鰣魚也有不少道道呢。
  
  鰣魚生長在太平洋,溯江產卵,我國南北各大通海的河流中都有發現。鰣魚將要產卵前,由鹹水向淡水漸漸靠近,深海無水草,越近淡水,魚兒吃下的餌料越多,儲存的脂肪越厚,為產卵作好準備。李伯說,為什麼有時吃到的鰣魚肥美異常有時卻不怎麼樣呢?關鍵要看是在哪裡捕的魚——當然是越近淡水的鰣魚越好吃啦。烹飪鰣魚不刮鱗的理由也能從這裡找到,因為魚為產卵儲備的豐富脂肪都藏在魚鱗之下,連鱗同烹就是為了留住魚油的肥美。
  
  春夏之交是鰣魚大量上市的時候,但它離水即死,如何儲存學問可大了。李伯透露了一個給鰣魚「穿冰衣」的儲藏訣竅,可保證一年四季不受時限都能吃上鮮美的鰣魚。這件「冰衣」是這樣穿的:魚一捕上岸,立即放進零下30多攝氏度的超低溫冷櫃中冰凍,魚在這樣的超低溫下停止揮發水分;把徹底凍住的魚拿出來,在冷水中浸一下,取出,再浸一下,如此浸個五六次,這時魚身上就會結起一層薄薄的冰殼,就像穿上了一件防止揮發的「冰衣」。
  
  滬上可品嘗鰣魚的飯店
  
  海上阿叔
  
  徐匯店天鑰橋路211號2樓64646430
  
  浦東店張楊路500號8樓58367977
  
  黃浦店延安東路222號外灘中心B163391977
  
  蘇浙匯
  
  盧灣店茂名南路127號54037028
  
  靜安店延安中路1121號62485155
  
  徐匯店肇嘉浜路388號64159918
  
  浦東店東方路877號50586088
  

相關焦點

  • 鰣魚為什麼叫鰣魚?
    浙江金華,距富春江不遠,得地利,那次自駕到了金華,幾位金華的朋友熱情招待,居然住了3天,其中兩次吃到了富春江鰣魚。  和江湖上許多有本事的人一樣,鰣魚在盤中看起來很是普通。色微紅,身修長,頭不大,翅不肥。面對名魚,我遲遲不敢伸筷子。因為人們都說鰣魚好吃,怎麼個好吃法,沒人描繪過。如果我吃了,舌頭上的微妙感覺如何用語言敘述?
  • 南通古諺:「寧吃鰣魚一口,不吃草魚一簍」,鰣魚之鮮美無可替代
    鰣魚稱為魚中的貴族,她自身中有一種獨特的個性(對水質要求很高),鰣魚雍容華貴、典雅清高,世人難得一窺其鮮活美貌,所以她那麼得人喜歡的原因。」據載,周總理曾說:「鰣魚就是吃個鮮嘛。」有一年春節,徐悲鴻夫婦派人為齊白石送上長江鰣魚與粽子,並囑咐烹製時「不必去鱗,因鱗內有油,宜清蒸,味道鮮美」。
  • 長江鰣魚:魚中西施
    磚家拍磚:長江鰣魚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名貴的魚,素有長江三鮮之首的稱謂,4、5月份,正式吃吃魚的好時候,五一放假,
  • 逝去的美味:長江鰣魚
    名評話家王少堂在他的《宋江》一書中,對鰣魚的特性有段描述:「鰣魚生得最嬌。它最愛身上的鱗呀,它一聲離了水,見風見光,隨時就死了,活鰣魚很不易吃到。」鰣魚稱為魚中的貴族,它自身中有一種獨特的個性,雍容華貴,典雅清高,世人難得一窺其鮮活美貌,所以它那麼得人喜歡的原因。
  • 鰣魚味美卻多刺,鰣魚多刺是不是張愛玲的「三恨」?
    比如,今天小編要說的關於鰣魚多刺是張愛玲的三恨之說。鰣魚是一種比較美味且營養的魚類,也備受大家所喜愛,民間流傳著「寧吃鰣魚一口,不吃草魚一鬥」的說法,可見其鮮美程度之了得!恨鰣魚多刺張愛玲不是第一個說的傳說張愛玲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未完」,其實關於這個說法呢,是個誤傳,並不是張愛玲說的,而是張愛玲在《紅樓夢魘》中引用的別人的前兩恨,最後一恨忘記了,然後自己補充為了三恨紅樓未完。
  • 遺失的絕色珍饈:鰣魚
    鰣魚肉細嫩,魚鱗下的脂肪很厚,格外鮮美,因此烹飪鰣魚是不去魚鱗的。但是鰣魚刺多,張愛玲就曾說人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與張愛玲一般酷愛鰣魚的文人墨客不在少數,像嚴子陵、蘇東坡、李漁、袁枚等都是歷史上有名的 「鰣魚狂好者」,何景明、鄭板橋等著名詩人曾賦詩稱鰣魚為「南國絕色之佳」。
  • 濱江鰣魚(揚州江都)
    當人們感慨世事無常,往往企盼時來運轉,於是,鰣魚便成了餐桌上的一道吉祥菜,期望給主客雙方都能帶來吉利,從此「走時」。不過,人們喜食鰣魚,並非僅僅為此,更主要的還在於它的名貴與鮮美。鰣魚與刀魚,河豚一起,被稱為「長江三鮮」,古人也早就有過「河豚過後無珍品,直待鰣魚始值錢」的評價。(百家號:江都史話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據民國《新修江都縣誌》記載:鰣魚「四月始由海入淡水,濱江處時有之」。揚州濱江一帶,歷來是鰣魚的主產地。
  • 長江鰣魚
    長江鰣魚作為長江三鮮之一,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推崇。今天,鰣魚儼然成為了一種傳說,往日那種大規模地捕食鰣魚,早已不見了蹤跡,曾經嗜愛鰣魚的江邊百姓,已經面臨了幾十年見不到鰣魚的尷尬局面。鰣魚早在1988年就被列為了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而現在在野外已經功能性滅絕。
  • 鰣魚的肥美季節到了,老饕們千萬別錯過,來份清蒸鰣魚嘗嘗吧!
    一踏入春天,鰣魚的肥美季節也就快要到了,一眾老饕們等待了一年,終於盼到品嘗美味鰣魚的時刻了。鰣魚肉嫩味鮮美,鱗下多脂,脂肪含量很高,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有益。吃鰣魚不去魚鱗,因為鰣魚鱗富含脂肪,食魚肉時可以增加口感的鮮滑脂潤度。
  • 鰣魚:文人最「恨」的魚
    揚州汪氏小苑 圖片來源:揚州旅遊網現在正值春天,若是放在古代鹽商時代,這個時節,是吃鰣魚的最好季節(4-5月)。鰣魚是一種洄遊類魚,平時棲於海洋,每年春末進入長江產卵,到秋季再回到海中,年年準時無誤,故稱鰣魚。
  • 《明日之後》鰣魚在哪釣 鰣魚位置介紹
    導 讀 明日之後是很多小夥伴們喜歡玩的一款遊戲,玩家們都想知道明日之後鰣魚在哪釣,下面九遊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明日之後鰣魚位置介紹
  • 南宋有「蒸鰣魚不去鱗」的秘籍,為何現代給鰣魚去鱗,也同樣好吃
    吃飽,要求份大量足,吃好,則大有講究。一道普通的清蒸鰣魚,南宋廚娘定下了「不可去鱗」的規矩,近千年來,歷代人都把守著這個定式,可是到了現代,廚師們想出了一個去掉了魚鱗,而同時又不影響口感的辦法,這背後有什麼有意思的故事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明清時期湖南的鰣魚
    一般認為,鰣魚最著名的產地是在長江入海口的沿岸各地,「因為此時,鰣魚進入性成熟期,鱗下脂肪最厚,味極美」。學術界目前關於鰣魚的文化史研究中,也多以江浙地區作為分析的中心。事實上,地處長江中遊洞庭湖以南的湖南省,歷史上也是鰣魚的產區之一。明清時期,長沙、嶽陽、常德等地都有鰣魚出產,出現了以「網油蒸鰣魚」為代表的湖湘名菜,湘籍文人詠鰣魚的詩文更是數不勝數。
  • 明日之後清蒸鰣魚配方 清蒸鰣魚怎麼做
    明日之後可以通過烹飪獲得不同的食物,那麼明日之後清蒸鰣魚怎麼做?清蒸鰣魚配方是什麼?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講吧! 明日之後清蒸鰣魚配方 食譜名稱 清蒸鰣魚 食譜配方 4鰣魚 食譜作用 大幅提升伐木效率 食譜大全 明日之後食譜有哪些 明日之後食譜大全 新手攻略
  • 網油清蒸鰣魚——上海名菜
    清蒸鰣魚原為江蘇名菜,上海引進後改造,此菜魚身銀白,肥嫩鮮美,爽口而不膩,其口味鮮美,可酒釀,更符合上海人口味。基本介紹網油清蒸鰣魚是上海市的傳統名菜,屬於滬菜系。有健脾開胃、補虛養身、營養不良調理功效。
  • 小魚說養殖,鰣魚的人工養殖方法
    鰣魚,想必大家並不是十分的熟悉,其實鰣魚在現在屬於比較珍貴的一種品種,鰣魚一般都是生長在入海口的附近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長江下遊,並且和刀魚、河豚被稱為長江三鮮,但是現在鰣魚在長江也是沒有經常見到了,鰣魚的魚刺較多,但是味道非常鮮美,不管是做成魚湯還是菜都非常的可口,小編就吃過一次,真的太少吃了
  • 一道糟蒸鰣魚,惹得乾隆下江南?
    中國人對鰣魚之美的欣賞巔峰出現在明清。唐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明有「白日風塵馳驛騎,炎天冰雪護江船」,後者說的就是鰣魚獻祭權貴之路。鰣魚過於嬌嫩,帝王想在紫禁皇城內吃到鮮活的鰣魚,頗為不易。
  • 張愛玲為什麼要「恨鰣魚多刺」?
    段玉裁和朱駿生都是江蘇籍人士,他們肯定吃過鰣魚,也了解一些有關鰣魚的常識,可是他們也有弄不懂的地方,古人講的「鯦」或「魱」都是生長在海裡的「海魚也」,而他們知道或看到漁民是從長江裡把鰣魚捕撈上來的,於是朱駿生的《說文通訓定聲》中又帶著一種「說不準」的口吻講:「然鰣魚出江中,魱出海中,疑江海都有之」。 《廣韻 之韻》:「鰣,魚名,似魴,肥美,江東四月有之。」
  • 《明日之後》清蒸鰣魚配方介紹 清蒸鰣魚製作流程分享
    導 讀 明日之後可以通過烹飪獲得不同的食物,那麼明日之後清蒸鰣魚怎麼做?清蒸鰣魚配方是什麼?
  • 長江三鮮史話:河豚、鰣魚與魛魚(圖)
    將鰣魚的雍容華貴、肥腴醇厚表達得淋漓盡致。各色人等即刻附庸風雅,引為時尚。蘇洪泉說,明清乃至民國時期,稍稍有身份的人,是要泛舟江上品味「出水船鰣」的。時間當為清明前後,在江邊現捕現吃。蘇洪泉說,就像現在,鰣魚是沒得吃了,但野生鮰魚儘管量少,還是有的,為了吃上新鮮的野生鮰魚,食客有的坐在江邊搭的簡易棚子裡等,有的就在漁船上支好鍋,燒好水,一捕撈到鮰魚立即下鍋,真正的活水煮活魚,那味道是餐館裡無法比的。有人說,在那些地方吃鮰魚,食客有兩個部位不能歇,第一,手不能歇,要不停地趕蒼蠅;第二,嘴不能歇,要不停地說話,要不然,嘴巴就會被富含膠質的湯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