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寫父親的《背影》的時候,自己的年齡也才二十多歲,可這個二十多歲的「騙子」,從沒有承認過自己父親老了的事實,一味地騙自己父親還是那個父親,高大威猛,還是那麼能幹,幫自己做這做那,像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英雄,又像一個巨人,凡事自己做不了的,父親總是能做到。
在朱自清寫的父親的《背影》中,他從來不說父親老了,一個「老」字兒都沒有提,可是在對父親的描述中,父親又是那麼老。比如絮叨,反反覆覆跟他說同樣的事情,父親「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這樣的父親原本可以自己親力親為,又擔心自己吃不消,可交給別人又放心不下,只好猶豫了半天,最終還是自己去做。
父親的愛總是這麼不張揚,從來不向誰炫耀自己對孩子多好,可是孩子有一點點對自己好就趕緊告訴給遠親近鄰,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炫耀,除了又驕傲的成分外,其實也飽含著深深的孤獨,這種孤獨他不能跟自己的孩子說,怕影響孩子的生活,同時,也不能向鄰居說,怕鄰居笑話自己都那麼大歲數的人了還那麼多愁善感。於是,他們只能通過炫耀自己的孩子,以抒發自己的情感,同時,也是能在提到孩子的時候能在感情上離他鄉的孩子更近一點。
這樣的父親,我們有時候會惦記他,可回到家一起了,又陪不了他多長時間,沒幾天要走了。朱自清在走的時候,父親去送他,兩個人在火車站裡,父親幫他看行李,並且跟小販砍價,朱自清看不過父親說話不好聽想代替他講話,可又插不進嘴,只得把不滿放到心裡。其實他這種情況在現代也經常會遇到,比如買菜,買衣服總是會跟對方講價,父親講價可能跟母親還不同,母親可能會委婉一些,父親就比較耿直了,有什麼說什麼,做孩子的自然會覺得沒面子,但又不好說什麼。
後來上了車,父親還是像對待小孩那樣對待朱自清,告訴他:「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這一刻,可能朱自清也覺得自己是小孩子,受到父親的寵溺,得到了父親滿滿的愛。那個處處逞強的父親,什麼時候都走在最前面的父親,在孩子面前永遠覺得自己是大人,永遠都要保護自己的孩子。他們從來看不到自己的背駝了,腰彎了,甚至連走路也不像以前那麼快了。
朱自清看著「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也許,這時的他想到兒時站在父親身邊的情形,那時父親是多麼高大啊,就像一座山那樣,你只有昂著頭才能看到他的臉。而如今,你不僅能跟他平視,甚至要低頭看著他,看他仍然那麼努力地保護你,這怎能不讓人落淚?
朱自清的落淚,是終於發現老了,那個他不承認的事實終於擺在了他的面前。他的父親再也不像年輕時候那樣健步如飛,做事雷厲風行了,他老了。可這麼老的父親,他卻不能守在他身邊,不能在他不便的時候幫他一把,這種深刻的無力感,他寫得非常好,「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朱自清的眼淚裡,有太多的情緒了,他可能會憐惜父親,也對即將分別落淚。可他的淚水卻沒有像閘門那樣傾斜而出,「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他之所以怕父親看見,主要可能是怕羞,當然,也免得父親難受,再則,其實是怕父親自己也意識到自己老了。說到怕別人看見,其實是因為他自己已經是個成年人了,再像以往那樣哭鼻子,鄰座自然會笑話他,讓自己難為情。朱自清像別的成年人那樣,開始變成不能隨便傾訴自己感情的人,變成了大人的模樣。他只能擦乾淚水起身去幫父親,當父親跟自己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他哭了。
當朱自清看到父親的背影時,也哭了,到這裡,他一共哭了三次,兩次為了父親的背影,一次為了父親的話。因為,他的父親在他離家時已經有了變化,就像他會變成大人,而父親只能變老一樣。在外面打拼的他,只能欺騙自己父親還年輕,還好得很,可殊不知,父親在時間的河流的衝刷下,已經逐漸蒼老,已經不是那個我們想像的過去的父親了。當我們時隔很久再去看他,他老了,而且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再老一點,直到老得不能再老了。
每每想到父親的這些變化,朱自清才只好承認父親老了,他不是個像他一樣的年輕人了,而自己也再也沒有辦法欺騙自己,只能接受他變老的事實。而一旦接受了父親變老的事實,就意味著他終將會永遠地離開自己,因此,想到此,朱自清再次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