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培養孩子「出名要趁早」調查!50.0%受訪者不認同?

2020-09-05 寶寶的幸福港灣

中國自古就有望子成龍的說法,現在也是,很多父母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費盡心思地培養孩子,試圖幫助孩子找到一條通向成功的快車道,在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出名要趁早」被很多人奉為圭臬,「出名要趁早」這句話我第一次看到是在張愛玲所寫的書上看到的,那時候覺得張愛玲有一顆傲嬌,高冷,孤獨的心,因為是天才夢,所以自然要眾望所歸,可是,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我並不認為出名就得趁早是正確的追求。
微博用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近日,有一項調查——「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的觀點嗎」,1816位微博用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50.0%的受訪者不認同這一觀點,16.5%的受訪者認同,33.5%的受訪者認為得看孩子情況,50.0%受訪者不認同「出名要趁早」


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現在很多家長都對孩子要求嚴格,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自己都認為考試只能考高分兒,他們認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只有步步領先,才能一路領先,某高校學生對記者說,他小時候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成績數一數二,在一些比賽中拿過獎,全校老師、街坊鄰裡都知道他的名字。「但是我很少覺得快樂,因為沒時間玩,也沒什麼朋友」。


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
前段時間又出現了一些『少年天才』的新聞,這些年少成名的案例散發著「成功學」的氣息,更像是包裝手法,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出名要趁早」這是家長們陷入的一個誤區,因為他們高估了高分在孩子成長中的意義,也低估了孩子的童年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孩子懂得專注堅持就好
調查中,50.0%的受訪者不認同「出名要趁早」,有人說,不希望孩子早出名,孩子懂得專注堅持就好,童年是人生中一個特殊的階段,它是一個人由孩子向成人進化的過程,在這一階段若是被成年人過早的灌輸一些關於競爭力的意識的話,很容易會使孩子的童年充滿壓力,如果將孩子過早的培養出「競爭意識」,孩子會從小就喜歡爭強好勝,這種心理很容易越變越強,直到有一天孩子甚至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傷害到他人。


在孩子的童年中,家長要做到不打擾孩子的成長,讓孩子自我發展,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孩子良好的啟蒙。


相關焦點

  • 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嗎?
    中青報官方微博調查:半數受訪者不認同這一觀點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易如今,很多父母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費盡心思地培養孩子,試圖幫助孩子找到一條通向成功的快車道。甚至有些父母通過包裝孩子,幫助其「年少成名」。
  • 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嗎
    如今,很多父母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費盡心思地培養孩子,試圖幫助孩子找到一條通向成功的快車道。甚至有些父母通過包裝孩子,幫助其「年少成名」。在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出名要趁早」被很多人奉為圭臬。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嗎?
  • 親子育兒: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嗎?
    如今,很多父母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費盡心思地培養孩子,試圖幫助孩子找到一條通向成功的快車道。甚至有些父母通過包裝孩子,幫助其「年少成名」。在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出名要趁早」被很多人奉為圭臬。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嗎?
  • 鳴鏑 | 人生,不該只有起跑線
    如今,很多父母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費盡心思地培養孩子,試圖幫助孩子找到一條通向成功的快車道。甚至有些父母通過包裝孩子,幫助其「年少成名」。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發起了一項調查——「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的觀點嗎」,在參與微博互動的用戶中,50.0%的受訪者不認同這一觀點,16.5%的受訪者認同,33.5%的受訪者認為得看孩子情況。
  • 23萬報輔導班,孩子中考物理考2分,誰該擔責?
    看到這則新聞,筆者不禁發聲:23萬上輔導班物理考了2分,父母沒有讀懂孩子的內心!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中青報官方微博發起了一項調查——「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的觀點嗎」,1816位微博用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50.0%的受訪者不認同這一觀點,16.5%的受訪者認同,33.5%的受訪者認為得看孩子情況。
  • 幼兒園「小學化」現象調查 九成受訪者坦言家長在孩子教育上有...
    幼兒園「小學化」的具體表現方面,62.7%的受訪者指出有家長送孩子去幼小銜接班、學前培訓班,54.0%的受訪者稱身邊有幼兒園開設拼音、識字和計算等小學課程內容,47.4%的受訪者發現有幼兒園使用教材分科教學,布置書面作業。
  • 93.5%受訪者認同熟悉成語有助於了解歷史文化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益派諮詢,進行的一項調查(2278人參與)顯示,52.1%的受訪者現在仍經常使用成語,63.2%的受訪者認為成語不會過時。受訪者中,80後佔41.3%,70後佔35.8%。
  • 出名要趁早?「研究突變基因」與「一天創作2000首詩」的少年們
    1 民國作家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 其原話是:以前我一直這樣想著:等我的書出版了,我要走到每一個報攤上去看看,我要我最喜歡的藍綠的封面給報攤子上開一扇夜藍的小窗戶,人們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熱鬧。我要問報販,裝出不相干的樣子:「銷路還好嗎?
  • 76.0受訪者稱身邊大學生功利性選課現象普遍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0%的受訪者表示身邊大學生功利性選課情況普遍存在,好拿學分(61.8%)、實用性強(51.7%)、易得高分(46.0%)是大學生選課的主要依據。67.6%受訪者建議大學平衡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受訪者中,中學生佔1.0%,大學生佔25.7%,研究生佔6.0%,已經畢業的佔60.8%。
  • 望子成龍的父母,還需讀懂「未成年孩子的主張」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中青報官方微博發起了一項調查——「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的觀點嗎」,1816位微博用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50.0%的受訪者不認同這一觀點,16.5%的受訪者認同,33.5%的受訪者認為得看孩子情況 (8月20日中國青年報)。
  • 調查:60.3%受訪者期待推遲小學生上課時間
    近日,長沙市舉行「關於調整全市城區小學生早上上課時間行政決策聽證會」,達成一致將長沙市城區小學生早上上課時間推遲半小時,調整至上午8時30分。不少家長表示此舉有利於保證孩子睡眠。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5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3.4%的受訪者贊同長沙市這一舉措,其中22.8%的受訪者非常贊同,50.6%的受訪者比較贊同。
  • 調查:88.5%受訪者注意利用碎片時間
    調查顯示,88.5%的受訪者注意利用碎片時間,11.5%的受訪者不注意。看新聞資訊(49.3%)是受訪者利用碎片時間做得最多的事情,其他還有:聽音樂(45.2%)、看書(36.0%)、玩社交軟體(34.7%)、看劇(33.7%)、網購(20.6%)、玩遊戲(18.5%)、收拾歸納(16.4%)、背單詞或聽課學習(14.8%)以及運動(14.4%)等。
  • 維密大模「出名要趁早」的正確教科書
    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也不那麼痛快。這是當年張愛玲擔心自身才情被淹沒時所寫的話,她沒想到,如今這句話依然頗有影響力。
  • 中青報調查稱逾8成受訪者稱隔代教育現象普遍
    究其原因,76.7%的受訪者表示是年輕父母工作壓力大,沒有精力和時間照顧孩子。42.5%的受訪者希望專門立法為年輕父母提供更多的育兒假期。調查中,90後佔20.3%,80後佔48.1%,70後佔22.6%,60後佔6.5%,50後佔1.7%。72.1%的受訪者有孩子。
  • 高考是否取消英語:調查稱54.4%受訪者支持改為選修課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4.4%的受訪者支持將英語課改為選修課,但有50.3%的受訪者認為加強母語教育不應以摒棄英語學習為代價,49.0%的受訪者認為英語學得多但學不好的根本原因是缺少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 調查:超半數受訪者支持英語課選修(雙語)
    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網上調查顯示,54.4%的受訪者支持此觀點,但有50.3%的受訪者認為加強母語教育不應以摒棄英語學習為代價。   談到人們學英語的目的,排在前三的是:在外企工作(40.9%)、出國旅遊(36.9%)和應對考試(31.0%)。其他還有出國深造、看英文電影等。
  • 你在經歷獨處時光嗎67.0%受訪者建議獨處時做好生活規劃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9.6%的受訪者這段時間在獨處,66.5%受訪者覺得獨處的感覺好。獨處時,67.0%的受訪者建議做好生活規劃,65.2%的受訪者建議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受訪者中,男性佔44.0%,女性佔56.0%。
  • 79.1%受訪者表示身邊很多幼兒在學英語
    58.3%受訪者表示英語學習呈明顯低齡化趨勢  北京媽媽張冉給3歲的兒子報了學前英語培訓班,「每學期收費1萬元,一年兩萬元。現在家長特別重視孩子英文能力,3歲就學英語的並不少呢」。  調查顯示,58.3%的受訪者認為幼兒學習英語呈現出明顯的低齡化趨勢,35.8%的受訪者表示趨勢還不太明顯。
  • 過半市民贊同中小學修德育 培養身份認同感
    一項調查顯示,近5成市民贊成把新科目列為中小學生必修科。 一項調查顯示,近5成市民贊成把新科目列為中小學生必修科。逾4成人認為,課程能有效培養學生品德,以及國民身份認同感。不過,有半數市民擔心,新增科目會加重教師壓力,認為現有師資只能勉強應付有關科目的工作。
  • 76.0%受訪者微信聊天時頻繁運用表情符號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在使用微信聊天的過程中,76.0%的受訪者會頻繁運用表情符號。受訪者最歡迎的表情符號是「微笑」(41.0%)、「呲牙」(33.2%)、「調皮」(27.6%)、「愛心」(27.4%)和「得意」(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