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這個「騙子」,把父親的《背影》寫得那麼好!

2020-12-17 文化解讀師

朱自清寫父親的《背影》的時候,自己的年齡也才二十多歲,可這個二十多歲的「騙子」,從沒有承認過自己父親老了的事實,一味地騙自己父親還是那個父親,高大威猛,還是那麼能幹,幫自己做這做那,像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英雄,又像一個巨人,凡事自己做不了的,父親總是能做到。

在朱自清寫的父親的《背影》中,他從來不說父親老了,一個「老」字兒都沒有提,可是在對父親的描述中,父親又是那麼老。比如絮叨,反反覆覆跟他說同樣的事情,父親「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這樣的父親原本可以自己親力親為,又擔心自己吃不消,可交給別人又放心不下,只好猶豫了半天,最終還是自己去做。

父親的愛總是這麼不張揚,從來不向誰炫耀自己對孩子多好,可是孩子有一點點對自己好就趕緊告訴給遠親近鄰,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炫耀,除了又驕傲的成分外,其實也飽含著深深的孤獨,這種孤獨他不能跟自己的孩子說,怕影響孩子的生活,同時,也不能向鄰居說,怕鄰居笑話自己都那麼大歲數的人了還那麼多愁善感。於是,他們只能通過炫耀自己的孩子,以抒發自己的情感,同時,也是能在提到孩子的時候能在感情上離他鄉的孩子更近一點。

這樣的父親,我們有時候會惦記他,可回到家一起了,又陪不了他多長時間,沒幾天要走了。朱自清在走的時候,父親去送他,兩個人在火車站裡,父親幫他看行李,並且跟小販砍價,朱自清看不過父親說話不好聽想代替他講話,可又插不進嘴,只得把不滿放到心裡。其實他這種情況在現代也經常會遇到,比如買菜,買衣服總是會跟對方講價,父親講價可能跟母親還不同,母親可能會委婉一些,父親就比較耿直了,有什麼說什麼,做孩子的自然會覺得沒面子,但又不好說什麼。

後來上了車,父親還是像對待小孩那樣對待朱自清,告訴他:「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這一刻,可能朱自清也覺得自己是小孩子,受到父親的寵溺,得到了父親滿滿的愛。那個處處逞強的父親,什麼時候都走在最前面的父親,在孩子面前永遠覺得自己是大人,永遠都要保護自己的孩子。他們從來看不到自己的背駝了,腰彎了,甚至連走路也不像以前那麼快了。

朱自清看著「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也許,這時的他想到兒時站在父親身邊的情形,那時父親是多麼高大啊,就像一座山那樣,你只有昂著頭才能看到他的臉。而如今,你不僅能跟他平視,甚至要低頭看著他,看他仍然那麼努力地保護你,這怎能不讓人落淚?

朱自清的落淚,是終於發現老了,那個他不承認的事實終於擺在了他的面前。他的父親再也不像年輕時候那樣健步如飛,做事雷厲風行了,他老了。可這麼老的父親,他卻不能守在他身邊,不能在他不便的時候幫他一把,這種深刻的無力感,他寫得非常好,「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朱自清的眼淚裡,有太多的情緒了,他可能會憐惜父親,也對即將分別落淚。可他的淚水卻沒有像閘門那樣傾斜而出,「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他之所以怕父親看見,主要可能是怕羞,當然,也免得父親難受,再則,其實是怕父親自己也意識到自己老了。說到怕別人看見,其實是因為他自己已經是個成年人了,再像以往那樣哭鼻子,鄰座自然會笑話他,讓自己難為情。朱自清像別的成年人那樣,開始變成不能隨便傾訴自己感情的人,變成了大人的模樣。他只能擦乾淚水起身去幫父親,當父親跟自己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他哭了。

當朱自清看到父親的背影時,也哭了,到這裡,他一共哭了三次,兩次為了父親的背影,一次為了父親的話。因為,他的父親在他離家時已經有了變化,就像他會變成大人,而父親只能變老一樣。在外面打拼的他,只能欺騙自己父親還年輕,還好得很,可殊不知,父親在時間的河流的衝刷下,已經逐漸蒼老,已經不是那個我們想像的過去的父親了。當我們時隔很久再去看他,他老了,而且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再老一點,直到老得不能再老了。

每每想到父親的這些變化,朱自清才只好承認父親老了,他不是個像他一樣的年輕人了,而自己也再也沒有辦法欺騙自己,只能接受他變老的事實。而一旦接受了父親變老的事實,就意味著他終將會永遠地離開自己,因此,想到此,朱自清再次落淚。

相關焦點

  • 朱自清父親的背影和劉明父親的背影
    朱自清父親的背影,讀bèi yǐng;劉明父親的背影,該讀bēi yǐng,背東西的身影。相同點頗多:都是父親,都感人至深,都和背bèi有關。凡是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朱自清的《背影》,一些個語文教育大家也多以《背影》來上公開課、展示課。大家都知道,一節成功的公開課、展示課背後,必有一篇經得起檢驗的好文章。農曆八月,劉明回到父親的山寨,陪父母過中秋,幫父親掰包穀,背包穀,寫了篇《父親的山寨:背包穀,背得我淚流滿面》。
  • 朱自清的父親納妾丟官,氣死祖母,朱自清為何還寫《背影》讚美他
    朱自清的《背影》是講述父愛的經典,還被收入過中學語文課本,曾經感動了無數人,大家都為文中那位樸實的父親的愛子之行感動。但是朱自清和父親朱鴻鈞的關係一度並不好,他父親的品行方面也令人大跌眼鏡,簡直跟《背影》中的印象判若兩人。
  • 朱自清是在什麼情形下寫的《背影》?他和他的父親究竟怎麼了?
    這位患有腿疾的老人正是《背影》裡面所描述的對象,朱自清的老爹——朱鴻鈞,而去郵局幫老人拿書的人,則是朱鴻鈞的另一個兒子。圖片來源於網絡:課本上的《背影》老人打開書籍,只見書中第一句便說,自己已經有兩年沒有看到父親了。
  • 朱自清《背影》的秘密:與父親和解,與艾巖和好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用幾千字生動地描繪了父親對兒子細膩而濃重的愛,時至今日,無數人仍為父親笨拙地爬上站臺的背影所感動。與父親疏遠的玉玲姐,尤其羨慕朱自清先生有這麼好的父親。根據玉玲姐的說法,如果她的父親能在《背影》中與父親一起對待朱自清,那麼她的家庭將是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沒有那麼多爭吵和憤世嫉俗的敵意。
  • 朱自清散文《背影》的背後,一個真實父親的背影
    於是,隨手重新讀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倒是一樣能緩合疫情的浮躁。人人熟知的那篇署名散文「背影」,不知觸動了多少人對奔波勞累的父親身影的沉思與感傷。不管是誰,不任是校長,還是組長,不管是首長,還是隊長,你年幼時的成長,都離不了父親那份厚重的滋長。
  • 《背影》中的父親,真的對朱自清那麼好嗎?他們父子數年互不往來
    此時是1917年,也就是這一年冬天,朱鴻鈞的母親即朱自清的祖母去世,這在《背影》中也有所提及: 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 此時,朱自清剛剛進入北大哲學系讀了一年,就回來奔喪。散文《背影》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之下,朱自清回北京讀書,朱鴻鈞送至火車站。
  • 《背影》的背後:朱自清與父親的真實關係
    「父親節」必備的朋友圈文章,多少人為朱自清的文筆所感動,竟能將父親的愛描寫的這麼深刻細膩,尤其那一抹背影,更是讓無數人動容。朱自清可以說是在戰戰兢兢中度過自己的童年,考不好要挨揍,考好了怕退步,朱自清的童年生活真是在擔驚受怕中。但是換個角度看,或許正是在朱鴻鈞的這種嚴厲要求下,十八歲那年,朱自清才能順利考入清華大學,光耀門楣。不過與兒子的成功相比,這一年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有所記載:祖母突然離世,父親的工作也丟了。這一年,朱家發生了重大的變故。
  • 讀朱自清《背影》有感——致父親
    今日又看了一遍朱自清的《背影》,有發現了一些新的感受,男人從兒子變為父親,才能深刻體會到人世間父與子的天倫情感是如此深沉。朱自清發自肺腑的深情創作《背影》,不僅奠定了他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並且入選中學教材,而且深刻影響了後來的創作者運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文字來撰寫散文。
  • 為何說如果當年朱自清沒寫《背影》,他父親可能至死都不原諒他?
    ——朱自清《背影》以上這段節選自《背影》的內容,估計是中學時,大家印象最深的一段文字之一。一篇《背影》講述了一對平凡父子間的點點滴滴,寫盡了一段父子深情。筆者還記得當年上學時,我們那位年過半百的語文老師,每次念到深情處,總會眼裡閃著淚光。當時我不明白,不就是一篇敘事散文嗎?至於這樣嗎?
  • 大學教授建議刪除朱自清《背影》,理由: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
    這是明代詩人周玉如在《憶父》一詩中所寫的詩句。通篇讀來,其字裡行間所蘊含的父子之情令人雙目盈眶。談起父愛這個話題,歷史上有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動容,或以詩詞吟詠,或以文章頌傳。每每讀之,便忍不住渾然落淚。而眾多跟父愛有關的詩詞文章之中,現代作家朱自清所作的散文《背影》更是因編入初中教材的緣故而廣為人知。《背影》這篇文章是朱自清在1925年所寫的回憶性散文,而文中的內容背景,則是1917年冬季。文章通過描寫父親「背影」的平凡以及生活的清苦,在字裡行間透露著父親對兒子的寵愛。
  • 長大後再讀朱自清的《背影》,才明白了父親的偉大,父愛如山
    夜裡再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才突然明白了父親的不易,也正是應了那一句老話:父愛如山。朱自清的散文清新脫俗,在這篇《背影》裡他描寫了父親的背影,而這種背影讓他感動不已,看似很普通的描寫,可是卻引起了人們的共鳴,其實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同樣如此,每次出門時父親總是在背後向我們不停地揮手,頻頻回頭張望,父親的眼睛早已溼潤了。
  • 朱自清的《背影》與其妻子武鍾謙
    《背影》寫於 1925年 10月,朱自清先生談這篇文章的寫作動機時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
  • 朱自清《背影》中的父親,有「聖父病」?
    雖然可以稍微補綴一些父親的傷感成色或知識分子在時代語境中沉默的姿態,但出於標準答案的考慮,對《背影》的理解,大方向不能跑偏。然而如今再次審視課文中的情境,同時參考朱自清的生平側記,你會發現,上述單向度的溫柔進入到一種複雜的局面當中。朱自清成長於一個嚴厲的封建家庭,父親在大部分時間裡呈現的不是關愛,而是專橫。
  • 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原因: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這是朱自清在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講述的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時,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 這篇課文影響了無數人,朱自清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子的愛完全表現了出來,打動了無數人。然而,如此經典的一篇散文,卻有大學教授建議刪除掉,這是為何呢?
  • 因朱自清父親違反交通法規,專家建議刪除朱自清的《背影》
    朱自清近日,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建議將朱自清的《背影》從課本從課本中刪除,而理由很奇葩:因為朱自清父親違反了交通法規,因此該專家建議刪除朱自清的《背影》。朱自清的父親擅自攀登月臺,按照現在的交通法規,確實是違反了,但是就當時而言,這簡直就不是一件事。如果,朱自清的父親違背了當時的交通法規,那麼我們可以對此進行批評,對此進行一番教育,可是人家的時代早已遠離我們,我們用現在的觀點,評判過去的行為,這不是可笑嗎?
  • (背影),初中課本三十年沒變,朱自清把父愛寫的很偉大,但其實
    01.父親偷養姨太太,祖母被氣死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這3件看似不相干的事,寫在一起明顯有聯繫。《背影》故事的背景,正是朱自清祖母病逝,父親被革職,17歲的他從北京回家奔喪。父親養姨太太,做兒子的管不了,但朱自清打小就跟祖母親近,心裡不由生起怨憤。
  • 朱自清的《背影》,背後和父親之間的故事,遠比散文內容本身曲折
    1300多字的《背影》,文字優美,情節真實感人,尤其是描寫父親送「我」去火車站,叮囑茶房照應「我」,給「我」買橘子等細節,感動一代又一代學生。但是在《背影》的後面,掩藏著朱自清和他的父親朱鴻鈞交惡的辛酸往事。
  • 朱自清的《背影》感人至深,但是他和父親關係並非想像那樣
    說到散文,不得不提到朱自清。朱自清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散文家和詩人,他的文章雅俗共賞,平淡中流動著感人至深的情韻。他的散文《背影》,寫的是他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特別是父親買橘子時在月臺上下爬攀的描寫,感動了無數人。
  • 朱自清《背影》教學賞析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帶有很強抒情性的寫人記事散文。文筆樸素而不失典雅,感情細膩真摯而不矯揉造作。此文不論欣賞閱讀亦或教學分析都價值極高,因此被認為現代經典散文,也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以下從寫作背景、整體把握和細節分析、作者對父親感情變化三個方面入手對此文進行賞析。
  • 《背影》沒告訴你的事:朱自清與父親的八點檔家庭鬥爭
    朱自清的《背影》一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散文作品,這篇敘述父愛的文章在1925 年發布之後,便引起文壇強烈反響,許多人看了這篇文章後,都大為感嘆朱自清的文筆,竟能將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尤其是父親肥胖的身材翻過月臺的情景,更是令人為之動容。那文章之外,朱自清與父親的關係究竟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