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的猴子更高貴? 從高考滿分作文看文化傳統的斷層

2020-08-14 博索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生活在樹上》

卡爾維諾筆下的柯莫希,以生活在樹上、隔絕人類社會、重歸自然的方式來建構其「自然主義」的價值理念與生活方式。然而這種烏託邦式以否定人類社會來超越人類社會的合理基礎事實上並不存在。

可惜,在這位作文滿分考生十幾年的讀書生涯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家庭,都沒有人教他傳承中國文化。在既不懂傳統文化,也不懂西方文化的情況下,他被有意無意的引導著實踐一場看起來浪漫唯美,實則殘酷至極的社會實驗。

當尼採說「上帝死了」的時候,死去的是虛妄的宗教與虛構的天國。在此之後,西方才開始審視自我與面對現實。

麥金太爾對生活意義的正確認識,正是其拋棄傳統西方臃腫空洞的道德神學,而從社會家國為基礎構建的客觀認知。麥金太爾的時代,自文藝複製之後,「修其治平」的儒家文化,在西方已傳播了600年。

如果說「為強盜送書,興修水利,又維繫自己的愛情」的柯西莫的生活觀念就是厚實的話。那麼,衝破黑暗、走遍茫茫大地,「一日而遇七十毒」、「過家門而不入,腓無胈,脛無毛」的中國先哲們又算什麼?柯西莫的所謂「厚實」,不過是臆想的有限社會介入罷了。

同樣的,在詞與物未曾分離、人與自然不曾割裂、人與社會不曾分離,天人一體、家國同構的中國文化語境中,建構一個西式的幻境,在真實的世界之中,又歸置何處呢?

在經歷過民族覺醒與民族解放之後,死灰復燃的後殖民時代的西方文化泛濫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成為被西方觀念與「現代性」標籤塑造的希臘精神病晚期患者。而陳建新等為師者又以高考滿分的方式對這種有志於西學的學子予以毫無保留的,導向式的鼓勵。

閱卷老師陳建新口中考生的「老道與晦澀,深刻與穩當」是危險而脫離現實的。

客觀的說,作文滿分的考生,在寫作技巧上,或者學識上,作為一名自我塑造的勤奮少年,都達到了較高的水準。但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觀點,顯示其已成為在殖民文化中沉淪日深而不自知的精神可憐蟲。

當我們回顧歷史的時候,我們發現,當初踐行自以為正確理念的海子、三毛和顧城們,已經為他們的理念付出了生命。

人類並不需要蛻化為猴子再進化成人來驗證達爾文的進化論。

卡爾維諾提供的理想期望範式事實上是脫離大地的,並不能讓人升上天空,而卡爾維諾筆下的柯莫希,以及那些迷信西方文化的精英,正是一隻只西裝革履,而自以為高人一等的猴子。


往期熱文


洋奴教授要活埋「四大發明」?該活埋的是他們的舊世界

歷史的底片,文藝復興還是文藝複製?

西方文明的普羅米修斯之謎

誰吃了中國的玻璃?

觀念決定命運,從海子、三毛的悲劇看文藝青年的不歸之路

被束縛的傳統立場與後殖民時代的文化自救之路

張愛玲:亂世沉淪的浮華畫皮

相關焦點

  • 對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批判
    在經歷過民族覺醒與民族解放之後,死灰復燃的後殖民時代的西方文化泛濫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_______轉載自「焦風之南」8月13日,浙江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被停止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而被其洩露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再度成為公眾矚目的焦點。
  •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為何得滿分?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為何得滿分?讓閱卷組看見了該考生平時的閱讀寫作、思考水平是高於其他所有考生的,不說見識,不說文章語言結構,單是詞彙量,不僅學生,連許多作家也不如。單是能夠讀懂並融會貫通地運用那些生僻、書面的詞語並且無一誤解無一失當,就足以證明該考生的智商與閱讀的勤奮嚴謹。
  • 同樣是高考滿分作文,為什麼《赤兔之死》比《生活在樹上》更出彩
    隨著高考落下帷幕,給地區的狀元稱號也已經塵埃落定,就在今年的高考即將畫上圓滿句號的時刻,浙江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卻被衝上了熱搜。關於這篇文章的爭議有很多,有的網友認為這篇作文晦澀難懂,拼湊生僻字,純屬為了炫技;持相反意見的老師則認為它深奧有理,文學素養極高。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接地氣也正常
    2020年高考首篇滿分作文出爐,是一位浙江考生寫的題為#生活在樹上# 的作文。該文因出現了大量的生僻詞、學術性語句、學術性名人名言而引發爭議。《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生僻字多不說,文筆也晦澀難懂,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我就想問,不建議學生模仿為啥還要發出來?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接地氣也正常
    2020年高考首篇滿分作文出爐,是一位浙江考生寫的題為 的作文。該文因出現了大量的生僻詞、學術性語句、學術性名人名言而引發爭議。《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生僻字多不說,文筆也晦澀難懂,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我就想問,不建議學生模仿為啥還要發出來?
  • 高考滿分作文「在樹上」,公共表達需要下樹說話
    近日,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輿論熱議。 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但大量網友質疑文章「矯揉造作」,也有北京大學教授、普林斯頓的博士等對這篇文章進行了批評。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你怎麼看?
    近期,浙江考生《生活在樹上》的滿分作文引發爭議?小編認真的看了幾遍,奈何才疏學淺,意志薄弱。我竟然看不懂,也看不下去。這讓我引發深深的反思,到底是哪裡出問題!生活在樹上,目標是關鍵。這作為一個高考的應試作文,寫文的目的,就是要得到評卷老師的認可,獲取高分。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已經成功做到了。滿分就是這文章的軍功章,就是他最好的成果。從這個方面看,這是一個成功的作文,也是一個目標清晰的文章。
  • 給《生活在樹上》打滿分,是對高考作文的侮辱
    拜浙江高考一篇奇文所賜,高考的熱度多持續了幾天。 很多人在討論的,是一篇浙江高考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但是也許是發揮的空間太大,在分數公布後,閱卷組為了展現浙江考生的高水平,公布了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你讀懂了嗎?
    8月2日,浙江省一篇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友們熱議。「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當你讀完這段文字,是不是有種智商不在線的感覺,整個人都是懵的,一句也沒與讀懂。
  • 都是高考滿分作文,和《生活在樹上》相比,我更喜歡《赤兔之死》
    看到浙江一名考生的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想起我一個學生的習作撰寫的歷程。我教過的一名同學,我只教了她一個學期,後來她隨她的家長轉學到其他學校去了。這位同學對課外閱讀有非常大的興趣,當我跟學生談及國外的哪些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這孩子的眼睛馬上就亮起來了,哪怕是她轉學到其他學校的時候,她也會抱起國外那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啃」起來。
  • 高考滿分作文,就這?從樹上下來,接點地氣吧
    2020高考語文滿分作文出爐,有1個閱卷老師只給39分,有2個閱卷老師給55分,最後合議之下,給了滿分。有人說這是一篇好文章,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看到這種有水平的文章了。然後我被滿分作文深深地震撼到,因為我竟然還是沒有看懂這寫的是啥!邊看邊查字典,努力回憶名人名言名句名語錄名思想……一個小時過去了……四個字:看球不懂。唉,難道真是我書讀得少,沒啥文化,完全不知道他在說啥,感覺句子都不通順。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教育#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這場輿論風暴。浙江高考語文閱卷組長陳建新在高考評卷過程中力排眾議,將一篇晦澀難懂的高考作文評為滿分,且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和評卷細節,如此高調的行為在信息化時代,掀起了腥風血雨。
  • 請放過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沒有錯
    ​由於今年浙江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文字晦澀難懂、內容高深莫測,引發群眾熱烈爭議。本以為周期過後爭議便歸於平靜,很難想像一篇作文持續發酵如此之久,甚至引發內幕話題,可謂甚囂塵上。背後的閱卷組組長陳建新,也被捲入輿論,而《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又接續被處心積慮的「圍攻」,日甚一日,這種無節制的吵鬧,令人精神疲勞。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組長被停職,滿分作文可以模仿嗎?
    在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個話題上,再次引起熱議,箭頭直接指向了閱卷組的組長。我們可以先看下這篇文章。  作家馬伯庸評論說,《生活在樹上》很難簡單地用「滿分」或「爛」來評價。文章使用了大量的生僻詞、生僻典故、祓魅與賦魅、實踐領域的劃分、理想期待範式等學術表述。
  • 你怎麼看?明萬曆趙秉忠狀元卷和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01近來,2020年浙江省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高考滿分作文持續引發熱議。很多人都讀了這篇滿分的高考作文,有人為考場能有這樣的「臨場發揮」暗暗稱奇,也有人因為文章過於「晦澀難懂」不得其法,質疑滿分是否恰當。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晦澀引熱議 作家馬伯庸:辭不配位 網友:文化應多元化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8月3日,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紅遍網絡,文章因艱深晦澀引發熱議。該文展現了考生豐富的閱讀量和廣闊的知識面,但也有人認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應簡潔、準確、易懂。對此,作家和網友紛紛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看不懂?生僻字解析和大神翻譯在這裡
    每年高考完後,除了分數,討論度最大的就是高考作文了。每年都會有那麼幾篇零分和滿分作文在眾多討論聲中悄然冒出來。今年拔得頭魁的當屬浙江的這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這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從這個分數判定之曲折就知道,這是一篇頗有爭議的作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說人話,不適合當成範文吹噓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
  • 高考滿分作文《在樹上》遭質疑,網友:理性看待,作文要真情實意
    近日浙江省滿分作文《在樹上》引起網友廣泛爭議,不乏一些教育專家和知名作家參與討論。隨著事件持續發酵,據多家媒體報導,湖北武漢市退休媒體人李未熟已向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實名舉報高考作文閱卷組長陳建新。與往年高考一樣,但凡是滿分作為都會受到廣大網友的追捧。毫無疑問,滿分作文代表了年輕一代的風採。然而,今年的滿分作為《在樹上》一經曝光後,就引起了很多讀者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