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入鄉隨俗。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廣東的歷史文化也是源遠流長,肯定就有屬於廣東自身的文化習俗。那麼在廣東,有哪些是廣東人最忌諱的習慣呢?廣東人又有哪些禁忌呢?
一、廣州人的意頭和禁忌
01
對輸贏的「輸」,改說成「勝」字。如「通書」作「通勝」。「乾杯」叫「飲勝」。在宴席上猜拳鬥酒,首先就要說聲「發財」,然後開始。「豬、牛肝」叫「豬、牛潤」。「豆腐」稱作「豆腐潤」。豬、牛舌則稱「豬、牛利」等
02
在日常生活中,對自然和生理或是認為的現象,也有很多忌諱。比如打噴嚏,立即喊聲「大吉利是」!認為是有人叨念說他怎的。喜鵲當頭鳴叫,則預兆帶來佳音(好兆頭)。反之,對烏鴉、貓頭鷹叫則認為是「不祥之兆」。眼跳(俗稱「眼眉調」),也分時辰和左右眼,有人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也有人說「左跳有食右跳財。」
03
在大時大節,喜筵壽宴上,習慣只談吉利語,不說喪氣話。若有人失手打破碗碟,則念聲「歲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的吉利語。
04
「除夕」開油鍋、炸煎堆、油角,也說吉利語。為防小孩子不知避忌,亂說亂動,多不讓他們走近油鍋。孩子偶然說了一些不祥之語,大人就會說:「有怪莫怪,細路哥唔識世界。」以免得罪鬼神,招致晦氣。
05
年初一不能洗頭,據說會褻瀆神明。年初一不能掃地,倒垃圾,免得把財氣倒出。年初二是「開年」,始外出。年初三是「赤口」,忌拜年,易與人發生矛盾,導致是非。
撈「偏門」的人,早上如果遇到尼姑或者和尚,就認為會招來晦氣。因為他們都光著頭,預兆輸錢之意。
06
在餐桌上也有很多禁忌。吃飽後不能問「你吃完了?」,要說你「吃飽了?」,因為「吃完了。」會被當成時最後一頓。點菜不能點七道,只有在辦喪事是才上七道菜,廣州人叫「食七」。上菜時雞頭要對著長輩,以示對長輩的尊重;請客上魚時忌把把魚脊對著主客;跟船員、漁民、司機吃飯不可翻魚,湯匙不能反放,
有「翻船,失敗」之意,如果真的要翻,可以說「撈起」。
二、客家民間禁忌
梅縣客家人的日常生活有許多禁忌:
1.衣服忌反著穿。反穿衣服如穿孝服,表示家中服喪。
2.住房內擺設眠床忌正對屋頂橫梁。認為橫梁壓頂預兇,且易生噩夢。
3.出門辦事忌逢「三煞日」、「空亡日」。
4.生了孩子不能直呼生了,稱「供」了,「輕」了,「產」了。
5.探病時間忌在下午、晚上和農曆初一、十五日。
6.死後七天逢七叫「撞死」,認為家中會鬧「風煞」。逢七的當天,全家人和共屋的鄰居都要清早離家出外「避煞」,午後才回來。
7.忌用豬、貓無償贈親友。客家俗諺有「豬來窮、狗來富、貓來帶麻布」之說,帶麻布是指穿孝服,不吉利。即使對方收了貓狗也要回贈禮物才算吉利。
8.路遇不認識的中、青年婦女問訊,忌稱「大嫂」「大嬸」之類稱,宜稱「大姊」或「細妹」,否則易錯稱得罪人。
三、佛山民間禁忌
嫁娶與服喪的禁忌與其他多為類同,暫略去。
1.生育的禁忌:「六甲」又稱「胎神」,附於孕婦居室的任何地方,故婦女懷孕期間不能在床上剪布、裁衣,不能在居室任何地方打釘、開灶、通渠、拆屋;不能拆床、搬家;不能在床底放利器。孕婦忌與另一孕婦同床睡,恐有衝喜和換胎;孕婦忌抱別人的小孩,以免胎兒「小氣」。孩子出生後要戴手鐲,把孩子圈住就不會被妖魔帶走;取小名越「賤」越容易養,即使孩子長得好也不能說「胖」、「靚」這樣的話。
2.開學、開筆的禁忌:忌途中風吹熄燈籠;忌忘帶生蔥(聰)、芹(勤)和糯米薄撐。取其粘椅子讀書耐久座之意。
3.關於食的禁忌:忌進食時狼吞虎咽;忌亂抄,筷子夾過對面和兩旁;忌席間說話不休,口沫橫飛。
4.關於行的禁忌:忌早晨撞僧尼;忌「行通濟」(橋名)時走回頭路;忌遠行時忘祭路神;忌行路橫衝直撞,爭先恐後。
四、潮州民間禁忌
辦喜事身上不能飾以藍、白、黑等顏色,辦喪事身上不能穿戴鮮豔的服裝首飾。平時,婦女除年老者外,不能全身穿黑色衣服,更不能穿它作客。女子的褲子尤其褲衩不能晾曬在人家常走的路上。
孩子吃飯不能用盤、碟盛飯,這樣會使腸肚變淺,長大後氣量變小,胸懷狹隘。不能讓孩子吃飯時離開飯桌,否則讀書會像吃飯一樣精神不集中,魂不守舍。桌上的菜必須是雙數,不能是奇數。潮州人忌吃三個菜,那是死囚伏法前吃的。
主人請喝工夫茶,不能不喝,如果不喝,這叫卻之不恭。
接了婚的兄弟,弟弟可以坐上嫂子的床沿,哥哥則不能坐在弟媳的床沿。潮州還有傳襲「家諱」的習俗,即兒輩不能提長輩的名字,生活中遇到與長輩名字相同或諧音的物、事要繞開,或稱別稱,兒輩取名不能取與長輩名字相同的字。
五、忌口與忌十三
珠江三角洲一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很注意忌口。「忌口」,即不說不吉利的話,故有「好的不靈醜的靈」的俗語。在「忌口」俗中,又特別忌說忌用「十三」之數。
習俗的由來,始自三水縣。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楊公的生有十三個兒子,人人都說他命好。楊公也以此自豪,常常對人說:「我有十三個兒子,即使碰上三災六禍我也不怕,一年十二個月,就算一個月死去一個,我還有一個兒子送終。」碰巧那年發生了瘟疫,楊公的兒子接二連三地死去,最後只剩下他自己,晚景什麼悽涼。人們都說,楊公的遭遇全部都是應在他自己說的醜話上。從此以後,人們便忌說醜話,一時說出了口,也要吐一口唾沫再說過一句好話,同時,「十三」這個數也被認為不祥。
時過俗移,現今又興以諧音作為兇吉之數,如廣州
話「二」即「易」,「三」即「生」,「四」即「死」,「五」即「唔」(「不」的意思),「八」即「發」……如此類推,因而十三已被當做「實生」,成為吉祥之數。但是忌口的習俗仍然匹普遍流行。在三水縣白泥鎮一帶農村,至今仍將每月農曆十三稱為「楊公忌」。這一天,說話要特別小心,千萬別說醜話。
六、晚上不可照鏡子
晚上不可以照鏡子時電白縣觀珠鎮農村的一個習俗。人們說:「晚上照鏡會照死父母。」這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諺語:「太陽斜照死爹娘。」即從太陽落山起,人們就不敢照鏡子了。
七、用筷子的禁忌
廣州、佛山、南海一帶,有不少使用筷子的規矩。
1.用筷子要兩支一雙同時用,忌用一支筷子進食,意為成雙成對不分離。
2.兩支筷子要同一顏色,同一長短,忌用「鴛鴦筷子」
3.餐桌上擺放筷子要放在飯碗右邊,筷子頭朝座位,忌倒過來。而祭祀用筷子,則要將筷子頭朝外(筷子頭朝神位),不能顛倒放。
4.筷子忌直插在盛了飯的碗裡,因為只有辦喪事時,用飯敬奉死人時才將筷子直插在飯碗之上。
5.常食或者喜宴,按人數擺放筷子,坐不滿時要把多餘的筷子收起來。而喪宴上(做「七」時招待客人的宴席)則要給死者留上座,照例擺上筷子,以示對死者的尊敬。
6.用筷子夾菜時,忌曲筷夾菜(即用筷子的手的手背不能朝上),否則被認為「無衣食」。夾菜只能夾自己面前的菜,更不得用筷子將菜翻動挑菜吃,否則是「無禮」。
7.忌用筷子打碗,只有乞丐在人家門前討飯時採用筷子敲響飯碗叫「施捨」。
8.忌用筷子「篤」碗底。用筷子「篤」碗底是民間治療喉嚨卡骨的土方法:手拿空飯碗放在卡骨的人的頭頂上,用一雙筷子從上至下「篤」碗底,邊說:「骨落,骨落」,據說這樣做,骨頭就會落下去。(這個方法在阿Sa主演的《下一站,天后》中出現過。)
八、送禮的禁忌
1.忌送鍾:親友新居入夥或店鋪開業時,送禮忌送時鐘。因為「送鍾」與「送終」音近,要避諱。
2.忌送梨:用水果作為禮物送人時,特別是探望病人,忌送梨。因為「梨」與「離」同音。
3.忌送「四」:無論送什麼禮物,數目不要是「四」。因為「四」與「死」諧音,不吉利。
4.忌過時送禮:無論喜事或喪事,送禮時,切忌過了應該送去的時刻。如屬喜事,可以在前一天或者當天送去;如是喪事,則在當天送去。如果忘了,那就索性不送好了。
歡迎無條件分享轉發朋友圈
☞來源:悅週遊
☞ 報料可掃下方二維碼或致電:22148333
☞ 郵箱:XLTV_2008@126.com
做最具人文情懷的本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