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200個德械師就能打過日本?國軍落後的不是武器,是人

2021-01-07 蕭武

常聽到有人說,如果國軍當時有200個德械師,日本就不會進攻中國云云。其實不用這麼假設,直接看43年以後全副美式裝備的國軍在滇緬戰場和日軍的戰績就行了。

裝備是當時最先進的美式裝備,部隊也是國軍中戰鬥力比較強的委員長嫡系,而且專門另外成立了一個機構指揮,也就是陸軍總司令部。

這時候的日軍早已經戰鬥力嚴重下降,和侵華戰爭剛開始的時候的日軍素質不可同日而語。結果呢?

結果就是果粉各種吹的所謂崑崙關大捷之類,連國軍將領自己都不好意思提起來。只不過是國軍的戰損比從抗戰初期的十五比一,大概提升到了五比一左右。

就是主管這些全副美式裝備的國軍的首任陸軍總司令張發奎說過,以他的觀察,整個抗戰過程中,國軍沒有取得過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勝利,除非日軍主動撤退,否則國軍即便是包圍了日軍,也吃不下來。

為什麼?因為國軍始終是舊軍隊,哪怕是已經全副現代化美式裝備了,本質上也還是舊軍隊,完全沒有改變軍隊的本質。

為什麼說國軍始終都是舊軍隊呢?不看別的,看看同期的共軍在幹什麼就知道了。

長徵的時候,共軍一邊打仗,一邊轉移,實際上就是逃跑,行軍路上還在教戰士識字,每到一個地方暫駐,都會在當地修建簡易的廁所,向當地老百姓宣傳現代衛生觀念,甚至還在疲勞的徵途中停留下來的時候,修建簡易的籃球場等體育設施。

就算這些是共軍的宣傳,那我們看看共軍在43年之後,也就是國軍正在大量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的時候,共軍在幹什麼?

按照張宗遜的回憶,43年的時候,朱德曾從延安到晉西北視察八路軍三五八旅,並召集高級幹部開會,提出要提高訓練水平,其中一個就是劈刺技術從原來的日式改為蘇式,讓戰士們的一套劈刺動作的刺殺機會增加了一倍。

所以有個人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他還說,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不是武器,而是人。

也就是說,再先進的武器,給落後的軍隊拿著,也沒用。有了先進的軍隊,哪怕武器落後一點,也可以從小到大,從弱到強。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的國軍蘇械師為何鮮為人知?裝備哪些蘇械?戰鬥力如何?
    抗戰初期,經過了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國軍的德械師基本上消耗殆盡,隨著德國調整對華政策,中國從德國獲取武器裝備的渠道被切斷。這時蘇聯向國民政府伸出橄欖枝,蘇聯希望中國能夠拖住日本人,而中國又急需獲得支援,國府很快跟蘇聯達成協議,由蘇聯提供軍事援助,蘇械師應運而生。
  • 抗戰中的國軍部隊,德械師、美械師、蘇械師,三大王牌誰強誰弱
    抗日戰爭時,中國的工業基礎非常薄弱,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不堪入目」。如川軍,踏上戰場之時,吃不飽穿不暖,只有一雙破草鞋,至於武器,基本上是屬於赤手空拳的狀態。如此裝備下的中國軍隊,在裝備優良的日軍面前也是吃盡了苦頭。
  • 兩個精銳德械師竟幹不過日軍三千人,國軍戰鬥力何為如此「弱」
    一提到淞滬會戰,很多朋友都納悶過一個問題:兩個裝備精良的國軍德械師,為何就吃不下一個區區3000人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呢?難道德械真的就比不過日械嗎?這裡要澄清一點的是,當時日軍在上海的陸戰隊並非只有3000人,僅上海特別陸戰隊一支就有2500人,再加上其他幾支,陸戰隊總數約有5000多人。(日本海軍陸戰隊)日軍除了單兵素質遠高於國軍外,還有一支完整的艦隊和航空部隊支援地面作戰,其實日軍的綜合實力遠超於國軍。淞滬會戰中,「德械師」,乃至整個中國軍隊的抗戰決心是不容置疑的。
  • 抗戰時國軍的德械師和真正的德軍,到底有何差別?專家:沒法比
    抗戰時國軍的德械師和真正的德軍,到底有何差別?專家:沒法比 大家都都知道,在民國時期,國民政府曾經花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打造德械師,除了當時國民政府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之外,國軍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組建了36、87、88三個步兵德械師,這三個師可以說是當時全國裝備最為精銳的部隊,是屬於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嚴格來說這三個德械師在抗日戰場上面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的。
  • 國軍中有德械、蘇械和美械師,為何只有「美械師」是實打實的?
    所以那時候,我國除了自己生產的部分落後的武器之外,還與各國合作,進口別國的武器裝備,而國民革命軍就接收了德國、蘇聯和美國的武器裝備,裝備這三國裝備的國軍部隊被冠以德械師、蘇械師和美械師的稱號,不過這種說法並不全面。
  • 國軍德械師
    1、德械師德械師主要是36、87、88三個師與教導總隊。
  • 淞滬會戰中殺敵4萬自損30萬,國軍的德械師,並沒有輸在指揮上
    當時一無海軍,二無空軍,雖然是三個德械師但只有輕裝備,最後也因為日本抗議而停止援助,各地「軍閥」增兵上海,結果沒有火車皮,沒有汽車,只能徒步,有的軍隊走到的時候仗都打完了,連續的高強度奔襲又投入戰鬥,國家整體實力差距太大,國軍雖然在抗戰時期打的比較頑強,但是武器裝備的落後最終還是讓日本佔了上風,日軍的幾百毫米的艦炮,一炮就是整個連的犧牲,一個師上去兩三天就傷亡過半
  • 二戰時期中國裝備精良的德械師神奇的毛瑟32型手槍
    說到二戰前期的1937年當時中國嚴重缺少重型武器導致前線官兵嚴重的火力不足,除國軍的中央軍有五門山炮墊底外,其他的非嫡系部隊,能裝備有十門迫擊炮,20廷重機槍就可以說是富得流油的,為什麼當時中國軍隊的裝備的武器差距如此之大呢?
  • 抗戰時期,德械師、蘇械師和美械師戰績如何,哪支部隊的功勞最大
    首先參戰的這兩個師是國軍精銳中的精銳——德械師,官兵們頭戴德制M35鋼盔,打著綁腿,穿著黑色膠底布鞋就從南京趕赴上海參加抗戰。淞滬會戰爆發後,正處於調整狀態的德械師奔赴上海,抗擊日本侵略軍,國民政府滿懷希望的認為德械師可以全殲日本海軍陸戰隊,然而在缺斤少兩的「調整」以及戰術思想落後的情況下,德械師並不佔據任何優勢,不僅無法完成殲滅日本海軍陸戰隊的任務,還在戰場上暴露出種種戰術弱點,比如在步坦協同作戰的問題上,步兵都普遍認為戰車擁有裝甲,不需要自己掩護,所以都各自為戰,結果導致戰車部隊落單被日軍步兵逐一消滅。
  • 抗戰時蔣介石有個大膽計劃,組建60個德械師血拼日寇
    當時有實力並且願意幫助國民政府訓練軍隊的有美國、英國、日本、德國四個國家。在這些國家中,美、英、日三國在華利益龐大,蔣介石雖然想尋求這三個國家的支持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但又不可能同時聘請三國軍事顧問,因為每個國家的軍制操練各不相同。為了避免聘請一方而引起另外兩方的抗議,德國成了首選。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大選中獲勝,出任德國總理。
  • 二戰時期,國軍訂購的毛瑟98k步槍,與德軍手裡的原版有何不同?
    到日本向德國施壓,導致中德軍購貿易被迫中斷為止,累計有10萬支毛瑟98k交付到了國軍手上。 答案是有的,而且不同之處還挺多。
  • 國軍,八路軍蘇械裝備史
    在國內長期流傳謬論:國軍裝備精良,卻不抗日。八路軍小米加步槍,打跑小日本。 1939年初,在蘇聯軍事顧問團建議下;國軍陸續組建另五支蘇械突擊軍第1軍、第2軍、第71軍、第74軍和第85軍;這些部隊都是在屢次對日作戰中,表現最優異的國軍精銳部隊,其中第74軍更是威震日本的虎賁王牌軍。至此國軍共編成6個蘇械突擊軍,18個蘇械師。
  • 國軍密訓的德械師是支什麼部隊?張學良看後,頓感收回東三省有望
    扣押蔣介石的13天裡,張學良曾偷看過蔣介石的隨身日記,此後,張學良感覺慚愧汗顏。為什麼看過蔣介石的日記,張學良會產生羞愧感,數次在蔣介石的面前哭得像個淚人。這本日記中,蔣介石到底記錄些什麼內容,會如此觸動張學良。蔣介石與他的日記蔣介石有寫日記的習慣,這是婦孺皆知的事兒。
  • 5天拼光三個德械師!淞滬會戰慘敗並非指揮失誤,硬實力差距
    中國軍隊一反防守態勢,這次採取主動進攻:主要以兩個德械師87和88師為核心,大約共5萬兵力,圍剿在上海虹口區的日本海軍陸戰隊,約5000人。作戰目的,是要將上海灘內的日軍全部清除。    5萬人打5000人,10倍兵力。依然出師不利。
  • 「德械師」還是「德式師」?簡略了解一下國軍德械師的誕生始末
    網絡上關於德械師的爭論由來已久,有不少人戲稱德械師為「德盔師」。而實際上德械師更準確的稱呼應該是「德式師」,即「德國式的陸軍師」。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中德軍事合作的結晶—德械師的誕生始末。蔣介石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實際領導者之後,他希望改造國民革命軍。
  • 德械、蘇械師都假的,裝備加起來不夠一個師,美械師卻是貨真價實
    [導讀]中國,從冷兵器時代走出之後,依靠著幾大兵工廠、槍炮局的努力,自己研製生產了很多的武器,也從德國、蘇聯、美國引進了部分的先進武器裝備。尤其是在二戰前後,中國軍隊尤其是國軍裝備了上述三國的裝備,留下了「德械師」等名頭,今天老袁就和大家來看看,這些「德械、蘇械、美械師」究竟是否真的存在過。
  • 日本人眼裡的德械師:訓練有素作戰勇猛尤擅夜戰
    但由於當時經濟和工業等因素限制以及抗戰的爆發,抗戰爆發前中國只完成了36師、87師、88師三個師以及教導總隊的整編組建,其他的部隊仍然處於調整整編狀態。不過雖然國民政府僅僅完成了三個德械師的組建,而且水準也遠比不上德軍,但這三個德械師卻在抗戰中打得可圈可點,取到不俗的戰績,其戰鬥力令日軍都刮目相看。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日本大舉進攻上海。
  • 一個營只有兩門曲射武器,全靠人背肩扛的精銳部隊:中央軍德械師
    徒手兵共19人,其中9人為機槍副手。合計全連共168人。每營三個步兵連,各168人,裝備輕機槍9,步槍108,手槍30,信號槍2。合計各種武器149人,有19個徒手兵,分析為機槍副射手18人,文書1人。每營第四連為重機槍連,151人。裝備馬克辛重機槍8挺,民二四步槍32支,手槍54把,信號槍五支。值得注意的是8挺重機槍備彈31500發,每挺僅有不到4000發子彈。
  • 德國出口大量武器給國民黨,然而德械師究竟與真正的德軍差多遠
    嚴格地說,淞滬會戰中能被稱為德械師的,只有7個師:國軍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國軍教導總隊,還有宋子文組建非正規部隊稅警總團。最初的時候,蔣介石組建德械師的初衷,是為了消滅共產黨和大小軍閥,起點就不高,那些德械師裝備跟地方軍閥比,確實好好了許多。
  • 德械師,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為何會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
    德械師,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為何會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再強大的對手也是會有弱點的;再精銳的軍隊也有遇到對手的時候。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抗戰早期,國民黨軍隊德械師,一個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最後卻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了。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