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8月12日,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陳正宏先生攜新作《時空:〈史記〉的本紀、表和書》(中華書局出版)在上海書展與讀者進行交流。
「我講《史記》,關注的問題是:司馬遷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作《史記》的?現在流傳的《史記》各篇到底是不是司馬遷寫的?或者說其中哪些是司馬遷寫的,哪些不是司馬遷寫的?司馬遷寫的內容跟歷史事實之間有沒有距離?他到底有沒有偽造史料?等等。」陳正宏說。「關於《史記》篇幅,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有明確的說法,526500字。但今天大家看到的《史記》,計算機統計,是511849字。為什麼少了14651個字?怎麼少的?這些問題,都需要得到解答。」
陳正宏認為,《史記》的好,首先在於它的語言非常好;其次在於作者的思想比較自由,不是以皇權為中心,而是以人民為中心,以一般性的人為中心。「司馬遷所處的時代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前夜,他不是以某一家的思想為標準,他的思想是自由的,情感是奔放的。當然,你可以批評《史記》結構上、寫法上、細節上不夠嚴謹,但也正因為它某些地方的不夠嚴謹,讓人讀起來非常心動。」
據介紹,作者講《史記》系列共四冊。《時空》為第一冊,講解《史記》的本紀、表和書。第二冊《血緣》講解《史記》的世家,第三冊《眾生》講解《史記》的列傳,第四冊《絕唱》講解《史記》的傳播史、筆法、影響(包括在世界上的影響),這後續三冊將陸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