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中華文明的結晶,四大文明古國唯一傳承下來的語言文字體系,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文字體系。古代中國,以漢字為基礎,形成了巨大的漢文化圈。現在東亞的發達國家日本,同樣是深受漢字影響的國家。日本的漢字是公元4世紀前後傳入,雖然日本出土的公元3世紀左右的文物當中就有漢字的身影,但是當時日本人對於漢字的認知程度並不高。
日本的古漢字主要有三種用法:
沿用原本中文當中的含義,讀法類似,比如「山」,可以讀成「サン」;日本獨自演變的讀法,稱為訓讀,山就可以讀成「やま」;只借用字音,但文字是其他,比如也麻這個名字,就可以讀成「やま」;其實現在日語中漢字的讀音比較複雜,因為保留了許多古代漢語的讀法,比如吳音、唐音以及慣用音等。
現在人(包括日本人)一般的認知就是:漢字是從中國傳來的。不過日本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漢字都有不同的發揚,也創造了許多日本的漢字以及詞彙。雖然漢字的基礎是由中國傳入的,但是近代中國也確實從日本的漢字體系當中吸收了不少詞彙,這篇文章就舉幾個代表性的例子講一講,有哪些從日本而傳來的詞彙。
在中國常常用到的「幹部」一詞就來自於日本,在中文當中的含義是「一般指國家機關、軍隊、人民團體中的公職人員、擔任一定的領導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員。」在日語中有四個含義:事物的中心部分;團體或者公司等核心人員;軍隊的將校,下士官的稱呼;自衛隊尉官以上的總稱。
在1904年日本出版的國民新聞當中,有這樣的陳述:幹部公選、重要問題を議により決定すべしとの。(幹部公選,重要問題應由眾議決定)日文的幹部一詞來自於法語cadre的翻譯,有骨幹的意思。據悉該詞語是在20世紀初引入中國,後續被許多名人使用。
自由(freedom)和權利(right)這兩個詞語,同樣是來自於日本。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在《幕末における近代思想》(《幕府的近代思想》)一書中,這樣描述:近代思想は自由と権利というふたつの言葉の概念によって集約されるであろう。この二つの言葉を英語から訳してあたらしい日本語として加えたのは、福澤諭吉である。(自由和權利這兩個詞彙是近代思想概念的集成。將這兩個詞語從英文中翻譯並加入到日語當中的人是福澤諭吉。)
其實自由這個詞語,在古代中國也是有,唐朝劉商的詞句當中就有「寸步東西豈自由」的說法。但是這裡的自由,僅僅是局限於自己主張的意思,並非上升到公民權利的高度。而日本的近代思想當中,出現了公民自由權利的萌芽,這已經上升到現代化國家的高度。所以現代意義來說,自由這個詞語的意義,是日本的教育家所賦予的。
根據曾任中國史學會副會長的熊月之的研究,自由這個詞語在中國最早出現在1900年的《萬國公報》當中,而此前日本已經有在使用。所以從時間線的角度來說,同樣是吻合的。
這兩天「警察」這個詞語出現的頻率比較多,而這個詞語同樣是來自於日本。中國古代其實有很多類似現在的警察組織,比如清朝的巡捕營、明朝的五城兵司馬以及宋朝的巡檢司。這樣的組織在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叫法,擔任現在警察的職能。
警察這個詞語的來自於「police」這個詞彙,是18世紀法國誕生的詞語,根源來自於古希臘語。日本明治時期,全面學習西方的制度,警察體系同樣也是相似。警的意思是警戒、警告,察的意思是查察,日本就造詞「警察」。在《中國警察發展簡史》當中,就有詳細的介紹。1884年,清朝派大臣出洋考察,其中有一名大臣叫做傅雲龍,在他的考察日記當中,就提到了日本的警察一詞。不過直到1905年,清朝才開始正式設置巡警部,開始創辦現代的警察學校,而初期的警察制度,也在時局動蕩中建立,不過這個「警察」這個詞語,直到清朝滅亡,也沒有被正式地使用。後續在中華民國時期,才將巡警變更為警察,在各個地方設置「警察廳」。
其實仔細的尋找,是可以在現代漢語中發現不少來自於日本的詞彙。上述的幾個詞彙,是我們常常在嘴邊說道的詞彙,卻很少有人想到竟然是來自於日本。除了上述詞彙以外,還有很多來自於日本的漢語詞彙,比如:社會、通貨膨脹、神經過敏、經濟學、不景氣、最後通牒、寫真、人氣、一級棒、進步、哲學、科學、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商店街、看板、腹黑、爆笑等。
這些詞語的背後,是日本社會經濟文化的反映,傳入中國也是因為兩國的文化交流。特別是清朝末年以及民國時期,中國還是吸收了不少來自於日本的文化的。
語言是一個發展的東西,從來都不是一塵不變的,而也正是這樣的發展,才造就了漢語文字能夠傳承千年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