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很多學生感覺很頭疼的科目,無論是在升學考試還是工作之後,都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英語是一門注重實踐運用的語言,在實際教學中,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而「過程教學法」就是運用於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一種新式的教學方法。那麼,什麼是「過程教學法」呢?很簡單,講一下你就明白了。
「過程教學法」是舶來品,它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是由英國學者布魯克斯和格倫迪在《英文寫作教學》書中提出來的。我也是偶爾接觸到「過程教學法」這個概念,聽上去挺高大上,但其實很好懂,顧名思義,「過程教學法」主張在英文寫作教學中,把英語寫作的過程作為教學重點進行培養,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負責對學生的英語寫作提供引導和支持的作用,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英文寫作更加貼近學生真實想法的流露,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學會如何打開自己的寫作思路,尋求自己內心真正的寫作想法,並能夠在寫作過程中不斷改進完善自己的表達方法,這種教學思路下的英文寫作,內容才顯得更加豐富,更加有內涵。
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採用的是傳統英文寫作教學模式,即注重結果,老師通過批改學生的寫作作業和講評來告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犯了哪些錯誤,效果其實並不怎麼好,因為下次寫作的時候,原先所犯錯誤仍然會再犯。而「過程教學法」就不一樣了,它通過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英文寫作獲得的分數轉移到寫作過程上來,有效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互動性在英文寫作教學中的權重,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就能知曉自己在寫作步驟和程序上有哪些需要改進完善的地方,增強他們寫作的參與感,加深他們對自己所犯錯誤的印象,以保證下次不會犯同樣錯誤。
「過程寫作法」具體操作流程也很清晰。在英文寫作之前,先讓學生圍繞寫作主題盡情地打開思路,積極地進行思考,自然地理出文章寫作的頭緒,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通過大家坐在一起思維的碰撞去觸發他們的寫作靈感,有利於他們從不同角度認識事物,有利於增強其英文寫作的深度和廣度,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接下來就是正式寫作,這一階段,學生需要根據自己在寫前討論列出的提綱,搭建寫作框架,並填充語言形成文章,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鼓勵學生盡情地發揮,不要過分在意語法規則,讓學生在內心深處消除對英文的語法隔閡,就像用漢語寫作一樣,暢快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深刻表述出自己的觀點內容。老師可以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指導,幫助其完善思路。
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教學的核心還是在於交流,我讀書時候的英語教學,就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這對於學生的口語和英文思維的養成都不能起到有效作用。「過程教學法」主張學生坐在一起交流,讓他們從原先的不敢說到想說,願意說。寫作完成後,學生再次按照小組討論形式坐在一起,對每個人的寫作成果進行點評,讓學生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並有效改正,這時,老師也要適當地輔助,以幫助學生充分改正自己的寫作錯誤。在小組成員之間討論和修改的過程中,學生既能夠博採眾長,對於他人所犯錯誤也能夠引以為戒,並能夠在自己完全理解的基礎之上改進自己的寫作成果。
「過程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最大的差別就是「誰為主體」,「過程教學法」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在英文寫作整個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而且在於小組成員的討論中,自己的英語溝通能力也得到了鞏固,反過來自然帶動了寫作功底的提升。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過程教學法」將會在更廣泛的範圍內運用,其教學思路簡單易懂,觀點很新穎,思路很實用,但在具體教學中,還是要結合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制定具體的「過程教學法」授課思路,真正地幫助學生在英文寫作過程中解決出現的問題,促進學生英文寫作和英文溝通水平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