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翻譯施燕華回憶鄧小平接受法拉奇採訪 (2)

2020-12-15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這句尖刻的話使會見廳的空氣瞬間凝重起來。我心裡有點兒嘀咕,她怎麼問這樣挑釁性的問題?真不懂事!而且還很不禮貌。我很擔心鄧小平聽了會不高興,但是作為翻譯,必須忠實地表達對方的意思。鄧小平聽了後,不但沒有表示絲毫的怒意,相反卻報以爽朗的大笑,他以平靜的語氣,從容地回答說:「哦,在西方他們稱我什麼都可以,但是我對赫魯雪夫是了解的,我個人同他打了十年交道,我是了解這個人的,把我比作赫魯雪夫是愚蠢的。」

  鄧小平概括了赫魯雪夫對中國做的種種壞事,然後寬容地說:「看樣子,我們在這個問題上達不成協議了。這樣吧,你保留你的觀點,我保留我的。我們不談赫魯雪夫了。」

  一場關於赫魯雪夫的爭論就這樣結束了。

  使法拉奇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毛主席領導期間,鄧小平的政治命運幾起幾落,但他仍那樣尊重毛主席。法拉奇忍不住問:「鄧先生,我確實感到困惑,因為一方面您譴責他(指毛主席),另一方面您又維護他。而且,在他批准下,您兩次被貶下臺。」

  鄧小平爽朗地笑了,他說:「不是兩次,是三次,也不是毛主席批准的。我這個人經歷了三下三上。」他提到第一次是王明極「左」路線把他整下去的;而第二次是「文革」初期,林彪和「四人幫」痛恨他,把他送到江西勞動,當時毛主席想保護他,沒成功,但對他的安全還是很關心的;第三次,是「四人幫」篡權,又一次把他打下去。鄧小平說:「為什麼我會三下三上?就是因為我喜歡說點實話。」

  法拉奇佩服地說:「您說話心口如一,任何時候都是這樣。但是一個人經歷三下三上而活下來,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很多領導人可能只有一上一下,二上二下,拿破崙也只下了一次(應是兩次,一次是兵敗萊比錫後退位,被放逐埃爾伯島;第二次是滑鐵盧戰役大敗後,被放逐聖赫倫那島———編者注)。當然您不可能同拿破崙比,也不好比。您經歷三下三上而復生,有什麼秘密?」

  鄧小平愉快地笑了:「沒什麼秘密。就是有時候他們覺得我還有點用……外國朋友也常問我,怎麼能經受這麼多的坎坷。我想因為我比較樂觀,但這還不全面,全面的回答是,因為在我內心深處,對毛主席寄予希望,我知道他了解我。」

  法拉奇可絲毫不留情面,繼續追問:但是毛主席並不喜歡您。他說,您耳朵不好,卻總挑離他最遠的位置坐。也不問他的意見,自行其事。鄧小平坦然地說:他是說過這些話。不過也不是針對我一個人說的。他也經常說別人不徵求他的意見,不聽他的意見。這是因為他後期有家長作風,不容易聽進不同意見。如果你不了解這些,你就不會理解為什麼會爆發「文化大革命」。

  法拉奇又轉到鄧小平的個人生活問題上來,她問:「您在江西做什麼?」鄧小平答:「一天勞動兩個小時。」法拉奇問:「當時您是否非常氣憤?」

  鄧小平笑說:「我這個人從來不大喜歡氣憤。因為這是政治問題,沒有氣憤的必要,氣憤也不解決問題。」鄧小平還說,是毛主席保護了他。在江西,毛主席安排人負責他的安全。

  法拉奇露出欽佩而又迷惑的神氣,當然她是難以理解一位無產階級政治家的胸懷的。這是一個在「文化大革命」中歷盡磨難的人,又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他本人和家人都曾遭受很大的冤枉,但他不是從個人恩怨來看這個問題,而是從政治的高度,從國家、民族的前途來考慮問題。我當時聽了鄧小平的話都很感動。

  整個談話中,鄧小平從不談自己對革命的貢獻。當談到毛主席對中國革命的貢獻時,他還指出,毛澤東思想主要是毛主席的思想,其他老一輩革命家,如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也作出了貢獻。

  法拉奇忍不住打斷他的話:「您為什麼不提自己的名字?」

  鄧小平笑了:「我算不了什麼。當然我總是做了點事情的,革命者還能不做事?」

  在第一次談話結束前,法拉奇還不知道鄧小平會同意她再談一次,她有一個問題,如鯁在喉,不吐不快:「鄧先生,像您這樣的人為什麼總是處於二把手的地位?為什麼您總是當副手?」

  鄧小平似乎覺得這問題問得很沒有必要,他笑著回答:「現在的崗位沒有影響我的工作。」他進一步透露,為了打破幹部終身制,他和一大批老同志都將退居二線,讓較年輕的人來擔任國家領導人。

  法拉奇想知道鄧小平對自己是怎麼評價的?鄧小平坦然地回答:「我自己能夠對半開就不錯了。但有一點可以講,我一生問心無愧。」鄧小平第二次指著法拉奇的筆說:「你一定要記下我的話,我是犯了不少錯誤的,包括毛澤東同志犯的有些錯誤,我也有份,只是可以說,也是好心犯的錯誤。不犯錯誤的人沒有。」

  第一次談話從上午十時開始,直到十二時十分。雙方交流十分快捷、暢通,不知不覺到了吃飯時間。通常鄧小平會見外賓的時間都掌握得很準,到吃飯前就結束。這次超過了十分鐘,鄧小平似乎言猶未盡。他主動提出:「怎麼樣,到吃飯時間了,肚子要『鬧革命』了。看來你的問題還沒問完,我們找時間再談一次吧。」他可能覺得關於毛澤東的評價問題還沒談透,所以主動提出來再談一次。法拉奇喜出望外,我看她幾乎從沙發上跳起來,連連說:「好啊,好啊!」

  8月23日上午,鄧小平又見了法拉奇一次。兩次加起來約有4個多小時,鄧小平重點談了對毛主席的評價,並對國際形勢作了深刻的分析。第二次談話結束時,鄧小平高興地站起來,與法拉奇握手告別。他幽默地說:「怎麼樣,我考試及格了吧?」法拉奇連忙說:「精彩極了!」

  4個多小時的談話,氣氛確實比較緊張,法拉奇的提問咄咄逼人,有時還打斷鄧小平的話,但鄧小平駕馭著整個採訪過程。他從來不迴避問題,很平靜地、坦率地對所有的問題都給予簡明扼要、一針見血的回答;也沒有顯示出不耐煩、著急或生氣,即使是最令人尷尬和不禮貌的問題,鄧小平也只是一笑了之,手這麼一攤,甚至大笑。

  法拉奇對這次採訪非常滿意。她說:鄧小平是個偉人。他對一切問題了如指掌,每個問題都回答得很精彩。他像我的父親,我問什麼問題他都能容忍。他還如此幽默,使人感到親切。我喜歡他的風格。我看了很多材料,原來一直不明白鄧小平為什麼是三起三落,受了那麼多迫害,最後還能起來,真不容易。現在我明白了,通過跟他接觸,我感覺到他有很堅強的性格,她始終堅定地按自己的信念去做,所以才能有今天。

  當年8月31日、9月1日,西方各大報紙都連載了法拉奇採訪鄧小平的全文,引起強烈反響,人們對中國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法拉奇接受美國電視臺採訪時說:「我所採訪的世界領導人中,沒有一個人能像鄧這樣坦率、深入地談論歷史問題,他超越了個人恩怨談歷史問題,是談得很深的。」法拉奇認為,對鄧小平的採訪,是她事業中最成功的一次。同年9月,法拉奇寫信給鄧小平感謝他接受採訪,在信尾她寫道:「採訪(鄧小平)是我的宿願。我曾經擔心語言障礙會妨礙這一願望的實現,現在看來,這一擔心是多餘的。」(本文發表前經施燕華同志審閱同意)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憶給鄧小平做翻譯:他從來不需要外交部準備稿子
    ●名記者法拉奇採訪鄧小平之前,親自面試中方英文翻譯 ●申辦世博會前,使館建議國務院領導最後陳述時不要念稿子,要背出來  本版私人史主人公施燕華  上世紀70年代初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席位後,她是第一批進駐聯合國的工作人員之一。後任中國駐盧森堡大使、駐法使館公使銜參贊等職。
  • 外交部翻譯眼中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就像預言家
    而鄧小平的語言風格,也令高志凱印象頗深——「留有後手」、「要對付不要應付」……  「會見外國政要時,只要他一走進門,就像大將軍的出現,那股氣勢讓在場的人頓時生出敬畏之心。」施燕華回憶。  作為張維為和高志凱的前輩,施燕華做了鄧小平10年的英語翻譯。在她的印象中,鄧小平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  1978年,施燕華陪同鄧小平出訪。
  • 外交部翻譯解密鄧小平:有氣場 像個預言家
    而鄧小平的語言風格,也令高志凱印象頗深——「留有後手」、「要對付不要應付」……  「會見外國政要時,只要他一走進門,就像大將軍的出現,那股氣勢讓在場的人頓時生出敬畏之心。」施燕華回憶。  作為張維為和高志凱的前輩,施燕華做了鄧小平10年的英語翻譯。在她的印象中,鄧小平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  1978年,施燕華陪同鄧小平出訪。
  • 憶給鄧小平做翻譯 從不需外交部準備稿子
    1991年後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擔任外交文件筆譯定稿。2000年退休。現為外交部英文專家,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等。  鄧小平從來都是事先沒有稿子,不需要外交部給他準備  施燕華1939年12月出生於上海,1965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班,畢業以後就到外交部翻譯室工作了。
  • 曾擔任鄧小平英文翻譯的施燕華大使回憶鄧小平
    曾擔任鄧小平英文翻譯的施燕華大使回憶鄧小平
  • 鄧小平翻譯曝往事:曾將"罐燜鴨"譯成"受傷的鴨子"
    曾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駐盧森堡大使……11月10日晚上,外交部英文專家、原外交部翻譯室主任,鄧小平翻譯施燕華女士,來到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杜廈圖書館,與師生共話「英語人生」,分享她為領導人做翻譯期間的趣事。
  • 鄧小平翻譯:毛主席方言難懂,鄧小平愛講諺語(圖)
    施燕華,外交部英文專家、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她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到美國的外交官,長期從事擔任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口譯,重要外交文件的英語定稿等工作。曾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駐盧森堡大使。  毛主席話難懂,鄧小平愛用諺語  施燕華給鄧小平、李先念等領導當過翻譯,歷經多位領導人的不同時期。這項工作表面上很風光,但對她來說,經常會有難堪的時候,方言首先是個坎。  「我沒有給毛主席做過翻譯,不過我知道他的湖南話很難懂。
  • 鄧小平英文翻譯張維為回憶偉人:鄧小平印象記
    八十年代中期曾擔任鄧小平和其他中國領導人的英文翻譯。  鄧小平印象記  ——回憶鄧小平1985年與穆加貝的一次談話  (一)  我是一九八三年八月末的一天到外交部翻譯室報到的。當時翻譯室主任叫過家鼎,五十開外,個子不高,面容清瘦,大家都管他叫「老過」。他是一個視翻譯質量為生命的人,也是外交部裡一個難得的性情中人。
  • 鄧小平翻譯施燕華南京憶趣事:毛主席方言難懂
    施燕華,外交部英文專家、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她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到美國的外交官,長期從事擔任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口譯,重要外交文件的英語定稿等工作。曾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駐盧森堡大使。   毛主席話難懂,鄧小平愛用諺語   施燕華給鄧小平、李先念等領導當過翻譯,歷經多位領導人的不同時期。這項工作表面上很風光,但對她來說,經常會有難堪的時候,方言首先是個坎。   「我沒有給毛主席做過翻譯,不過我知道他的湖南話很難懂。有一次毛主席說『美國的飛(灰)機到處飛(灰)』,一個老翻譯怎麼都聽不懂,後來還是別人幫忙才聽懂的。」
  • 翻譯回憶鄧小平:印象最深是眼神
    8月15日下午,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國學所所長張維為在上海社聯大樓群言廳做了一場主題為「鄧小平時代與中國大轉折——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的講座。主講人張維為除了作為一名學者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那就是他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曾擔任過鄧小平及其他領導人的英文翻譯工作。
  • 華萊士中南海採訪鄧小平:曾伸手向其要煙(圖)
    華萊士與鄧小平在一起  邁克·華萊士在93歲時停止向世界發問。  過去半個世紀裡,按照媒體的說法,「他的名字一度讓腐敗的政客、高明的騙子、不作為的官僚頭疼」。他所服務的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播出的廣告稱,如果有4個單詞會讓這些人從心裡害怕,那一定是「邁克·華萊士在此!」
  • 為鄧小平當翻譯
    鄧小平要親自出訪美國。外交部要為鄧小平找一個合適的翻譯。我那時已49歲,早過了敬愛的周總理規定的40歲以上不再當一線口譯的那條線。可是那時外交部的領導在找合適的翻譯上確實遇到了困難,因此副部長宮達非就把我叫去說,我雖然已不是「小冀」,而是「老冀」了,但願不願意再試一試為鄧小平當翻譯。我就回答說:能為鄧大人當翻譯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榮幸。
  • 「20世紀採訪女王」法拉奇:我不相信客觀的新聞主義
    20世紀最著名的記者之一奧莉婭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對記者這一職業的認識,在今天或許顯得聳人聽聞。她肩負著許許多多閃耀而特殊的榮譽,比如「世界第一女記者」或「二十世紀採訪女王」,比如「採訪藝術的輝煌樣板」或是「即使面對上帝也從不妥協的女人」。
  • 鄧小平:把我比作赫魯雪夫很愚蠢
    鄧小平說,「在西方,他們稱我什麼都可以,但赫魯雪夫我很熟,我個人同他打了10年交道,我是了解這個人的,把我比作赫魯雪夫是愚蠢的。」鄧小平概括了赫魯雪夫所做的種種,最後說:「看樣子,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是達不成協議了。這樣吧,你保留你的觀點,我保留我的。」
  • 新中國外交翻譯揭秘 大事件
    而那些曾經奮戰在外交第一線的翻譯,都是中國外交史的見證者。   日前,記者專訪了外交部6位曾為中國領導人做過翻譯的外交家。從他們語速緩慢的講述中, 可以想見其當年投身中國外交事業的年輕身影,似乎可以聽到他們在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偉人身邊翻譯的清晰聲音。   他們的視角和回憶,為我們展現出一幅不為人知且彌足珍貴的歷史畫卷。
  • 張維為談「中國震撼」 曾做過鄧小平英文翻譯
    張維為:在中國震撼裡看中國       採訪手記:  張維為曾經是鄧小平的翻譯。2008年,他寫過一本《中國觸動全球》,是張維為走完一百多個國家的一些感觸。那本書寫完之後,他總覺得還有些想法沒有表達出來,所以又用兩年時間寫了《中國震撼》。
  • 翻譯回憶鄧小平:緊迫感危機感下選改革開放
    1983 年進入外交部翻譯室工作,1984 年開始成為鄧小平的翻譯,1988 年前往聯合國工作。之後長期從事金融行業,曾任某大型央企副總裁等職。現為中國國際關係學會理事、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常務理事。對高志凱的採訪進行到72分鐘時,環球人物雜誌記者發現自己的羽絨服被座椅邊上的鋼管夾住了,記者想把衣角拉出來,結果發出一聲細小的金屬撞擊聲。
  • 在美國國宴上反思文革 翻譯回憶鄧小平1979年訪美
    可是那時外交部的領導在找合適的翻譯上確實遇到了困難,因此副部長宮達非就把我叫去,說我雖然已不是「小冀」,而是「老冀」了,但願不願意再試一試為鄧小平當翻譯。我就回答說:能為鄧大人當翻譯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榮幸。  當時鄧小平是副總理,但美方的接待規格很高,相當於對一位國家首腦的接待。我作為國際司副司長,是鄧小平代表團中一個正式的成員,也是為他在所有活動中擔任翻譯的一個譯員。
  • Icon無需翻譯接受英文採訪
    英雄聯盟LPL春季常規賽第一周第五比賽日OMG與FPX的比賽結束後,OMG戰隊中單選手Icon接受了雙語採訪。採訪中,Icon沒有通過翻譯便進行了對答。 對此,LPL英文解說Froskurinn也發推感嘆到: 「我們為講英文的粉絲們準備了Icon的直播採訪 OMG的Icon能聽得懂英文,哈哈!瞧瞧Clement驚訝的表情吧」。
  • 鄧小平翻譯張維為完成「中國三部曲」
    > 《中國超越》比較中國模式與西方模式 張維為《中國超越》書封張維為有很多頭銜,比如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國學研究所所長……他最引人關注的卻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擔任鄧小平的英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