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兩天聽到一個倚老賣老的人在大放厥詞:「沒有科學,只按陰陽五行來做事的,連電燈泡是什麼可能還沒有見過!」
然後此君還有在不斷沾沾自喜地宣揚自己的認知,說一些諸如「秦始皇,想到了納米機器人?」、「你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兩千年前張公仲景的家門口」之類的話。
聽到之後實在令人覺得好氣又好笑。
一、很多人把「非此即彼」的思維框架強硬束縛在「科學」身上,無異於坐井觀天
陰陽五行學說,首先是一種認知思維,與科學思維並不相悖。
此君覺得自己的思維認知足夠「超前」、非常「科學」,因此洋洋自得,別人的見解在他眼裡都是守舊、狗屎不如。殊不知他的認知也就局限在他自己所設定的框框裡面,坐井觀天,因而再也聽不進其他人的論述觀點。這樣一條筋擰巴到底,是再也無法體悟到中華文化的精粹奧妙了。
此君並沒有搞清楚狀況,和大多數被西方文化思維所同化、主導的人一樣,陷入了「非此即彼」的認知誤區,喜歡在兩點之間畫直線,而不知道可以畫無窮盡的圓弧,自然理解不了別樣的精彩。
俗話說:「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陽關道也罷,獨木橋也好,都只是通往目的地的途徑,沒有人可以妄加評論陽關道是唯一正確,而非議獨木橋一無是處。誰規定陽關道就沒有攔路石沒有陷阱沒有困難重重?誰規定獨木橋就不能做得高端大氣、寬敞順當?誰規定陽關道一定是捷徑?
二、 中華文化以陰陽五行的思維去認知這個世界萬事萬物
中華文化以陰陽五行的思維去認知這個世界萬事萬物,有何不妥?
例如說,風是如何定義的呢?風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太陽輻射熱引起的。太陽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溫度升高,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而往上升。熱空氣上升後,低溫的冷空氣橫向流入,上升的空氣因逐漸冷卻變重而降落,由於地表溫度較高又會加熱空氣使之上升,這種空氣的流動就產生了風。
簡而言之,冷、熱空氣的流動形成了風。
那我要是說,風就是陰與陽的變化、融合、互相轉化,因而,風的可變性極大,具有善行而走竄的特性。從五行來說,風主要歸類於木屬性,具有生化、易變的特性,符合無中生有的特點。換一種說法,貌似顯得深奧晦澀了,但其實說明的同樣一個道理。
例如說,電有正負極,磁也有南北極。換一種說法,不就是陰陽嗎?
又例如說,現在我們最常用的手機、電腦等高新科技品,其根源無非就是「1和0」兩個基礎數據做成的編碼,我換成「陰和陽」兩個術語符號去描述,有何不妥?
現代生物學上面所提出的基因概念,也不外乎就是一個「陰陽互根互存」、「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理解。
現代科學(狹義)賦予事物各種名詞術語概念,我們只是換一個名詞或符號,以陰陽五行去歸類、認知,有何不妥?
結尾
可見,陰陽五行跟現代科學(狹義)並不相悖!
也不存在「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態勢模式!
真想不懂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何一定要把陰陽五行和現代科學兩者放置於勢同水火的對立面?!無非混淆視聽、譁眾取寵,到頭來貽笑大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