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上樹」和「爛肉粉條」究竟有無區別?——眾說紛紜的川菜故事

2020-12-22 騰訊網

(作者:特級廚師 胡曉遠教授)年前,四川異常的冷。在參加已畢業十六年之久的以學生班長鄧凱中為代表的同學聚會中,隨著「香天下火鍋」的翻滾,暖意漸濃。在邊燙邊喝中,我倆閒聊甚歡。

我記起了讀書時的他,2000級旅遊飯店管理專業班的學生,陽光健康、勤奮好學、帥氣又懂禮貌、剛滿20歲卻比其它男生要成熟的多,吃得苦又善於助人為樂,尤其是在北京五洲大酒店西餐廳實習期間,管理才能得以充分體現,並為日後的工作選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凱中告訴我畢業後他一直在從事餐飲工作,從最基層的服務員做起一直做到今天成都市青白江區鳳凰湖國際生態溼地旅遊度假區湖景一號婚慶基地總經理的位置,也就十多年的時間。

多年的餐飲管理經驗讓他認識到菜品質量對一個餐飲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作用。他對其所管轄的餐飲企業從廚房食材到調味料的採購,再到刀工技術、火候、調味以及裝盤到成品的把關很嚴,容不得半點虛假,尤其是對傳統川菜,他常常告誡以廖健林為廚師長的團隊:「千萬不能砸了川菜的牌子。」

而最近,他們卻遇到了一個困惑:「螞蟻上樹」和「爛肉粉條」究竟有無區別?客人總反映:明明點的是「螞蟻上樹」,端上來的咋成了「爛肉粉條」呢?

困惑的豈止是他們,而是帶有極大的普遍性。我對這個問題思考過多次,但最終也沒下決心去研究,就像「熊掌豆腐」和「家常豆腐」有無區別一樣?不深入去調查去研究,還真把它們當成是同一菜餚而不同稱謂罷了,然實質上應該有區別的。我在《中國烹飪》2015年第九期「胡烹有道」專欄「熊掌豆腐與家常豆腐」就有了一千五百字的闡述。

我覺得該到了解惑的時候,於是我回家查閱了許多專業書籍及相關資料,都沒有發現有任何文字記載,只好求教於社會相關專業的賢達仁士,聽聽他們的意見,於是先後採用電話聯繫的方式請教了四川老名廚傳統技藝研習會(以下簡稱:川老會)的現存老名廚王開發、陳廷龍、陳盛、肖見明、羅遠義,自號江湖饕客的向東先生、《四川烹飪》雜誌原總編王旭東先生以及原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現改名為四川旅遊學院)退休在家,八十多歲的羅松柏烹飪老教授。

沒想到的是,大家對二者是有區別的認識是高度的統一,也就是說「螞蟻上樹」不同於「爛肉粉條」。而對「螞蟻上樹」的做法則眾說紛紜,各不相同。歸納起來,異同如下:

一、在製作方法上:有人說,粉條先用沸水泡軟後再下鍋摻湯與肉紹同燒;而多人則說,粉條要用溫油浸炸之後再下鍋摻少量湯與肉紹同炒。

二、在炒肉紹上,有說炒一次的,也有人說肉紹要炒兩次,第一次炒熟之後起鍋先用刀剁細再入鍋炒一次。

三、對「螞蟻上樹」成品的處理。來自涼山西昌,曾於201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功勳匠人的老名廚陳盛先生,認為此菜的肉紹炒好之後不應再下鍋與粉絲同炒,而應該在粉絲炒好之後再將豬肉紹倒下鍋與粉絲拌勻即可,老人反覆強調他的主張才名符其實。

四、「螞蟻上樹」名稱的由來及出處,何時何地何人創製的?為弄清這些問題,我認為首先應查明粉條是什麼年代出現的?為此我專門諮詢了西華大學食品工程學院院長李明元教授,我倆是好朋友,曾幾次一起參加成都市科協舉辦的學術活動,他對我提出的問題在回復我的微信中這樣寫道:利用澱粉加工粉絲,在我國至少已經有1400年歷史。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素》中記載粉英(澱粉)的作法是「浸米」、「淘其醋氮」、「熟研」、「袋濾」、「杖攪」、「停置」、「清澄」。宋朝陳叟達著《本心齋疏食譜》中寫道「碾綻綠珠」,形象地描述了綠豆粉絲的製作過程。

有了粉絲之後才有「螞蟻上樹」這道菜,究竟是誰最先發明製作的此菜呢?來自於「鳳凰網資訊2016年08月24日齊魯壹點刊文:「特別冤」的竇娥與螞蟻上樹不能不說的故事,文中寫道:「據說,螞蟻上樹這道菜的菜品,跟關漢卿筆下的竇娥有關。」這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螞蟻上樹」在烹製過程中離不開豆瓣,這是老名廚的共識。而豆瓣的出現年代應該是在元朝之後的明朝才出現的,因為做豆瓣所用的辣椒是明朝年間才從南美洲引進來的。再說關漢卿在「竇娥冤」這部戲曲裡是否談及此事,我也專門諮詢了四川大學專門研究戲劇的知名教授,四川省級非遺項目評審專家李祥林先生,他隨即查閱了「竇娥冤」的原著。書中記載:「竇娥冤做給她婆婆吃的是「羊肚兒湯」而非「螞蟻上樹」。

顯然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空白,有待繼續深入挖掘和研究。川老會原會長王開發大師所說,「螞蟻上樹」來自於民間是被普遍認可的。至於流行的年代。《四川烹飪》雜誌原總編王旭東先生推測是在民國之後解放之前,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麼如何烹製才能真正地體現「肉紹貼在粉絲上,形似螞蟻爬在樹枝上呢?」綜合以上各位烹飪大師和專家的意見,我和成都市朝春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朱朝春先生於2月1日專門驅車前往鄧凱中學生的婚慶基地,指導其廖健林廚師反覆烹製,在做了七、八次之後終於有了滿意的效果,也終於明白了「螞蟻上樹」與「爛肉粉條」的區別所在。

難怪首創「蓮白粉絲」流行菜的肖見明大師講,要炒好「螞蟻上樹」的廚師,是要很有功底之人。而製作此菜的要點歸納起來:

一是粉絲要用植物油浸炸;

二是肉紹要炒兩次,要炒幹,炒香;

三是摻的水要少,半勺水即可。

四、肉紹一半與粉絲同炒,一半待粉絲炒好後與之拌勻。

最後一點:豆瓣、姜、蒜米炒香摻湯之後要過濾去渣。總之,烹製「螞蟻上樹」的核心要點在於粉絲要幹肉末才爬得上去。

成都美食文化交流與創新中心

相關焦點

  • 知名川菜螞蟻上樹的做法,一起來看下怎麼做吧
    這道美食不分季節,簡單易做,食材也比較好準備,這道菜以它的形狀命名,看到夏天樹下面的螞蟻窩就想到啦,是不是已經猜到了呢,對的,今天的我們就為大家介紹螞蟻上樹的做法。首先我們來準備需要的食材,咱們的「樹」就是由粉絲,螞蟻就是豬肉沫,四川郫縣豆瓣醬,蔥姜蒜,鹽,香蔥,料酒。
  • 做螞蟻上樹時,記住這幾點,粉條好吃還不碎
    沒錯,就是這道螞蟻上樹啦,是不是看起來就好好吃?螞蟻上樹,又稱肉末粉絲,是四川和重慶的特色傳統菜餚之一,是一道典型的川菜。它的名字是因為肉末粘在粉絲上,看起來像螞蟻在樹枝上爬行,所以得名螞蟻上樹。眾所周知,川菜是我國四大傳統菜系之一,也是後來的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國各種菜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涵蓋了多種美食,包括家常的、非家常的、簡單和複雜的,幾乎所有的美食都無一例外的好吃。川菜原料豐富,調料多樣,菜式多樣,以善用辛辣調味品而聞名。川菜以其獨特的烹飪方法和濃鬱的地方風味而聞名於國內外,融合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善於吸收,善於創新。
  • 螞蟻上樹,色澤紅亮,粉條特別勁道,吃起來特別爽口
    導語:哈嘍大家好,又到了小編給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今天小編要教大家做一道特別美味的菜,並且特別的下飯,如果你沒有胃口的話,吃上這麼一道菜一定會胃口大增的,那麼這道菜的名字就叫做螞蟻上樹,螞蟻上樹其實就是肉末粉絲,這也是一道特別家常的菜,肉末和粉絲連接在一起,非常的美味,並且色澤是紅亮的,讓人看著就有胃口
  • 螞蟻上樹!喜歡吃粉絲一定要試試,很好吃,超簡單!
    螞蟻上樹是川菜當中的名菜,可見,並非是所有川菜都是辣的。為啥叫「螞蟻上樹」?其實,就是肉末在粉條上,比較像是螞蟻在樹上爬,所以形象地稱為「螞蟻上樹」。了解了之後,我們就知道:這道菜主要兩個食材:肉末、粉絲(或粉條)準備好下面的材料:1、粉絲一把(或者紅薯粉條)2、絞肉 3、蔥姜蒜末4、豆瓣醬先要把粉絲或者粉條提前用水泡軟。
  • 螞蟻上樹,粉條軟嫩,香氣四溢,太下飯了
    螞蟻上樹By 四月豆粉絲最經典的吃法之一#螞蟻上樹#,把肉末比喻螞蟻,粉絲比如樹幹,形象生動又好吃,當飯當菜都不錯!原料:粉絲、豬肉、蔥、蒜、食鹽、食用油、蠔油、醬油、柱侯醬。做法步驟:第1步、準備的食材。
  • 教你在家如何做一份好吃的螞蟻上樹以及螞蟻上樹怎麼做才不粘連
    GIF第一次看見螞蟻上樹,不曉得是什麼神奇的菜餚。所以就迫不及待的等著這道菜上桌,等菜上完了也不知道螞蟻上樹是哪道菜的時候就忍不住問服務員才明白是粉絲,那麼螞蟻上樹怎麼做好吃?一起看看螞蟻上樹的做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 傳統名菜螞蟻上樹,不僅名字生動,吃起來更是美味,網友:看餓了
    菜單上的螞蟻上樹聽起來很奇怪,這樣的名字並不能讓人聯想到美食,當換一種說法的時候,大家應該就明白了,就是指肉沫炒粉絲。因為最為正宗的螞蟻上樹,上面的肉末會緊緊的纏繞在粉絲上面,就如同螞蟻攀爬在樹上一樣,這是一道中華民族的傳統名菜,多見於四川,重慶,是川菜當中的代表。
  • 家版螞蟻上樹,下來米粉有關鍵一步,不脫就是好吃
    家版螞蟻上樹,下來米粉有關鍵一步,不脫就是好吃我通常喜歡在樹上吃螞蟻一道菜,他也是家常菜,非常普通,而且,這個名字也很有趣,雖然其中有兩個詞代表螞蟻,但他實際上是一個形容詞。主料也很普通,炒菜後的外觀與名稱有關。
  • 原來的「螞蟻上樹」方法非常簡單,可以在5分鐘內完成
    原來的「螞蟻上樹」方法非常簡單,可以在5分鐘內完成,下飯也很容易我不知道你是否喜歡粉絲?我想每個人都會想到「樹上螞蟻」這道菜,雖然「樹上螞蟻」這道菜聽起來製作起來會更複雜,但其實很簡單,這道菜的名字叫「肉末粉絲」,因為肉末粘在粉條上,就像螞蟻爬樹一樣,但是,沒有具體證據證明這道菜的起源地和時間,只知道這道菜是四川和重慶的名菜。
  • 下飯家常菜青椒肉絲,就是所謂的鄉愁,螞蟻上樹裡面沒有螞蟻
    雖然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不便,但是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今天小己就給大家帶來兩個下飯菜,保證有家的味道!【青椒肉絲】簡單快手的家常美食,青椒肉絲蓋澆飯大家應該不陌生吧。零失敗的教程,快來跟小己學起來。
  • 川菜宮保雞丁最初和四川沒有關係?古川菜非遺傳承人帶你「雲」上學藝
    宮保雞丁、磁器口毛血旺這些名川菜背後有什麼故事?麻辣在傳統川菜中只佔小部分?……日前,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重慶渝中區婦聯獲悉,疫情期間,渝中區婦聯微信公眾號「渝中姐妹」推出了「宅家學廚藝」欄目,每周定期邀請古川菜非遺傳承人、中國烹飪大師、重慶非遺保護協會餐飲食品分會副會長李盛開向「深宅」的市民分享各種在家簡單易學的美味。
  • 炒粉條時,別直接下鍋,多加1步,粉條根根順滑,不粘鍋,不成坨
    肉末燒粉條,它有一個更浪漫的名字叫做【螞蟻上樹】! 3:隨後加入少許的清水燒沸,加鹽,白糖,雞精調味,倒入粉條大火燒制,大約需要2-3分鐘。 4:再撒上杭椒丁,略燒30秒,撒上一把香蔥末,淋點蔥油,翻勻就可以出鍋了。
  • 你有在支付寶、釘釘上種樹澆水嗎?螞蟻森林和班級樹讓……
    作為華夏兒女,怎樣為植樹造林獻上一份力?作為凡人,在植樹節的日子裡,不能像一些領導人那樣拿著一把鏟子,帶上一棵樹苗,到某個地方栽下一棵樹。2、先讓自家綠起來我想到了自己的窗臺和陽臺,先讓自己的住所綠起來吧!我開始行動起來,買花盆,買花苗,搭花架。
  • 爛肉麵究竟爛在哪?這得去問問老北京
    / 爛就爛在這個肉上/ 爛肉麵,是老年間北京一種常見的吃食,當時有句俏皮話:「不管他是驢還是馬,吃飽了爛肉麵再打鑔」,可見這種食品在民間的知名度,用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爛肉麵在舊北京就相當於牛肉拉麵在蘭州。
  • 楊耀健《川菜兩大幫派》
    □ 作者 楊耀健川菜取材廣泛,菜式多樣,以善用麻辣調味著稱。其按區域劃分幫派,歷史上有成都幫、重慶幫、大河幫、小河幫、自內幫五個幫派。各幫派各有所長,又互相學習、互相融合,都有獨領風騷的美味佳餚。本文側重談談成都幫、重慶幫兩大幫派。
  • 川香麻辣,灼口封喉,盤點廣受歡迎的川菜,有哪些代表菜!
    這個笑話雖廣為流傳,但其中的關鍵,川菜,這個火爆而活力十足的菜系究竟有哪種魔力,能讓世界這個舌頭,記憶猶新?今天,我們就安利一下川菜的代表菜,這個極富侵蝕力量的麻辣菜系。1:麻婆豆腐要說川菜中最有知名度的,那無疑是「麻婆豆腐」,這道菜肉末湯汁麻辣,用順滑清雅的豆腐中和,口味獨特,如今,「麻婆豆腐」更是遠渡重洋,以一味小菜一躍登上大雅之堂,成為國際名菜。
  • 招遠大街上賣的地瓜粉條5塊錢一斤,你敢買嗎?
    又到了吃地瓜粉條的季節,在臨近過年的一兩個月裡,招遠的集市和超市裡,都能看到大量地瓜粉條。 而這些地瓜粉條不管 好壞,總堆得滿滿的。很多老年人以及喜歡吃粉條的朋友,都會買上一大兜的粉條帶回家吃。
  • 螞蟻森林真的有,你在支付寶上種的樹是真的
    螞蟻森林真的有,你在支付寶上種的樹是真的 4月22日,馬雲現身螞蟻森林2019春種,馬雲表示到螞蟻森林是真的有的,而到目前已種樹將突破1億棵樹,很多年輕人能夠通過支付寶參與種樹是件了不起的事,未來螞蟻將每年種1億棵樹。採訪中,馬爸爸也心情澎湃的表示到:很多年輕人可以參與,也謝謝所有螞蟻用戶參與了種樹。我們的後代會因為這個發生很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