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識: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大師?

2021-01-07 紅塵禪緣

在印度,大師一詞是對一切學派或教派的領袖的尊稱。各派的徒眾,對於各自的領袖,通常都以大師稱呼。例如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卷二,裸體外道的徒眾稱他們的教主為「大師晡刺拏」。長阿含經卷十五,究羅檀頭婆羅門,亦被五百婆羅門弟子,呼為大師。長阿含經卷十六,沸伽羅沙婆羅門及多梨車婆羅門,亦各被他們的弟子稱為大師。

增一阿含經卷三十六重品之十,尼健子外道的五百弟子,也稱他們的領袖為大師。因此,在佛教而言,當時的印度,只有佛陀一人可以稱為大師,其餘的僧俗弟子,均不夠稱做大師的資格,例如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中,帝釋天主憍屍迦,口口聲聲都稱:「如來大師出現世間。」外道婆羅門,對釋迦世尊,也是看作佛教的大師,例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二十八,記載佛弟子將佛像供在上首,一天忽然下雨,大眾忙著躲雨,竟忘了把佛像請走,於是給婆羅門居士譏笑了一句:「仁等何故擲棄大師?」

根據佛教的原始看法,唯有眾師之師,才可稱為大師,在佛教,那只有佛陀一人可稱大師,並且,依照佛阿毗曇經出家相品的記載,凡是在稱謂之上冠一「大」字的,也都是指的佛陀,比如大醫王、大商主、大沙門、大勇猛、大斂攝、大威德、大將導、大雄、大力、大神、大慈悲、大法聚等。在瑜伽師地論中也說:「能善教誡聲聞弟子,一切應作不應作事,故名大師;又為化導無量眾生,令苦寂滅,故名大師,又為摧滅邪穢外道,世間出世間,故名大師。」佛在雜阿含經六·一三中也對弟子們說:「欲斷(色受想行識)五受陰者,當求大師。」雜阿含經卷十·二七一也有「佛告低舍(比丘名),佛為大師」之句。在宋代靈芝律師的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一上稱:「大師者,所謂人天之師,即十號之一,以道訓人,故彰斯目,然以師通凡聖,加大簡之,是則三界獨尊,九道依學,唯佛師聖,得此嘉號,自餘凡鄙,安可僭稱!」唯在大般若經的常啼菩薩,對法湧菩薩也稱大師。

因此,中國的佛教也比較方便,例如僧史略卷下,有這樣的記載:「唐懿宗十一年十一月,左街雲顥,賜為三慧大師,右街僧徹,賜為淨光大師;可孚,賜為法智大師,重謙,賜為青蓮大師。是其始也。」這是朝廷對於僧官的冊封大師。於是,從此以後,「大師」一詞,也就逐漸地成了對於凡僧的尊稱,所以在晚唐以來的許多僧人,多被加上了「大師」的嘉號。

相關焦點

  • 利瑪竇與晚明佛教三大師
    利瑪竇與徐光啟明朝萬曆年間,天主教第三次來華,由於利瑪竇卓有成就的工作,一度獲得上至朝廷重臣,下至平民百姓的好感,傳教工作頗有成效;而就在天主教嶄露頭角的同時,沉寂多年的中國佛教也掀起復興狂瀾,在這一運動中,晚明三大師(紫柏真可大師、雲棲株宏大師、憨山德清大師)承擔了鼓手與嚮導的角色。
  • 新疆歷史人物:佛教大師鳩摩羅什,傳奇一生的故事令人敬佩
    當時的古印度也有人預測將有一位佛教大師降生在龜茲;後來疏勒也有高僧預測佛教的高僧降臨了。所以他們曾到龜茲尋覓過,當時出生的小孩,他們就把目光定格在鳩摩羅什的身上了。在鳩摩羅什幾歲的時候,他父親國家的國王就邀請他能夠回到他們的國家去,因此才有了鳩摩羅什的的母親,帶著他才回到了那個國家。
  • 佛教 兔子長角?烏龜長毛?怎麼回事?!且聽六祖慧能大師如是說
    上一講我們分享了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無相頌》的第十二小節四句偈,即: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今天我們接著學習這篇偈頌的第十三小節,即: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我們佛教提出的方便是一種很大的智慧!是什麼樣的智慧呢?或者說方便智的主要功用是什麼呢?此方便智慧之功用略說有二:一者成就者如何安住於世間的智慧;二者成就者如何隨緣善巧的化導眾生的智慧。詳說者窮其未來際不可盡言!如果自己不具備任何方便智慧,欲想度化眾生,那絕對是妄想!
  • 揭秘:什麼樣的女性才能被稱為「先生」?
    揭秘:什麼樣的女性才能被稱為「先生」?大家有時看新聞或者文章的時候,經常會發現一些女性被稱為「先生」,不懂的人還以為這是一種誤用。其實稱女性為「先生」的說法已經有接近百年的歷史了。最早被稱呼為「先生」的女士是宋慶齡,而且大家會發現,和宋慶齡同時代的人,比如何香凝、冰心、許廣平等都被稱呼過「先生」。另外還有一些人,比如張充和、周與良等也有先生的頭銜。
  • 烏巴慶 U BA KHIN | 當代南傳佛教大師(十)
    用烏巴慶的話說,當無常活躍時,在我們稱為人類的身心連續物上,發生雜念淨化的過程。這淨化的媒介物或模式,烏巴慶稱為「涅盤元素」(nibbana dhatu)。這涅盤元素的本質難以說明,因為它既不是理論,甚或不是概念。事實上,它是種經驗。當人對無常的真實狀態觀察愈深時,會愈來愈深入真實的本質,而產生一種不同模式,不同元素,這元素在存在的最基本處接觸雜念,進而從根去除雜念。
  • 星雲大師大學校長論壇專題演講 成就歸於百萬人
    佛光山系統大學創辦人暨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10月1日在佛光山雲居樓舉辦的2016大學校長論壇專題演講中,向與會的11國、21所大學的校長、學者們分享他辦教育的成就歸於百萬人,由佛光山系統大學總校長楊朝祥擔任引言人,列席有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以及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等。
  • 高僧語錄:太虛大師說佛教對人類有五層積極意義
    一代高僧太虛大師(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太虛大師全集》:「佛教與吾人之關係:一者,佛法是人人好覺悟、好平等、好自由、好普濟之共通本性。二者,人人不好迷信、邪信,好正信、悟信,惟佛教能令人人悟自心之佛而信自心之佛教,絕無一點迷信、邪信而得極圓滿之正信、悟信。三者,佛教能滿足人心之宗教上要求。四者,佛教能滿人心學理上之要求。五者,人人皆欲於世界人生兩問題得究竟之解決,惟佛教能得究竟之解決。」註:太虛大師(1890—1947),近代著名高僧,法名唯心,字太虛,號昧庵。
  • 佛教知識:許多人上香,卻不知香真正的含義
    香與佛教有非常殊勝的因緣,比如,佛教護法中的香神,即"乾闥婆",不食酒肉,只以香味為食,自身也能散發濃香,故名香神,是佛教護法的八部眾之一。還有,人們因學佛、信佛而交往,稱為"香火因緣";有些佛弟子結成團體,共同念佛誦經,又稱為"香火社";朝山拜佛的信眾,又稱為"香客"。
  • 人生佛教、人間佛教怎麼講?_華人佛教_鳳凰網
    提倡首先完成人格,這樣就避免世人對佛教消極保守和神秘迷信的譏嫌,通過人格化、做完人的這麼一個目的,現代社會就能適應這種根機。太虛大師有兩首詩也充分說明了這個內容。第一首:「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這是他基於人成即佛成的真現實論寫的。第二首:「如果發願學佛,先須立志做人,三皈四維淑世,八德十善嚴身。」這就把佛教的道德與儒家的道德融合在一起了。
  • 佛教:經過滅佛期大約一百年,佛教又重新復興,進入後弘期
    藏傳佛教後弘期,根據佛教傳入路線的不同,分為上路弘傳和下路弘傳。藏人習慣稱西北為上、東南為下,因為康藏幾大河流都是從西往東流的,故甘青藏區稱為多康,屬下路。阿里地區則屬上路。上路弘傳是指公元11世紀中期,復興佛教的勢力從阿里進入衛藏的事件。
  • 佛教 憨山大師悲心無量,一心不亂方是正行
    據說憨山大師因仰慕華嚴宗的清涼澄觀大師的德範修為,還自字「澄印」,以表自己追思仰慕之情。我們一定要清醒的知道,我們的祖師和古時大德都是在倡導一門深入的同時,也提倡廣聞博學。沒有任何一位祖師大德是閉門造車或是心胸狹隘到只知有己,不是有人的地步。更不會偏執的贊己毀他,攻擊其他佛教宗派。因為佛陀的教誨也是讓我們「無量法門誓願學」啊!
  • 佛教:很多人為求福報供養善知識,3種方式認清真正的活佛和上師
    近些年,藏傳佛教的很多活佛和上師,經常到漢地來弘法,許多佛教徒都對依止和供養這些善知識趨之若鶩,有人是為了修行求解脫,而有人是為了求得現世的健康財富,總體來說,這是非常令人隨喜的,有些人若沒有接觸這些上師,也不可能皈依佛門,也不會去修行。
  • 佛教問答:六祖慧能在獵人眼中是個什麼樣的人?
    #佛教文化#六祖慧能現在已經成為我們公認的大師級人物,他的一生也是充滿離奇與波折,可是我們如果還原當時歷史,六祖慧能在當時獵人隊伍中又該是個什麼樣子呢?因為六祖破壞了這些人的生產勞作,不能讓這些獵人正常生活。但是六祖卻因為自己的信仰,這樣堅決地做了。
  • 不是天道,也非天堂,一起看看佛教中的「淨土」是什麼樣的存在
    不是天道,也非天堂,一起看看佛教中的「淨土」是什麼樣的存在文/舒放淨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生存系統。在了解淨土之前,我們先說一下有關「天」的種種概念,這有助於理解淨土。佛教裡的天,大致有三層意思。第一是指天界。天界,也就是指六道輪迴中的「天道」,是整個輪迴六道中的最高級別。天道一共有二十八種,通俗解釋就是二十八層。這二十八層天,分處在佛教所說的三界之中。我們有句口頭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佛教關於世界範疇劃分的一個概念,分為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 什麼是和尚、法師、阿闍梨、大師、方丈、住持?
    佛教中稱呼很多,一般不了解佛教的人,可能見了出家人都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今天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這幾個經常見到的名稱。一,和尚。和尚一詞,並不是佛教專用名詞,和尚是梵語音譯,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親教師,親自教導你,給你授業的老師,學生稱他為和尚。和尚不一定是出家人,居士也可以稱和尚,像雪廬大和尚,指的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在一個寺院裡,沒有給你上過課的,只有一個人能稱為和尚,就是住持、方丈,因為整個寺廟的講經教學是他負責的,是他決定的,所以住持、方丈也稱和尚。和尚是出家人中最尊貴的稱呼,不是人人都可以叫和尚。
  • 佛教經典,六祖壇經中的四句偈語,怎樣理解才能讓我們開悟呢?
    佛教文化在中國近二千年,成為了中國化後的佛教禪宗文化,最具有歷史色彩的便是漕溪宗的六祖慧能大師。慧能大師早年聞《金剛經》而上求佛道,來到黃梅五祖寺拜與弘忍大師座下,砍柴舂米多年,一日弘忍大師召集大眾作揭語以傳達摩衣缽。歷史上,禪宗神秀大師以做揭「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 日本佛教朝聖之地,中國遊客很少知道,被人稱為:關西的世外桃源
    卻有這樣一個地方,神秘而靜謐,遙遠讓人敬畏,那便是高野山。高野山是日本佛教朝聖聖地,對於中國遊客來說卻是知之甚少。高野山並不是一座山,它是和歌山縣眾多山群的總稱。平安時代的弘仁七年,弘法大師空海在此修行,開創了高野山真言宗,進而建立了同時是日本佛教聖地的總本山金剛峰寺。
  • 《大黃蜂》後記:到底什麼樣的車,才能被稱為「國民車」?
    ,才能被稱為國民車?」「那到底什麼樣的車,才能被稱為『國民車』?」菲亞特500:國民愛戴的米老鼠「甲殼蟲是國民車你知道了,我給你講個菲亞特500的故事。」見我追問急了,老顧這才喝了口茶,悠悠的講起了故事。
  • 什麼樣的皇帝才能被稱為「世祖」?
    什麼樣的皇帝才能被稱為「世祖」?古代的皇帝都有各自的「廟號」,比如李世民的廟號是「唐太宗」,朱元璋的廟號是「明太祖」。這些廟號也都有各自的說法,要按照皇帝生前的功績來進行評斷。而其中「世祖」這一廟號,歷史上卻沒有幾個帝王得以使用,原因是因為「世祖」通常是繼承了先人的遺志,開創了一番豐功偉績的。
  • 佛教:「般若」二字,如何發音?可能有90%的人讀錯!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的智慧,翻譯成中文,就是「般若」二字。也正因為如此,《心經》的原名才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那麼,「般若」二字的正確讀音是什麼呢?據估算約90%的人都會讀錯。心經歷代以來的譯經大師們,也是以「般若」二字來區分佛的智慧和世間的智慧,因為佛的智慧指的是認識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而世間的智慧指的是知識或者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