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初中時期語文課本的這篇課文,時至今日印象最深。
臨近父親節,不由得又想起它,那肥胖的背影也自然浮現在眼前。
那時的朱自清還是個20歲的小夥,正在北京讀書,卻逢家道中落,父親失業、祖母去世的雙重打擊讓他倍感傷懷。朱自清從北京返回徐州同父親奔喪回家,看到家中慘澹的光景,不禁簌簌流下眼淚。禍不單行,這是朱自清初知世事艱難,無奈辛酸的眼淚。
喪事完畢,朱自清要回北京,父親也要到南京謀差事。父子倆本該各自啟程,可父親終不放心,執意要為朱自清送行,於是便有了潸然淚下的一幕: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這是父親穿過鐵道,攀上月臺,為朱自清買橘子的畫面。看到父親笨拙遲緩的動作,肥胖艱難的背影,朱自清又落下了眼淚。這是感恩於父親對自己的關愛,自己雖已獨立求學卻無法扛起家庭的重擔,無法為父親排憂解難的愧疚難過的淚。
朱自清不敢讓父親看見自己流下的淚水,不忍父親在困苦的境遇還要為自己擔心。看著父親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淚水又一次模糊了視線。父子間聚少離多,各奔前程,何時相見的離愁湧上心頭,怎能不叫人落淚!
父親是個堅強能幹的人,少年時便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事情。可老年卻晚景悽涼,還要忙於奔波生活,飽經滄桑。
朱自清回到北京後,父親寫信告訴他大限之期不久。
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一生操勞忙碌的父親即將不久於人世,朱自清又不禁流下眼淚。父子難以重聚,唯有那個背影在思念的淚水中閃爍。
一場離別,四次落淚,離別的淚水最讓人傷心!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餘歸途。
哪一刻,你意識到父親不再年輕?
父親節到了,你有什麼想對父親說的話,不妨大聲說出來吧!
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