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認清網絡佔卜實質,不要被「倖存者偏差」迷惑雙眼

2020-12-13 齊魯晚報網

說起算命看相的迷信活動,不少年輕人一定嗤之以鼻。但是,一旦把同樣的活動搬到網上,而且以塔羅牌等源自西方的佔卜形式為賣點,事情好像就變得不一樣了。據報導,線上佔卜已逐漸從娛樂走向牟利,高收費、花式營銷等亂象層出不窮,一些所謂的佔卜師依靠「水軍」刷人氣,如果顧客給出不滿意評價就拉黑。部分沉迷於線上佔卜的年輕人在迷茫焦慮中淪為被詐騙的對象,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

根據筆者平時的觀察,相信塔羅牌等網絡佔卜的以年輕群體為主,甚至不乏高學歷者的擁躉。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他們會請教佔卜師;婚戀生活出現了矛盾和縫隙,也會找佔卜師算一卦。總而言之,在一些玩家的眼裡,萬事萬物仿佛都可以通過佔卜預測,拿不準的主意也可以由塔羅牌代勞。

如果僅僅作為一種娛樂活動,玩玩塔羅牌倒也無傷大雅。畢竟,職場人士工作壓力大,需要找到情緒舒緩的空間,而塔羅牌等佔卜具有心理暗示的功能,能夠讓人在一定時期內從硬邦邦的現實生活中獲得某種解脫。

但是,當遊戲成為一種灰色產業,甚至被人用來行使詐騙,其無疑走向了危險的方向。說輕一點,這是一種心理操控,佔卜師以塔羅牌為工具騙取顧客信任,提供一種虛妄的解釋;說嚴重一點,當佔卜師讓顧客沉迷於其間,並藉此獲得顧客的私人隱秘信息,就會引發諸多違法犯罪行為和逾越社會倫理的結果。

很多人相信塔羅牌,一方面固然來自其西化的前衛包裝,另一方面則離不開所謂佔卜的「準」。正如報導所言,很多塔羅牌佔卜師通過購買「水軍」,製造一種算命很準的假象,而真實顧客受吸引花錢算命以後,哪怕結果不準確,也找不到投訴維權渠道,想打差評就會被直接拉黑。從心理學上來說,不管怎麼樣的算命都存在一種「倖存者偏差」,歪打正著算準的案例會被無限放大,不光被佔卜師大做文章,也讓顧客信以為真,而算不準的情況則被人們忽視,或者被各種子虛烏有的藉口搪塞。

可以說,只要花錢請人算命,那唯一的結果就是受騙上當。區別只在於一些人被騙了還一無所知,甚至主動替佔卜師解釋,以尋求某種平衡,陷入自欺欺人的心理泥沼;一些人被騙後恍然大悟,卻發現根本沒有辦法挽回損失,甚至連打個差評出口氣都軟綿無力。

因此,監管部門出手規範所謂網絡佔卜活動就尤為必要。許多以營利為目的的網絡佔卜,都涉嫌構成了非法經營、虛假宣傳活動,對此,網絡平臺本來就有規範和整頓的義務。而對於騙取顧客錢財、侵犯他人人身權利的佔卜,公安機關等部門也要及時出手,以強大的法律武器進行打擊,為受其傷害的公民挽回損失。

當然,與很多線下佔卜活動一樣,網絡佔卜會以各種明目打法律的擦邊球,或者以私域流量的形式進行推廣營銷,從而與監管部門「躲貓貓」。從根本上來說,讓社會形成對這些新型網絡佔卜的正確認識,戳穿塔羅牌算命隱藏的把戲,才能防止其對社會造成更大危害。

與完全被封建迷信蒙蔽的人不同,多數玩塔羅牌的年輕人一開始有一種好奇和將信將疑的態度,他們本身具有一定科學素養,也有自己的邏輯判斷能力,只是被網絡佔卜設計的複雜心理陷阱所誘騙了。因此,引導年輕人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就要用強大的科學邏輯,揭露網絡佔卜的虛偽性。比如,讓年輕人意識到大量不「準」的算命結果被人為掩蓋了,幫助其認識「倖存者偏差」,就能讓他們明白塔羅牌只是博君一笑的遊戲而已。

當代青年工作緊張、精神壓力大,因為找不到合理的解壓渠道,部分人才尋求網絡佔卜的精神安慰。對此,社會還要在年輕人精神生活的「供給側」上下功夫,比如提供科學便利的公共心理諮詢服務,創建青年精神文化社群,為孤獨的年輕人創造互相理解和支持的條件。年輕人樹立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態度,為自己構建豐盈的精神世界,自然不會在網絡佔卜的虛妄中不能自拔。

(作者 王鐘的,摘自「光明網」)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倖存者偏差:一個與每個人密切相關卻被忽視的事實,必須了解
    倖存者偏差:是一種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邏輯謬誤 因此,飛機上最應該加強裝甲的地方應該是彈孔少,甚至沒有彈孔的地方,這就是統計學上著名的倖存者偏差理論。 人們往往過分關注目前的人和物,以及倖存的經歷,及顯著信息,而忽視掉了不在事件之內,或者無法倖存的人或物。就是不顯著信息,甚至沉默信息,從而容易犯下錯誤。這個理論可以運用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投資應警惕倖存者偏差
    來源:中歐基金倖存者偏差是指僅看到篩選後的結果,以偏概全,從有偏向的子集中得出面向全集的結論。倖存者偏差最經典的例子是關於二戰的一個故事,盟軍的飛機在空戰中損失嚴重,統計了倖存飛機的各部位中彈密度後,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而統計學家沃德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應該對機身上彈孔少的部位加強防護,理由是機身各部位中彈概率是一樣的,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僅統計能回來的飛機的特徵,就是倖存者偏差。
  • 深度科普:倖存者偏差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高考第一天全國二卷的考試地區「倖存者偏差」一詞火了這個詞語究竟什麼來頭?「倖存者偏差」的歷史「倖存者偏差」來源於二戰中一個著名的故事: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空軍是最重要的兵種之一,盟軍的戰機在多次空戰中損失嚴重,無數次被納粹炮火擊落,盟軍總部秘密邀請了一些物理學家、數學家以及統計學家組成了一個小組,專門研究「如何減少空軍被擊落概率」
  • 開車的「倖存者偏差」
    【 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的其實是在統計概率分布時一個典型的錯誤。錯誤在於對統計過程中對於基數的錯誤估計。如果上面這兩句話你看起來很難理解,那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A吃了一個偏方治好了某種病,於是說這個偏方可以治好這種病。
  • 騙子密碼:倖存者偏差
    這也說明了「幸運者偏差」在統計上的本質:其統計結果是經過篩選後的結果,並不是隨機的,因此也不具備普適性,所以不要輕易相信那些直銷者的話。所以,如果你真的以為「六個核桃」真能給人補腦,那麼你的智商也就停留在剛剛直立行走的年代。
  • 倖存者偏差:正確數據前的盲目,思考問題不要以偏概全!
    聲明:本文一切資料來源於網絡和書籍(若侵則刪),而本人非專業人士,所寫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也可能會有錯漏。本意為和大家分享交流,歡迎大家指正和補充,不喜勿噴,謝謝!大家好,我是舒宜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倖存者偏差。(這篇文章例子比較多,我就不總結了,想快速瀏覽的可以跳一下。)
  • 倖存者偏差——這個世界遠比你想像得複雜
    很多時候,不同的人面對不同的事物,會因為自身的立場、角度、見識,會因為看到的是表面還是內裡,整體還是局部,現象還是實質,而得出截然相反的判斷和結論。時刻用倖存者偏差的理論提醒自己,當理性健全的人,做行為正確的事。當你理解了倖存者偏差,你就不會成為一個「鍵盤俠」,不會因為一知半解就開罵,不會因為互不理解就掐架。
  • 機械行業中常見的倖存者偏差問題
    這個故事被後人用一個詞語概括—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指的是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此資訊可能會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倖存者偏差,是由優勝劣汰之後自然選擇出的一個道理:未倖存者已無法發聲。人們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 倖存者偏差,看不到的真相最致命
    那是因為「倖存者偏差」導致的錯覺,畢竟,只有活著的人才會說話。每個人都不要低估疫情的風險,不要因為「倖存者偏差」,讓取之不易的勝利又付諸東流。那什麼是「倖存者偏差」?1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是2000多年前古羅馬一名叫做西塞羅的政治家提出。
  • 什麼叫倖存者偏差?
    這就叫倖存者偏差。我們在求職和工作中,經常會碰到諸多問題。通常會去求助成功的「過來人」問問他們,例如,讀書拿大學文憑到底有沒有用?怎麼樣才能找到月薪過萬的工作?怎麼樣在職場中快速升遷?等等問題。上述成功者給出的答案都對,但都是倖存者偏差。都只是一部分真相。這就跟我們小學語文課本裡面的一篇文章《小馬過河》一樣,我們問別人得到的成功經驗答案永遠是片面的,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
  • 倖存者偏差你真的理解了嗎?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指的是在做統計分析時,我們只專注於那些成功的例子,從而得出以偏概全的錯誤結論。簡單來講,成功的例子往往只屬於少數,如果我們只看成功的倖存者,而忽略那些大部分的「失敗者」,那麼就會得出很多不符合常理的荒唐結論。我們先來看下倖存者偏差的故事來源。二戰期間,為了加強戰鬥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
  • 91思維模型:倖存者偏差
    這種邏輯謬誤在統計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術語叫做「倖存者偏差」。一、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通過只統計來自倖存者的數據,只能看到經過特定的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沉默的數據)。
  • 股市中的倖存者偏差
    來源:雪球倖存者偏差,指的是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因為死人不會說話),此資訊可能會存在與實際情況不同的偏差。倖存者偏差,是由優勝劣汰之後自然選擇出的一個道理:死人不會說話。人們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 辭職之前請確定你真正理解了倖存者偏差
    什麼叫做倖存者偏差呢?話說二戰期間,戰鬥過後,工程師研究飛回來的飛機身上的彈痕,本來軍方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的防彈程度。但是統計學家沃德確提出恰恰相反的觀點,很簡單的道理,彈痕少的部位被擊中的飛機估計都是飛不回來了,所以導致了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最後經過驗證,證明沃德的統計學理論是正確的。這就是一個很經典的表現倖存者偏差的案例。
  • 倖存者偏差
    記得某年某省的高考題作文材料是「倖存者偏差」的故事。這則故事很有哲理,儘管仍然有一定局限性。
  • 醫療服務質量評價中的「倖存者偏差」分析
    這種推理的方法與日常理解的邏輯關係有點出入,這就叫倖存者偏差又叫「倖存者謬誤」,反駁的是一種常見邏輯謬誤,即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之後的結果,忽略被篩選掉的信息,使對事物的認識僅限於某一偏面,甚至是與事實相反的結論。二、倖存者偏差對醫療服務質量服務評價的偏差表現1.相信療效。在醫療服務質量評價中,稍不注意也會犯倖存者偏差的問題。
  • 倖存者偏差:被忽視的大多數,才最致命
    這就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這個概念,是從戰爭中的一個故事來的。在二戰期間,空軍是每個國家最重要的戰鬥力之一,為了減少戰鬥機的損耗,各國都派了大量的專家來研究如何保護戰鬥機,在保證戰鬥力的同時還能減少戰損率。
  • 巧用「倖存者偏差」,讓我們的生活更舒心
    」倖存者偏差「雖然是經典的統計學案例,但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也常常與統計學打交道,尤其是講「偏差」這種心理學範疇的概念,跟我們每個人的決策判斷又息息相關,其實也屬於心理學範疇,興趣猶濃,今天跟大家分享這個有趣的故事,以及我在生活中的一些使用心得——你會發現其實我們都是生活中使用科學原理的能手。
  • 倖存者偏差和烏合之眾
    05—倖存者偏差的現象在此我們得提到「倖存者偏差」現象,比如以下例子:A:學校組織郊遊,老師問:沒來的同學舉個手,好,人齊了,我們出發吧!不勝枚舉~06—古老的故事追溯倖存者偏差現象的源頭,有個古老的故事。在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有一個大思想家叫做西塞羅,這個西塞羅是一個無神論者。
  • 有一種窮人思維,叫「倖存者偏差」!(深度好文)
    就在於人們更關注那些高學歷卻很落魄和低學歷又很成功的人,不經意間忽略了更多高學歷成功人士和低學歷沒有成功的人,這就是一種倖存者偏差。以前的股票,現在的知識付費、網上直播、自媒體,都有人賺了錢,看到這些賺錢的,一群人衝進去想要分一杯羹,認為他成功了,那自己就也行,這同樣是一種倖存者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