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民諺:「七月楊桃八月楂,十月板慄笑哈哈」。板慄,素有「千果之王」的美譽。到了吃板慄的季節,熱乎乎的糖炒慄子是不少人最愛的秋冬街頭美食。熟透的慄子香甜軟糯,簡直讓人停不下來。但網上傳言板慄仁變褐不能吃、糖炒慄子為瀝青炒制,是真的嗎?關於板慄的真相來了,一起看↓↓↓
●謠言一 野生板慄品質更好
野生板慄,指的就是無人護著而生長著的板慄。如果有人去進行樹下管理、嫁接,那就不應該算做真正的野生板慄。從品質上來說,真正的野生板慄只有大拇指指甲蓋大小,味道也沒種植的甜。所以,野生板慄遠不如種植的板慄適合做糖炒板慄,口感上也遠不如種植的板慄那麼好。
●謠言二 糖炒慄子為瀝青炒制
之所以有不少人認為糖炒慄子是用瀝青炒出來的,是因為我們看到炒慄子的沙石又黑又光滑,而且炒出來的慄子個個油亮,的確讓人生疑。其實炒慄子的沙石是一種耐熱不易碎的黑沙,這種黑沙表面光滑,只有用它炒出來的慄子才能越炒越光滑。而且這種黑沙遇熱之後,在和慄子炒制的過程中融化的糖分結合就會變得粘稠,而並非添加了瀝青的原因。用瀝青炒出的慄子氣味刺鼻難聞,讓人難以忍受,因此「瀝青慄子」傳言就此破滅。
●謠言三 牛肉和板慄不能一起吃
10月30日,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說法——從科學的角度講,拋開劑量談毒性,那是不存在的。食物相剋導致人體中毒,需要在大量進食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日常正常進食量,對人體來說,毒性是很微小的。在1935年,我國科學家、中國營養學會創始人鄭集教授,在民間傳言較廣的184對所謂「相剋食物」中,選擇了牛肉和板慄開展了人體實驗和動物實驗,結果無論人還是動物,一切正常。
●謠言四 板慄仁變褐不能吃
板慄仁剛剝出來顏色黃黃的,看著就有食慾,可是放久了或者做熟後,顏色常會變褐色,有人以為慄子質量不好,這是因為慄子發生了褐變。這個褐變主要分為酶促褐變和非酶促褐變兩種。慄子中的多酚和單寧等成分,在酶和氧的作用下發生反應引起的褐變就是酶促褐變,像蘋果、土豆切開放久了會褐變都屬於這種現象。非酶褐變主要是慄子中的胺基酸和糖發生了美拉德反應,這跟烤麵包、做紅燒肉顏色會變褐原理一樣。雖然褐變會影響點兒食慾,但是沒安全問題,可以放心吃。
●吃板慄應該注意什麼?
脾胃虛寒者,不宜生吃慄子,應該煨食、炒食,也可用慄子、大棗、茯苓、大米煮粥喝。
患血症者,如吐血、便血等,宜生吃慄子。
因其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糖尿病人吃慄子應適可而止。
無論是生吃還是炒食、煨食,均須細細咀嚼,連津液吞咽,可以達到更好的補益效果。
產婦、小兒便秘者不宜多吃慄子。
要減肥的人適量吃。慄子的澱粉含量和熱量很高,吃了慄子,當天就要減少其他主食的攝入了,否則容易攝入過多的能量,導致體重增加。
●在購買糖炒慄子時,如何辨別其中「看不見」的風險?糖炒慄子挑選指南來啦↓↓↓
看一看
正常的糖炒慄子應是用麥芽糖和植物油炒制,顏色正常且「不過度」。添加了石蠟的慄子外觀光鮮油亮,像用油浸泡過一樣,而且放置一段時間之後顏色依舊不退。避免買開口慄子,防攝入過量添加劑大家可通過慄子外觀加以辨別,放心選購慄子,不要隨意信謠、傳謠。
摸一摸
正常的慄子表面摸起來較為粘手,不是特別光滑。如果慄子外殼過於光滑細膩,那就很可能是添加了石蠟的。
嘗一嘗
合理使用甜味劑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但有些不法商家為了降低成本,會違法過量添加糖精(鈉)物質。如果試吃一入口感覺特別甜但後味苦澀,這就很有可能是「糖精慄子」哦。
泡一泡
買完慄子,有條件可以用熱水進行泡製,如果有油狀物漂浮在水面,這就要謹慎了。石蠟本身不溶於水,通過溶解程度也可以進行分辨。
建議大家購買慄子時選擇正規商超或關注度較高的品牌,降低買到不靠譜慄子的機率,規避食品安全風險。
(河北新聞網綜合新華網、丁香醫生、央視新聞、騰訊新聞 編輯張帆)
來源:河北新聞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