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任國戰
七朝古都安陽,因出土「甲骨文」而聞名海內外。
而一年前薈萃中華文字樣本精華的中國文字博物館的開館,又為這個城市樹起了新的文化價值坐標。
國人紛紛慕名前往。人們在這裡發現,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通過文字的記錄和梳理,其發展軌跡變得脈絡清晰、有章可循,而形態各異的文字載體,穿越時空,追隨著中華文明被傳承被沿用,更顯示出其久遠的生命力和無窮的魅力。
文字的情懷
文字無聲,卻記錄著一段段關愛的情懷。
人們忘不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從籌建、奠基到開館,都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並得到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成就了這一充分展示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字、文化和文明的民族工程、歷史工程、國家工程。
人們忘不了,在中國文字博物館開館之際,是江澤民同志親自為博物館題寫了館名;在博物館開館當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親臨現場宣布中國文字博物館正式開館。
人們忘不了,在中國文字博物館籌備開館的關鍵時期,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把他親手篆刻、書寫的「白首方悔識字少」印章和同一內容的條幅,贈送給了博物館;在中國文字博物館開館一周年之際,人們期待已久的藝術盛宴——《秋水文章——李嵐清篆刻藝術展》又在這裡舉行。
文字不言,卻感召了諸多文人學士來為它壯言奔波。
開館典禮上,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馮其庸先生說:「中國文字博物館不僅填補了我國語言文字類博物館建設的空白,也將對我國文字、文化、文明的傳承、保護、研究和發揚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開館不到半年時間,中國文字博物館就先後邀請到了李學勤、裘錫圭等10位學者為客座研究員,並建立了以李學勤為主任委員的學術委員會,聘請到了一批歷史、博物館等專業的博士、碩士建立研究隊伍,健全了研究制度和研究機構。
「這是一座文化的聖殿,擔負的責任很重,一年多來,儘管我們一直在努力,但依然忐忑不安,唯恐有負眾望。」說這話時,中國文字博物館黨委書記、常務副館長馮克堅神情肅然。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也許正是在這種重壓下,中國文字博物館的整個工作始終在高效運轉:文物徵集四面出擊,陳列布展精益求精,學術活動精彩紛呈,文物研究氛圍濃厚……
文字的魅力
「這裡是中國文字的家!在全世界屈指可數並有獨立起源的文明中,只有中國的文字從古至今追隨中華文明被傳承沿用。」 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倡議者、鄭州大學教授王蘊智每次來到中國文字博物館,都會對展櫃裡眾多帶著歷史文化氣息的文物藏品進行細細品讀、研磨。
「我來安陽參觀,是為文字而來,為文化而來的。」4月18日,站在中國文字博物館一樓展廳,仰望四周氣勢恢弘的文字浮雕,一位來自西子湖畔的青年毫不掩飾內心對中國文字的虔誠。
「漢字是中國人偉大的創造!中國文字奇妙無窮!」韓國留學生樸彩英參觀中國文字博物館後,在遊客留言簿上一筆一畫地寫下她的贊語。
中國文字博物館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文字博物館開館以來,共接待中外遊客180多萬人次,日均接待4000多人次。
「作為全國唯一一家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開館以來,在這裡舉辦與文字有關的學術研討會和大眾參與的文化活動就沒有間斷過。」該館宣傳部門負責人胡妍妍介紹說。
在胡妍妍提供的一份資料上,記者發現,這裡儼然成了中外文字文化研討交流的重要平臺:英、美、日、韓等國文字交流訪問團來訪,中國文字發展論壇舉辦,中國書法研討會舉行……這裡成了名人書法精品展示的最佳場所:「全國五百位書法精品展」,「首屆『四堂杯』書法精品展」,「邵華澤書法展」、「徐沛東書法展」……這裡還成了青少年文化交流和兩岸文化交流的窗口:「多讀書,讀好書」全國小學生教育閱讀活動在這裡啟動,「同為華夏子孫,共書甲骨文字」兩岸青少年交流活動在這裡舉行,「海峽兩岸青年聯歡會」在這裡牽手……
文字的未來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省委書記盧展工在闡述文化功能及作用時用語簡潔精闢。在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的今天,文化的支撐作用愈加凸顯。
而文化的根在於文字,作為一座全面反映、專題研究中國各民族文字傳承、文字歷史、文字文明的國家級博物館,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它能夠起到哪些作用又將起到哪些作用?不少文化人在思考,中國文字博物館也在思考。
馮克堅說, 文字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和凝聚力,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中國文字博物館就是一張金光閃閃的文化名片,因「國字號」獨領風騷,在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經濟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將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
馮克堅介紹說,中國文字博物館今年將開工建設二期工程,目前初步規劃設計已經完成。二期工程將包括興建文物交流中心、研究中心和博覽中心等內容。屆時,中國文字博物館將真正成為漢字文化的科普中心、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窗口和國際性文化交流的平臺。
我們相信,中國文字博物館二期工程建成後,將與殷墟、紅旗渠等當地人文景觀與風景名勝交相輝映,為安陽乃至河南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與中原經濟區建設注入新的活力。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