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金句撈,王實甫《西廂記》中的十大金句

2020-12-22 榮振環

今天名著金句撈,我們聊聊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西廂記》。

本書展現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寫得波瀾起伏,矛盾衝突環環相扣。加之人物鮮明:劇中主要人物張生、崔鶯鶯、紅娘,各自都有鮮明的個性,而且彼此襯託,相映成輝使得本書格外動人。

故事梗概:

它講述了一個年輕學者張生和相國女兒崔鶯鶯的愛情果實。這兩個人第一次見面是在普救寺。盈盈和她的母親在護送盈盈的父親的棺材回他們的家鄉時,停在那裡休息。張生一見鍾情,但在盈盈受到母親的監視時,他無法表達自己的感情。他所能做的,最多就是在盈盈住宿的院子的牆後,用一首念出來的詩來表達他的愛。

然而,鶯鶯美麗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當地的土匪孫飛虎那裡。他派遣暴徒包圍寺廟,要強索鶯鶯為壓寨夫人。鶯鶯的母親許諾,誰趕走土匪,誰就可以娶到鶯鶯。於是張生聯繫了他童年的朋友,駐紮在不遠的白馬將軍。將軍制服了強盜。

然而,鶯鶯的母親卻食言賴婚,藉口鶯鶯已經訂婚於他人。

兩個年輕的戀人非常失望,並開始渴望他們未完成的愛情。幸好盈盈的丫鬟,紅娘,同情他們,巧妙地安排他們秘密幽會。盈盈的母親發現女兒的所作所為後,勉強同意正式結婚,卻又以門第為由,令張生立即上京應試。

十裡長亭送別之後,張生到京考中狀元;而鄭恆藉機編造謊言,說張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賴婚,要鶯鶯嫁於鄭恆。後張生趕來,鄭恆撞死,崔、張完婚。

故事就這樣以一個快樂的音符結束了。

說說書中金句

1、嘆人間真男女難為知己,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前一句在現代社會已經打破,後一句成為經典祝福用語。

2、君不見滿川紅葉,儘是離人眼中血。

山紅葉,都是離人們眼中流下的鮮血。

3、似水流年等閒過,如花美貌何處尋。

如水年華憑空流逝,而如花美麗的心上人何處尋呢?

更有名的是湯顯祖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花朵兒似的美麗容顏,也可惜了歲月似水一般流逝,去而不復返。

4、你撇下半天風韻,我拾得萬種思量。

如用一句歌詞表達,那就是李健傳奇中的一句歌詞: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 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

5、甜言美語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美好善意的話,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讓人感到溫暖;

粗野惡毒的話,即使在炎熱的夏季也讓人感到心寒。

6、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王實甫 《長亭送別》中的表達,形容此時此刻已悲切到極點。

7、異鄉易得離愁病,妙藥難醫腸斷人。

身在異地,容易思鄉。靈丹妙藥也難以治療傷心的人。

8、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裡程。

不管悲歡還是離合,都在一杯酒中,乾杯之後,各奔行程。

9、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落花紛紛落在水中,讓溪水變紅色,落花帶著不願離枝的愁緒,默默無語地埋怨吹落它們的東風。

10、有心爭似無心好,多情卻被無情惱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別愛得太卑微,,愛別人的時候也不忘好好愛自己。

延伸閱讀:

名著金句撈:雨果的《笑面人》:聊聊書中的5個金句

名著金句撈,巴爾扎克《高老頭》的故事和7個扎心金句

名著金句撈,《魯濱遜漂流記》,從中學到的4個哲理和6個金句

名著金句撈,《湯姆·索亞歷險記》中最精彩的一幕,以及智慧金句

名著金句撈,讀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聊聊打動我的7個金句

相關焦點

  • 《紅娘》故事來源於王實甫《西廂記》
    《紅娘》的故事來源於王實甫的《西廂記》,在《西廂記》中主角是崔鶯鶯和張生,而在京劇的舞臺上,經過了改編後,紅娘成為了故事的主角。而對於這齣戲,開創荀派的荀慧生演得最好,他在50多歲時扮演的「紅娘」,觀眾看到後,依然拍手稱讚。也正是因為荀慧生對這齣戲的改編,而讓京劇票友有機會在京劇舞臺上看到紅娘這個人物。
  •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短篇小說 王實甫改編最完美
    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許建中稱,王實甫的《西廂記》(簡稱《王西廂》)是元雜劇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國戲曲史和中國文學史上具有極高地位。所謂「曲中春秋」,是元代戲曲家宮天挺在《範張雞黍》中對《西廂記》的認識;所謂「騷人之趣」,是明初戲曲家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對《西廂記》的評價。
  • 名著金句撈,一生必讀的經典《伊索寓言》,短小的故事蘊含大道理
    #寓言#今天咱們的名著金句撈,聊一聊《伊索寓言》。幾乎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講過其中的故事。很多家庭床邊還常備此書,作為睡前故事講給孩子聽。我就給孩子講過一些,我講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故事給人以深刻的啟示。說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這個名字來源於一個短篇的道德故事集,作者伊索,一位智者,在薩摩斯島上度過了他的大半生。
  • 定興古代名人--王實甫
    1953年著名學者孫楷第教授和1956年馮沅君教授等人考證王實甫是今河北定興縣人。1982年,河北元曲研究會理事長、河北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張月中進一步考定是定興縣究室村人。並考知王實甫約生於公元1255一1260年間,卒年不詳。做過縣官、都事,後擢升陝西行臺監察御史,因「與臺臣 議不合,四十歲棄官不復仕」。退職後經常出入「風月鶯」、「營花寨」、「翠紅鄉」等歌臺舞榭之中,對下層社會生活比較了解。
  • 文化山西:《西廂記》故事發生地——山西永濟普救寺
    元代王實甫的作品——《西廂記》是國人家喻戶曉的古代名著,然而知道《西廂記》發生地的人卻著實不多,甚至很多山西人都可能不會想到,這個「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山西省永濟市的普救寺。
  • 【每日一練】《西廂記》作者是?
    A項:「生產」「銷售」和「消費」是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三個階段,並不是產品本身發生變化,排除;B項:「含苞」「怒放」和「凋零」是花朵這一主體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的變化,三者屬於時間順承的對應關係,與題幹邏輯關係一致,符合; C項:「早晨」「中午」和「夜晚」是一天中的三個時間階段,並不是時間本身發生變化,排除;D項:「春困」「秋乏」和「冬眠」形容的是三個季節對人的影響,並不是人本身發生變化,排除。
  • 書評的介紹之西廂記
    西廂記是我最近的讀書物,人們都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所以小編開始努力的寫書評了,促使自己看書。《西廂記》是由元代王實甫創作的元雜劇,不過故事的靈感來自於唐代元稹的小說《鶯鶯傳》。而且明人賈仲明在《錄鬼薄續編》中寫了一首《凌波仙》詞稱讚他:「風月營密匝匝列旌旗,鶯花寨明颩颩排劍戟,翠紅鄉雄赳赳施謀智。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 逛山西普救寺,聽《西廂記》中的愛情故事
    山西普救寺始建於隋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加之和《西廂記》故事密切關聯的建築:張生借宿的「西軒」,崔鶯鶯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馬解圍之後張生移居的「書齋院」穿插其間。寺後是一地勢高低起伏,形式活潑的園林花園。園內疊石假山懸險如削,鶯語雙亭飛簷翹角。荷花池塘上橫架曲徑鵲橋,亭橋相接、湖山相銜。鶯鶯的「拜月臺」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 中國古代故事:「如花間美人」的「王實甫之詞」
    《西廂記》是一部抒情詩劇,清雅雋永,俊語連篇,讀起來真有美不勝收之感。明初的朱權在《太和正音譜》裡說:「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形象而確切地概括了《西廂記》這部作品的語言風格。莫不是疏竹瀟瀟曲檻中?獎不是牙尺剪刀聲相送?莫不是漏聲長滴響壺銅?其聲壯,似鐵騎刀槍冗冗;其聲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聲高,似風清月朗鶴映空;其聲低,似聽兒女語,小窗中,喁喁累累貫.珠的比啄將琴聲的音響和韻味形容得惟妙惟肖,令人陶醉。幾是讀過《西廂記》的人,無不對作者繪聲繪色、寫景狀物的本領感到驚異。
  • 一個流傳千年的愛情故事《西廂記》的前世今生
    」這令人拍案叫絕的詞句中的離別愁緒深感震撼;也許,你曾因為書生張生與崔鶯鶯相遇結緣,在女侍紅娘的幫助下,衝破重重阻礙,終得圓滿的愛情故事感動不已;也許,你是越劇迷,曾在越劇舞臺上領略過《西廂記》的風採;也許,你是雜劇作者當時號稱「天下之魁」的王實甫的忠實粉絲
  • 《西廂記》連環畫:配合婚姻法宣傳婚姻自由,卻被判為『毒草』?
    《西廂記》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崔鶯鶯和張生這一對也可以說是國民CP了,他們是古代文學作品中虛構出來的一對具有代表性的情侶。這部由元代王實甫創作的雜劇故事,其實講的不僅僅是情人終成眷屬這麼簡單。在故事中,崔鶯鶯和張生陷入愛情,密約偷情,遭到崔母等人的重重阻撓,最終歷盡千辛萬苦,才得到一個圓滿的結局。
  • 大名鼎鼎的《西廂記》你了解多少,不了解沒關係,我來給你介紹下
    今天來介紹一部來自我國元朝的戲曲作品:《西廂記》。當我們祝福一對新人的時候,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就是:「願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句對於愛情的美好祝願,正是出自這部元曲《西廂記》。可以毫不心虛地說,《西廂記》是中國戲曲歷史上的最高峰!同時,一直以來,《西廂記》和《紅樓夢》都被稱為是「中國古典文藝中的雙璧」——能夠和《紅樓夢》相提並論,由此也可見《西廂記》的地位絕對非同一般。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都有自己「最拿手」的文學類型。
  • 元雜劇大多是一本四折,《西廂記》卻為何開了二十折的先例?
    元雜劇的通例是一本四折演一個完整的故事,也有的一本五折(如紀君樣《趙氏孤兒大報仇》等)、六折(如張時起《賽花月秋幹記),已供,曹様亭本《錄鬼簿)注云:「六折「),而王實甫的《西廂記》卻洋洋細細寫了五本二十折(有的版本把第二本的楔子也作為一折,則全刷為二十一折)。王國維說:「若《西廂記》之二十折,則自五劇構成,合之為一,分之則仍為五。此在元劇中,亦非僅見之作。
  • 《西廂記》的真面目,原作結局原來是這樣,才子佳人沒有好結果
    在小說《紅樓夢》中,有一回賈母破舊套,大概說的,就是賈母在聽說書的女先生說故事梗概的時候,只聽了一個開頭,就已經猜到了後面要說什麼。賈母就把這說書故事的套路都拆開了,說給眾人聽。說到這樣的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最出名的作品,就是《西廂記》了。《西廂記》這部戲曲雖然成書於元代,是由元代著名劇作家王實甫改編而成,但故事卻並非由王實甫原創。王師傅改編的版本,是由清代的一位姓董的解元郎所寫的。今天這位董解元,所寫的名為《諸宮調西廂記》。但本文也不是由他原創的,再向上追溯,董解元所寫的故事,則是以唐代元稹所作的《鶯鶯傳》為藍本。
  • 吳其堯︱《西廂記》中「隨喜」的英譯
    朋友從美國寄來王實甫《西廂記》的兩種英譯本,疫情期間禁足在家,正好拿來消遣度日。書架上有兩本中文原著《西廂記》,一本是上海古籍的王季思校注本,還有一本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張燕瑾校注本,都是權威版本。《西廂記》英譯本《西廂記》第一折:「隨喜了上方佛殿,早來到了下方僧院。行過廚房近西、法堂北、鐘樓前面。」王季思先生給「隨喜」一詞的注釋是:「本佛家語,謂見人行善,隨而生歡喜心也。」張燕瑾先生的注釋更加詳細:「佛家語,本指見人行善做功德,隨之而生歡喜之心,又稱隨己所喜為隨喜,比如布施,富者施以金帛,貧者施以水草,各隨所喜,皆為布施。」
  • 英文唱詞,百老匯配樂版《西廂記》被指惡搞藝術
    東方網5月29日消息:新加坡國立大學戲劇系教授沈廣仁,最近異想天開,他將元代戲劇大家王實甫的代表作《西廂記》翻譯成了英文,並配以美國百老匯名劇《劇院魅影》的音樂,推出了新版《西廂記》,這個版本近日在復旦大學演出,引起軒然大波。有人直指這是在糟蹋傳統藝術。
  • 四大名著中值得背下來的金句,句句都能用到滿分作文裡!
    經典名著中往往藏著金句,摘抄下來弄懂意思,在寫作文的時候它就是你拿高分的法寶了。下面是四大名著裡值得背下來弄懂的金句,本子準備好了嗎?篇幅有限,需要完整版,請私信:四大名著金句。
  • 《西廂記》六大經典名句,古文醉人,意境優美!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王實甫的代表作之一,描寫的是張生與崔鶯鶯這一對有情人衝破困阻終成眷屬的故事。它的曲詞富於詩的意境,我們一起感受下。一、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出自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溶溶:月光蕩漾的樣子。寂寂:寂寞冷落。這兩句大意是:月光蕩漾,花蔭散亂,春夜啊,如此靜寂,如此清幽!這是張生至鶯鶯居處側近所詠的詩句,通過對春夜月色的詠嘆,表現了張生四漂泊的寂寞和對愛情的追求。二、嬌羞花解語,溫柔玉有香。
  • 四大名著中值得背下來的金句,句句都能用到滿分作文裡
    經典名著中往往藏著金句,摘抄下來弄懂意思,在寫作文的時候它就是你拿高分的法寶了。下面是四大名著裡值得背下來弄懂的金句,本子準備好了嗎?
  • 《西廂記》從元雜劇到河南豫劇的傳奇延續
    《西廂記》,全稱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大西廂》,大約成書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最早之初為元代王實甫創作的雜劇,而屢現於後世的則是以民間曲藝、戲曲乃至影視的形式呈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