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到底做不做?上學前讀書識字,弄清楚這點很重要

2020-12-19 百家號

學前教育到底做不做?上學前讀書識字,弄清楚這點很重要

現在有很多幼兒園提倡孩子提前學習,小編記得小編是在幼兒園學習的從1到10,左手寫完右手寫,小學一年級之前都是左手,後來被父母改到右手去的,對的,我被打過。後來說用左手的孩子聰明,我爸媽又跟人說我小時候就是用左手的。

有些父母,真的很在意自己的子女優不優秀,也有很多父母是害怕自己的子女不夠優秀以後在學習上,工作上比別人差,過的生活沒人好。其實但有再多也沒有用的,今天的孩子,你不知道他們明天會變成什麼樣。

前一整子,要與劇終於下令:禁止幼兒園提前教孩子讀書識字。

其實這項禁制令下來之後慌了的不僅僅是那些「師資優渥」的幼兒園,還有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他們擔憂孩子以後要是上學了怎麼辦,別人都認得的字和能背的古詩詞,自家的孩子一概不知。

有些孩子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上了小學以後,身邊全是「神通」,自己卻是個普普通通的小學生,小孩子成績差可能不會特別的著急,但是家長肯定就很著急了,連帶著孩子小小年紀就學習壓力巨大。

就如華華在上小學的時候,華華媽發現他的成績比同齡孩子差太多,明顯就是跟不上的狀態,可急壞了,立馬報了語數外培訓班,平時學校作業都不愛寫的華華參加培訓班之後作業更多了,不會做,做不完,華華就哭,一哭華華媽就上火,說花錢給他上的培訓班怎麼一點效果都沒有,別人家的孩子個個頂優秀。而在一旁看見現象的華華媽弟媳就著急了。她家孩子正在上幼兒園呢,但是這家幼兒園可比那種什麼雙語幼兒園之類的差太多了。趕緊地就讓自家的孩子換了幼兒園。

很多人說,小孩子要早一些讀書寫字,這樣以後上學的時候就不會跟不上了。很多家長都以寶寶會背詩識字為榮,但是這樣的事在一個孩子身上出現,不覺得很令人難過嗎?很多孩子只是單純地覺得,他們這樣做了就會被表揚,他們做了這些就會得到關愛,有些孩子就是為了討好身邊的大人而這樣做的。

而孩子在3-6歲之前,需要的僅僅只是開發智力和創造力,而不是用已經擬成的知識去框柱他們,也不是多教幾個字就能證明他們在上學之後就能一直平步青雲。

對於學前教育,到底有沒有用。其實沒有準確的答案,要看你的孩子對這些東西有沒有興趣,還有根據孩子的特性去引導他們,帶他們學會更多的知識。但絕對不是將孩子禁錮在某個地方去一遍一遍地教會他們。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別做許幻山—性格養成很重要,三分鐘了解學前教育
    最近熱播劇《三十而已》中,林有有和許幻山的劇情讓人「印象深刻」,許多人都對林有有感到氣憤,但其實一個巴掌拍不響,許幻山優柔寡斷沒主見的性格也讓人難以接受。 學前教育與兒童發展學前階段是兒童神經系統迅速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候,孩子接受的能力逐漸增強,讓孩子增加學習的興趣,對待學習能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更有助於培養他們的性格與成長。 那麼如何進行學前教育呢?首先我們要對學前教育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 一些大學生沒弄清楚:為什麼讀書?
    不禁問道:讀書為什麼?;什麼而讀書?這個問題看似老生常談,內涵卻極其豐富!現在許多人真的沒弄清楚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包含著一個人的人生目標,價值取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總理在少年時代立下的宏偉志向,表現了為國家和民族而奮鬥終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 學前教育要立法了,園長們可別為滿足家長再做這件事,做了就違法
    從新華網得知,近日,教育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為學前教育立過法,所以這部學前教育法草案備受關注,草案中有一條提前給園長們劇透一下,同時也特別需要園長們引起注意,如果今後再為了滿足家長做這件事,很有可能就是違法了。這一條是什麼呢?
  • 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上?一年級娃親身體驗,學會這些太重要了
    幼小銜接培養4種技能,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兒童入學前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學前教育做好入學前的知識儲備。比如幼兒園大班時教授些漢字,做些簡單的算術。在幼小銜接中,閱讀恰是將幼兒園時孩子的口語技能向小學書寫技能的重要轉化,閱讀更是作為識字的途徑,將識字向寫作的重要過渡。閱讀能力的培養,唯有多讀、大聲讀、長期堅持讀。
  • 閱讀名著很重要,家長做對三個步驟,一二年級識字量少也可讀名著
    閱讀不讀名著是浪費多家長都很關心孩子的閱讀寫作能力,都想給孩子從小打好閱讀的基礎,但是一二年級的孩子識字量有限,家長很想引導孩子讀好書,但是又苦於孩子識字太少了。這樣做孩子讀書的效果是很差的,也可以說是假讀書,關鍵是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將來還不好糾正。那麼一二年級的孩子到底該不該讀名著呢?該如何去讀呢?答案是肯定的,文學名著作品無論是從創作的藝術的角度,還是從深刻的思想內涵角度,都是非名著作品不能比的。
  • 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學前班?
    可能爸爸媽媽們會擔心:上不了學前班,我家上的公立幼兒園不能提前教知識,孩子上小學,能不能跟上啊?跟不上這怎麼辦啊?從今天起,本號會選發一些舊文,希望對家有小一娃的爸爸媽媽有所幫助。老讀者們,如果您覺得本文有益,可否麻煩您幫我點讚、在看、轉發?
  • 別讓識字變成閱讀的天敵
    ,或者把早期識字當成了早期閱讀的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因此很看重幼兒是否識字以及識字的多少。  識字重要不重要?識字重要。  但識字是在小學裡有足夠時間可以完成的事情,不應成為幼兒園階段孩子學習的重點。為什麼要把識字放在小學而不是幼兒園來教?
  • 做小炸魚時,外面裹的粉到底是啥?弄清楚後保證炸出來的魚很好吃
    做小炸魚時,外面裹的粉到底是啥?弄清楚後保證炸出來的魚很好吃現在喜歡吃肉的朋友越來越多了,很多朋友如果一頓飯不吃肉的話就會感覺特別的難受。肉的種類也有非常多,不過很多人都擔心肉吃多了會長肉。所以這時候吃魚肉就是非常棒的選擇了,因為魚肉吃了之後是不會長肉的,而且還對我們身體的好處有很多,最重要的是還特別的好吃。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小炸魚的做法,炸著吃的魚非常的好吃,脆脆的,孩子們都比較喜歡吃。
  • 人為什麼要上學接受教育
    如今,人類的啟蒙越來越早,早到在娘胎裡已經開始接受胎教,出生後幾個月就可以去早教中心接受早教,長到三歲便進入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再往後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人為何要上學接受教育呢?在現代社會,一個人如果不上學,他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呢?他的前二十年會是如何度過的呢?引人思考。在舊社會,大多數女性是沒有資格上學的,那個時候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平民百姓家的女子,只能做做女工,乾乾農活。哪怕是在解放以後,許多貧困地區的女孩子依舊沒有上學的機會。
  • 閱讀、背詩、識字和練字,你不知道的先後重要順序
    我個人也不支持這種做法,認為孩子在有限的學習時間裡,應該有比背詩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比如閱讀、識字和練字等等,因此決定行此文,想從閱讀、識字、背詩和練字4個方面來談一下,到底哪個重要?哪個更能終身受益?(註:以下文中的所指對象,為低年級和幼兒園中大班學生,是我個人教育孩子的心得。
  • 娃不認字,每天哭著上學!教娃識字≠強迫識字,2招解決!
    對此,「過來人」都各執一詞,主要分兩個陣營:①孩子還小,認字會限制想像力;②孩子認字過晚,上學有壓力,一定要打提前量。科大大這裡說句公道話,孩子識字過晚,初上小學的確可能會面臨壓力。但過早被迫認字,也並非好事!有可能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喪失學習興趣。那這麼說是不是前期啥都不用做了呢?
  • 你還在糾結要不要識字,別人的孩子已經會讀書了,如何教孩子識字
    孩子剛上一年級時,當別的孩子還在看拼音讀書時,大寶已經實現無拼音識字,喜歡捧著大部頭的厚書閱讀,沉浸在讀書的樂趣中,樂此不疲。剛上一年級時,有的孩子寫不完作業,因為有很多題目的字不會讀,碰上攔路虎,導致作業速度慢。如果孩子識字早,寫作業就會很快,做起作業來也比較輕鬆自如。
  • 預產期前兩周,這幾個問題孕媽要弄清楚,和分娩息息相關
    前幾天閨蜜突然「開竅」了,她打電話問我,臨近預產期,是不是要準備一些什麼,或者要清楚了解一些關於生產的知識。確實是這樣的,預產期前兩周,孕媽與其各種焦躁,倒不如找點事做來打發時間,弄清楚和分娩息息相關的這幾個問題,各方面都了解了這樣生產的時候才不會手忙腳亂,也不至於把事情弄得一團糟。
  • 為了幼升小 孩子哭著識字|不注意這幾個點,家長用力越大傷害越大
    想像一個識字零基礎的娃,剛剛入學沒幾天,面對一本天書怎麼讀題、做題?不掉隊才怪。再來看這道小學一年級的語文題目,考察的內容有段落句數、多音字、句意理解、信息提取、拓展想像,這可不是簡單的識字了,其中每一樣都需要閱讀能力。
  • 給娃讀繪本的時候「指讀」識字好嗎?別在大腦發展到這步前這樣做
    導讀:給娃讀繪本的時候「指讀」識字好?別在大腦發展到這步前這樣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給娃讀繪本的時候「指讀」識字好?別在大腦發展到這步前這樣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讓孩子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和樂趣?在小學前,家長可以這樣做
    現在的家長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智力開發,兩歲開始就給孩子上各種早教課,或者在家裡教孩子背詩、數數字等,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以後上學成績好。因此,上小學前,有很多孩子已經「讀書破百卷,張口背古詩」了。用語調肢體輔助孩子理解圖書內容孩子在學齡前,識字量比較小,獨立閱讀主要通過對於色彩和圖畫的辨識,達到理解的目的。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從小由家長陪伴閱讀。家長可以通過對故事的提前了解,在講解過程中,用誇張的語調來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同時用肢體語言來輔助孩子理解。
  • 5歲孩子識字3000,父母卻說自己沒做什麼,只堅持了一件事
    導讀:5歲孩子識字3000,父母卻說自己沒做什麼,只堅持了一件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5歲孩子識字3000,父母卻說自己沒做什麼,只堅持了一件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識字不讀書,「有文化」也可等於「沒文化」
    沒文化,即不識字。經過了掃盲,識得「刀馬牛羊」,能讀書看報了,就不叫文盲了,就算「有文化」了。照這個概念說,當下,國人幾乎沒有「沒文化」的了。但我說,識了字的「有文化」,有時完全可以跟不識字的「沒文化」劃等號。為啥?道理也簡單。文字是工具,是記錄有聲語言的視覺符號。
  • 我是一名初三學生,很迷茫:上學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上學讀書到底為了什麼?這既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很難用話語能夠解釋得完整的;這又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上學讀書就是為了改變自己有資本、有能力。很多人都曾經對此迷茫過,或像你一樣正在迷茫之中。我認為,當一個人在做一件事而產生迷茫的時候,是不應該放棄做事,而是應該把事情繼續下去。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其實「得來」的時候,已經「踏破鐵鞋」了,「踏破鐵鞋」的過程是漫長的、坎坷的、痛苦的,這過程中肯定也會有「迷茫」。但是無論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主人公依然選擇的是堅持,所以才有了最後的「得來」。
  • 孩子先識字還是先學拼音,這個問題不搞清楚就別談自主閱讀了
    …那麼到底先學拼音還是先識字是更符合幼兒智力發展的科學方法呢,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學拼音,為什麼要學認字,他們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呢?其實看書這件事具有深度和廣度,我們要去理解什麼是真正的閱讀,閱讀又是為了什麼呢?會認字不代表會讀書,會讀書不代表具有閱讀思考的能力,而不具有閱讀能力就無法吸收知識學為所用。在如今「大語文」教育思潮下,語言的學習正從應試知識轉為文學修養和思維方式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