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擅長簡化信息,你的想法就越可能得到支持。無論是做方案、做匯報、做PPT,還是寫郵件、發信息、打電話、與人交談,都要儘可能的確保自己要講的一切都能引人注意,每一個詞、每一張圖表都不顯多餘。
下面為大家帶來邁克·費廖洛的書籍《極簡思考》,幫你10分鐘內讀懂一本書,學會結構化思維的方法過程。
結構化思維與傳統思維的區別在於:結構化思維過程首先考慮結論,然後再去證明或者推翻它。它能引導你篩選有用信息,避免在無用分析上花費時間。具體的步驟是:定義問題→提出核心建議→搭建框架→創建故事→打磨故事→選擇重要事例→證明或推翻假設→整合信息→分享想法。
提示:在結構化思維過程的每一步,都要把結果記錄下來。寫下來就意味著你的想法會成為後續的起點,而且「寫」這個過程本身會促使你用準確的語言。
第一步:正確定義問題(減少無效努力)
定義問題是為了幫我們指出解決問題的方向。當領導或利益相關人要求我們提出建議時,我們要做的第一步不是立馬探索解決方案,而是要搞清楚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和「為什麼」。
第一步:圈定解決問題的範圍。如果這是一個「降低x業務成本,以此增加毛利潤」的問題,那麼我們解決問題的建議或方案就要圈定在「降低成本、x業務、毛利潤」範圍內。(如果領導給的是一個比較泛的問題,那麼就需要在提出問題之後進行證實問題)
第二步:假設解決問題的方法,減少花在無用分析上的時間。假設的時候可以大膽直接的想,注意不要做深度分析。在眾假設中選擇一個正確假設時,可以思考幾個問題:①哪個想法看起來最有勝算?哪個想法符合我們的目標?哪個想法能得到相關利益人的支持?哪個想法最有可能成功實現?
第二步:提出核心建議(方法是:假設+觸動點)
好的核心建議有兩個組成部分,一個容易理解的假設和一個對利益相關人有價值的觸動點。
1、核心建議的假設要用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明確假設內容,比如明確告訴你的溝通對象你希望他們怎麼做。避免過於籠統或用套話,比如「我們應該充分利用IT系統」。
2、觸動點的內容應當是「利益相關人」最關心的衡量標準或目標。有時觸動點的內容顯而易見,有時則沒那麼明顯,不明顯時可嘗試的一些方法:①看他們的目標或戰略計劃書,了解他們強調的標準;②諮詢他們團隊的成員,了解利益相關人最關心的問題;③直接詢問他們,了解他們的目標;④如果你無法得到這些資料,可以換位思考哪些標準對他們而言最重要(這個過程中可能需要不斷迭代)。
提示:①核心建議中要把觸動點的數量控制在3個以內,觸動點太多會衝淡你的核心建議。②有時,你需要將你的建議同時向多個利益相關人進行匯報,而他們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觸動點,這時你需要判斷誰是決策者,誰是參與者。③要從利益相關人(決策人)的角度去審視那些核心建議,而不是你自己的角度!④當寫下你的核心建議時,你要確認自己遵循著「先假設,後觸動點」的順序(這可以把你的溝通對象引進到一個非常自然的「原因-影響」的因果順序思考問題的情境中)⑤寫下核心建議後,要思考幾個問題:我的建議或假設是否清晰可行;對這個想法不熟悉的人能否看懂我的建議;我是否設置了可以讓利益相關人產生共鳴的觸動點;我是否將我的想法能創造的價值用具體數據代替(比如x元、x%);我是否考慮了①②③④。
第三步:搭建框架(將信息結構化,引導溝通對象得出你的結論)
搭建框架不僅可以有效地告訴你哪些分析應該做,哪些分析可以不做,還能讓你的溝通變得更清晰、更簡潔。
搭建框架的過程是將想法和概念按照一定邏輯分組、排列,用溝通對象聽得懂的方式來證明你的核心建議,引導你的溝通對象得出你的結論。(這是結構化思維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1、層形結構。①以背景為開端,目的是讓每個人都對此有一定的了解;②然後指出當前形勢已經出現的變化(講清楚不作為的負面結果),這將直接指向你的建議;③最後將你的核心思想呈現出來。
適用情況:①溝通對象缺乏背景知識,不熟悉你的主題時;②溝通對象已經了解你的核心建議,但牴觸你的建議時;
2、列形結構。由核心建議開始,其下是以列形排列的支撐信息。一個典型的列形結構通常包括2-5組支撐信息。
適用情況:你的溝通對象非常熟悉方案的主題,或者不需要你提供所有信息的情況,比如你的直接領導或者你經常接觸的利益相關人。
提示:①如果你不清楚你的溝通對象是否了解背景和主題,或者有的了解有的不了解時,這時你需要將你的溝通對象分類且靈活運用兩種結構(比如根據溝通對象的反應做調整、首先考慮會議中的關鍵決策人)。②無論是列形結構還是層形結構,其中的每個觀點都應該是相互獨立的,或者說有區別的。③測試框架的完整度,也就是檢查論證過程中的邏輯漏洞和信息不連貫的部分,確保每個觀點在下面的結構中都有支撐點、證明核心建議可行的重要內容沒有缺失。
第四步:創建故事(讓溝通對象零誤讀)
搭建好框架之後,下一步就是用故事思維撰寫敘述內容。這個敘述要簡明扼要,而且應該像故事一樣符合邏輯,目的是讓你的溝通對象改變固有的觀點,進而同意你的建議。
1、從層形結構到故事。根據你搭建好的框架來創建故事,比如:從前......(背景介紹部分);然後,發生了一些事情......(形勢變化);最後,我們的英雄拯救了我們。他做了......(核心建議)。
2、從列形結構到故事。同樣根據你搭建好的框架來創建,首先寫下核心建議,然後豎列具體行為和建議/方法。(列形結構故事個人覺得有點像「議論文」)
3、撰寫敘述的指導原則:①不要改變框架結構(如果你的結構是合理的,就不要做任何改變);②敘述要簡練(闡述清晰易懂,才能讓溝通對象快速認可、批准);③忽略細節(當現有的表格和分析可以支撐起一個論點時,就可以停止更深入展開細節了)
提示:基於結構框架創立敘述的方法除了作報告,還適用於寫電子郵件、錄製語音信息、撰寫商業論證等。
第五步:討論和打磨故事
和那些能擴展你思路的人分享你的內容。備選人應當包含那些做最終決定的利益相關人。
1、徵求意見時:①要引導他人進入你的故事,讓你的溝通對象明白這個想法處於什麼階段;②要思考利益相關人都包括誰,哪些人會影響你的工作(方案),然後探求他們的想法;③選取合適的建議完善你的內容。
2、探尋關鍵問題的答案時,可以考慮以下問題:①這個想法的價值是否大到能激起人們的支持;②這個想法是否可行,執行起來有什麼困難;③是否有營運、技術、制度、法律、人力、客戶或其他重要方面需要考慮;④有沒有數據支撐,此前是否做過類似的嘗試;⑤利益相關人的目標是什麼,我們的想法是接近還是遠離了預期目標;⑥想法是否存在漏洞,誰能幫我彌補這個漏洞;⑦決策者的觸動點是什麼,該如何推進。
3、從草稿到終稿。繼續整合利益相關人提供的相關信息,進一步完善方案,直到獲得大家的認可。
第六步:選擇重要事例(用結構化思維驅動分析)
在搭建框架的時候,我們已經無意識的確定了要收集和分析的材料。所以這一步,我們只需要根據搭建的框架,對應的去收集一些事實材料,然後選擇重要的事例。
第七步:證明或推翻假設(檢驗最初的核心建議)
上一步,我們已經確定了用於證明核心建議的材料,這一步所要做的就是針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處理,證明或推翻假設(此前,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基於假設的)。
1、證明假設過程中要避免兩個陷阱。①避免證實性偏見(傾向於尋找或分析那些能夠驗證假設的信息):你應該聽取他人對你的分析的獨立見解,以核查是否忽略了一些必要分析;讓你的競爭對手參與到驗證過程中。②避免分析麻痺(過量的的分析可能讓溝通對象感到困惑)或分析不足和分析脆弱。
2、如果假設被推翻,就需要相應的修改核心建議和最終方案,使之與事實材料相匹配。
第八步:整合信息
當你完成了前面的七步(方案的內容),接下來你需要整合所有信息,完成溝通。
選擇溝通方式:你可以寫一份報告、起草一條備忘錄、發一封電子郵件、留一條語音信息,或者撰寫一份商業論證。溝道方式應該取決於你要分享的信息類型以及溝通對象的喜好。
提示:無論選擇什麼樣的溝通或傳播載體,內容多不意味著好。
第九步:分享想法
1、讀懂溝通對象。不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幻燈片上,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溝通對象的身上,留意他們的反應,讀懂他們的身體語言:如果他們有力地點頭,你就不需要再解釋細節,應該進入下一項內容,因為他們已經同意你的觀點。如果他們盯著某一頁幻燈片,你就應該花時間去了解他們的關注點,詢問他們的想法。如果他們疑惑地看著幻燈片,你可以放慢講解速度,詢問他們是否有疑問。
相較於對溝通對象大聲朗讀你的幻燈片和分析,不如只講一些幻燈片中的要點,留一些時間讓溝通對象自行閱讀。
2、提前分享信息。也就是你的報告應該在會前發出,如果可能,給溝通對象3天以上的時間用於閱讀報告,這有利於正式會議上開展雙向的對話。
3、答疑。仔細聆聽溝通對象說了什麼,當不確定問題是,應該直接詢問,直到確定他們的問題。在回答時,不應涉及分析,也不應過度分享細節,直接給出答案。回答問題後,要確認自己是否滿足了溝通對象的需求,如果他們給出了否定回答,你則需要再次詢問他們。
4、結案。結束演示和解答之後,要主動尋求方案的批准。
文 / 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