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短篇小說 王實甫改編最完美

2020-12-16 搜狐網
原文配圖:《西廂記》插畫。


  昨天下午,揚州市圖書館「揚圖講堂」中國優秀古典戲劇系列解讀《西廂記》。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許建中稱,王實甫的《西廂記》(簡稱《王西廂》)是元雜劇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國戲曲史和中國文學史上具有極高地位。所謂「曲中春秋」,是元代戲曲家宮天挺在《範張雞黍》中對《西廂記》的認識;所謂「騷人之趣」,是明初戲曲家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對《西廂記》的評價。

  《西廂》故事版本多

  王實甫《西廂記》堪稱之最

  許建中說,《西廂》故事最早來源於唐人元稹的文言短篇小說(史稱「唐傳奇」)《鶯鶯傳》。後人以小說中有張生賦《會真詩》三十韻,又稱《會真記》。小說敘寫唐貞元年間,張生隨母寄居於蒲州(山西永濟西)普救寺,與西廂院的崔鶯鶯發生情愛,暗自同居,後崔鶯鶯遭到張生的遺棄。

  《西廂》故事的傳播中,最著名、最完美、最深刻的還是王實甫的《西廂記》,元初也有許多人歌詠此事,影響較大的有關漢卿的【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即以北曲小令【中呂·普天樂】16首歌詠這個故事,問題是關漢卿《崔張十六事》中的語句多源自「王西廂」。

  如果僅僅從故事流變的角度來看,似乎「王西廂」還只是改編,至多是編撰。其實,王實甫以自己對社會生活的深刻理解和高超嫻熟的藝術才華,完成了對「西廂」故事的再創作,題材更加集中,衝突更加激烈,反封建思想更加鮮明,藝術上也有更大提高,所以我們今天才有幸看到這部不朽之作。

  關於王實甫,今存元代的材料極少。

  主題臻於完美深刻

  「王西廂」勝過「董西廂」

  元稹《會真記》的總體結構是「始亂終棄」,其實質是揭露了封建社會愛情的軟弱。鶯鶯真摯而強烈地愛著張生,於是有了私下結合,但她又受到外在傳統道德規範的束縛,故而猶豫、軟弱,被遺棄後也只是自認倒黴。張生則是一個虛偽無恥、十分自私的人。但包括鶯鶯在內,當時人們對此無非議。

  「董西廂」是金代戲曲家董解元根據《鶯鶯傳》所創作的作品,徹底改造了《鶯鶯傳》的矛盾性質和悲劇結構,主題是反抗封建婚姻制度,因此將整個故事寫成了一闋反封建鬥爭勝利的讚歌。

  「王西廂」在既有情節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完善,臻於完美。「王西廂」以十分誇張的手法,著力描寫崔張二人一見鍾情,生動有趣,還補充了大量生動的細節,故事情節更加完整,情理邏輯更加嚴謹,戲劇衝突更加尖銳激烈,人物性格更加豐滿,主題思想也更加深刻。

  比較而言,「王西廂」與「董西廂」都以反對封建婚姻為主題,「王西廂」的深刻性體現在哪裡?許建中說,首先,王實甫《西廂記》描寫崔鶯鶯與張生始終把愛情置於功名利祿之上。更為重要的是,王實甫《西廂記》不同於一般的風流豔冶故事,也不同於一般的「貧男富女」的愛情傳奇,而是將唐代「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特殊社會現象作為全劇展開的社會背景,堅決反對建立在封建族望、世族宗法觀念上的落後的婚姻觀念,這就使得崔、張愛情具有了一種婚姻自由、自主的新觀念、新意識。元雜劇後期重要作家宮天挺讚譽《西廂記》為「曲中春秋」,應該說抓住了這種「自由觀念」與「世族觀念」的矛盾鬥爭性。《西廂記》思想的深刻性,是通過作品設計的矛盾衝突體現的。

  風韻美,天下奪魁

  《西廂記》後世影響最大

  天一閣本《錄鬼簿》有賈仲明對王實甫的【凌波仙】所作的曲:「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低伏。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許建中稱,「風韻美」指出了王實甫雜劇的語言風格:如抒情長詩,詞藻優美,多創造濃鬱的抒情氛圍,表現委婉曲折的心理變化和豐富細膩的情緒感受。

  「天下奪魁」則是講《西廂記》的巨大影響。它以典雅華美的語言、波瀾跌宕的劇情、性格鮮明的人物、尖銳深刻的矛盾、美好而普遍的理想,贏得了極高的聲望。它在元代極負盛名,鄭光祖《梅香》即有明顯的模仿痕跡。《西廂記》是元雜劇在後世影響最大的作品。僅以明代為例,「西廂熱」始終不衰,據不完全統計,《西廂記》版本達百餘種,存本即有四十多種;徐渭、湯顯祖等人的點評本二十多種,並有陸採、李日華等作家的南曲傳奇改編本。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從社會傳播方面高度評價《西廂記》:「勝國詞人王實甫、高則誠,聲價本出關、鄭、白、馬下,而今世盛行元曲僅《西廂》、《琵琶》而已。」 由此進一步指出:「今王實甫《西廂記》為傳奇冠。」由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戶對」等傳統觀念極大地束縛和妨礙了男女青年的自主愛情,後世包括湯顯祖《牡丹亭》和曹雪芹《紅樓夢》等都深受《西廂記》的啟發和影響。今天最為普及的讀本是王季思先生的《西廂記》校注本。要讀得細緻一些,可以讀一下王季思、張人和先生的《西廂記》集評本。

history.sohu.com false 揚州晚報 http://www.yznews.com.cn/yzwb/html/2016-10/17/content_819022.htm report 3023 原文配圖:《西廂記》插畫。昨天下午,揚州市圖書館「揚圖講堂」中國優秀古典戲劇系列解讀《西廂記》。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許建中稱,王實甫的

");}

相關焦點

  • 《紅娘》故事來源於王實甫《西廂記》
    《紅娘》的故事來源於王實甫的《西廂記》,在《西廂記》中主角是崔鶯鶯和張生,而在京劇的舞臺上,經過了改編後,紅娘成為了故事的主角。而對於這齣戲,開創荀派的荀慧生演得最好,他在50多歲時扮演的「紅娘」,觀眾看到後,依然拍手稱讚。也正是因為荀慧生對這齣戲的改編,而讓京劇票友有機會在京劇舞臺上看到紅娘這個人物。
  • 一個流傳千年的愛情故事《西廂記》的前世今生
    」這令人拍案叫絕的詞句中的離別愁緒深感震撼;也許,你曾因為書生張生與崔鶯鶯相遇結緣,在女侍紅娘的幫助下,衝破重重阻礙,終得圓滿的愛情故事感動不已;也許,你是越劇迷,曾在越劇舞臺上領略過《西廂記》的風採;也許,你是雜劇作者當時號稱「天下之魁」的王實甫的忠實粉絲
  • 書評的介紹之西廂記
    西廂記是我最近的讀書物,人們都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所以小編開始努力的寫書評了,促使自己看書。《西廂記》是由元代王實甫創作的元雜劇,不過故事的靈感來自於唐代元稹的小說《鶯鶯傳》。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因為情節集中、高潮迭起、人物活靈活現、劇情比較生動感人的特點,使很多人都對它記憶深刻,主要講的是一段愛情故事,最後以悲劇結局,但是在有些朝代的時候,卻讓他們喜劇結局,表達廣大青年男女渴望實現愛情自主的美好理想和願望。
  • 《西廂記》的真面目,原作結局原來是這樣,才子佳人沒有好結果
    自古以來愛情故事總免不了才子佳人,在偶遇之後總難免產生一段衝破世俗的愛情,這期間往往寄託的都是文人自己的觀點和思想,有時是對封建禮教的反抗,有時則是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說到這樣的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最出名的作品,就是《西廂記》了。《西廂記》這部戲曲雖然成書於元代,是由元代著名劇作家王實甫改編而成,但故事卻並非由王實甫原創。
  • 名著金句撈,王實甫《西廂記》中的十大金句
    今天名著金句撈,我們聊聊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西廂記》。本書展現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寫得波瀾起伏,矛盾衝突環環相扣。加之人物鮮明:劇中主要人物張生、崔鶯鶯、紅娘,各自都有鮮明的個性,而且彼此襯託,相映成輝使得本書格外動人。
  • 逛山西普救寺,聽《西廂記》中的愛情故事
    山西普救寺始建於隋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普救寺建築布局為上中下三層臺,東中西三軸線(西軸為唐代、中軸為宋金兩代,東軸為明清形制),規模恢宏,別具一格。從塬上到塬下,殿宇樓閣,廊榭佛塔,依塬託勢,逐級升高,給人以雄渾莊嚴,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廂記》故事密切關聯的建築:張生借宿的「西軒」,崔鶯鶯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馬解圍之後張生移居的「書齋院」穿插其間。
  • 定興古代名人--王實甫
    1953年著名學者孫楷第教授和1956年馮沅君教授等人考證王實甫是今河北定興縣人。1982年,河北元曲研究會理事長、河北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張月中進一步考定是定興縣究室村人。並考知王實甫約生於公元1255一1260年間,卒年不詳。做過縣官、都事,後擢升陝西行臺監察御史,因「與臺臣 議不合,四十歲棄官不復仕」。退職後經常出入「風月鶯」、「營花寨」、「翠紅鄉」等歌臺舞榭之中,對下層社會生活比較了解。
  • 文化山西:《西廂記》故事發生地——山西永濟普救寺
    元代王實甫的作品——《西廂記》是國人家喻戶曉的古代名著,然而知道《西廂記》發生地的人卻著實不多,甚至很多山西人都可能不會想到,這個「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山西省永濟市的普救寺。
  • 中國古代故事:「如花間美人」的「王實甫之詞」
    《西廂記》是一部抒情詩劇,清雅雋永,俊語連篇,讀起來真有美不勝收之感。明初的朱權在《太和正音譜》裡說:「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形象而確切地概括了《西廂記》這部作品的語言風格。幾是讀過《西廂記》的人,無不對作者繪聲繪色、寫景狀物的本領感到驚異。他以卓越的語言藝木,給讀者提供了油畫似的鮮明色彩,清脆悅耳、嫋嫋不絕的樂音,沁入心脾的芬香,……他把漢語的表現力發揮到了極致。王實甫特別善於運用詩的手段醞釀情結氣氛,創造戲曲意境,獲得了強烈的審美效果。
  • 《西廂記》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嗎?仔細閱讀,這是一碗「毒雞湯」
    我相信當你聽到元代的戲劇《西廂記》時,你會想到一個詞,那就是才子佳人。你可能只知道這齣戲講述了秀才張生和大家閨秀崔鶯鶯突破重重障礙和終成眷屬的故事,我們認為他是一個好的愛情故事模型,但事實上我們都忽略了悲劇。你知道,在古代,和終成眷屬交談並不容易!
  • 大名鼎鼎的《西廂記》你了解多少,不了解沒關係,我來給你介紹下
    可以毫不心虛地說,《西廂記》是中國戲曲歷史上的最高峰!同時,一直以來,《西廂記》和《紅樓夢》都被稱為是「中國古典文藝中的雙璧」——能夠和《紅樓夢》相提並論,由此也可見《西廂記》的地位絕對非同一般。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都有自己「最拿手」的文學類型。
  • 元雜劇:古人社會生活的寫照,《西廂記》演繹浪漫的愛情故事
    咱們都知道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兩人一起讀過唯美的愛情故事《西廂記》,這個《西廂記》是作家王實甫作的元雜劇,今天啊咱們就來講講什麼是元雜劇。元雜劇,又叫北雜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相結合,它故事主線明確
  • 《西廂記》連環畫:配合婚姻法宣傳婚姻自由,卻被判為『毒草』?
    《西廂記》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崔鶯鶯和張生這一對也可以說是國民CP了,他們是古代文學作品中虛構出來的一對具有代表性的情侶。這部由元代王實甫創作的雜劇故事,其實講的不僅僅是情人終成眷屬這麼簡單。在故事中,崔鶯鶯和張生陷入愛情,密約偷情,遭到崔母等人的重重阻撓,最終歷盡千辛萬苦,才得到一個圓滿的結局。
  • 《西廂記》從元雜劇到河南豫劇的傳奇延續
    《西廂記》,全稱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大西廂》,大約成書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最早之初為元代王實甫創作的雜劇,而屢現於後世的則是以民間曲藝、戲曲乃至影視的形式呈現的。
  • 《西廂記》六大經典名句,古文醉人,意境優美!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王實甫的代表作之一,描寫的是張生與崔鶯鶯這一對有情人衝破困阻終成眷屬的故事。它的曲詞富於詩的意境,我們一起感受下。一、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出自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溶溶:月光蕩漾的樣子。寂寂:寂寞冷落。這兩句大意是:月光蕩漾,花蔭散亂,春夜啊,如此靜寂,如此清幽!這是張生至鶯鶯居處側近所詠的詩句,通過對春夜月色的詠嘆,表現了張生四漂泊的寂寞和對愛情的追求。二、嬌羞花解語,溫柔玉有香。
  • 詩人元稹之愛情,不只成就了西廂記
    元稹才華橫溢,玉樹臨風,又官至宰相,家境殷實,完全符合高富帥的標準,關鍵是還能寫得好詩,在唐代詩歌盛行的年代,這樣的男人自然是女人蜂擁而至追求的對象。提起《西廂記》,人們都會想起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無不感嘆,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 元雜劇大多是一本四折,《西廂記》卻為何開了二十折的先例?
    元雜劇的通例是一本四折演一個完整的故事,也有的一本五折(如紀君樣《趙氏孤兒大報仇》等)、六折(如張時起《賽花月秋幹記),已供,曹様亭本《錄鬼簿)注云:「六折「),而王實甫的《西廂記》卻洋洋細細寫了五本二十折(有的版本把第二本的楔子也作為一折,則全刷為二十一折)。王國維說:「若《西廂記》之二十折,則自五劇構成,合之為一,分之則仍為五。此在元劇中,亦非僅見之作。
  • 【每日一練】《西廂記》作者是?
    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一定的規律性:答案:D。解析:第一步,觀察特徵。圖形組成元素相同,兩條直線的方向發生變化,考慮旋轉和翻轉。第二步,一條式,從左到右找規律。《兩都賦》《西遊記》《紅樓夢》《西廂記》《阿房宮賦》B.《西廂記》《紅樓夢》《阿房宮賦》《西遊記》《兩都賦》C.《西遊記》《阿房宮賦》《兩都賦》《紅樓夢》《西廂記》D.《兩都賦》《阿房宮賦》《西廂記》《西遊記》《紅樓夢》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古代文學作品。
  • 從故事來源、開頭、和結尾來聊一聊《短篇小說之所以短》
    他通過塑造人物形象,通過故事情節反應社會現狀。電影、電視業發展之後,很多優秀的小說都被改編後搬上屏幕,尤其是一些長篇小說,被改編成三、四十集的電視劇,看得讓人直呼過癮。但是屈原《卜居》中曾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說的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同樣小說也是,長篇小說有長篇小說的優點,短篇小說有短篇小說的特色。
  • 英文唱詞,百老匯配樂版《西廂記》被指惡搞藝術
    東方網5月29日消息:新加坡國立大學戲劇系教授沈廣仁,最近異想天開,他將元代戲劇大家王實甫的代表作《西廂記》翻譯成了英文,並配以美國百老匯名劇《劇院魅影》的音樂,推出了新版《西廂記》,這個版本近日在復旦大學演出,引起軒然大波。有人直指這是在糟蹋傳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