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怕了你,家長的情緒管理很重要

2020-09-09 ubub優寶優貝

親子教育用的是智慧,然而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失去耐心就會對孩子發脾氣,孩子見了都怕,今天給家長朋友們帶來一些情緒管理的方法,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直面壞情緒

不少家長選擇忍住不讓自己發脾氣,但更好的做法是接受壞情緒。當孩子不聽自己的話時,家長要明白自己可以生氣,但不應該將壞脾氣傳遞給孩子。面對孩子,平靜地和孩子講道理教育,家長可以通過另外的途徑發洩壞情緒,比如和朋友聊天,運動,深呼吸來發洩。

放寬對孩子的要求

不少父母發脾氣是因為孩子沒達到家長的要求。對孩子嚴格是好事,但過於嚴苛不僅孩子無法達到,也會影響家長自己的心情,所以對一些事情,家長朋友們可以放寬對孩子的要求。

多提升自己

改掉壞脾氣不是一時間的事情,陶冶自己的身心需要日積月累,教育孩子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家長們可以在空閒的時間多閱讀一些書籍提升自己,閱讀是一個很好的調節身心的方式,可能在初期沒耐心,但為了孩子,請多些耐心,堅持下去形成習慣,就會發現自己對孩子發脾氣的頻率變少了。閱讀也有利於做一個智慧的父母,給孩子樹立榜樣。

今天就分享到這,喜歡可以點讚關注分享,我們明天再會。

相關焦點

  • 怕孩子有壞情緒?那是做情緒管理的好時機,情緒復盤家長要會做
    這種場景其實在生活中很容易見到,但是也令很多家長感到無計可施,究竟怎麼管理孩子情緒呢?家長要學會情緒復盤。|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人前教子,背後教妻",這是一個古話,而現在家長卻大多被惹煩了就在眾人面前當眾呵斥、批評孩子的情況,也是司空見慣,但這樣真的好嗎?
  • 「初中家長」情緒管理: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掌控自己的情緒
    如果知道自己的情緒失控會釀成如此嚴重的後果,她肯定會學著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然而遺憾的是很多事情都沒有「如果」。所以,能夠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能力,而這項能力對於處於青春期的初中孩子來說尤為重要!
  • 「初中家長」情緒管理:引導孩子掌控自己的情緒
    所以,能夠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能力,而這項能力對於處於青春期的初中孩子來說尤為重要!其實,當孩子有了情緒,用哭和發脾氣來表現的時候,正是我們家長教會孩子做好情緒管理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要引導孩子去感知自己的情緒。
  • 情緒管理很重要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
    原標題:情緒管理很重要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   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畢竟自我情緒能不能良好的控制關係著寶寶未來的人際關係以及未來能否立足於社會,那麼家長應如何教孩子控制情緒?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有多重要?
  • 家長學會情緒管理很重要,孩子不是出氣筒,建立有效溝通很重要
    導讀:家長學會情緒管理很重要,孩子不是出氣筒,建立有效溝通很重要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學會情緒管理很重要,孩子不是出氣筒,建立有效溝通很重要!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幫孩子做好情緒管理有多重要?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良好的情緒管理對人的生活、事業工作等方方面面影響非常大。它不僅能夠提高人的交際能力,也能夠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但是情緒管理應該從小培養,如果小的時候沒有及時對情緒進行有效的引導,那麼長大之後,其情緒可能會走向不可控的地步,對孩子來說,可能會有非常多的負面影響。
  • 家長是否了解自己孩子的情緒?如何培養孩子情緒管理?
    我不要穿這個,我要穿那個!我要去遊樂場,我不要去幼兒園……跟小朋友之間也會產生情緒:毛毛總是搶我的玩具!我跟球球打架了……有時候自己玩著玩著也會突然鬧情緒:媽媽這個架子怎麼安不上了,我的娃娃弄髒了。。。
  • 面對孩子的情緒——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一、要了解孩子的情緒來源首先,我覺得孩子的情緒來自學習。在我們國家,學習會佔據孩子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所以學習的好壞或者說學習的情況非常影響孩子的情緒。那些學習不好的孩子,也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也許會受到同學的小瞧,也會遭到家長的抱怨和指責,這些孩子就會時常處於挫敗、害怕等情緒狀態裡,當接收到來自外界的壓力的時候,還會有憤怒等等的情緒出來。
  • 孩子情緒不穩定?家長學會這三步,輕鬆管理好孩子的情緒
    「情緒管理」並不難,只是家長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所以,在孩子需要釋放自己的情緒時,家長需要正確的引導而不是放任不管,也不是過於遏制。對於孩子情緒的管理,家長可以從平時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養孩子平穩情緒的養成。教會孩子通過畫畫或者寫日記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 孩子有情緒不用怕,真實和正常比正確更重要
    她便馬上情緒穩定,去準備上學或去玩了。日常溝通中,遇到不少父母,他們在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時,第一反應會是堵:這麼點小傷,哭什麼?弟弟不就拿你的玩具玩一下嗎?那麼生氣至於嗎?會教育的父母,通常會採用下面3個方法應對:1.允許孩子表達真實的情緒和想法 接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去堵2.引導孩子表達和處理情緒的正確做法學會情緒管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 孩子鬧情緒怎麼辦?教你三步處理法,搞定孩子的情緒管理
    教你三步處理法。第1步 接納孩子的情緒舉個例子,在商場,孩子想買一個玩具,但是你不同意買。孩子開始哭鬧,不肯走。首先,不管你認為他是有理還是無理取鬧,在孩子看來,這是一件對他來說很重要的事情,而且他的訴求沒有得到滿足。
  • 家長應該教會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
    現在的很多家長都特別重視對孩子的學習上的教育,可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依然會出現一些情緒的問題,這使得一些家長舉足無措了。教育專家告訴我們,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家長們不僅要重視學習成績,還要重視孩子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不僅要讓孩子在知識上學到了,而且要在自我情緒管理上得到提升。今天,我們就來暢談孩子管理情緒的問題。
  • 考生情緒失控撕掉前後桌試卷後離場,孩子情緒管理有多重要?
    高考給孩子帶來的壓力並不小,也許是家長的期許過高,又或是孩子對自己突然失望透頂,才出現了這樣的行為,家長不應該過分重視孩子的成績,這會讓多少孩子因為情緒失控而毀掉自己的未來。孩子情緒管理有多重要?2.情緒失控可能會毀了人生孩子如果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就會成為情緒的奴隸,情緒化地做一些可能會影響孩子人生事情的決定,就像上文提及到的高考考生情緒失控的行為,可見情緒管理有多重要,卻常常被家長所忽略。
  • 《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家長別做孩子的情緒抹殺者,要做管理者
    最近在看一本由著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寫的書,書的名字叫做:《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約翰戈特曼是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一位心理學教授,是在"情緒訓練"方面的著名專家,他在書中寫到:家長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情緒抹殺型"以及"情緒管理訓練型"。其中,"情緒抹殺型"的父母又可以分為:縮小轉換型家長、壓抑型家長、放任型家長。
  • 家長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多次講道理都行不通,加上工作壓力大,我忍不住吼了孩子幾句。過後看到他委屈的眼神,心裡又十分後悔。這種情況每隔幾天就會『循環播放』。」劉女士說出了一些家長的心聲。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長帶著情緒和孩子溝通,或者向孩子發洩不良情緒,會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情緒,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所以家長做好情緒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 6歲前的孩子,情緒喜怒無常,家長正確引導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有些家長會感覺煩躁和生氣,也不會蹲下來耐心的去勸導孩子,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只會怒氣的大聲呵斥,煩死了,別哭了!再哭我就要揍你了!家長的這種簡單粗暴,明顯帶脅迫的語言,雖然當時制止了孩子的壞脾氣!但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實每個人遇到不開心的事都會鬧情緒,成人心裡承受能力強,遇到煩心事也想找個機會發洩。更不用說是孩子了!
  • 孩子出現了消極情緒,家長不要感覺不重要,正確地糾正很有必要
    孩子一旦出現了消極情緒,家長不要感覺一切不重要,正確的糾正是特別有必要的,不妨大家好好來了解一下吧。讓孩子直接把想說的話說出來如果你想要糾正孩子的情緒,最簡單的方法是讓孩子把所有的情緒都表現出來,不要一直藏在心裏面,如果孩子表現出來的情緒不夠樂觀,或者他顯現出來不愉快,這時候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他們全部地釋懷出來,不要把什麼都憋在心裏面,這樣對他們成長來說,真的沒有什麼好處,只有讓孩子把話說出來,他才會大膽愉快生活。
  • 娃易怒愛哭,與其管理孩子的情緒,不如教孩子做情緒的管理者
    上一秒鐘孩子還很安靜地自己在玩,下一秒就突然大發脾氣,開始摔玩具,顯得怒氣衝衝;剛剛還和你微笑示好的小朋友,轉身就不理你了,顯然是生氣了,不過家長並不知道原因,感到莫名其妙;還有的孩子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有很多寶媽問,孩子經常大哭大鬧,還生氣,家長怎麼哄都沒有用,有什麼哄娃的妙招嗎?
  • 您屬於「情緒抹殺型」家長還是「情緒管理型」家長?
    他認為家長大致可分為兩種:情緒抹殺型、情緒管理訓練型。 你是情緒抹殺型家長,還是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這種類型的父母就屬於把「縮小轉換型父母」,縮小和忽視了孩子內心害怕的情緒,迫不及待將重點轉移到其他事物上。 對於縮小轉換型家長來說,孩子的情緒沒那麼重要,他們對於孩子的情緒不以為然。
  • 孩子整天撒潑打滾,可能是你沒有教會他如何管理情緒
    其實管理好情緒,並不是讓孩子一時之間變得像大人一樣理性,跟你平靜地探討問題,而是他要學會怎麼把自己內心的情緒用可以溝通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不僅僅是躺在地上,拒絕溝通,這樣家長,根本無法理解孩子想要什麼,好難跟他們進行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