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道教:神像前擺放供果,記住這四點,讓你的功德更加圓滿

2021-01-09 道家文化漫談

道教是一個典型的多神信仰的本土宗教,道教的神仙眾多,在我們參觀道教的宮觀時,會發現裡面有不同的神殿,殿堂內供奉著不同的神明。如財神殿供奉著手持金元寶的財神爺,祂護佑我們獲得更多的財富;月老殿供奉著慈眉善目的月下老人,祂可以讓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文昌殿供奉著執掌世間功名祿位的文昌帝君,考試的學生前來祈福,希望文昌帝君保佑自己考試順利……不同的神仙被賦予了不同的神職,他們都是大道的化身,是道教藉此來勸化世人積德行善。

我們在參觀宮觀時會發現,神像的供桌上一般會有各種供品,道教將它們稱之為「五供」,五供也稱五獻,即香、花、燈、水、果五種供品,道教在拜表、鍊度、施食等科儀中都有五供的儀式。道經有云:「五獻皆圓滿,奉上眾真前,志在求懺悔,亡者早生天。」有條件的朋友為了表達對神明的虔誠,會把一些神明請到家裡供奉,神像前擺放供果有些禁忌需要記住了,這樣可以讓你的功德更加圓滿。

01神像在供奉之前需要「開光」

有些人直接在市場上購買神像到家裡供奉,這是不可以的,道教認為,工匠製作出來的神像只是一件藝術品,並不具備神識和靈性,不可以隨便供奉。只有經過裝藏、開光等道教的科儀之後方可供奉。開光是道教特有的一種宗教科儀,即把宇宙中無形的、具有無邊法力的真靈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無邊法力的靈性。所以我們要把神像拿到道觀裡,讓具有資質的高功法師對其進行開光,高功會進行一套複雜的開光科儀,念誦《開光咒》,經過開光之後的神像便可以放心地拿回家中供奉。

02怎樣選擇供果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水果,那麼在供奉神明時該怎樣選擇供果呢?在選擇供果時以時令的水果為宜,最好是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水果。如果水果是剛剛摘下的新鮮水果為最佳,《上清靈寶大法》有說明:「時新果實,切宜精潔。」在保證新鮮的同時,還需要洗淨水果,「五方淨水勝非常,一滴能令遍十方。蕩穢除氛塵不染,清淨自然及壇場。」水是道教的五供之一,具有蕩穢除氛的神威,經過清洗的水果供奉神明,也顯得對神明的一種尊重。

03哪些水果不可以供奉

道教崇尚道法自然,但是也會有相應的禁忌,雖然供奉水果是出於誠心,但是有些水果是不能供奉的。道教典籍《大梵鬥儀》中關於供果的禁忌是這麼說的:「果品諸般枯與鮮,石榴有忌供玄天。李子不宜獻太上,黑棗槩禁上真前。」在諸多的水果裡,有些神仙是不能供奉的,玄天指的是道教尊神真武大帝,之所以禁忌石榴,乃是因為石榴的種子是由人或動物吃過之後隨糞便排洩出來的,很不清淨。而且真武大帝在修道成真時為了靜心修行拋腸棄胃。所以為了對真武大帝修道之心的敬仰,不可將石榴供奉真武大帝。「太上」指的是太上老君,據道教神話傳說,道教認為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化身,而老子姓李名耳,因此忌用李子供奉太上老君是為了避諱老子的名諱。

04神像前的供果可以私自取走嗎?

有人認為供奉神仙的供果吃了以後可以達到消災延壽的目的,於是在沒有經過值殿道長的允許之下,偷偷地將供果取走,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根據《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緣經》的記載:「偷盜齋食及供養寶器、法食者,見世逢霹靂雷電,惡鬼所傷;偷盜供養、醮壇器具等物者,見世生下賤,乞索覓食,無飽之身。」道教認為人們通過努力奮鬥去創造財富,這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道教反對通過非正常手段獲取的不義之財,道教認為,以非法手段謀取不義之財,必遭惡報。由於宮觀每天會有很多信士前來供奉,因此供果會有很多,如果在道長允許的前提下取走,這樣是可以的,切不可私自盜取。

相關焦點

  • 走近道教:家中供奉財神時,這四點常識需要記住
    道教的財神有很多位,如正財神趙公明元帥、武財神關聖帝君、文財神李詭祖等等,許多人希望可以獲取更多的財富,會選擇去道教宮觀的財神殿燒香拜神。還有一部分人為了表達對財神的虔誠,會請一尊財神到家裡去,這樣每天都可以上香供奉。家中供奉財神時,這四點常識需要記住,否則不但不靈,還有損福報。
  • 佛前供花、供果、供水的功德
    二、佛前供果剛才我們說了供花代表善因,那麼供果就代表善果,「果」代表結果、圓滿。因果不虛,萬法不離因果,佛教的修行境界也用果位來表示。諸如大乘佛教成就的最高果位就是佛果。故而,佛前供果也是在時刻提醒自己要精進修行,早證無上正等正覺。
  • 走近道教:神像面前供奉水果和鮮花都有什麼禁忌?看完長知識了
    道教的宮觀是道士們修行和舉行各種宗教活動的場所,同時也供奉著許多不同的神像,由於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因此各地的宮觀供奉的神仙也不盡相同。道教的神仙塑像也體現了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原本是木雕或者泥塑而成的神像在經過道教複雜的裝藏、開光等道教科儀以後,具有了無邊法力的靈性。
  • 佛教:做到這2點,佛前供燈、供花,供果才有功德
    都說佛前供花、供果、供燈、供香、供水很有講究,如果不如法是不能得到利益的,那麼在家供佛像要注意的那些事呢。本文就和大家分享,做到以下2點,供佛功德無量。一、供果、供燈有講究,首先面對佛菩薩像恭敬心不可少。佛像的質材大小不必計較,主要以莊嚴為原則。
  • 佛前擺放供果,謹記這5點,功德無量!
    譬如,《佛本行集經》中有言:「尊重承事,恭敬供養,四事具足。所謂衣服飲食臥具湯藥。」所謂「佛在僧數」,釋迦牟尼佛住世時,與僧團同行同住,一起託缽接受世人供養。而佛入滅之後,世人追慕佛陀,便造像供養。經文中說,眾生若能至誠發心供養佛像,同樣有供養佛的功德。而漢地佛門因大慈悲心故,不食眾生肉,所以供養佛多用清水、瓜果等。
  • 認識道教:去道觀燒香拜神時,這五點道教常識需要記住
    道教崇尚道法自然,但是也有相應的清規戒律,我們在去道觀燒香拜神時,這五點道教常識需要記住,這不但是對道教的尊重,也是對拜神祈福之心的一種洗滌。一、道觀每天都可以去燒香拜神嗎?很多人懷著虔誠之心,在去燒香之前沐浴更衣,結果到了道觀門口,發現有一張告示牌寫著「今日戊日,本觀不上香祈福,不做法事科儀。」為何戊日不能燒香呢?
  • 佛前擺放供果,牢記這3點,功德無量!
    無論是到寺院,還是自家供奉的佛堂,不少信眾都會常常在佛前上供,尤其是初一十五,寺院裡總是香客不斷,人們燒香拜佛,在佛前供奉各種食物,廣作供養,培植福報功德。我們都知道,佛門裡有多種供養方式,最常見的就是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任何一種供養都不是在和佛菩薩交易,不是說我們供養越多,功德就越大。佛菩薩不缺眾生的供養,任何供養都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佛菩薩視一切眾生平等,不會因此而優待誰。它是一種表法,以提醒修行者應達到的境界。
  • 佛前供花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現代人學佛,最先接觸的佛教名相,肯定包括「功德」一詞。我們平時見到一些善行義舉,也會感嘆功德無量,並且會說一句「隨喜功德」。實際上,很多學佛人都希望依靠布施、供養等方式積累功德,廣結善緣。從佛理來看,布施與供養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也就是說它們是同一行為的兩種說法。
  • 佛前供花果,注意這幾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在佛門裡,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這幾種供養方式,信眾選擇任何一種皆可,皆隨發心、功不唐捐。但我們應當明白的是,不論我們供養什麼,都不要帶著功利心向佛菩薩「索取」功德,意圖「賄賂」佛菩薩,帶著世俗之心禮佛,真是愚信。佛菩薩不缺我們的供養,我們所供養的東西,佛菩薩也不會吃。但之所以這樣做,一來是眾生為了表對佛菩薩的真誠恭敬心,是發心感恩。
  • 佛前供花、供果、供燈有何功德利益?
    佛教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香、燈等,會有無量的功德。但許多初學佛的人,對佛前供花、供果的意義比較疑惑,佛前供花、供果的因緣和意義。佛前供花佛為天人師(天道與人道眾生的導師),佛經上記載了許多天人或天王持花、散花供佛的故事,所以,後世的人,都知道要以花供佛。
  • 道教的「五供」指的是哪些,供神有什麼禁忌嗎?
    經常參觀道觀的朋友會發現,在大殿神像的供桌上經常會擺放著許多的供品,有鮮花也有水果等。道教將供於神壇的這些供品稱之為「五供」,那麼何謂「五供」呢?供養神明有什麼禁忌嗎?本期就為大家講解一二。五供也稱五獻。
  • 佛教:擺放供果時,牢記這三點,功德無量!
    如果你曾去過佛家道場,想必會對大殿內的供果有極深刻的印象。它們層層堆疊,看上去既莊嚴、神聖,又散發著陣陣清香,讓人充滿敬畏的同時,心生法喜。嚴格來講,水果屬於「十供養」之一,佛前供果也是六度布施法門的一部分。
  • 燒香拜神時,道教的這八個禁忌需要記住,不可以去冒犯
    道士作為道教的神職人員,以無量度人作為修行目標,值得我們的尊重,因此無論男女道士我們都可以稱呼他們「道長慈悲」或者「道長吉祥」,對於一些年長的道長,可以稱呼為「道爺」。記住不能說「無量天尊」而是「福生無量天尊」。
  • 佛教:佛前「上香」,牢記這4點,圓滿你的功德!
    不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都不是在於佛菩薩交易,佛菩薩更不會因為你供養了而保佑你,你不供養就開罪於你,佛菩薩慈悲為懷、心無分別,怎會有世俗功利心?供養不是做給菩薩看到,供養只是表我們的心中的恭敬,對三寶的感恩與信仰,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我們的利他心,捨棄內心的自私貪婪,其實是利益自己,而非佛菩薩受益。
  • 佛教:佛前「上香」,牢記這2點,圓滿你的功德!
    佛前供養只是一種善巧方便法,以便更好渡人,絕不是與佛菩薩做交易,這點大家一定要明白,不要顛倒妄想。「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拜佛燒香當如理如法,才能修到功德。那麼佛前上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牢記以下2點,圓滿你的功德!
  • 佛前供水果寓意很深,但要注意5點才有功德,最後一句影響你一生
    佛前供水果寓意很深,但要注意5點才有功德,最後一句影響你一生。我們知道除了在家供佛外,寺廟是我們親近三寶佛法僧的地方。除了常規的燒香拜佛供佛外,在世尊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十種供具供佛。佛前供水果寓意很深,但要注意5點才有功德,最後一句影響你一生:一、供佛的水果要清洗乾淨鑑因法師回答:「用水果供佛,很要緊的是一定要先洗乾淨,尤其不需削皮的水果例如蕃石榴、楊桃等,更要洗乾淨。不可一買來就供在佛前,這樣很不恭敬。
  • 佛教:佛前供花,這幾點你需知曉!
    在這其中就以花供養來說,行花供養的意義在於「一切事物皆因起,從而才會有結果。」這就好比一切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也只有開花之後才能結出果實。其在釋迦牟佛被授記成佛的典故之中,我們就能得知,佛前「供花」所代表的巨大含義。關於佛前供養,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項呢?這幾點你需知道!一、供花之心!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3點「禁忌」,功德無量!
    一般信眾到寺院拜佛,都會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以積攢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有哪幾種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食、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不論多寡,發心真誠即是功德。佛前供養,並非佛菩薩需要我們的東西,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所作一切供養只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布施心,戒掉自私自利的貪心。佛門裡每一種供養方式都代表著一定的法義,比如佛前供花,花清香美好,意在提醒大眾要廣種善因。佛前供果,「果」既代表因果,提醒大眾敬畏因果、不作惡業,也指佛門裡的三種無上果位。佛前供水,水代表清淨平等,告誡大眾要修平等慈悲心。
  • 佛前擺放供果,有哪些注意事項?
    許多人喜歡到寺院禮佛培植福田,除了佛前上香、跪拜,還有沒有其它廣種福田、做功德的途徑呢?小編告訴大家,除了剛才提到的方式,佛門還有幾種非常重要的佛前供養方式,比如供花、供果、供水、供燈等等。供花代表善因,供果代表善果,供水代表清淨,供燈代表智慧和光明。
  • 念「觀音菩薩」名號,牢記這2點,功德更圓滿!
    「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這句話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威名早已婦孺皆知、家喻戶曉。觀世音菩薩自傳入中國,男性的形象也被改造成女性,因為其慈悲柔和的特徵更符合女性形象,能夠更方便救渡眾生的心。但其實,佛菩薩是沒有性別之分,一切都是我們的分別心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