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明清時的「心臟」,火災時咋辦?

2020-12-19 灰塵緣份

「火」既可以給人類進步作出突出貢獻,給人類生活提供幫助和便捷,也可以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火。一點點很小的火星,一不小心也許就會造成災難;用火不當,或者治理不好火,也往往很輕易發生火災。火災給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建設發展造成很大的損失,所以自古消防安全十分重要!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共有宮殿9000多間,是中國當時至高無上的皇帝居住和活動的地方,不僅皇帝,在裡面居住還有嬪妃及太監等各類宮廷服務人員上萬人,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家」。紫禁城對應著中國古代星象學中天帝所居的紫微垣,被視為世界的中心。紫禁城還是中華國寶薈萃的聖地,是傳統藝術展示的殿堂。明、清皇家收藏的珍寶地域覆蓋廣(遠及歐洲)、時代跨度大(從新石器時代到近代) 、種類數量多(150萬件各類藝術品)、品質等級高(皇家收藏),使紫禁城成為世界上最璀璨的人類藝術寶庫之一。紫禁城如此核心和重要,而且建築以木質材料為主,木質是易燒物,如果發生大火,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況且當時也沒有先進的消防防火設備設施;那它的防火滅火設施有那些呢?

金水內河

一、 明代實行「火政」制度;建立「火兵」隊伍和義務消防組織「火灶」。設置水缸、麻搭、火鉤、組織人員,組織人員巡視、遇火則擊拆報警並用配備的甕、水桶等器具救火。到了清代則建立了專門的滅火隊伍—八旗火班。為保證救火效率,當班的火班官兵要將失火點附近街道中的人員疏散,以保證道路暢通、順利吸水還可以保障失火之處不會發生趁亂行竊的問題,這樣的救火思路和現代消防中的某些原則不謀而合。此外,還制定了《紫禁城內及圓明園火班章程》。

二、激桶;順治年間激桶就已出現,因激桶在滅火中的關鍵效能和滅火效果,故自雍正五年起,清宮內遍設激桶。它是這一種人力操作的噴水滅火設備。利用槓槓和活塞原理,通過一提一壓,將水桶內的水噴射出去,達到滅火的效果。清庭對激桶的管理方法有:儲存在專門的庫房內;對激桶的數量定期核查;定期派人對激桶情況進行查驗,如發現破損情形,馬上進行修理。光緒年間,因貞度門曾發生火災,光緒皇帝曾下旨對火班進行整頓,重新制定《火班章程》。從內務部挑選出200名精裝的蘇拉分兩班充當激桶兵,每晚宿值激桶兵操練激桶一次,確保激桶使用技藝嫻熟。

三、吉祥缸;明清時期紫禁城內遍布吉祥缸,用以滅火,因忌諱「水」「火」兩字,便稱其為「吉祥缸」「太平缸」。據記載,清代宮廷內共有吉祥缸308口,每天有人負責挑水,保證水缸滿水;夏季保證水質乾淨,冬季保證缸內水不被凍結,每口缸下設置炭爐,晝夜不息為缸內水加溫。

吉祥缸

四、紫禁城引水;出於風水、生活、觀賞,基於防火、滅火之用,紫禁城設計了內河、水池、水井、水缸。明朝天啟年間,武英殿西油漆作發生火災,正是內金水河解了燃眉之急。在紫禁城的每個宮殿的院落,門邊都掘有水井,除了用於日常生活,一旦發生火災也可就近取水。此外,紫禁城內的御花園、慈寧宮等宮苑築有池塘,除觀魚玩賞之用,在緊急情況下池水也可以用來滅火救急。

相關焦點

  • 紫禁城有9999間房子,卻沒有一間是廁所,要是皇帝臨時內急咋辦?
    眾所周知,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在這偌大的故宮中,紫禁城的房子是9999間半。在古代,9是陽數,四個九就是極陽之地,十分吉利,所以故意只建9999間半,然而,大家現在在遊玩紫禁城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這麼多間房裡卻沒有一間是廁所這。
  • 盡覽風華:紫禁城見證明清歷史變遷
    白玉交龍紐「天子之寶」 圖片由故宮博物院提供【光明學術筆談】紫禁城建成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朝二十四帝,近五百年時間中以此為國家中樞之地,政之所出,號令天下。紫禁城從明朝「永樂之治」肇建,到清朝「康乾盛世」定格,是我國明清兩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盛世風華歷史的見證者。古代社會,都城是國家的政治、軍事中心,皇宮是國家的中樞之地,建宮遷都是國之大政。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詔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宮殿」,是其建宮遷都決心確定的標誌。隨之下令建長陵,疏通大運河,為遷都作前期準備。
  • 與歷朝皇宮相比,明清紫禁城原來那麼小?
    紫禁城,也就是現在的故宮,乃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城,有著近五百年作為皇宮的顯赫歲月。似乎比秦鹹陽,漢長安、洛陽,南朝建康,隋唐長安都要長久和輝煌。很多人都去過故宮,都會被故宮的金碧輝煌、綠瓦紅牆、高閣大殿彰顯出來的皇家氣度所折服,以為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座皇家宮城。
  • 紫禁城600年!450餘件文物貫穿這座城的「時」與「空」
    西雁翅樓展廳通過「1406年·永樂營北京」「1420年·紫禁城建成」「1535年·欽安殿奉道」3個歷史節點,講述了北京皇宮營建的序幕、告竣和明代紫禁城內布局的改變。明代時紫禁城什麼樣?現存的圖像資料鳳毛麟角,展廳中,一套明代《徐顯卿宦跡圖冊》為我們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生動資料。「《徐顯卿宦跡圖冊》記錄了徐顯卿作為一位明代翰林官員的成長曆程和仕宦生涯。
  • 紫禁城幾乎全是木建築,為什麼600年裡卻很少發生大火?
    世界級殿堂紫禁城內的建築物幾乎全數是木製的,在氣候乾燥且沒有現代消防器具的明清時代,紫禁城是如何防火的呢?一、神奇的防火器具紫禁城號稱有9999間半的房屋,象徵著皇帝的「九五之尊」,實際上並沒有9999間房子,但也是一座有著8707間房屋的巨大宮殿建築群,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宮建築群。
  • 紫禁城防火:木構建築群的終極挑戰
    原標題:宮苑雜談︱紫禁城防火:木構建築群的終極挑戰紫禁城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總建築15萬平方米,內有宮殿70多座,房屋 9000餘間,上至皇帝后妃下至太監宮女有上萬人生活在紫禁城之內,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家」。
  • 宮苑雜談︱紫禁城防火:木構建築群的終極挑戰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總建築15萬平方米,內有宮殿70多座,房屋 9000餘間,上至皇帝后妃下至太監宮女有上萬人生活在紫禁城之內,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家」。在明清兩朝,皇宮失火時有發生:明正德四年(1509年)文淵閣失火,燒毀大量書籍;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太和殿起火,因「災出非常」康熙皇帝頒詔天下;雍正三年(1725年)吏部文選司起火,吏部所有檔案被焚毀;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交泰殿起火,令太上皇乾隆和初登帝位的嘉慶深感不安……大小火患的發生加上集中分布的木結構建築群,「火患」甚至成為皇帝們的「心腹之患」,而乾清宮
  • 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題材背景
    所以明清兩代的皇宮,就成為「紫禁城」。  紫禁城東西寬約750米,南北長約970米,周圍環有10米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四周各有角樓1個。紫禁城佔地面積72萬餘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紫禁城有大小院落90餘座,房屋980棟,計8704間。紫禁城的布局規劃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風水和陰陽五行說的影響。建築沿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
  • 紫禁城幾乎全是木建築,600年裡卻很少發生大火,靠的是什麼?
    世界一流的紫禁城裡的建築幾乎全部都是木質的,在氣候乾燥、沒有現代消防設備的明清時期,紫禁城是怎麼防火的?紫禁城號稱擁有9999間半的房屋,象徵著皇帝的「九五之尊」,其實並不是9999間房屋,而是一個擁有8707間房屋的龐大宮殿建築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這個房子有八千多間,幾乎全是純木造的,可以說存在致命的安全隱患,即火災。
  • 北京一「爛尾」宮院,曾經歷四次火災的延禧宮,已恢復開放
    紫禁城是眾所周知的,因為它是明清時期皇帝居住的地方。12月22日,延禧宮將重新開放。延禧宮是東宮的第六宮之一,在明清時期曾是嬪妃居住的地方。道光二十五年前去世後,由於一場意想不到的大火,這場大火只剩下宮門。宣統元年,在原來的地址建了一座西式建築。根據歷史記載,延禧宮位於紫禁城的東部,屬於故宮第六宮之一。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原為長壽宮,嘉靖十四年改稱延祺宮。
  • 大明皇帝前赴後繼修宮殿,朱棣建的紫禁城,到明朝滅亡還在修
    不過起火時朱棣並不在大殿裡面,算是逃過一劫。但是這也把永樂皇帝嚇得不輕,心中暗自覺得是自己篡位又遷都觸怒了祖宗,趕緊跑到太廟去懺悔,溜溜跪了一整天。不過祖先們似乎並不打算就此原諒朱棣,過了兩年乾清宮又走了水。咋辦?
  • 恢宏壯闊 氣韻生動品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_藝術鑑賞_中國...
    紫禁城原為明清兩代皇宮,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廷建築群。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8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將發行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幣共7枚,其中包括1公斤圓形金幣、3克圓形金幣、2公斤圓形銀幣、5克圓形銀幣各1枚,以及15克長方形銀幣3枚。
  • 9999間半還是8707間,昔日「紫禁城」到底有多大?說出來你別不信
    故宮在古代被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是明清兩代皇帝的皇宮,現在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故宮博物館」。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殿宇是磚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繪,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築群。那麼,故宮有多少間房呢?
  • 北京紫禁城為什麼改名叫「故宮」?紫禁城在當時又有什麼含義呢?
    明清兩代的皇宮在建成時,原本就叫「紫禁城」,而不是現在所說的「故宮」。說起紫禁城名字的來源,還要從天上的星星說起。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紫禁城:「紫」取自紫微垣,古代人們對於宇宙的一種遐想。人們把天上的數以百計星星們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位於中央的是「紫薇垣」,住著眾仙之王的天帝,所以人間的皇帝自稱天子,也幻象自己住在天下的中央,所以取了「紫薇垣」中的「紫」字。「禁」,就是禁止入內的意思,這裡皇帝住的地方,一般老百姓禁止入內。
  • 紫禁城失火後毀掉無數寶貝,原因都怪溥儀,因為他想做一件事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朝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中心,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更是達到了九千多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 紫禁城的由來:故宮為什麼俗稱叫做「紫禁城」?
    故宮是中國明清時代的皇家宮殿,在那時候被稱之為紫禁城,故宮是後來才叫的。這座城是中國古代宮廷的建築精華,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的佔地面積就達到了15萬平方米,整座城裡面大大小小的宮殿有七十多座,毫不誇張的說光房屋就上千間。
  • 曾經歷四次火災,還曾「爛尾」
    延禧宮是東六宮之一,明清兩朝均為嬪妃所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起火,僅剩下宮門。宣統元年(1909年)開始在原址修建一座3層西洋式建築——靈沼軒,但由於國庫空虛,最終成為一棟延續百年的「爛尾樓」。你計劃去打卡嗎?網友評論延伸閱讀「魏瓔珞」的延禧宮都經歷了啥?
  • 北京一「爛尾」宮院,曾經歷四次火災,於昨日恢復開放
    北京作為一個比較發展的城市,在這裡的建築以及公園的建設是十分先進的,在古代同樣也是很多皇帝進行坐落的一個地方,在這裡遺留的古蹟也是十分多的,被人熟知的就是故宮,因為故宮是明清兩朝代的皇帝居住的一個家。根據史料的記載,延禧宮是坐落在紫禁城的東邊附近,是屬於內廷東六的其中之一,在明永樂十八年的時候, 進行建造的,剛開始的名字是長壽宮,但是在嘉靖十四年的時候,進行了改名,叫做延祺宮。在康熙二十五年的時候,進行整修,修建以後換名字,叫做延禧宮,有著迎福請喜的意思,建在前殿裡面懸掛的牌匾是乾隆御是親自寫的,延禧宮一個是在紫禁城裡面,進行修建以及整改的次數最多的宮院。
  • 解密紫禁城名字來歷 現在為什麼叫做故宮
    去天安門遊玩的朋友,一定會去故宮看看,明清兩朝時,故宮是國家權力中心,現在雖然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博物館,但走進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皇家的威嚴。但是故宮這個名字,並不是它原來的稱謂,明清時被稱作紫禁城。許多人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那什麼時候又改名叫了故宮呢?
  • 紫禁城600年的神秘往事,讓他痴迷了半輩子
    他在《我的前半生》裡這樣寫道:令我驚訝的是,我離開故宮時的那幅陳舊、衰敗的景象不見了,到處煥然一新。在御花園裡,我看到那些在陽光下嬉戲的孩子,在茶座上品茗的老人。我嗅到了古柏噴放出來的青春的香氣,感到了這裡的陽光也比從前明亮了。我相信故宮也獲得了新生。始建於公元1420年的故宮,到如今已經整整600年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