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國教育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本末倒置呢?並且歸結為高考呢?
由於高考選拔制度,導致社會、學校和每個家庭,異乎尋常的重視高考前的教育,胎教、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各類補習班。唯一的目標就是對付高考,出好成績,上好大學,上211大學,上985一流大學,甚至目標就是要清華北大。
高考這根指揮棒引導社會、家長相信: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幼兒園沒跑好,就小學加油跑,爭取比別人跑得快,超過別的同學。小學輸了,就加大初中力度,爭取在初中的起跑線上更有優勢。高中就更不用說了,畢其功於一役,似乎一輩子都壓在高中階段了。你追我趕,惡性循環,沒有一家敢掉以輕心,補習滿天飛,學生負擔更加壓力山大。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雖然每個人都知道,馬拉松長跑幾乎沒有人搶跑,也沒必要搶跑,起步階段搶跑的馬拉松選手大多倒在半路。但是,這樣淺顯的道理,沒有一個家長敢讓自己的小孩去試驗,去證明,沒有一個學校敢嚴格遵循科學的成長規律培養學生,社會和家長不答應。
導致的後果是什麼呢?就是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生智力未完全發育,認知能力未充分,身體未健全的階段就100%發力,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對身體造成了不可恢復的傷害。
按照生理髮育規律和人的智力發展規律,這個階段的學生是最應該充分接觸大自然,充分遊戲活動以增加感性認識,增強科學探究的興趣和能力,提前過度學習磨滅了學生原始的創造力和科研興趣。這種拔苗助長的學習,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更值得深思的是,高考結束,上大學後,學生的智力和身體達到人生的最佳狀態,學生的學習反而普遍放鬆下來,學習的動力也沒有那麼充分了。本應該勤奮學習的最好年華時光浪費在遊戲和各種課外遊樂,創造性已經在大學之前各種模式化、機械性的標準答案中消失殆盡,科研探究精神也在全社會考大學的功利性追求下沒有了情懷。
這就是每個學生人生的本末倒置,也是社會人才培養的本末倒置。
高考,特別是大學培養人才,評價人才的改革刻不容緩了。
大學生遊戲人生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