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個機構叫做:鴻臚寺,但是很少人知道他們是幹什麼的

2020-12-18 暮雪賞梅疏見月

在古代,有這麼一個政府機構,叫做:鴻臚寺。這個機構很多人大概都聽說過,但是不知道這個部門是負責什麼事務的。

其實這個部門挺邊緣化的,既沒有大理寺知名,在影視劇中出現也沒有人給著重介紹,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鴻臚寺的職責。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鴻臚寺是幹嘛的。

在封建社會,禮樂等級非常嚴格,歷代政府都設有專掌殿庭司儀和典禮的機構,這就是"鴻臚寺"。

"鴻臚"本為大聲傳贊、引導儀節之意;"寺"就是官衙的意思。

實際上,鴻臚寺為中國古代掌管禮儀並接待外國賓客之官衙。

外國人來了中國,人生地不熟,想要逛逛街,看看風景怎麼辦?

到了這吃喝穿用誰給負責啊,住什麼地方啊,不能隨便找個酒樓就住下了。

所以也就誕生了鴻臚寺這麼一個機構,如果拿著酒店管理那套理論來說,鴻臚寺就相當於禮賓部。

當然,除了接待外賓,鴻臚寺還負責掌管禮儀。皇帝祭天祭祖需要哪些步驟,皇宮動土完成時需要哪些禮儀,重大活動時需要幹什麼,把大象放進冰箱需要幾步,這些都需要有人指引。

據史書記載,皇帝召見官員與"大朝"慶賀典禮,都由鴻臚寺預先傳至各衙門。

典禮開始時,按排定班次行禮。凡舉行國宴,鴻臚寺要引導官員行禮。

皇帝出入宮廷,由鴻臚寺傳百官迎送。遇皇帝出巡,鴻臚寺要率領地方官在皇帝經過之地"接駕"。各項典禮有失儀者,要摻劾議罪。

你看,如果禮儀這事整不好,可能還要丟官帽,所以鴻臚寺很重要。

鴻臚寺最早出現於秦朝,只不過當時叫典客,到了漢朝又叫大行令。

當了北齊一朝才起了鴻臚寺的名字,這個職位一直到了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想想也是,清朝末年閉關鎖國,慈禧老佛爺帶著滿朝文武各種挨揍,要這個負責招待外國人的部門也沒啥用啊。

在這裡還要講個小知識點,現代人都以為寺是寺廟的意思,其實寺最早就是機構的意思,而我國第一個寺廟"白馬寺"的寺字,就是取材於古代各種"寺"。

但是到了現在,寺廟成了寺的解釋,而機構這層含義,卻漸漸被人們所遺忘

相關焦點

  • 大理寺、太常寺、鴻臚寺……到底是什麼寺?
    其實,大理寺在古裝劇中的出鏡率非常高,因此很多人都知道,大理寺是協助皇帝辦案的司法機關。那麼問題來了,一般人的印象中,「寺」都是和尚住的地方,大理寺沒有和尚為何能稱「寺」?而且不止是大理寺,太常寺、太僕寺、鴻臚寺等等,都是中國古代行政機構。原來,「寺」在古代並不單指寺廟,還是一些國家機構的稱呼。那這些「寺」都有什麼來歷呢?
  • 大理寺不是寺,宗正府不是府。這些古代機構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大理寺是古代的官署名稱,是古代掌管刑獄的中央審判機關,相當於現代的最高人民法院。古謂掌刑曰理,加「大」字表示尊重推崇之意。「寺」原來也並非專指佛寺,而是一般官署、官府的通稱。大理寺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時期的司寇和秦漢時期的廷尉。尤其是秦漢時期的廷尉,在當時掌管全國最高的權利司法審判,位高權重,多為能臣酷吏。例如歷史上有名的郅都,張湯等人都做過廷尉的官職。
  • 清朝時期的大理寺、太常寺、太僕寺、光祿寺、鴻臚寺都是幹嘛的
    只不過,清朝畢竟是「家天下」,偌大的皇宮、龐大的皇族也必須有與之相對應的機構、官員來管理。這些官職自然也屬於「中央官職」序列。再加上,內閣、軍機處和六部作為朝廷的權力中樞,僅對軍國大政予以方向性、政策性處理,並不能面面俱到,於是便衍生出諸多「查遺補缺」的協助機構。
  • 2020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中國古代民族關係的發展
    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本文整理2020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中國古代民族關係的發展,北京軍轉幹考試網提供2020年北京軍轉幹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資料匯總等。 考試中,近年來對文史知識的考察逐步增加,文史知識的難點主要在於知識面廣,考察範圍大,不易整理學習。
  • 古代除「六部」外,還有「九寺五監」,很多人卻不知道他們的作用
    古代朝廷的運轉,主要由統治者、內閣及各機構分管部門構成。 古代的「分管部門」可謂五花八門,有許多講究。不了解歷史的朋友都以為尚書六部的職責已涵蓋了所有軍國大政,實則不然。「九寺」,自秦漢「九卿」演變而來,其職級與尚書六部等同,職權上也有不少重疊的部分。
  • 白馬寺的名字來歷,和鴻臚寺無關,也可能和「白馬馱經」無關
    夜有一白馬,繞塔悲鳴,即以啟王。王即停壞諸寺,因改招提以為白馬,故諸寺立名,多取則焉。」,釋慧皎認為,白馬寺的「白馬」源自一個神話傳說,那就是因為西域有國王「毀佛」,結果有一白馬悲鳴,於是國王停止毀佛,並且用「白馬」替代了以前的「招提」的名字,後來傳到中土後,就延續了西域名字,叫白馬寺。
  • 寺,廟,宮,殿,觀,庵等建築有什麼本質區別
    現在的人總是把兩個事務(或兩個東西)合在一起來稱呼,比如墳墓,夫妻,寺廟等。但是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會那麼簡單地將這兩個字合在一起表達一個意思。其實寺廟這兩個字分開來說區別很大,古代人總是喜歡求神問佛,什麼事情都要祈禱一番。上到身體健康,下到姻緣事業。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一說到「寺廟」,咱中國人通常會連著一起說,但其實「寺」和「廟」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場合,最近有部叫《慶餘年》的劇挺火,主角範閒被安排去了「鴻臚寺」,裡面全是古代的「外交官」,那麼問題來了,「寺」裡不該住著和尚嗎? 別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到底啥叫「寺」,啥叫「廟」,千萬不要再弄混了。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華夏子孫要明白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將「寺廟」合起來叫,並且認為其佛教弟子的住處,事實上「寺」與「廟」是分開的,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華夏子孫要明白。
  • 寺廟壓根不像話,寺與廟有何區別,為啥我們需要了解
    那麼,寺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寺與廟曾經都歸屬了誰,為什麼現在會徹底成了佛教建築的專用詞?寺——古代官署稍微對歷史有了解的朋友大多聽過,諸如大理寺、寺卿、寺曹這樣的詞彙,沒錯「寺」一開始便是指代古代官署,是秦漢時期的行政機構。
  • 《慶餘年》鴻臚寺少卿辛其物到底是誰的人?最後為什麼跟了範閒?
    今天換換風格,討論一下電視劇中讓人拍案叫絕的一處改動,那就是鴻臚寺少卿辛其物的站隊問題。無論是原著還是電視劇,有一個觀點表達非常正確,官場人物,總要選擇一方勢力棲身。像範閒這樣的有主角光環加持,有範府這種樹大根深的家族支撐還要考慮究竟要找一方勢力進行投靠,更何況下面的官場小人物。
  • 這篇文章告訴你「寺」字的真實含義,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
    在大家普遍的印象裡,對寺的理解就是寺廟,僧人們修行的地方。很多時候大家在看古代史書、小說和電視劇的時候,看到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等機構時,就會犯迷糊:寺不是寺廟嗎?寺廟裡有主持,為什麼還會任命寺卿呢?
  • 99%的人不知道寺與廟的區別,原來在這裡!
    因為在官寺中有一個地方叫鴻臚寺,它負責外交。作為我國第一座寺,並由政府管理,經文傳入我國,接待處自然是鴻臚寺。 漢朝時期,西域地區以白馬馱著經文來,被鴻臚寺接待。後來,我國第一座寺就以「寺」的名字被稱為「白馬寺」,寺就多了新的含義,成為僧侶供奉佛的地方。 歷史上的佛寺相當於現在的大學,其目的是普及教育。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兩者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弄清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佛教在人的心中一直是一方淨土。曾經也有人疑問,佛教到底是不是中國自己的宗教?其實並不是,佛教起源於印度,所以有很多的詞彙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樣。「寺」它代表的是一個行政機構,在古代什麼樣真的場所是行政機構呢?想必大家在電視劇中都聽過「大理寺」這個詞,「理」是刑法、法律的意思,大理寺則是專門主管法律的行政機構,所以跟佛教一點關係都沒有。
  •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中國古代民族關係的發展
    對待民族關係,中國曆朝歷代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秦朝是我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同時,也帶來了民族的大融合。秦朝中央設立了「典客」「典屬國」等官職來管理民族事務,提高了自己的行政效率,穩定了民族關係。同時,秦朝還修築了長城,北擊匈奴,南徵夷、越等地,設立了桂林郡、象郡等。
  • 廟為何叫廟,寺為何叫寺,廟和寺其實是有區別的,別再搞混了!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許多漢字都有其專屬的含義,事實上「寺」和「廟」從場所功能性來說有很大的不同。現在漢語中「寺」 指的是佛教徒起居的地方或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之所,例如少林寺(佛教)、普陀寺(佛教)、清真寺(伊斯蘭教)等;而「廟」指的是祭祀鬼神、先祖的地方,例如太廟(供奉皇室先祖)、土地廟(祭祀土地神)、城隍廟(祭祀城隍神)、孔廟(祭祀孔子)等。
  • 唐代長安譯語人
    為此,唐中央設有專職翻譯,即譯語人。 唐長安譯語人一職,主要見於鴻臚寺及中書省兩個機構中。鴻臚寺在漢唐時期均為主管外交的機構。鴻臚寺的所司官員出入其中,都要出示出入宮門的記載其官爵姓名的門籍。而譯語人與掌客「出入客館」,往往與守門官吏相兼出入,這說明譯語一職,職位雖不顯,但在各個接待環節都不可少,事務繁忙,位低職重。至於其品秩,史料記載不詳,不過,其常與掌客出入客館,掌客一職為唐朝鴻臚寺典客署所置,據《新唐書》卷四八《百官志三》「鴻臚寺」條記,典客署有「掌客十五人,正九品上。掌送迎蕃客,顓蒞館舍」。
  • 2020山東三支一扶公基備考人文知識:中國古代民族關係的發展
    漢朝中央設立「大鴻臚」管理民族事務,漢武帝時期更是對匈奴進行了徵伐;之後設立西域都護府,管理新疆等地。隋唐時期,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其中尚書省的禮部及鴻臚寺也對少數民族進行管理,唐朝更是相繼設立西北的安西、北庭大都護府;北方設立單于大都護府,南方設立安南大都護府等,以為管轄少數民族。元朝本身就是第一個由少數民族統一的國家,疆域面積更是達到歷史之最。
  • 留學僧,日本遣唐使中的特殊群體,他們到底在大唐幹了什麼
    日本書本上的白江村之戰示意圖在日本遣唐使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佛門中人,所以也被稱為留學僧,這些人以學習佛法為主要任務,同時也承擔著學習唐朝文化的重任,那麼留學僧是怎麼產生的日本遣唐使航線圖在中國登岸以後,使團要做的第一件是就是向當地政府報告,當地官員會安排使團在驛館住下,然後上報中央,唐朝中央政府派專人來驗證他們的身份,唐朝負責對外事務的機構是鴻臚寺,其職責之一就是接待外國使團,
  • 你知道在古代,你的貓咪還被叫做什麼嗎?
    在古代,貓咪是否還像今天一樣那麼受人喜愛,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那你知道,你的貓咪在古代又被人稱作什麼嗎?現代的貓咪品種繁多,除了最常見的中華田園貓、短毛貓、橘貓以外,還有很多品種貓,如:暹羅貓、英短、美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