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贇說,6月份車市回暖後,上汽大眾也隨著車市逐步往上走。
我理解的往上走,是脫掉容易遮蔽事實的銷量數據來看上汽大眾,對於上汽大眾來說,全新品牌形象的升級以及全新產品的不斷落地,雖然戰略布置還未見更好的成效,但這對於一家銷量兩百萬級的企業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廣州車展上,我看到了有些不一樣的上汽大眾。
今年,多了一些電動化產品,ID.4 X的出現為上汽大眾注入了全新的血液,作為大眾集團籌備了十年的項目,背靠MEB平臺打造而來的這臺全新車型,與其它電動車有著不一樣的表現力。
國內新能源車型大抵分兩種,一種是新勢力,另一種是傳統車企生產的油改電車型。
新勢力擁有更開放的思維,但很顯然, 新勢力的底蘊以及整體實力孱弱明顯,傳統車企雖然實力強勢,但難以真正意義上擺脫被束縛已久的思想。
大眾也是傳統車企,不同的是ID.4 X是大眾原生平臺打造而來的全新車型,這與自家此前的電車有著明顯的不同。
在新技術、新車型籌備上,上汽大眾準備了很久。
存量市場爭奪戰殘酷無比,上汽大眾也遭受著此前所沒有的考驗,與往常不同的是,上汽大眾正好趕在了行業變革當口之下選擇戰略升級。
ID.4 X的出現,意味著上汽大眾不僅僅在產品推進速度上加快,同樣會在產品推進策略上,為市場帶去全然不同的體驗。
過去,上汽大眾奉行"家用為王"策略,傳統意義上的產品的確擁有出色的競爭力,今年,上汽大眾A+級產品銷量佔比達到了品牌的60%以上,這意味著用戶在選擇上更傾向於中高端產品,同時也意味著品牌在市場中持續升溫。
這,為ID.4 X的發展提供了推動力。
作為定調20萬以上的純電動車,上汽大眾也有著新的考驗,市場是否會從內心肯定ID.4 X,不僅僅由產品本身決定,還由價格高度決定,而價格是否具有誘惑力,需要長期、全面衡量品牌價值。
途觀L、帕薩特等主力車型貫穿中國乘用車市場多年,為ID.4 X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品牌推動力。
電動化時代,依託MEB平臺架構,上汽大眾將會迎來自己的"閃電戰",一方面在電動化產品推進速度上加快,另一方面,產品豐富程度將會得到拓展,更具有技術表現力,科技競爭力以及年輕態的產品將會推向市場。
此外,隨著上汽奧迪項目的落地,上汽大眾不僅會補齊最後一個品牌短板,還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奔跑於存量市場中。
而為了更好奉行網際網路文化,上汽大眾還會貫穿新零售。
過去,上汽大眾是傳統銷售模式,廠家對經銷商,經銷商對消費者,這一次上汽大眾要玩點不一樣的東西,銷售環節跳過經銷商,消費者通過APP、網站等方式直接與上汽大眾對接,經銷商提供交車、售後服務。
顯然,擁有最悠久歷史的上汽大眾,也在找尋新的發展模式。
對於整個乘用車市場來說,結構升級意味著淘汰賽加速,上帝歸上帝,凱撒歸凱撒,電氣化時代提前到來,意味著傳統車企被迫轉型需要拿出過硬的技術支撐力,而對於上汽大眾來說,大眾籌備了十年之久的MEB,能夠在科技、穩定性上有更強勢的競爭力,這也意味著在上汽大眾能夠擁有更好的轉型速度。
事實上,短短一年時間,將更多精力放在顛覆自我的上汽大眾,已經布局了全新的產品矩陣,更年輕、更智能、更電動標籤優勢,意味著在服務年輕用戶這件事兒上,底氣更強。(文/車友號 汽車扒一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