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環球時報英文版記者
轉自:譯雲
在國內,有這麼一群老外高翻從事著高逼格的職業。下面就帶大家認識幾位在中國混得不錯的老外高翻。
一
哪些老外在做高翻?
他們來自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多是國內外漢語專業畢業,拿到漢語水平考試(HSK)6級(最高)水平,中文說得很溜,筆頭功夫強,還會各種方言(如粵語)。
一些歪果仁因對漢語非常熱愛而選擇做翻譯,有些則是因為做漢語翻譯是個高大上的職業,可以去你這輩子都不可能去的地方、見到別人都沒機會見的人,比如一些外國政要和商業精英。
二
老外高翻有什麼市場?
在國內,老外高翻不僅受外企、外國政府青睞,隨著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市場,他們也需要更多老外高翻人才。
Chris Parker:
28歲,英國人,劍橋中文畢業,英漢互譯口譯、同傳
我覺得最大的優勢之一是我是native English speaker,能準確用英語交流,而且我對西方的生意文化也很了解。當然中國人翻譯中文技能也很好,但是他們更擅長理解交流中中方的意圖和中國的生意文化。
Jeremy Ryder(黃俊濤):
33歲,澳大利亞人,在華為工作,漢英筆譯
我的工作是負責華為在海外市場關於本地產品,包括產品描述、法律文書等相關翻譯。現在一些中國電信公司都喜歡招聘漢語水平好的老外翻譯,因為他們意識到這樣能保證更好的翻譯質量。現在有很多老外漢語水平都很高,隨著中國企業更加國際化,他們也需要更多的老外高翻。
三
老外高翻都創造過哪些神作?
從翻譯《水滸傳》音樂劇到2022北京申冬奧競選報告,從給英國外交官和商人做口譯到各種高端會議做同傳,老外高翻表示他們水平也是槓槓的。
Zachary曾經為一部以《水滸傳》潘金蓮故事原型創作的音樂劇翻譯過臺詞,為此他還把各種版本的《水滸傳》(中文版)都看了一遍。每次遇到古漢語,他就翻詞典找出處,把中文意思理解透了再翻譯。
當然高逼格、光鮮背後,他們也有被難到的時候,比如遇到一些「不太靠譜」的官員和老闆。
1
中西溝通方式差別
Jack Kane:
30歲,英國人,曾在英國使館做過全職筆譯、口譯
我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在使館工作時,中方官員通常會把他們的演講稿提前準備好,並給他們的口譯一個草稿,這樣口譯就有很多時間準備。但是英方官員和代表經常會做「即興演講」,我幾乎都沒有什麼時間準備。如果遇到一些比較專業的會議,有很多我聽都沒聽過的詞彙,我真的很抓狂!!!
沒辦法。可能是中西方溝通方式的不同吧。西方官員或者商人演講會更放得開、更自由,喜歡脫稿;中過官員或商人則更保守一點、照稿子念。記得有一次,我一天要給六個不同專業領域的官員做口譯,事先完全不知道他們要講什麼,真的是很抓瞎。中方那邊則是有三個口譯輪流做,很多時候都是拿著提前準備好的材料念的。
2
中西語言差異
對Zachary來說,最大的挑戰則是遇到很多政治術語或者歷史背景知識,比如兩會、三個代表、一帶一路等。
Zachary:一開始我遇到「三個代表」three representatives,覺得很簡單啊,「三個代表」,後來我發現我錯了,沒有那麼簡單。很多漢語表達不能從字面上翻譯。別看僅僅幾個詞而已,翻譯起來要至少幾句話才行。
當然他也有遇到因為客戶不理解中英文差異而不滿的情況。比如中國人喜歡堆砌華麗的形容詞,但是英語就沒有這種情況,趨於簡潔表達。如果客戶送來厚厚一摞宣傳手冊,結果翻譯之後只剩薄薄一小沓,還要跟客戶解釋是因為中文材料裡空話太多了。
四
未來什麼樣的老外高翻會吃香?
說了這麼多,究竟什麼樣的老外高翻會更受市場吸引呢?
隨著中歐、中美貿易穩定,「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中國企業去非洲、東歐、中東等國家和地區投資,目前以及未來市場上對投資當地區域的外國人才需求會很大,包括俄漢、阿拉伯語漢語、以及非洲國家語言與漢語互譯。
你怎麼看待老外高翻?你有見過哪些老外高翻的翻譯神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