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錄片《美國工廠》裡,工廠工人和管理層之間有一個尖銳無比的問題:
管理人員希望可以引入自動化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從而能節省4個工人的勞動力;
美國工人們為了能保住工作,紛紛表示抵制自動化作業,但又不願意像中國工人那樣加班加點完成任務,所以希望通過成立工會來維權。
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出發,管理層通過改進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是無可厚非的事。
但如果從工人的角度出發,被自動化機器人取代的他們無疑會失去工作,受到了巨大的損失,而讓他們改變長久以來的工作習慣又會被認為違反職業道德。
如果工會進駐工廠,無疑是會站在工人的角度讓工廠的管理措施難以執行。為此,工廠的掌控人曹德旺先生直言:如果工會成立,工廠就不辦了。
難道工廠的發展與工人的利益發生不可調和的衝突是無法避免的嗎?
在影片裡,工廠管理層通過強硬的手段,用利益分化工人團體,直接打壓工人意見領袖減輕管理壓力,最終成功在工會成立投票時以2:1的票數阻止了工廠進駐。
雖然在結果上是工廠管理的勝利,但實際上並沒有達到雙贏的目的。
因此,紀錄片《美國工廠》只提出了問題,卻沒有給出答案。
近日,淘寶特價版宣布殺入短視頻賽道新聞,推出助理外貿工廠轉內銷的升級舉措,讓我隱約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因為疫情原因和西方國家貿易政策的不穩定,國內外貿企業正面臨嚴峻的挑戰:當外貿市場開始收縮後,外貿工廠的產能無可避免地出現過剩。
如果無法解決這種產能過剩,最終只會讓工廠通過裁員的方式減少產能以便節約成本,這樣無疑就會造成失業,導致工廠發展和工人利益發生衝突的情況出現。
要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開拓內銷市場消化工廠過剩產能無疑是最合理的辦法。
而通過短視頻等內容電商的方式去切入內銷市場,不僅有助於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還能通過就業再培訓讓過剩的勞動力掌握新技能,在新的崗位上發揮價值,可謂是一舉兩得的辦法。
由此可見,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並不意味著必定會裁員,新技術新設備的運用也會導致新崗位的出現,只要工廠能做好合格的就業再培訓,工人們的利益還是可以有所保障的。
我是一木支危樓,大家對「效率提高不能犧牲工人利益,再就業培訓很必要」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