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學說與科學並不相悖!非此即彼模式只會局限你的思維空間

2021-03-02 易醫知常達變

前言

早兩天聽到一個倚老賣老的人在大放厥詞:「沒有科學,只按陰陽五行來做事的,連電燈泡是什麼可能還沒有見過!」

然後此君還有在不斷沾沾自喜地宣揚自己的認知,說一些諸如「秦始皇,想到了納米機器人?」、「你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兩千年前張公仲景的家門口」之類的話。

聽到之後實在令人覺得好氣又好笑。

一、很多人把「非此即彼」的思維框架強硬束縛在「科學」身上,無異於坐井觀天

陰陽五行學說,首先是一種認知思維,與科學思維並不相悖。

此君覺得自己的思維認知足夠「超前」、非常「科學」,因此洋洋自得,別人的見解在他眼裡都是守舊、狗屎不如。殊不知他的認知也就局限在他自己所設定的框框裡面,坐井觀天,因而再也聽不進其他人的論述觀點。這樣一條筋擰巴到底,是再也無法體悟到中華文化的精粹奧妙了。

此君並沒有搞清楚狀況,和大多數被西方文化思維所同化、主導的人一樣,陷入了「非此即彼」的認知誤區,喜歡在兩點之間畫直線,而不知道可以畫無窮盡的圓弧,自然理解不了別樣的精彩。

俗話說:「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陽關道也罷,獨木橋也好,都只是通往目的地的途徑,沒有人可以妄加評論陽關道是唯一正確,而非議獨木橋一無是處。誰規定陽關道就沒有攔路石沒有陷阱沒有困難重重?誰規定獨木橋就不能做得高端大氣、寬敞順當?誰規定陽關道一定是捷徑?

二、 中華文化以陰陽五行的思維去認知這個世界萬事萬物

中華文化以陰陽五行的思維去認知這個世界萬事萬物,有何不妥?

例如說,風是如何定義的呢?風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太陽輻射熱引起的。太陽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溫度升高,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而往上升。熱空氣上升後,低溫的冷空氣橫向流入,上升的空氣因逐漸冷卻變重而降落,由於地表溫度較高又會加熱空氣使之上升,這種空氣的流動就產生了風。

簡而言之,冷、熱空氣的流動形成了風。

那我要是說,風就是陰與陽的變化、融合、互相轉化,因而,風的可變性極大,具有善行而走竄的特性。從五行來說,風主要歸類於木屬性,具有生化、易變的特性,符合無中生有的特點。換一種說法,貌似顯得深奧晦澀了,但其實說明的同樣一個道理。

例如說,電有正負極,磁也有南北極。換一種說法,不就是陰陽嗎?

又例如說,現在我們最常用的手機、電腦等高新科技品,其根源無非就是「1和0」兩個基礎數據做成的編碼,我換成「陰和陽」兩個術語符號去描述,有何不妥?

現代生物學上面所提出的基因概念,也不外乎就是一個「陰陽互根互存」、「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理解。

現代科學(狹義)賦予事物各種名詞術語概念,我們只是換一個名詞或符號,以陰陽五行去歸類、認知,有何不妥?

結尾

可見,陰陽五行跟現代科學(狹義)並不相悖!

也不存在「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態勢模式!

真想不懂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何一定要把陰陽五行和現代科學兩者放置於勢同水火的對立面?!無非混淆視聽、譁眾取寵,到頭來貽笑大方而已。

相關焦點

  • 陰陽五行學說的起源
    陰陽五行學說的起源易學的陰陽學說理論,「陰陽五行」一詞始終貫穿其中。何謂「陰陽」?陰陽是指日、月等天體運轉規律,是宇宙貫通物質和人事的兩大對立面。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中,都離不開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的作用和影響。宋代理學家認為,世界之初,天地混沌,一片模糊,是為太極(太極就是太初,為開始之意,萬物開始創造化育就是太極),太極一分為二,輕清上升之氣為天為陽,重濁下降之氣為地為陰,陰極者陽生,陽極者陰生,這便是太極生兩儀,兩儀即陰陽,為天地之精華。由兩儀生出四象,對應於空間為東南西北四方,對應於時間為春夏秋冬四季,對應的五行為木火金水。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它對中國古代科學理論、哲學思想、文化藝術都產生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在最低谷的時候,它被社會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乃至在中醫界,大家都避而不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備受質疑。陰陽五行學說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學術界爭論不休。
  • 熊繼柏:陰陽五行學說和藏象學說
    導讀陰陽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就在於陰陽是辯證觀,五行是系統論。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們中醫學理論的綱領,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儘管現在退休了,一個星期只上三次門診,但是還要看1000人。所以我一年看的病要上一萬。年年如此,沒有間斷過。過去在農村一天看一百號,天天如此。那麼我們作為一個中醫,怎樣才能達到治療疑難病這個水平呢。首先一點你要會治常見病,你如果連常見病都不會治,你怎麼談得上治疑難病呢?
  • 易世界|陰陽五行學說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陰陽五行」了,這四個字蘊含著古人經天緯地、博大精深的智慧。陰陽五行學說,顧名思義可以把它分為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並且兩者相輔相成,陰陽學說必兼五行,而五行學說也必合陰陽;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辯證法的體現,常言道「陰陽五行、天人合一」。
  • 除了陰陽範疇,還有五行八卦等學說
    這在於天地給人提供了空間,可以居住、行走和安息。但天地不僅是空間性的,而且也是時間性的。它將人的一切空間行為都刻上了時間的烙印。在天地間,萬物和人存在著。對於中國思想而言,雖然天地同屬一起,但它們仍有根本的區分。但天地的差異並非相關於神與人的區分。對於一些神學來說,蒼天是神居住的地方,大地是人居住的地方。但中國思想認為天地之別不過是陰陽之分。何為陰陽?
  • 陰陽五行與形意拳
    陰陽五行學說是形意拳理的哲學基礎1.
  • 陰陽五行說與科學及真理之關係
    在這個語境下討論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就有了全新的視角。     現存哲學意義上的陰陽五行說是在《管子》中第一次出現的。嚴格地說,這個學術應該稱為「佔星學—陰陽五行說」。因為,陰陽離不開日月(《管子》有「日掌陽,月掌陰」之說),五行離不開五星。它們之間水乳交融,不可分離。
  • 國學文化:什麼是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
    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我們天罡遁的整個體系,講究一個數理,在數理方面可能會講得極其深。現在講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主要是因為這裡有個很深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是五行?他不是三行、四行、六行、八行呢?憑什麼就要五行?
  • 國學基礎知識——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傳統哲學思想的結晶,它不但沒有隨歲月的流逝和科學的突飛猛進淡出人們的視線,相反它不曾被人們完全理解的深奧哲理,隨著認識的升華越來越彰顯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意識到,它是現代思維哲學的大成。
  • 漢代是陰陽學說的鼎盛時期
    漢代是陰陽學說的鼎盛時期。在這一時期,元氣陰陽學說得以產生和發展,陰陽學說幾乎滲透到哲學、自然科學、社會政治理論等每一類學科之中,許多學者利用陰陽理論來解釋各種自然現象和有關宇宙的一些重大問題,對我國古代哲學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傳統的「陰陽學說」,理解了這三方面,指導生活很有意義
    我們知道,中醫理論裡,有一個「陰陽學說」。你知道嗎?,陰陽學說其實來字道家學說。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陰陽兩種物質組成的,在這一點上,很類似於現代科學對事物的研究,發現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我們可以用這種思維來理解「陰陽」。
  • 陰陽五行和化學元素周期表的比較
    其實,陰陽五行和化學元素價指標,都是人們理解這個世界的模型,對一個物種,按照西方科學的觀點,就是由各種元素組成,然後這些元素又是在周期表的什麼位置,就知道這些物質的具體情況。看起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像沒有問題,但是好像又缺點什麼似的?
  • 郝萬山:中醫理論與五行學說!
    《內經》把五行和陰陽並列起來,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五行學說是古代人類研究大自然氣的運動和變化規律的學說,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運動規律的古代自然科學學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的「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溼燥風」,也是把四季和五行聯繫起來的。因此在《黃帝內經》裡,又把五行叫作「五運」。 這些都說明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間四季氣的運動變化規律、揭示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繫、揭示人體各器官氣機特性和相互聯繫的學說。
  • 陰陽五行是迷信嗎?中國文明其實從來不缺少科學「基因」
    英國學者李約瑟在其鴻篇巨製《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列出了數十項發明和創造,雖然多少帶有以現代科學的「後見之明」評判古代科技價值的「輝格史」傾向,但是充分說明了中國古代並不缺乏科技創造的智慧。近代科學以機械主義為重要特徵,到了上世紀初就顯示出其局限性。
  • 「陰陽五行」火大了……看看中國學生和教授的科學精神……
    一個真正的吃貨永遠得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但一般人只會將飯菜中的異物統稱為「蟲子」……關於科學精神,「陰陽五行」引來的麻煩你可不能不知道——科技部出臺了一份《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提出了132個公民應該掌握基準點。
  • 不懂陰陽五行,難入道家醫學及武功大門,道醫有秘訣
    五行」,然而兩者互為關聯,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學說必兼五行。你不了解陰陽五行,就不了解自然陰陽,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兩種狀態以及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繫的力量;五行即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和變化所
  • 西方符號學vs東方符號學,陰陽五行就是科學,中醫也是科學
    中醫的基本理論是陰陽五行,所以談論中醫的科學性是繞不開陰陽五行的。我們先不談什麼是科學,以及什麼不是科學,因為這很容易扯皮。我們從一個最簡單的問題著手,先談一下什麼東西值錢,什麼東西不值錢。雖然中醫的診斷模式帶來了無數的非議,中藥沒有辦法通過雙盲檢驗。有人說陰陽五行是迷信,不是科學,因為根本就看不見。而實際上恰恰相反,自然規律都是看不見的。
  • 陰陽五行天幹地支
    陰陽者,「陰」者暗也;「陽」者明也。"陰陽"是古人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性質的一種抽象,也是宇宙對立統一及思維法則的哲學範疇。中國先賢拈出"陰陽"二字來表示萬物兩兩對應、相反相成的對立統一,"陰陽"的思想對儒家、道家都影響很大!在他們的著作中都有體現,在《道德經》中說:"萬物負陰而抱陽"、在《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而全本《易經》其實就是在講"陰陽"變化的數理和哲理。
  • 數術基礎:陰陽與五行
    數術基礎:陰陽與五行對陰陽與五行的學問基本懂得的人不在少數,深入懂得的人卻寥寥無幾。當下,就談談陰陽與五行的基本知識吧。
  • 陰陽五行
    你不遵守也不行如果你做事能遵守自然法則,說話和氣,有禮貌,人們就樂意接近你。如果違反規律你的運氣就不會好這就是易經!八字預測就是通過一個人出生的時間。把年月日時換全成幹支,進行推算。年月日時幹支有一個無形的能量場,制約著人,產生了的影響後的狀態。每一個人出生後,一瞬間就產生了八字。命就定下來了,會存在前世的信息。今生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