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大腳
只記得第一次讀朱自清《背影》是在很小的時候,具體是幾年級也已經忘記。在老師的幫助之下,囫圇吞棗地理解《背影》背後的文字含義。那個時候無論是所處的環境以及自身的能力,對《背影》的理解都極其片面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時隔20多年之後,再一次重新閱讀朱自清的《背影》,結合自身的經歷之後得出了又一番不同的感受。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千個人眼裡也有一千個父親的背影。
父親的背影裡,包含著悲愴與思念!
聊聊一千餘字的字裡行間,朱自清先生四次流淚。有對祖母離去的悲傷,有看到父親蹣跚的背影的眼淚,有對離別的悲泣,還有對永別的恐懼。
他的文字中給我們還原為人子女,從敬佩到衝突,從悲愴到思念的全過程。
壹
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在這裡不得不從1915年說起。時任徐州菸酒公賣局局長的父親朱鴻鈞在徐州又偷偷娶了一房姨太太。但是他這門婚娶並沒有知會在老家的一個潘姓姨太太。潘姓姨太太懷恨在心,找到了他的單位大吵大鬧,這件事情搞得滿成風雨,朱鴻鈞也因此丟掉了這門肥差。
父親被革職後,不得不找錢遣散了各房姨太太,甚至把朱自清的祖母留下來的首飾變賣了才平息此事。朱自清的祖母知道了事情之後,不堪家庭的變故,加上本身疾病纏身就這樣撒手人寰。
朱自清與祖母關係極好,因此對父親的做法也是極為氣憤。
朱自清回家奔喪,看到家裡本來殷實的家境被攪拌得亂七八糟,加上祖母新喪,更是悲從心來,留下眼淚。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
這裡描述的正是這時的情形,而《背影》的創作時間在1925年,在此之前還發生了幾件讓他與父親關係惡劣的事件。
朱自清18歲考取北京大學之後,有一年寒假,父親一手操辦的他的婚事,是當地一位名醫的女兒,那時正處於家境破敗之時。因此讓受到新思想薰陶的朱自清對於父親的包辦婚姻非常不滿。
另一件事發生在朱自清大學畢業之後回到母校揚州八中執教的時候。父親那時正失業,他憑藉著與揚州八中校長的私人關係,私自領走了兒子的當月工資。父親當時認為自己兒子賺的錢自己領取是理所應當的。這更加引起了朱自清的不滿,他憤而離職,隨後輾轉多地如寧波,溫州,台州等地方執教。
直到八年之後,他意外的收到了父親的一封來信,心中是這樣寫的。
「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看到父親的來信,朱自清潸然淚下。一如背影裡面的描述。
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一句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道出了在外遊子對父親的思念。
朱自清提起筆來就寫下了這一篇《背影》。
《背影》裡,描寫父親在車站幫朱自清買橘子是發生在他祖母奔喪之後回到北京上學,此時父親也要到南京謀事。
即使因為祖母的關係對父親有諸多怨言,但看到父親蹣跚著買橘子的情形也不禁淚流滿面。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等到父親買了橘子回來放在他的紫色大衣上,一步一回頭的離開。想著父親的關懷和短暫的離別,不僅又流下眼淚。
那件紫色大衣是父親害怕他上學挨凍,東拼西湊給他買的一件衣服。但這件紫色大衣在他沒有錢買字典的時候典當,最後也沒能贖回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朱自清與父親兩代人思想上的鴻溝,觀念上的衝突造成了彼此之間長達八年的冰點關係。但血濃於水的親情讓雙方跨越障礙,八年後的朱自清理解了父親對自己深沉的愛,那是悲愴的感情中帶著思念,矛盾卻真實。
貳
我們對於父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記得很小的時候,自己對形象很在意,在意衣服的款式,鞋子到外形,甚至於頭髮的造型。
我小學之前都是由父親親自幫我理髮的。那時候父親花了28元買了一個手動理髮剪。
那時我對形象的理解很片面,只要理短就行了。因此一直以來父親也很得意,當時買回來的理髮剪幫了大忙。但也不知道從何時起,我拒絕了父親的理髮。那時候覺得頭髮理的像個狗啃式。
同樣對於衣服鞋子都在意起來。有一次父親單位組織去桂林旅遊,他回來的時候給我帶回來了一雙運動鞋。但是我看了鞋子的外形硬是沒有穿,因為我覺得那是一款女士鞋,穿上了丟人。
現在想起來才發現,父親每次出差都有給我帶回小禮物,但是好像我每一次都不領情。
工作之後,自以為終於脫離父親的管束,得到了大自在。有時甚至幾個月都沒有給父親打過電話,直到父親意外因病離世。
有天傍晚,我接到了家裡姐姐的電話,她告訴我父親於當天下午因肝病併發症搶救無效去世,我第一次覺得天塌了下來,我抱著新婚不久的妻子抱頭痛哭。
第二天的晚上,我趕了五百多公裡路,終於回到家見到了父親。我摸著父親那雙冰得像鐵,硬得像鋼的手泣不成聲。曾經多麼溫暖的雙手,帶著神彩的眼睛,一切的一切都成了我的回憶,我還來不及向父親道謝,感謝他的如山一般的愛及養育之恩。
筷子兄弟有一道成名曲《父親》,我想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直到長大以後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離開總是裝做輕鬆的樣子微笑著說回去吧轉身淚溼眼底多想和從前一樣牽你溫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託清風捎去安康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了我願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一生要強的爸爸我能為你做些什麼微不足道的關心收下吧
動聽的歌詞裡匯出了人們的心聲,那是對父親的不舍和追憶。
叄
《背影》給我們帶來的不單單是父子之間的深情,我認為更應該做的是珍惜當下。
在兒女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給予兒女無私的愛與幫助,在兒女成年後他們或許已因無法給你支持而落漠,但作為兒女不應這忽略父母的價值,既不能勿視他們的深情,更應珍惜當下的美好,因為他們的存在才是你努力下去的動力。
小時候覺得爸爸就是個超人,什麼都難不倒他。
18歲的時候認為父親也不過是個普通人,也有不懂的事。
30歲的時候覺得父親與自己有著巨大的代溝,沒有什麼值得溝通與交流。
60歲的時候才發現,父親如果還在?自己的生活會不會更好?
可惜,這時父親已不在!
更勿論我的父親在我26歲的時候就離開了我!
而在《背影》中,朱自清也幾次提到對父親的迂。
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裡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
之後又因為不放心,決定親自送兒子。
他躊躇了一會兒,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覺得父親說話不及自己漂亮。
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很囉嗦地囑託茶房要照料好自己。
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直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
父親走而又回,想要多見一面的情形。
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
字裡行間把一個愛子的父親描寫得既立體又形象,但當時作為兒子卻還在取笑他的迂,有多少人也像朱自清那樣?如你如我?
所以在這個理解錯位的時代,作為兒女應該如何做呢?
1、寬容父親愛的方式。父親的愛有如潺潺的細流,如細雨潤物,你不仔細感受或許無法深切體會,但不妨礙它的存在,我們應當感恩他的付出,同時寬容地對待。
2、理性對待愛的對立。天下沒有父親是不愛自己兒女的,只是表達的方式與自己想要的有對立,因此兒女應理性地對待,不要埋怨,更不應怨恨。
3、感恩父親的付出。不管曾經父親給過你何種不好的體驗,兒女應感恩他的付出,你的成長意味著他的衰老,珍惜當下才是兒女應盡責任,不要等到失去才追悔一切,於事無補。
《背影》散文集出版三年後,朱鴻鈞從兒子朱自清的文字中欣賞到兒子的成就,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一如你我在成長中取得的階段性勝利,父親大多會以你為榮,而且以有榮焉的驕傲也將永遠伴隨。
看懂了朱自清的《背影》,那你也看懂了人世間父與子之間那不可複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