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這「中國八大詩人」,撐起了整個詩歌史?

2021-02-07 商務印書館


「中國八大詩人」: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陸遊、王士禛


我在介紹這八位詩人給讀者以前,我要先說幾句應該說的話 :


第一 :我不是說中國只有這八位詩人,不過以為這八位頂重要罷了。第二 :八位之中,各有一種特色。我並不曾戴了我自己的眼鏡,去看他們。各人的好處,雖則有時立在相反的地位 ;我並不去此取彼,或去彼取此。第三 :是以他們生存的時代前後為次序的……



一、屈靈均


《屈原》 傅抱石


中國的詩歌,發生很早。如今所流傳的篇章,有堯、舜時的《擊壤歌》《南風歌》等這些作品,有人說是真的 ;有人說是假的 ;也有人說連堯、舜,也沒有這些人,又何況《擊壤歌》和《南風歌》呢?


這些作品,是真是假,雖不可知 ;然但就孔子所刪定的《三百篇》看,已可算是洋洋大觀了。不過《三百篇》的詩,到如今雖然存在 ;《三百篇》的作者是誰,到如今已不可考了。而且那時候雖然有偶爾作詩的人,而沒有以作詩著名的詩人。中國有專門詩人,要算是從屈原起。屈原的生卒年月、事跡、文學作品等,在今日也發生了疑問。許多名人,如胡適之、梁任公等,都細細地研究討論過。我所見過的,有下面所列的幾種 :


胡適之的《讀楚辭》,在《努力周報》附刊的《讀書雜誌》內。梁任公的《屈原研究》,《梁任公學術講演集》第三輯內。謝無量的《楚辭新論》,《國學小叢書》本。陸侃如的《屈原》,單行本。


《九歌圖·湘君》 元·趙孟頫


至於屈原事跡等,他們已經說過了的,我不再說。讀者要知道時,可以參看他們的大作。除了胡適之《讀楚辭》一篇,如今不容易購得而外,其他三種,都是很容易購買的。


謝無量先生說:《楚辭》裡有兩種思想,一種是愛國的思想,一種是超人間的思想,也與後世的詩歌有很大關係。他所說的超人間的思想,就是我所說的神話。他所說的愛國思想,他也有他的理由,讀者可以參看。



二、陶淵明


《陶淵明像》明·王仲玉


在屈靈均以後的詩人,就要算陶淵明了。陶淵明生在晉朝時代,比屈靈均要後得多。他的事跡也不像屈靈均那樣發生疑問。關於他的個性及文學作品等,已有了梁任公做的一本《陶淵明》,已說得很明白。我如今所說的,也就是陶詩和後世詩學的關係。


陶淵明的人格,高超衝淡,差不多人人都知道的。而梁任公以為有三點,應特別注意。第一:須知他是位極熱烈、極有豪氣的人。引他《詠荊軻》詩,及「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等句為證。第二:須知他是位纏綿悱惻最多情的人。引他的《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與子儼等疏》,及《移居》《停雲》等詩為證。第三:須知他是位極嚴正、道德責任心極重的人。引他的《榮木詩》,及「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行行向不惑,淹留竟無成」等詩為證。梁任公以為這三項,都是陶淵明全人格中潛伏的特性;而他的做人,以儒學為立腳地,而與當時的玄學、佛學相融化,生出他自己獨得的人生見解來,造成他的人格,表現在他的文學裡。


(橫屏觀看)

《歸去來兮圖》 明·夏芷


拿這幾句簡單的話,評論陶淵明,差不多已經夠了。而我以為再簡單地說一句,就是:陶淵明的人格和文學作品,都是與自然同化。說一句時髦話:陶淵明可算是中國的泰戈爾。讀者不信,細讀兩人的作品,便可以知道了。


淵明的詩歌,既集晉以前之大成,自成一家;而又為後世隱逸之宗。「為古今隱逸之宗」,這句話本來是鍾嶸《詩品》裡說的。我起初也不信鍾嶸的話,以為像陶淵明這樣包羅萬象,怎麼僅僅地說他是隱逸之宗呢?後來仔細研究,鍾嶸的話,也不曾錯。


隱逸二字,固不能包括陶淵明的詩歌;然後世山林隱逸的詩歌,多導源於淵明。在淵明以前,寫田園生活,及寫山林隱居之樂的詩歌,實在少見。除《豳風》是寫田園生活,《考槃》是寫隱居之樂而外,從《三百篇》以及晉代,竟少見這樣的作品。自陶淵明以後,便多了。所以鍾嶸「為古今隱逸之宗」這句話,並沒有說錯。不過我們不要看錯,他是說後世隱逸之詩,都是宗陶淵明;不是說隱逸二字,可以包括陶淵明。



三、李太白


《太白醉酒圖》 清·蘇六朋


陶淵明說完以後,就要說李太白了。在淵明以後,太白以前,經過一個所謂南北朝及初唐的時期 ;這個時期,乃是中國詩學墮落的時期。著名的詩人,如南徐、北庾、初唐四傑等,都是在文字的表面上做工夫,把實質完全忘記了。甚麼平仄聲啦,甚麼詩韻啦,都產生於南北朝的時候。這個時代,可算詩學受束縛的時代 ;束縛過分了,不得不發生解放的運動,於是有陳子昂、張九齡出來,做個詩學革命的先驅 ;再後復產生李白、杜甫二人,而詩學革命,便告成功了。


我如今說到李白的詩歌,先將他和陶淵明並論:陶淵明在漢魏以後,而能掃除一切的虛偽;李太白在南北朝、初唐以後,而能解除一切的束縛,這是他們相同的一點。後人說:太白出於陶淵明,而杜甫出於庾子山,這話不是無因的。


陶淵明有超人間的思想,太白也有超人間的思想:然陶淵明不過是託之於「桃花源」,太白便要說「西來青鳥東飛去,願寄一書謝麻姑」了。又說「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了。前人說:淵明中庸,太白狂者。這兩句話,實在不錯。我以為淵明的浩然元氣,似孟子;太白的汪洋恣肆之文,似莊子。根本的差別:一個是以儒學為立腳地,一個是合仙與俠而為一人。仙是浪漫,俠也是浪漫,所以李太白的歌詩,可說完全是浪漫派。


《春夜宴桃李園圖》 明·盛茂燁


再說一說李白與杜甫。他們兩人,同時而齊名,所以後人拿他們並稱。不過李恃天才,杜恃人工,兩人絕不相同的。杜甫稱李白說:「清新庚開府,俊逸鮑參軍。」這也恐怕是老杜拿主觀的眼光去看太白罷。


在太白的詩集裡,固然可以尋得出他的淵源來,自《離騷》以下,以至於最近的陳子昂,無不是太白詩歌的淵源;然我以為太白究竟靠自己的天才,偶然讀了古人的詩歌,自己落筆做起來,也便相像,並不是從前人的詩歌裡苦學而來的。所以他哪些詩是從《離騷》來,哪些詩是從漢魏人來,都不是重要的問題。我在這裡不多說了。



四、杜子美


《杜甫像》 傅抱石


關於杜甫的詩,在舊文學家評論起來,只拿氣魄雄厚、格律謹嚴等話,來恭維他。就是說他的實質上的好處,也不過說他將忠君愛國之忱,一一發表於詩裡。然格律謹嚴這四個字,拿新文學的眼光看起來,不但是毫無價值,而且是最可厭的一件事。忠君和褊狹的愛國,也是已過去的道德,所謂因時代的關係,已失去他的價值了。我以前也是這樣的見解。如今細看他的作品,卻又不然了。


近人對於杜甫的詩,做一種有系統的研究,而尋出他的真價值來,有梁任公先生所做的一篇《情聖杜甫》(在《梁任公學術講演集》第一輯內)。只看情聖二字的題目,便可知道他對於杜甫,以為是一個感情極豐富的詩人了。然我以為凡是詩人,感情都比常人要豐富。因為詩是偏於感情的,感情不豐富,便不能成為詩人。凡是詩人,他發揮感情的技能(如詩為發揮感情的技能之一種),都比常人要好,否則也不能成為詩人。所以拿情聖二字來表示杜甫的詩,和其他詩人不同處,固然可以說,但終覺得有一 些不切當。

《杜陵詩意圖》 明·謝時臣


我以為杜詩真正的價值,永久不能消滅的,還是新文學裡所說的寫實二字。所以決然拿寫實派的詩家六個字來稱他,使讀者從這一點去尋找杜詩的好處。

杜甫的境遇是如此的,他將國家亂離之感、骨肉分散之情,一一寫在他詩裡。所以人家又稱他的詩叫詩史。這樣的詩,在他詩集裡,多不勝舉。他又有最著名的一首《佳人》,可算是借佳人替他自己寫照。一方面寫出他的境遇,一方面也表現出他的人格來。那《佳人》詩道 :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白香山


《琵琶行圖》 明·郭詡


李唐一個朝代裡的詩,要算是極盛,詩人也算是極多 ;不過除了李白、杜甫以外,在古今詩人中,能和李、杜並列的,卻不可多得了。如王、孟、韋、柳、儲五家,只不過是陶淵明的分派 ;而孟郊、李賀,又是屈靈均的支流 ;在杜甫以後,也有許多人,是從杜甫分支出來的 ;所以能夠和李杜並列的,只不過一位白香山。


在新文學界裡出風頭最早的,要算是白香山。一則因為他是著名的白話詩人,他的詩鄉下老婆子也能夠讀得懂。二則因為他的詩,也著眼在社會上取材料,所以新文學家送他一個徽號,叫做「白香山的社會文學」:這兩點確是他能夠自成一派,和他人不同的地方。


(橫屏觀看)

《南生魯四樂圖》 明·陳洪綬


他自己將他的詩,分做四部分:一是諷諭;一是閒適;一是感傷;一是雜律。雜律詩他自己不滿意,感傷詩也無特好處,我們也可以置之不論。論他的諷諭,是直接出於《詩經》,他自己說得很明白。閒適是從陶詩一部分而來的,而又參以禪理,可說是合陶詩禪理而成的。以禪理入詩,在他前頭,王維已有這樣的彩色了;不過王維的彩色,還不及白居易這樣的顯著。



六、蘇東坡


《東坡寒夜賦詩圖卷》 明·仇英


宋朝的詩人,本來是蘇(蘇軾)、黃(黃庭堅)、範(範成大)、陸(陸遊)四家並稱的。我這本書裡所說的,就是四人中的兩人(蘇軾和陸遊)。因為陸遊是間接出於黃庭堅,照我看來,要比黃庭堅好。範成大和陸遊同時,詩派也差不多,然比陸遊為稍遜,陸遊可以代表範成大。所以我這裡只取蘇、陸兩人了。


蘇詩的特色,也很容易說明,就是合李太白、陶淵明,並參以佛理而成的。有時過於粗豪,失之豐縛,然這正是東坡的本色。《宋詩鈔》小傳,論他的詩道:


子瞻詩,氣象洪闊,鋪敘宛轉,子美之後,一人而已。然用事太多,不免失之豐縟;雖其學問所溢,要亦洗刷之工未盡也,而世之訾宋詩者,獨於子瞻,不敢輕議;以其胸中有萬卷書耳。不知子瞻所重,不在此也。


《東坡詩意圖》 清·石濤


稱他氣象洪闊,鋪敘宛轉,可見他的才氣過人處。洗刷之工未盡,自是才氣粗豪人的本色。就是現在人所說的隨手寫出來,不在字句上做修飾的工夫,淵明、太白都是這一路的。蘇詩大概在淵明、太白之間。《讀孟郊詩》云:


夜讀孟郊詩,細字如牛毛。

寒燈照昏花,佳處時一遭。

……

初如食小魚,所得不償勞。

又似煮蟛𧑅,竟日嚼空螯。

……

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

何苦將兩耳,聽此寒蟲號!

不如且置之,飲我玉卮醪!


花豬肉、黃雞粥、燻鼠、燒蝙蝠、小魚、蟛𧑅,拉拉雜雜,一齊寫入詩裡;而嘲諷孟郊,尤足令人發笑。這便是他喜笑怒罵的一斑了。我們從這幾方面看來:便可以知道他的詩,有怎樣的特色;也可以知他為人,是怎樣的性情。


 

七、陸放翁


《放翁橫杖看山圖》元·陳汝言

 

蘇東坡以後,便是陸遊了。他的詩,也是寫實,和杜甫一樣。不過他的境遇,較為安樂,和杜甫不同 ;他的性情,偏於閒散,和杜甫不同。所以寫的實情實事也不同,所寫的雖不同,而寫法卻是一樣。所以陸遊的詩,我也當他是寫實看。然杜詩所包甚廣,杜甫才力雄厚,不是陸遊所能夠及的。陸遊所擅場的,只是杜甫的一部分 ;而杜甫所有藻麗的地方,陸遊一概沒有 :這便是他們二人的異同了。


《放翁詩意圖》 清·王原祁

由杜甫的一支,而黃庭堅,而曾幾,而陸遊,屢有變化;不過到了陸遊,已脫盡了硬做的習氣,變而為自然。這一點也就是陸遊比黃庭堅更好的所在了。


陸遊間接再間接從杜甫得來的好處,就是寫實。這種師承,在今目看起來,似乎沒有研究的必要;但當時的事實,確是如此。陸遊的詩,不是一味的摹仿杜甫,也不是摹仿黃庭堅和曾幾,須知淵源和摹仿不同。




八、王漁洋

 

《王士禛幽篁坐嘯圖》 清·禹之鼎


中國古代幾個有價值的詩人,差不多人人都知道了。屈原而後,如陶淵明,如李太白,如杜少陵,如白香山,差不多大家都知道他們的詩是有價值了。但是清朝的王漁洋,卻沒有人說起他。不但是不說他好,而且是攻擊他。如章太炎所講的《國學概論》裡面說:王漁洋、朱彝尊的詩,失之典澤過濃。又梁任公所著的《清代學術概論》裡面說 :以言夫詩,真可謂衰落已極 :吳偉業之靡曼,王士禛(即王漁洋)之脆薄,號為開國宗匠。


王士禛的詩就是「溫柔敦厚,怨而不亂,深得《國風》《小雅》之遺」。簡便說一句,就是《詩經》的嫡傳」罷了。他能得《詩經》的嫡傳,一部分是他性情的關係,一部分也是時代的關係,再一小部分,也是地理的關係。


(橫屏觀看)

《王士禛放鷳圖》 清·禹之鼎


說到他的性情,他是個富於感情的人;感物成吟,有一往情深之概,卻又不流於輕豔冶。再說到地理的關係,就是因為他是個山東人。山東在黃河流域,所以他的詩,是《國風》《小雅》之遺,而沒有染長江流域文學的彩色。


就黃河流域說,也各地不同。山東為黃河流域中最富庶之區,而且山水很好,大明湖,趵突泉,風光清秀,水木明瑟,大有江南風景,黃山谷說得好:「濟南瀟灑似江南。」漁洋生長於此,所得的山水之助,一定不少。


又況山東是孔子的故鄉。孔子當年,講學於此,應用詩教,以養成人民溫柔教厚之風,魯國人所受的感化,當比他國人要更深一些。這種溫柔敦厚之風,是一直遺傳下來的,不遇著詩人,不易表現出來,都含蓄在內面,一遇著王漁洋這樣的詩人,便一齊表現在詩歌中了。



以上內容節選自《中國八大詩人》



《中國八大詩人》


一部簡明的中國古代詩史

一部非常好的詩歌史入門普及書


從戰國時期到清代

梳理出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脈絡和藝術走向

識別二維碼一鍵購買☟


相關焦點

  • 《中國八大詩人》:近世學者胡懷琛寫給詩詞初學者的入門書
    無怪乎有人說,要了解中國古代史,須得先從古典詩歌入手,而要了解古典詩歌,又須得從那些有代表性的詩人詩作入手。胡懷琛先生的這本《中國八大詩人》,正是選取了中國古典詩歌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八位詩人的作品進行講解和賞析。胡懷琛先生是中國近世著名學者、詩人,他國學功底深厚。涉獵廣博,他在文學史、詩歌、哲學等領域,均有不俗的見解。
  • 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為什麼都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文化雜感文|褚延鋒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三大詩人,他們取得的詩歌成就是我國古代不可逾越的高峰。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尊崇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他的代表作作《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合稱「三吏」、「三別」,是千古傳送的名篇,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杜甫的詩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社會現實。
  • 給父母的詩歌史(清音雅調文史公開課第四講)
    學什麼樣的詩歌?怎麼學?是不是讀一讀就可以了?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讀了這麼多的詩歌似乎在生活中不見蹤影呢?每一個熱愛教育的家長關於孩子的讀書都有十萬個為什麼,每一次講座結束我都會被包圍起來詢問。家長是不是可以自己學會去判斷一首詩歌所屬的時代和背景?家長是不是可以知道不同的詩歌給到孩子不同的情感體驗?家長是不是先自己把詩歌史弄明白呢?家長能不能自己先學習?家長是不是可以和孩子共同學習和探討?
  • 中國詩歌|頭條詩人|劉春:肯定有什麼是我們無法了解的
    諸如「大地有了秩序,凌亂的/事物有了主題,上一秒的雪和下一秒/的雪,有了區別」(《心在動》)就寓於哲理的情思;向晚的紙鳶、母親的河流、紙上的月亮,這幾個意象的選擇都使詩有了象外之象;「你是來採風的,但誰能採得到風呢/如同一個人愛美,卻無法說出/真正的美」(《在杭州》),這語言就呈現出一種典麗俊逸的風採。
  • 詩人、翻譯家王家新:我為什麼推崇杜甫?為詩歌尋找更為可靠的尺度
    來自北京的中國人大教授、詩人、詩歌翻譯家王家新坦承,參加這次中國詩歌節,主要是為杜甫而來。這次詩歌節是在成都和重慶舉辦,不僅能去杜甫的草堂而且可以去奉節看看。因為「杜甫晚期在奉節有一個詩歌寫作的巔峰。我30多年前曾經去過奉節,這次很想再去看看」。王家新是詩人,也是詩歌翻譯家。
  • 李白的詩歌后世詩人無法超越?
    李白的詩歌后世詩人無法超越?《上李邕》「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李白的詩文後世詩人無法超越的精妙所在。對後世詩人無法超越李白的詩文之說,我以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李白「詩仙」盛名之下「曲高和寡」。
  • 陳超:不是這些詩人被洋人嚇倒,而是中國詩歌精神被戰敗了
    這一事實表明,中國詩人已經根本背叛了他們的前輩所篤愛的民族的文學史血緣,那些所謂的「新古典」詩人,骨子裡傾心的不是陶潛、王摩詰,而是瓦雷裡、斯奈德和默溫。不是這些詩人被洋人嚇倒,而是中國詩歌精神被戰敗了。在這樣的時代,詩人精神的蕭條與整體生存空間的世界位置是一致的。
  • 周雲蓬:好詩人能在詩歌裡貫穿一種特有的語感
    詩是有聲音的,甚至有口音,正如我靠聽覺認出說話人是誰一樣,能在詩歌裡貫穿一種特有的語氣或者語感,那一定是一個找到了自己風格的好詩人。本世紀開始,詩與歌這對失散已久的結髮夫妻有久別重逢的徵兆。各種詩歌活動上,民謠歌手紛紛亮相,在詩人讀詩的間隙,歌手們登臺抱著吉他唱唱詩,活躍了氣氛,且順手給詩插上了歌聲的翅膀。
  • 英語詩人與勞動詩歌
    提到洋溢著土壤和詩文味道的絕佳組合,不得不提起愛爾蘭詩人希尼,他既是歌頌勞動行為的詩人,又是自幼從事田野耕作的農民。事實上,從他創作的勞動詩歌來看,將勞動模範詩人這個稱謂賦予他毫不為過。1939年,希尼出生在北愛爾蘭的德利縣,父輩沒有文學基礎,終身在田地中耕作。
  • 當外國人聊起中國詩歌
    他是詩人,是畫家,還是很高級的唐代官員,他真是地地道道的唐代文人代表啊。」芬蘭著名漢學家、翻譯家伯爾蒂留著長長的絡腮鬍子,全都白了,看著特別「仙」。他說起唐代詩人王維尤其來興致,還用了「地地道道」這樣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詞彙。伯爾蒂說芬蘭人理解的中國古代文化基本就是唐代詩歌。
  • 20首詩歌!10位詩人!蓮塘三小火了…
    3月29日,由南昌晚報聯合南昌市詩歌學會共同舉辦的2019詩歌下基層活動首站走進南昌縣蓮塘第三小學,我市10位知名詩人在青雅書苑、文化長廊、生態閱讀區,與孩子們一起寫詩讀詩,分享創作心得,暢談詩歌魅力。
  • 日本「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和他的詩歌【譯介】 武繼平
    日本詩歌的傳統到底是什麼?日本現代詩歌究竟是怎樣繼承傳統的?這是兩個值得思考且互有關聯的問題。   從有文字記載的日本詩歌史來看,最早的詩歌形態是古代貴族時代的漢詩,但真正富有日本民族文化個性的本土詩歌,卻是和歌(俳句的出現比較晚)。這一點可謂毋庸置疑。在日本文化中,漢詩雖然被視為一種高層次的文學修養,但它畢竟是對中國古代漢詩的模仿。
  • 成都國際詩歌周論壇觀點①|要凸顯巴蜀詩人個性,不要被經濟圈圈住了
    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如期而至。出於防控疫情需要,本屆國際詩歌周及時調整了議程,戶外採風活動取消。12月9日上午,成都國際詩歌周主題論壇在新華賓館舉行,來自國內外的詩人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討論新形勢下的成渝詩歌發展。其間,火花不斷。
  • 中國詩人在愛爾蘭科克國際詩歌節上備受關注
    新華社都柏林3月23日電(記者張琪)為期5天的「2019年科克國際詩歌節」23日晚在愛爾蘭第二大城市科克落下帷幕。中國詩人方商羊獲詩歌節最高獎項格雷戈裡·奧多諾休國際詩歌獎。創辦於2012年的科克國際詩歌節每年舉辦一次。
  • 四位詩人精彩對話,演繹詩歌「四重奏」
    12月20日,作為第六屆武漢詩歌節的重頭戲,三場「中國詩人面對面」活動相繼舉行。在首場活動中,湖北詩人閻志作為主持人,與楊克、李少君、周雲蓬展開對話,共同討論詩與民謠、詩與自然、詩與時代、詩與武漢的話題。
  • 中國詩歌萬裡行走進斯裡蘭卡和印度,詩人友誼長存
    1月4日至14日,中國詩歌萬裡行採風團先後走進斯裡蘭卡和印度,深入兩國進行採風創作交流活動。在斯裡蘭卡訪問期間,採風團與中國文化部駐斯裡蘭卡中國文化中心樂利文主任交流了文化事項;在印度訪問期間,採風團應印度孟加拉邦國際詩歌節組委會邀請,共同舉行了中印詩人詩歌朗誦與座談交流,並商討了詩人互訪事宜。
  • 【校園詩人】歐陽學謙:香港語文教學中的詩歌教育
    歐陽學謙,1994年生於香港,現就讀於牛津大學教育碩士課程研究班,個人作品散見於《詩刊》《新大陸》《聲韻詩刊》《創世紀詩刊》和《人間魚詩社》等,著有詩集《起承轉合》《香港的故事》(英文),曾獲中國第十六屆「岱蕾杯」精短文學創作大賽中的三等獎、瑞士首屆的Woolf國際詩歌大賽並列亞軍、Momaya詩歌比賽的並列入圍出版獎、第五屆Eretez年度詩歌大賽的半準決賽入圍佳作獎等
  • 詩人成「神經病」代名詞?詩歌惡搞才能引起注意
    這首出自於《詩經》的《關雎》或許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並不會感到陌生。  毫無疑問,我們可以把詩歌看做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自覺、最基本的文學形式,據資料記載,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後世人們將兩者統稱為詩歌。  在洞見文化沙龍的周末雅集,我訪談了詩刊《彼岸》主編、先鋒詩人王松。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詩人劉紅立、布木布泰:疫情之下,詩人始終在場
    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詩人閻安,魯獎獲得者、詩人林雪,《中國藝術報》總編輯、詩人康偉,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中國檢察官文聯文學分會副會長、詩人老房子,詩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安然、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
  • ...國際詩歌周致辭|李舫:成都的魅力一定可以和詩人敏感的心靈共振...
    詩歌是這座城市獨特的語言,也隱喻著成都人詩意的生活方式。自古詩人皆入蜀,入蜀必然入成都。中國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大都曾在成都留下過足跡,並由此誕生出傳誦後世的名詩名句。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杜甫,他的《成都府》寫道:「翳翳桑榆日,照我徵衣裳。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大江東流去,遊子日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