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時,父母們都表示既興奮又擔心。興奮是因為覺得孩子長大了,可以離開父母的身邊,去接觸更多的人和物,內心非常期待孩子的變化和成長。但同時家長內心也充滿著擔心,怕孩子一時適應不了幼兒園的生活委屈了孩子。尤其是在孩子的吃飯問題上,很多父母都表示自家娃比較挑食,而幼兒園的飯菜又是大鍋飯,非常擔心孩子在學校會吃不好。
同事小張的兒子諾諾今年正好3歲,前不久剛去上了幼兒園。諾諾是屬於那種比較挑食的孩子,原本小張非常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時會不好好吃飯,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但沒想到上了幼兒園之後,諾諾居然不怎麼挑食了,而且還經常誇讚幼兒園的飯菜好吃。為此小張還特意讓老師拍了照片,可看到是那些平時常見的飯菜時,小張非常納悶為何這些會如此受孩子們的歡迎。
生活中這種情況其實還挺多的,很多寶媽為此都有點受打擊,想不明白比起家裡的家常菜,幼兒園的大鍋飯究竟有何魅力。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幼兒園大鍋飯的吸引力都在哪些方面?
為啥孩子嫌棄家裡的飯菜,卻經常誇讚幼兒園的大鍋飯?
其實這與孩子吃飯環境的改變有所關係,藉此激發了孩子對吃飯的激情和動力。因為現在很多家庭中就只有一個孩子,在吃飯時父母都在圍著孩子轉,孩子就會慢慢覺得吃飯沒有什麼意思。而在幼兒園裡吃飯這件事就好比'鯰魚效應'一樣,有了同齡小夥伴的對比,孩子的食慾和積極性都會大大增加。
同時,還有一部分孩子是因為想要得到老師的稱讚而非常認真的吃飯。在孩子心中,老師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孩子們都非常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認可和讚揚。上個月我侄女晶晶就因為在學校吃飯表現很棒受到了老師的表揚,現在幼兒園表現的比之前更加積極了。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很多家長平時在家做飯時並沒有很重視,那就是飯菜的豐富性。在幼兒園裡每天都會有不同的飯菜,並且在食材和顏色上都非常豐富。而在家中很多家長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雖然準備的時候有營養但比較單一,時間長了孩子很容易養成挑食,不愛吃飯的壞毛病。
1.規律的飲食習慣有助於孩子愛上吃飯
父母們都知道,每個幼兒園裡都有自己制定的一套正規的流程,非常有規律性。可是孩子在家一般很少有良好的飲食習慣,經常會吃一些小零食,結果到該吃飯的時候卻不餓了,慢慢就形成了一種不愛吃飯的惡性循環。
而在幼兒園裡,孩子們很少能接觸到零食,加上吃飯時間又比較規律,到了飯點兒時餓了肚子的他們自然就會好好吃飯的。
2.鼓勵讚揚比打罵更有效果
希望孩子好好吃飯,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每個家長和老師共同的心願。但是當面對不愛吃飯的孩子時,有些家長對比幼兒園老師的反應和做法卻是完全錯誤的。面對這種情況,幼兒園老師都比較有耐心,會對孩子加以鼓勵和積極引導。而有的家長卻只會批評和責罵,逼迫孩子吃飯,最終呈現的效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3.豐富的食材更能促進孩子的食慾
為了讓孩子喜歡,幼兒園的飯菜會準備各種各樣的食物,顏色也比較豐富,而且有些還會做成卡通人物的形狀。在很多家長看來,幼兒園的大鍋飯雖然都是很普通的食材,但是對孩子來說,這些飯菜都非常的有吸引力和食慾。
孩子能在幼兒園裡好好吃飯對家長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怎樣做到才能讓孩子在家裡也能像在幼兒園時的表現也同樣重要。
孩子養成規律的吃飯習慣
對於父母來說,讓孩子吃飯是為了保證他們身體發育的營養,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而零食不僅沒有營養,還會導致孩子養成不好好吃飯的壞習慣。所以家長一定要減少孩子吃零食的次數,規律孩子的吃飯時間和習慣。若是孩子在吃飯時間內不好好吃飯,在下一次吃飯前就讓他承受餓肚子的後果,絕不縱容。當孩子意識到不吃飯會餓肚子時,下一次自然也就會好好吃飯了。
家長多帶孩子一起運動
當孩子在家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多活動,像在幼兒園時那樣,充當老師的角色和孩子一起做遊戲,適當增加孩子的活動量。一是能夠增加和孩子的連結,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二來孩子的運動量大,消耗的體力多,孩子更容易餓,飯量也會變大。鄰居小麗說孩子放假在家時她就經常用這一招,孩子飯量夠了,抵抗力也好多了,現在都很少感冒了。所以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飯,家長們那就帶孩子多運動起來吧。
吃飯時多鼓勵孩子
當孩子不好好吃飯時,很多家長都會指責批評孩子,這種做法是絕對錯誤的。要想孩子在家好好吃飯,家長可以學習幼兒園老師那樣多採用鼓勵的方式,誇讚孩子。多多肯定孩子,表揚孩子的進步,讓孩子體驗到吃飯的成就感。對於孩子來說吃飯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時間久了孩子慢慢就養成了良好的吃飯習慣。
孩子能夠在幼兒園裡好好吃飯,對家長講這完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沒有必要覺得內心受打擊。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只要調整一下狀態,在家裡做出一些適當的改變,讓孩子也同樣愛上家裡的飯菜,這樣不就變成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了嗎。
你家的孩子有沒有嫌棄家裡的飯菜而喜歡學校大鍋飯的這種情況的呢?你又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可以一起進行探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