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老子《道德經》
意思是說: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恐,把大患看得和生命一樣重要。那麼,什麼叫做得寵和受辱都覺得驚恐呢?得寵是卑下的事,得到它會感到格外驚喜,失去它又會令人驚慌不安。
那麼把大患看得跟生命一樣重要,又是什麼意思呢?人之所以有大的憂患,是因為人有身體,如果人沒有身體,那還有什麼可憂患的呢?
所以,把自己的身體看得和天下一樣重要的人,天下就可以給他;愛惜自己生命,如同愛惜天下百姓一樣的人,天下百姓便能託付給他。
聖人不將寵辱榮患和身外之物放在心裡。然而,也只有不為外力幹擾,亂心分神之人,才有能力擔負治理天下的重任。
寵辱不驚,傲然而立
老子認為:受寵和受辱,對於人的尊嚴和智商,並沒有多大影響。得寵也好,受辱也罷,都是因為自己的地位比較低。所以,很多人在得寵時,感到十分吃驚,失寵之時,同樣十分吃驚,這便是寵辱若驚的真正含義。
如果一個人,從未經歷過任何寵辱,那麼他在任何人面前,都能寵辱不驚,傲然而立,保持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
許多人把寵辱得失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這種想法是偏激的。人生在世,難免會遭遇功名利祿、榮辱得失,人只要活著,就離不開名、利、惑這些身外之物。但是,將這些擺在比生命還要寶貴的地位,那就大錯特錯了。
一個人的一生,總要經歷過幾次災難,走過幾段艱難歲月,才會變得更加穩重成熟,也唯有這樣的人,才能幹一番大事。
高明之人,寵辱不驚
《小窗幽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這是道家的傳統思想,更是一種超脫自然的心境,意思是不管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有一種「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心態,唯有將一切看淡,方能做到無喜無悲。
唐玄宗當政時,李白進京參加科舉考試。當時的考官是太師楊國忠,監考則是太尉高力士,倆人都是愛財之人,考生若想在考試中拔得頭籌,不給這二人送禮,任憑你再大的本事,也難高中。
李白得知後,偏偏不給這二人送禮,導致楊國忠看到他的考卷,提筆便批道:如此狂妄之徒,只配給我磨墨。高力士看完考卷說道:他只配給我脫靴。這話傳到李白耳朵裡,他並沒有放在心上。
後來,一藩國使節前來唐朝遞交國書,國書上密密麻麻的寫滿了異國文字,在場的大臣們,沒有一個人識得此字。唐玄宗大怒:泱泱大國,連一個藩國的文字都不認識,簡直是有辱國威。
有人提議說:李白學識淵博,此刻正在京城,說不定他能認得此書。唐玄宗當即召見了李白,李白看完藩國國書,冷笑著說道:藩國要求大唐割讓百座城池,否則就要興兵前來攻打大唐。
唐玄宗聽完怒道:真是好大的口氣。轉頭詢問百官可有良策?下方一眾官員面面相覷,毫無辦法。李白說道:這有何難?待我養精蓄銳之後,回上一封藩國文書,無需一兵一卒,藩國便會乖乖來降。玄宗大喜之下,當即賜李白為「翰林大學士」。
第二天,李白在大殿上對唐玄宗說:經過一晚的修整,我雖已精力充沛,但神氣不旺,很難回應藩國,不寫也罷。
唐玄宗問道:如何才能使你有神氣呢?李白答道:楊太師和高太尉,都是朝中重臣,還請陛下吩咐楊太師為我磨墨,讓高太尉替我脫靴。如此,我才能神採飛揚,絕不會有辱使命。
唐玄宗一心想要在氣勢上壓倒藩國,便依了李白的要求。皇命不可違,楊太師只得忍氣吞聲為李白磨墨,高力士則壓下怒火,替李白脫靴。李白見此情形,神氣十足,提筆寫下一封陳訴利害的大唐詔書。使節讀後,當即嚇得魂飛魄散,連連磕頭謝罪,離開唐朝返回藩國。
李白的事例告訴我們:凡事不要過分在意得失成敗,也不必過分在乎他人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奮鬥過,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又何必在乎他人怎麼說呢!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一個人不管經歷如何,只要自己心中沒有過多的私慾,便不存在患得患失的心理。
一代女皇武則天,一生所做之事,從不在意他人評說,一切只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完全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死後為自己立一塊「無字碑」,千秋功過,只留給後人評說。也唯有真正做到「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才能心態平和,怡然自得;進退有度,笑看人生。
有人說武皇靠心機手段,奪得皇位,如此行為,又如何掌管天下百姓,給予百姓幸福安康的生活?
老子曾說:貴生。意思是生命大於一切,比名利、榮辱更重要,要做到清淨寡慾,對一切外界誘惑無動於衷。做到這些,才能受天下之重任,為萬千百姓謀取福利。
常人最為恐懼的是死亡,災難來臨,性命攸關之時,誰又能對此掉以輕心,必然會全神貫注想方設法的度過難關,重視危機就像重視自己的生命、身體一樣。
如果一個人能像重視生命一樣,重視天下百姓;像愛護自己的身心一樣,愛護天下百姓,這樣的人,方能將天下託付給他。武皇何嘗不是經歷各種磨難,心性逐漸堅定,若她遇事退縮,患得患失又哪裡會有後來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呢?
作為普通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更要做到「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儘自己最大努力,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不管旁人如何看待自己,只要自己認為是對的,就要勇往直前,不被困難折服,不被外力幹擾。如此,方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