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馬說》有云:「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黨的十八大「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到黨的十九大發展「人才強國戰略」,社會各界愛才敬才蔚然成風,各行各業選才用才更加注重「德才兼備」,「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人才新局面逐漸形成,人才的活力和創造力更是競相迸發。
「人才是第一資源。」小至一個單位,大到一個國家,識才用才都是至關重要的。古人「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習近平總書記更是簡明概要的提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如何以更大的視角、更廣的視野、更深的層次去發現人才,順理成章地成為當前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筆者從小都喜歡看《封神演義》,深以為周文王的出名和成功關鍵在於他善於發現人才。周文王在打獵中發現一個老頭子在河邊釣魚,經過一番調查,才知道他叫姜子牙,是個難得的大才,於是沐浴齋戒,親自駕車把他拉上,請他輔佐主持朝政。武王時,姜子牙出任大將,率兵推翻了商紂暴政,建立了西周。我們黨員領導幹部在人才工作中,也需要周文王這樣寬廣的「視野」,要將選賢任能的視野遍布「五湖四海」「四面八方」,遍布「市井小巷」「山林田園」,要用一雙識人的「慧眼」將廣闊視野內的優秀人才發掘出來。不應唯「帽子」、唯「頭銜」,也不應制定各種限制「按圖索驥」。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唯「帽子」、唯「頭銜」、各種限制「按圖索驥」,只會落得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的結局。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說的是眼界;「運籌帷幄,決勝千裡」,靠的是眼界。伯樂之所以能在萬千馬匹中發現千裡馬,是因為他熟悉馬的骨骼和秉性,不是因為千裡馬在馬群中跑得快、叫得響。當前,我們的人才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我們有的黨員領導幹部不識貨,「不知子都之姣」,對人才視而不見,不能量才適用;有的黨員領導幹部熱衷於「招才引智」「騰籠換鳳」,對外來人才高看一眼,對自家人才重視、培養、使用不夠;有的黨員領導幹部嘴上說要用才,實際只是把人才當花瓶擺設裝點門面,缺乏激勵機制,光叫馬兒快快跑,不肯給馬兒添把草。
識才用才,首先要善於發現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我們黨員領導幹部就得「集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放眼未來,根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用發展的眼光發現人才,進而識別人才、使用人才,為黨的事業注入更多更強的動力。
作者:宋榮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