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給鄧小平做翻譯:他從來不需要外交部準備稿子
●名記者法拉奇採訪鄧小平之前,親自面試中方英文翻譯 ●申辦世博會前,使館建議國務院領導最後陳述時不要念稿子,要背出來 本版私人史主人公施燕華 上世紀70年代初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席位後,她是第一批進駐聯合國的工作人員之一。後任中國駐盧森堡大使、駐法使館公使銜參贊等職。
-
外交部翻譯眼中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就像預言家
而鄧小平的語言風格,也令高志凱印象頗深——「留有後手」、「要對付不要應付」…… 「會見外國政要時,只要他一走進門,就像大將軍的出現,那股氣勢讓在場的人頓時生出敬畏之心。」施燕華回憶。 作為張維為和高志凱的前輩,施燕華做了鄧小平10年的英語翻譯。在她的印象中,鄧小平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 1978年,施燕華陪同鄧小平出訪。
-
外交部翻譯解密鄧小平:有氣場 像個預言家
而鄧小平的語言風格,也令高志凱印象頗深——「留有後手」、「要對付不要應付」…… 「會見外國政要時,只要他一走進門,就像大將軍的出現,那股氣勢讓在場的人頓時生出敬畏之心。」施燕華回憶。 作為張維為和高志凱的前輩,施燕華做了鄧小平10年的英語翻譯。在她的印象中,鄧小平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 1978年,施燕華陪同鄧小平出訪。
-
憶給鄧小平做翻譯 從不需外交部準備稿子
1991年後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擔任外交文件筆譯定稿。2000年退休。現為外交部英文專家,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等。 鄧小平從來都是事先沒有稿子,不需要外交部給他準備 施燕華1939年12月出生於上海,1965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班,畢業以後就到外交部翻譯室工作了。
-
曾擔任鄧小平英文翻譯的施燕華大使回憶鄧小平
曾擔任鄧小平英文翻譯的施燕華大使回憶鄧小平
-
鄧小平翻譯曝往事:曾將"罐燜鴨"譯成"受傷的鴨子"
曾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駐盧森堡大使……11月10日晚上,外交部英文專家、原外交部翻譯室主任,鄧小平翻譯施燕華女士,來到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杜廈圖書館,與師生共話「英語人生」,分享她為領導人做翻譯期間的趣事。
-
鄧小平翻譯:毛主席方言難懂,鄧小平愛講諺語(圖)
施燕華,外交部英文專家、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她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到美國的外交官,長期從事擔任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口譯,重要外交文件的英語定稿等工作。曾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駐盧森堡大使。 毛主席話難懂,鄧小平愛用諺語 施燕華給鄧小平、李先念等領導當過翻譯,歷經多位領導人的不同時期。這項工作表面上很風光,但對她來說,經常會有難堪的時候,方言首先是個坎。 「我沒有給毛主席做過翻譯,不過我知道他的湖南話很難懂。
-
鄧小平英文翻譯張維為回憶偉人:鄧小平印象記
八十年代中期曾擔任鄧小平和其他中國領導人的英文翻譯。 鄧小平印象記 ——回憶鄧小平1985年與穆加貝的一次談話 (一) 我是一九八三年八月末的一天到外交部翻譯室報到的。當時翻譯室主任叫過家鼎,五十開外,個子不高,面容清瘦,大家都管他叫「老過」。他是一個視翻譯質量為生命的人,也是外交部裡一個難得的性情中人。
-
鄧小平翻譯施燕華南京憶趣事:毛主席方言難懂
施燕華,外交部英文專家、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她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到美國的外交官,長期從事擔任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口譯,重要外交文件的英語定稿等工作。曾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駐盧森堡大使。 毛主席話難懂,鄧小平愛用諺語 施燕華給鄧小平、李先念等領導當過翻譯,歷經多位領導人的不同時期。這項工作表面上很風光,但對她來說,經常會有難堪的時候,方言首先是個坎。 「我沒有給毛主席做過翻譯,不過我知道他的湖南話很難懂。有一次毛主席說『美國的飛(灰)機到處飛(灰)』,一個老翻譯怎麼都聽不懂,後來還是別人幫忙才聽懂的。」
-
翻譯回憶鄧小平:印象最深是眼神
8月15日下午,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國學所所長張維為在上海社聯大樓群言廳做了一場主題為「鄧小平時代與中國大轉折——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的講座。主講人張維為除了作為一名學者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那就是他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曾擔任過鄧小平及其他領導人的英文翻譯工作。
-
華萊士中南海採訪鄧小平:曾伸手向其要煙(圖)
華萊士與鄧小平在一起 邁克·華萊士在93歲時停止向世界發問。 過去半個世紀裡,按照媒體的說法,「他的名字一度讓腐敗的政客、高明的騙子、不作為的官僚頭疼」。他所服務的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播出的廣告稱,如果有4個單詞會讓這些人從心裡害怕,那一定是「邁克·華萊士在此!」
-
為鄧小平當翻譯
鄧小平要親自出訪美國。外交部要為鄧小平找一個合適的翻譯。我那時已49歲,早過了敬愛的周總理規定的40歲以上不再當一線口譯的那條線。可是那時外交部的領導在找合適的翻譯上確實遇到了困難,因此副部長宮達非就把我叫去說,我雖然已不是「小冀」,而是「老冀」了,但願不願意再試一試為鄧小平當翻譯。我就回答說:能為鄧大人當翻譯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榮幸。
-
「20世紀採訪女王」法拉奇:我不相信客觀的新聞主義
20世紀最著名的記者之一奧莉婭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對記者這一職業的認識,在今天或許顯得聳人聽聞。她肩負著許許多多閃耀而特殊的榮譽,比如「世界第一女記者」或「二十世紀採訪女王」,比如「採訪藝術的輝煌樣板」或是「即使面對上帝也從不妥協的女人」。
-
鄧小平:把我比作赫魯雪夫很愚蠢
鄧小平說,「在西方,他們稱我什麼都可以,但赫魯雪夫我很熟,我個人同他打了10年交道,我是了解這個人的,把我比作赫魯雪夫是愚蠢的。」鄧小平概括了赫魯雪夫所做的種種,最後說:「看樣子,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是達不成協議了。這樣吧,你保留你的觀點,我保留我的。」
-
新中國外交翻譯揭秘 大事件
而那些曾經奮戰在外交第一線的翻譯,都是中國外交史的見證者。 日前,記者專訪了外交部6位曾為中國領導人做過翻譯的外交家。從他們語速緩慢的講述中, 可以想見其當年投身中國外交事業的年輕身影,似乎可以聽到他們在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偉人身邊翻譯的清晰聲音。 他們的視角和回憶,為我們展現出一幅不為人知且彌足珍貴的歷史畫卷。
-
張維為談「中國震撼」 曾做過鄧小平英文翻譯
張維為:在中國震撼裡看中國 採訪手記: 張維為曾經是鄧小平的翻譯。2008年,他寫過一本《中國觸動全球》,是張維為走完一百多個國家的一些感觸。那本書寫完之後,他總覺得還有些想法沒有表達出來,所以又用兩年時間寫了《中國震撼》。
-
翻譯回憶鄧小平:緊迫感危機感下選改革開放
1983 年進入外交部翻譯室工作,1984 年開始成為鄧小平的翻譯,1988 年前往聯合國工作。之後長期從事金融行業,曾任某大型央企副總裁等職。現為中國國際關係學會理事、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常務理事。對高志凱的採訪進行到72分鐘時,環球人物雜誌記者發現自己的羽絨服被座椅邊上的鋼管夾住了,記者想把衣角拉出來,結果發出一聲細小的金屬撞擊聲。
-
在美國國宴上反思文革 翻譯回憶鄧小平1979年訪美
可是那時外交部的領導在找合適的翻譯上確實遇到了困難,因此副部長宮達非就把我叫去,說我雖然已不是「小冀」,而是「老冀」了,但願不願意再試一試為鄧小平當翻譯。我就回答說:能為鄧大人當翻譯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榮幸。 當時鄧小平是副總理,但美方的接待規格很高,相當於對一位國家首腦的接待。我作為國際司副司長,是鄧小平代表團中一個正式的成員,也是為他在所有活動中擔任翻譯的一個譯員。
-
Icon無需翻譯接受英文採訪
英雄聯盟LPL春季常規賽第一周第五比賽日OMG與FPX的比賽結束後,OMG戰隊中單選手Icon接受了雙語採訪。採訪中,Icon沒有通過翻譯便進行了對答。 對此,LPL英文解說Froskurinn也發推感嘆到: 「我們為講英文的粉絲們準備了Icon的直播採訪 OMG的Icon能聽得懂英文,哈哈!瞧瞧Clement驚訝的表情吧」。
-
鄧小平翻譯張維為完成「中國三部曲」
> 《中國超越》比較中國模式與西方模式 張維為《中國超越》書封張維為有很多頭銜,比如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國學研究所所長……他最引人關注的卻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擔任鄧小平的英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