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帶你學會結構化思維的高效工作法!

2020-12-16 G先生

你越擅長簡化信息,你的想法就越可能得到支持。無論是做方案、做匯報、做PPT,還是寫郵件、發信息、打電話、與人交談,都要儘可能的確保自己要講的一切都能引人注意,每一個詞、每一張圖表都不顯多餘。

下面為大家帶來邁克·費廖洛的書籍《極簡思考》,幫你10分鐘內讀懂一本書,學會結構化思維的方法過程。

結構化思維與傳統思維的區別在於:結構化思維過程首先考慮結論,然後再去證明或者推翻它。它能引導你篩選有用信息,避免在無用分析上花費時間。具體的步驟是:定義問題→提出核心建議→搭建框架→創建故事→打磨故事→選擇重要事例→證明或推翻假設→整合信息→分享想法。

提示:在結構化思維過程的每一步,都要把結果記錄下來。寫下來就意味著你的想法會成為後續的起點,而且「寫」這個過程本身會促使你用準確的語言。

第一步:正確定義問題(減少無效努力)

定義問題是為了幫我們指出解決問題的方向。當領導或利益相關人要求我們提出建議時,我們要做的第一步不是立馬探索解決方案,而是要搞清楚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和「為什麼」。

第一步:圈定解決問題的範圍。如果這是一個「降低x業務成本,以此增加毛利潤」的問題,那麼我們解決問題的建議或方案就要圈定在「降低成本、x業務、毛利潤」範圍內。(如果領導給的是一個比較泛的問題,那麼就需要在提出問題之後進行證實問題)

第二步:假設解決問題的方法,減少花在無用分析上的時間。假設的時候可以大膽直接的想,注意不要做深度分析。在眾假設中選擇一個正確假設時,可以思考幾個問題:①哪個想法看起來最有勝算?哪個想法符合我們的目標?哪個想法能得到相關利益人的支持?哪個想法最有可能成功實現?

第二步:提出核心建議(方法是:假設+觸動點)

好的核心建議有兩個組成部分,一個容易理解的假設和一個對利益相關人有價值的觸動點。

1、核心建議的假設要用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明確假設內容,比如明確告訴你的溝通對象你希望他們怎麼做。避免過於籠統或用套話,比如「我們應該充分利用IT系統」。

2、觸動點的內容應當是「利益相關人」最關心的衡量標準或目標。有時觸動點的內容顯而易見,有時則沒那麼明顯,不明顯時可嘗試的一些方法:①看他們的目標或戰略計劃書,了解他們強調的標準;②諮詢他們團隊的成員,了解利益相關人最關心的問題;③直接詢問他們,了解他們的目標;④如果你無法得到這些資料,可以換位思考哪些標準對他們而言最重要(這個過程中可能需要不斷迭代)。

提示:①核心建議中要把觸動點的數量控制在3個以內,觸動點太多會衝淡你的核心建議。②有時,你需要將你的建議同時向多個利益相關人進行匯報,而他們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觸動點,這時你需要判斷誰是決策者,誰是參與者。③要從利益相關人(決策人)的角度去審視那些核心建議,而不是你自己的角度!④當寫下你的核心建議時,你要確認自己遵循著「先假設,後觸動點」的順序(這可以把你的溝通對象引進到一個非常自然的「原因-影響」的因果順序思考問題的情境中)⑤寫下核心建議後,要思考幾個問題:我的建議或假設是否清晰可行;對這個想法不熟悉的人能否看懂我的建議;我是否設置了可以讓利益相關人產生共鳴的觸動點;我是否將我的想法能創造的價值用具體數據代替(比如x元、x%);我是否考慮了①②③④。

第三步:搭建框架(將信息結構化,引導溝通對象得出你的結論)

搭建框架不僅可以有效地告訴你哪些分析應該做,哪些分析可以不做,還能讓你的溝通變得更清晰、更簡潔。

搭建框架的過程是將想法和概念按照一定邏輯分組、排列,用溝通對象聽得懂的方式來證明你的核心建議,引導你的溝通對象得出你的結論。(這是結構化思維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1、層形結構。①以背景為開端,目的是讓每個人都對此有一定的了解;②然後指出當前形勢已經出現的變化(講清楚不作為的負面結果),這將直接指向你的建議;③最後將你的核心思想呈現出來。

適用情況:①溝通對象缺乏背景知識,不熟悉你的主題時;②溝通對象已經了解你的核心建議,但牴觸你的建議時;

2、列形結構。由核心建議開始,其下是以列形排列的支撐信息。一個典型的列形結構通常包括2-5組支撐信息。

適用情況:你的溝通對象非常熟悉方案的主題,或者不需要你提供所有信息的情況,比如你的直接領導或者你經常接觸的利益相關人。

提示:①如果你不清楚你的溝通對象是否了解背景和主題,或者有的了解有的不了解時,這時你需要將你的溝通對象分類且靈活運用兩種結構(比如根據溝通對象的反應做調整、首先考慮會議中的關鍵決策人)。②無論是列形結構還是層形結構,其中的每個觀點都應該是相互獨立的,或者說有區別的。③測試框架的完整度,也就是檢查論證過程中的邏輯漏洞和信息不連貫的部分,確保每個觀點在下面的結構中都有支撐點、證明核心建議可行的重要內容沒有缺失。

第四步:創建故事(讓溝通對象零誤讀)

搭建好框架之後,下一步就是用故事思維撰寫敘述內容。這個敘述要簡明扼要,而且應該像故事一樣符合邏輯,目的是讓你的溝通對象改變固有的觀點,進而同意你的建議。

1、從層形結構到故事。根據你搭建好的框架來創建故事,比如:從前......(背景介紹部分);然後,發生了一些事情......(形勢變化);最後,我們的英雄拯救了我們。他做了......(核心建議)。

2、從列形結構到故事。同樣根據你搭建好的框架來創建,首先寫下核心建議,然後豎列具體行為和建議/方法。(列形結構故事個人覺得有點像「議論文」)

3、撰寫敘述的指導原則:①不要改變框架結構(如果你的結構是合理的,就不要做任何改變);②敘述要簡練(闡述清晰易懂,才能讓溝通對象快速認可、批准);③忽略細節(當現有的表格和分析可以支撐起一個論點時,就可以停止更深入展開細節了)

提示:基於結構框架創立敘述的方法除了作報告,還適用於寫電子郵件、錄製語音信息、撰寫商業論證等。

第五步:討論和打磨故事

和那些能擴展你思路的人分享你的內容。備選人應當包含那些做最終決定的利益相關人。

1、徵求意見時:①要引導他人進入你的故事,讓你的溝通對象明白這個想法處於什麼階段;②要思考利益相關人都包括誰,哪些人會影響你的工作(方案),然後探求他們的想法;③選取合適的建議完善你的內容。

2、探尋關鍵問題的答案時,可以考慮以下問題:①這個想法的價值是否大到能激起人們的支持;②這個想法是否可行,執行起來有什麼困難;③是否有營運、技術、制度、法律、人力、客戶或其他重要方面需要考慮;④有沒有數據支撐,此前是否做過類似的嘗試;⑤利益相關人的目標是什麼,我們的想法是接近還是遠離了預期目標;⑥想法是否存在漏洞,誰能幫我彌補這個漏洞;⑦決策者的觸動點是什麼,該如何推進。

3、從草稿到終稿。繼續整合利益相關人提供的相關信息,進一步完善方案,直到獲得大家的認可。

第六步:選擇重要事例(用結構化思維驅動分析)

在搭建框架的時候,我們已經無意識的確定了要收集和分析的材料。所以這一步,我們只需要根據搭建的框架,對應的去收集一些事實材料,然後選擇重要的事例。

第七步:證明或推翻假設(檢驗最初的核心建議)

上一步,我們已經確定了用於證明核心建議的材料,這一步所要做的就是針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處理,證明或推翻假設(此前,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基於假設的)。

1、證明假設過程中要避免兩個陷阱。①避免證實性偏見(傾向於尋找或分析那些能夠驗證假設的信息):你應該聽取他人對你的分析的獨立見解,以核查是否忽略了一些必要分析;讓你的競爭對手參與到驗證過程中。②避免分析麻痺(過量的的分析可能讓溝通對象感到困惑)或分析不足和分析脆弱。

2、如果假設被推翻,就需要相應的修改核心建議和最終方案,使之與事實材料相匹配。

第八步:整合信息

當你完成了前面的七步(方案的內容),接下來你需要整合所有信息,完成溝通。

選擇溝通方式:你可以寫一份報告、起草一條備忘錄、發一封電子郵件、留一條語音信息,或者撰寫一份商業論證。溝道方式應該取決於你要分享的信息類型以及溝通對象的喜好。

提示:無論選擇什麼樣的溝通或傳播載體,內容多不意味著好。

第九步:分享想法

1、讀懂溝通對象。不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幻燈片上,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溝通對象的身上,留意他們的反應,讀懂他們的身體語言:如果他們有力地點頭,你就不需要再解釋細節,應該進入下一項內容,因為他們已經同意你的觀點。如果他們盯著某一頁幻燈片,你就應該花時間去了解他們的關注點,詢問他們的想法。如果他們疑惑地看著幻燈片,你可以放慢講解速度,詢問他們是否有疑問。

相較於對溝通對象大聲朗讀你的幻燈片和分析,不如只講一些幻燈片中的要點,留一些時間讓溝通對象自行閱讀。

2、提前分享信息。也就是你的報告應該在會前發出,如果可能,給溝通對象3天以上的時間用於閱讀報告,這有利於正式會議上開展雙向的對話。

3、答疑。仔細聆聽溝通對象說了什麼,當不確定問題是,應該直接詢問,直到確定他們的問題。在回答時,不應涉及分析,也不應過度分享細節,直接給出答案。回答問題後,要確認自己是否滿足了溝通對象的需求,如果他們給出了否定回答,你則需要再次詢問他們。

4、結案。結束演示和解答之後,要主動尋求方案的批准。

文 / 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網

相關焦點

  • 高效工作法:結構化思維的9個步驟,讓你分分鐘搞定你的溝通對象
    而把紛繁蕪雜的不重要的過程描述去掉、把重點放在找出溝通對象的利益觸動點上,並通過合理引導讓對方接受你的結論,才是最重要的。有本叫《極簡思考:來自世界頂尖諮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的書,教的就是這個方法。這本書的作者邁克費廖洛(Mike Figliuolo )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在世界頂級諮詢公司麥肯錫任職多年,後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幫助來自世界知名公司的成千上萬領導人掌握了更清晰、簡潔、高效的工作法。02書中概括道:你越擅長簡化信息,你的想法就越有可能得到支持。
  • 如何讓我們的思維更高效(5):結構化思維
    在這裡,如何實現對知識的有效調用,用得最多的就是結構化思維。我在講思維相關的課程時,經常說:「結構化思維就象我們生活與工作中的幽靈,它無處不在,它與人類天生的發散型思維模式相反,所以需要強化訓練」。在所有的思維工具的訓練中,我個人一直認為結構化思維的訓練是我們能力開發與成長中最重要的一環。上述這些問題,我在平時的授課中,經常有人提及。
  • 快速學會結構化思維
    通過這個方法,發散性思維和結構化思維並不衝突,感性和理性在這裡得到統一。感性的東想西想就是用於收集信息的好方法,不怕你瞎想,就怕你不會想。在信息收集好後,理性的結構化思維開始對信息進行一層層的整理。2.整理歸納歸納也就是結構化的過程,對第一步提煉的信息進行加工。
  • 用結構化思維,理清工作匯報邏輯
    金字塔原理廣泛應用於思考、溝通表達、解決問題和開發培訓課程,是提高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的高效思維工具。其實,結構化並不是芭芭拉創造出來的,結構化一直存在著。比如我們會把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這本身就是一種結構。
  • 為什麼學會了結構化思維,還是不會溝通?
    編輯導語:結構化思維是指在思考分析解決問題時,以一定的範式、流程順序進行;從多個角度思考,並分析問題所在,找到解決方案;但是只知道結構化思維還不夠,需要嘗試和經驗等等來支撐;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段時間在我們的小組內部,組織了一場「結構化表達實戰」,這是我們組第二次做挑戰任務了。
  • 產品經理的結構化思維該如何訓練?
    產品經理必備結構化思維刻意培養結構化思考能力但我在整個的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還是重點講了產品經理必備結構化思維比較多一點,對於該怎樣刻意培養或者訓練這種思維並沒有具體的寫太多。基於此,我想具體寫寫結構化思維的具體訓練方法。全文的框架如下:什麼是結構化思維?
  • 《有效訓練你的結構化思維》—李忠秋老師入駐「得到」精品課
    過去的幾年裡,我將結構化思維的理念和方法通過培訓課程的方式傳遞給了近300家500強企業,幫助了包括企業家、管理者和職業人等數十萬人學會清晰思考。那麼結構化思維到底有哪些價值呢?原因在於你沒有一個高效處理信息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就是——結構化思維。結構化思維是人類理性思考的基礎,更是我們職場人士都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它能立刻讓你找到問題的關鍵,讓問題引刃而解。
  • 擁有結構化思維,讓你的方案一次通過
    這個場景也許很多人並不陌生,但我今天要說的是,或許不是你不夠努力,只是你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了錯誤的地方,並且缺少「結構化的思維過程」。這是我最近在《極簡思維》一書中學習到的。在《極簡思考》這本書中,作者邁克·費廖洛提出了一種結構化思維過程,不同於「數據得出結論」的傳統方法,「結構化思維過程」以論點作為核心來構建整體方案,在初期就將重點放在提出容易理解的假設上,並找出溝通對象的利益觸動點,通過合理引導讓對方得出我們的結論,從而使方案一次通過。
  • 如何有效訓練結構化思維
    最近學完了一門《有效訓練你的結構化思維》的課程,我覺得有些感觸,這裡把學習心得寫下來,分享給大家。結構化思維,簡單說就是面對問題時通過某種結構,把問題拆解成一個能解決的部分,如同一看問題亂如麻,但是拆解開來分成一個個小部分,這樣就可以下手解決。如果說模型的話,就是一個金字塔模型,先總後分,由整體到局部的解決思路。
  • 3個步驟教你學會麥肯錫的思考方法:結構化思維
    如果你常常有以上問題,那思維導圖的結構化思維在很大程度上能幫你解決。結構化思維是什麼?結構化思維指從整體思考到局部,是一種層級分明的思考模式。如下圖所示:舉個:當你在向上司匯報工作上遇到的難題的時候,是講一大堆關於問題本身的抱怨,但沒有分析也沒有解決方案,還是拋出結論,然後按照分析問題--找出發生原因--解決方法的思路去匯報來得更清晰更高效,更易於讓人接受?
  • 改變認知+升級大腦,結構化戰略思維是關鍵
    因此,在麥肯錫工作過的人,不論是成長速度還是能力邊界,都能得到快速發展。《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如何想清楚、說明白、做到位》的作者周國元曾在麥肯錫公司工作多年,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系統化地從理論、實踐等方面介紹介紹結構化思維,最終匯集此書。
  • 斜槓大神的秘密武器:結構化戰略思維,讓你離斜槓大神更近一步!
    北京大學法律學士、美國艾奧瓦大學信息管理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模米諮詢創始人,終身學習者周國元在《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一書中揭秘了斜槓大神的秘密武器:結構化戰略思維。我們大多數人學習的思維都是自下而上,慢慢積累基礎的專家思維,那些斜槓大神們學習的思維確是自上而下的結構化戰略思維,這種結構化戰略思維讓他們能快速在其他領域中成長起來,並有所成就。
  • 張麗俊:結構化思維,人生基石能力
    結構化思維是一個人非常底層的能力,擁有結構化思維的人能夠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但鍛鍊這種思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結構化思維包括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叫生活中的結構化思維,第二個部分是工作中的結構化思維,第三個是管理中的結構化思維。
  • 結構化思維在產品經理中應用
    結構化思維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很重要的應用,在產品經理的崗位中,如何運用結構化思維處理問題,如何需求分析,如何機構化思維的組織、表達工作都成為一種很重要的習慣。結構化思維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方法,處理問題,處理事情的一種手段。結構化思維概念:結構化思維是以事物的結構為思維對象,對事物結構的積極構建為思維過程,力求得出事物客觀規律的一種思維方法,同時也是工作中面對問題和工作任務進行思考,深刻分析問題原因,系統制定行動方案,高效解決工作目標的一種思維方法。
  • 結構化思維:助力你「一眼看透一本書」!
    如果你是老師,聽完三個小朋友的介紹,你會更喜歡誰的自我介紹?毫無疑問,三個小朋友的自我介紹裡,第三個小朋友的最吸引人。 彭彭的在自我介紹之前是有想法的,但是一開口就沒了章法,想到哪兒說哪兒,最後變得很無聊。而小芮的自我介紹一直圍繞著「交朋友」這個主題進行。
  • 教你用結構化思維,理清工作匯報邏輯|附直播福利
    工作中,我們都要做各種溝通和匯報。歲末年初的年終匯報,更是大部分人都要面臨的一次大考。不管是什麼形式、什麼渠道的溝通匯報,都是為了把信息全面、簡明、有組織的傳遞給對方,從而提高效率、達成共識。簡單來說就是把事情想清楚講明白,讓對方輕鬆理解並記憶深刻。談到結構化,首先想到的是著名的「金字塔原理」。
  • 關於結構化思維
    直奔主題,這篇文章將會講清楚什麼是結構化思維,讓你解決問題更加高效,表達更加有力。本文將會通過3個小節去闡述:高手是如何思考與表達的;如何運用結構化思維;結構化思維案例。第1件事是面試時,他作為面試官在面試前,說了一段讓我驚豔無比的開場白,奠定了這長達2個小時的面試基調是高效且有節奏的。「你好,我是這次面試的面試官,我叫xxx。
  • 結構化思維:如何高效的思考和溝通?
    結構化思維可以快速加工處理繁雜的信息,並且提煉出核心觀點進行表達,讓你的聽者更容易懂你。在日常工作中,你是否會遇到以下場景:如果你有以上幾種情況,那就需要刻意練習一下結構化思考與溝通!1.職場中的那些溝通其實,我接觸過的3年以下的職場人(包括自己剛工作時),很多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溝通時表達不清,主次不分明,不能讓人快速明白在講什麼。比如,老闆問,這次活動怎麼吸引更多用戶參與?如果沒有結構化思考,可能會說:「嗯,發紅包?海報做的吸引人一點?
  • 運營人修煉手冊:進階第一要務,建立結構化的思維體系
    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由於思維與認知的不同所導致判斷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方式的差異。所以,關於普通運營進階,第一要務就是建立結合化思維體系。經常聽到很多運營人抱怨:「每天的工作像是在打雜,沒什麼技術含量,不知道工作的價值;工作上成長太慢,看不到未來的發展,工作已經幾年了,還拿著這麼低的薪水。」
  • 職場中人化繁為簡的法寶——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
    你必須學會說「不」。聚焦的結果就是一個偉大的產品,這個產品整體的價值遠超於所有部件加起來的總和。」蘋果公司的產品就是提煉出來的最終結果。至簡大師賈伯斯《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是職場中人化繁為簡的利器。大道至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