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啥意思?蘊含老祖宗智慧

2020-12-18 小小嬴政

這句俗語,在民間的確流傳的很久,有些是像問題裡說的,「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當然,在民間還有說法是,「驢肉好,馬肉差,到死不吃騾子肉。」這些頂多是說法的細節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如果肉類有鄙視鏈的話,騾子肉一定是鄙視鏈的最底端。

說到驢肉,在民間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的說法,其中龍肉指的是東北特有的一種野味,名叫飛龍鳥,而驢肉,當然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大叫驢了。河北人民對驢肉的情有獨鍾,小到驢肉火燒,大到全驢宴,民間通過智慧和高超的烹飪技巧,把驢肉烹飪成各種美味佳餚,成了一種風味。

而驢肉本身的營養價值,也是相當高,而且口感也很好,在中醫認為,驢肉不僅有美容養顏,還有壯陽功效,這兩點非常重要,足夠讓男性女性都對驢肉發生極大興趣。當然,不光中醫這麼認為,在通過長久實踐以及現代醫學的研究,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美容養顏功效是真的。

但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在河北呆過幾年,深刻領略了河北人民對驢肉的喜愛,但河北隔壁山西,反而驢肉很少見,到了陝西,羊肉成了主流,東北的大骨頭殺豬菜絕對是硬菜中的硬菜。可見,這句俗話的流傳,還是有一定的地域性。一般認為,源於河北,而出了河北,這句話的認同感就會大打折扣。

馬肉臭又是從何而來,我沒有吃過馬肉,而在中國歷史上,早在周朝,就已經對六畜有過界定,其中,馬就是六畜之一。但六畜的分工卻不相同,馬、牛作為工具來飼養,用於農業生產以及軍事方面,豬、羊、雞,主要是食用價值,狗比較特殊,主要用處是看家護院,而一般來說,狗肉雖然大補,但很少當成食物。

馬,作為六畜之一,它的用處,無疑是最全面的,可以當成交通工具,也可以當成戰略物資。從出土文物和史料記載看,春秋時期的車戰,主要就是依靠戰馬、車兵、以及步兵的配合,產生巨大威力,其中馬扮演極為重要角色。

車戰淘汰後,騎兵成為歷朝歷代絕對不能或缺的強大軍事力量。漢唐之所以強盛,一個最重要的依據是,騎兵的強悍。在漢朝的史料記載,養一個騎兵,需要五戶人家的賦稅。這就是為什麼,漢武帝漠北之戰,戰士傷亡並不大,戰馬損失數萬匹,就導致無力繼續徵戰。因為國家財力根本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損失。

戰馬的重要性,是一個方面,對於戰馬的喜愛,讓大部分騎兵,將戰馬當成自己的戰友,就好像緝毒警察和緝毒犬的關係一樣,雖然一個是人,一個是牲畜,但從戰場上形成的戰友情感,讓絕大多數人,拒絕食用馬肉。而國家,也不希望人們把馬肉當成食物,從而失去戰略資源。久而久之,馬肉不好的這種說法就會流傳下來。

至於說騾子肉,我知道有一種說法,那就是,騾子是馬和驢雜交出來的一種神奇生物,對於這種雜交品種,民間對於這種來路不明的生物,心裡其實是沒有底的。也很少有人會嘗試吃騾子的肉。畢竟,豬肉雞肉羊肉都很不錯,也就沒有必要去吃騾子肉。

騾子雖然出身並不尊貴,但民間在和騾子長期接觸過程中,發現了騾子的諸多好處,第一,騾子的幹活速度快,耐力強,這一點超過了牛,牛的優勢是力氣大,但速度和耐力卻遠不如騾子。

第二,騾子體格小而且靈活,善於走遠路,作為交通工具,甚至可以比馬更好用。尤其遇到崎嶇山路,騾子的優勢就變得更加明顯。第三,騾子養起來很便宜,家家戶戶都可以養,而且不會擔心被吃窮。於是,在民間,騾子成了老百姓的最愛。

騾子通過自己的強大優勢,洗清了出身不清白的劣勢地位。得到了民間的普遍認可。對於這樣一個物美價廉的牲畜,民間高興還來不及,怎麼可能捨得殺了吃肉呢。也正是如此,騾子成為和牛、馬齊名的生產生活型牲畜。

最後,我還需要總結一句,那就是,在正常情況下,人們一般情況下,是不會食用生產型或者戰略型牲畜的,但凡是無絕對,在不同地區,不同情況,該吃還得吃。那只能說生活習慣和風俗不一樣了。

相關焦點

  • 俗語:馬肉臭,驢肉香,打死不吃騾子肉,老祖宗這話說的啥意思?
    俗語:馬肉臭,驢肉香,打死不吃騾子肉,老祖宗這話說的啥意思?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老一輩說過他們小時候的物資是多麼的匱乏,由於家裡兄弟姐妹多,再加上食物短缺,很多人連大米飯都吃不到,不像現在的小孩子這也不吃,那也不吃。
  • 農村俗語:「馬肉臭,驢肉香,打死不吃騾子肉」,為什麼這麼說?
    農村俗語:「馬肉臭,驢肉香,打死不吃騾子肉」,為什麼這麼說?文/江南煙雨夜行人一個人的生命短暫,最長的也不超過一二百年,但是他對現實生活的體會和總結卻可以通過語言文字流傳千年。那麼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農村俗語「馬肉臭,驢肉香,打死不吃騾子肉」,當時的人們為什麼這麼說呢?現在是否還實用呢?我們來分析分析。為什麼說「馬肉臭」?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它真的有股難聞的味道……就像羊肉羶一樣,很多人接受不了那個味道,就會拒絕吃羊肉。第二個原因是,對於種田的農民來說,馬是一種不常見的動物。
  • 農村常說的俗語:「馬肉臭,驢肉香,打死不吃騾子肉」,什麼意思
    文/青山獨往農村常說的俗語:「馬肉臭,驢肉香,打死不吃騾子肉」,什麼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在冬天整體穿得乾乾淨淨,也不幹活,那麼過年的時候就缺吃缺喝,難以維持生活。前者說到是自然現象,而後者說到是做人的道理。如此一句簡單的俗語,卻蘊含豐富的意思在,確實非常有意思。當然除了這一句,還有不少內涵豐富的俗語在。
  • 農村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一種動物肉,你知道嗎
    農村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一種動物肉,你知道嗎?農俗語作為一種民間文化的載體,在農村地區廣為流傳,它所包含的內容很多,有為人處世的道理,有關於天氣變化的原理,還有衣食住行方面的講究,可以用包羅萬象來形容。
  • 這才是農村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的真相!
    關於「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個說法,陌上花確實聽村裡的老人念叨過。按說這驢、馬、騾子在體型上都差不多,也都是為老百姓出力幹活的,而且從血緣關係上來論,這騾子還是馬與驢交配所生,三者也算是很親近了。
  • 為什麼在民間有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的說法
    本文由呂小廚帶你吃獨家發布。為什麼在民間有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的說法?當我們走進農村的時候,除了沒有城市的喧囂,可以見到久違的清新空氣以外,我們還能聽到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農民們根據生活的經驗總結出來的,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包括環境在內的很多社會習俗都在改變,有些俗語已經過時,但是有些依然還是有些道理的。以前總聽人說到這句順口溜,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句話為何而來呢?
  • 在農村,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啥意思?
    做為一個70後,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過很長時間,驢、牛、馬、騾子這些牲口我都接觸過,而且這些肉都吃過。在農村,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啥意思?驢肉確實是我吃過的肉類中最好吃,尤其是驢板腸、手扒驢排、驢腦湯,的確味道鮮美回味無窮,當的起「驢肉香」這句話。二,馬肉臭小時候我三叔家養的馬不知道什麼原因死了,當時自然不舍的扔。
  •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具體是什麼說法?
    導語: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具體是什麼說法? 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你吃飯了嗎?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吃的民族,千百年來對美食的追求從來沒有停歇。在我國東西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可以直接吃的,一類是好像可以吃的,還有一類是想點辦法才可以吃的。
  • 農村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啥意思?
    在農村老人們聊天中間,經常聽到這樣一句俗話:「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呢? 帶著這句話,小農莊的思緒穿越到了去過的很多地方的大街小巷,腦子們遍布著各種以驢、馬、騾命名的小酒館、大酒店,想來想去,驢肉館是遍地開花,馬肉館偶爾有那麼幾家,這騾肉館倒是一家也沒有見過。
  • 農村老話「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騾子肉有啥不同?
    過去農民的生活條件不是特別好,不會像現在一樣天天都能吃肉,那個時候主要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有肉可吃。每當到了年關,村裡邊就會有一些人宰殺豬牛羊等家畜,不過農村這麼多的家畜當中,見過宰驢的,宰豬宰牛的,卻很少有人見到宰騾子的。
  • 農村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是什麼意思?看完漲知識了
    農村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是什麼意思?看完漲知識了!看到這個題目,如果是在農村長大的,立馬就能接出下一句吧,在我們農村俗語非常多,大家也都像念順口溜一樣,記得非常熟,像這句「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就是老祖宗們總結出來的一句俗語。
  • 「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農村人為什麼這麼說?
    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是啥意思呢?為什麼就不吃騾子肉呢?1、驢肉香驢肉,是指驢的肉,驢肉因為比較細膩,所有口感比較好,吃起來就比較香,營養豐富,它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生物價值特高的亞油酸、亞麻酸的含量都遠遠高於豬肉、牛肉。
  • 農村老話「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是為啥,有啥原因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是為啥,有啥原因這幾年,農村生活的條件越來越好,農村在人們的關注下,走向了繁榮的道路。在以前的農村。人們通常都是在過節或者是比較重大的節日才會做上一桌大魚大肉。
  •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有什麼講究,為啥不能吃馬肉?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有什麼講究,為啥不能吃馬肉?在農村是有很多的俗語的,大多都是老一輩們的經驗之談,有關於天氣的、關於風水的、關與身體健康的、還有很多的土方法,所以流傳至今的也是很多的,作為老一輩的智慧結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今天小編要說的一個俗語聽起來是非常有意思的,驢肉香,馬肉臭,為什麼驢肉是香的馬肉是臭的呢?到底有什麼講究?
  • 老話說: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古人為何不吃騾子肉?
    這在一時之間提高了驢肉好幾個檔次,但是問題的關鍵來了,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聽過這樣的一個古代的俚語俗語。那就是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句話,換句話來說,這句話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呢?
  • 「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是啥意思?好多人都誤會了
    導語:南方人幾乎不吃驢肉,直至到了北京旅遊之後,我才有機會嘗試了驢肉火燒,肉質果然鮮嫩細膩,味道和口感遠超牛肉,難怪民間一直流傳著「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這讚美一點都不為過。如果問大家是否吃過馬肉,相信99.9%的朋友都沒有吃過。
  • 民間俗語:「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古人為什麼這麼說?
    小時候,曾聽村裡老人說過: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 這句話很通俗,意思是說驢肉好吃非常香,馬肉不好吃帶點騷臭,騾子肉不能吃,即使再餓都不能吃。 其實,還有一句俗語跟上面那句話意思差不多,「香驢肉,爛馬肉,寧死不吃騾子肉」。
  • 老話:「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農民為何不吃騾子肉
    老話:「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農民為何不吃騾子肉?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好了,只要你想吃的話,基本上天天都能吃肉。但是在以前一年也吃不上幾頓肉的,雖然現在很多人都說我們的工資水平實在是太低了,但是不得不說相比以前我們的社會確實進步了太多,從工資上可能看不出來太大的變化,但是從衣食住行上面我們可以看到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農村有句老話叫做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你們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老農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其中寓意你知道嗎
    三農:老農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其中的寓意你知道嗎生活在農村,清新的空氣,淳樸的人情,垂涎欲滴的美食,讓人無比懷念,農村不比城市,也許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真的是「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跑」,可在農村每到逢年過節時,在村頭就會宰上一兩頭豬
  •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寧死不吃騾子肉」為何沒有吃馬肉的傳統?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寧死不吃騾子肉」為何沒有吃馬肉的傳統?俗語也就是俗話,說起來通俗易懂,不會像做學問那麼麻煩。它不講究什麼對仗工整,也談不上押韻,幾乎是脫口而出,也沒有什麼嚴謹的學術論證,然而卻傳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因為這些俗語都是勞動人民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就比如今天說的這個美食,就有一句這樣的俗語「驢肉香馬肉臭,寧死不吃騾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