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4種自理能力的孩子,上幼兒園媽媽少擔心,老師也更省心

2020-09-07 小萌娃成長日記

幼兒園開學了,很多家長開始焦慮起來。尤其是小班的媽媽們。擔心孩子去幼兒園不適應,哭鬧、不好好吃飯、不睡覺、會不會尿褲子、有沒有朋友……

幼兒園可以說是孩子的第一個集體生活,也是孩子心理、品格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媽媽們與其在家焦慮的擔心孩子,還不如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幫助他們養成一些自理的好習慣,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也不是一天就什麼都會了。所以,不要抱著孩子上幼兒園這些技能就自己會了的想法,良好的作息習慣和自理能力,得益於我們日常的家庭教育。而不是全推給老師去幫忙教育,老師更多的精力應該是去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

01 學會使用碗筷,獨立自主吃飯

近日, 廣東某幼兒園發生的一起女童墜樓案件,引起網友們熱議。 原因是因為當天中午吃午餐的時候,4歲女孩沒吃多少就把老師給打好的飯直接倒掉了,當時老師看到了這個情況之後並沒有說話。

而臨近放學時,其他小夥伴都在積極地等待著放學回家,可是女孩卻被老師單獨留在了2樓,要求女孩反思自己的行為。最後,女孩想翻越護欄回家,不幸墜落。 好在沒有性命之憂,但還是受了不少傷。醫院的診斷是左側頜骨帶骨骨折及軟組織損傷,下巴被上齒由內到外磕穿,出現穿透性裂傷,兩顆門牙脫落,全口牙齒鬆動。

我們常說「民以食為天」,好好吃飯是我們基本的生存技能。而且孩子有處在長身體的關鍵環節,每天的活動量也不少。孩子在家是幾個人照顧她一個,或者至少是1對1,可去了幼兒園,通常是幾個老師看一群孩子,如果孩子自己吃飯都不會,老師一下很難照顧過來,就有可能餓肚子。而且孩子越被家長餵飯越不愛吃飯,尤其是那些被強迫吃飯的。形成一些非常不好的飲食習慣,比如挑食、吃飯要看電視等。孩子入園前,我們最好教會孩子用碗筷自主進食。

02 每天3杯水,會自己主動喝水

網上有媽媽求助,孩子在家各種果汁、飲料,還得換著杯子喝水。上幼兒園之後可以一天不喝水,回來嗓子都啞了。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提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生命、促進幼兒健康發育作為首要工作。幼兒年齡越小,身體裡就需要比例較大的水分。水是生命之源,可以幫助我們促進代謝、預防便秘。

現在很多孩子都很不喜歡白開水,都要老師、家長提醒才喝水。

明事理的家長知道孩子不愛喝水怪不到老師頭上,有的家長就會覺得孩子在家好好的,怎麼一到學校就出問題,那肯定就是老師沒照顧好,責怪老師不給孩子多喝水。估計沒有人願意受這樣的責怪。所以,會自己主動喝水的孩子,不僅對自己好,老師也要給孩子點讚。

03 獨立安靜睡午覺

「你還在一個人中午不睡覺,還發出很大的動靜影響其他小朋友休息,家長中午來接孩子回家睡覺,下午再送來學校。」

鄰居家的孩子才上幼兒園幾天就被「叫家長」了,本想著孩子上幼兒園可以輕鬆一點,沒想到自己孩子不午休,中午都得接送。現在很後悔沒讓孩子養成午休的習慣。

午休不僅有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而且培養孩子獨立入睡和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孩子們乖乖睡覺,守護孩子的老師也能輕鬆,更有精力在孩子醒來的時候照顧孩子和教育孩子。

04 可以自己如廁

有的孩子不願意在學校喝水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自己不會穿脫褲子,少喝水就可以少上廁所,所以孩子在幼兒園就憋尿、不喝水等。

幼兒園裡幾個老師負責這麼多孩子如廁,如果有尿急的情況,難免會尿褲子。如果其他小孩子不尿褲子,就那麼幾個孩子老是尿褲子,孩子之間無意的交流「誰誰誰又尿褲子了」,可能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影響。甚至有的還不敢和老師說自己尿褲子了,老師要過段時間才發現孩子尿了,甚至有可能穿著溼褲子回家,這樣不僅孩子會挨冷受凍,引發感冒。激發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矛盾。

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掌握這4種基本生活技能,媽媽們就不用過於擔心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了。當然,也要記得孩子,有問題要大膽地尋求老師幫助,會表達自己需求是很重要的溝通技巧喔。

相關焦點

  • 上幼兒園前,孩子需要掌握哪幾種自理能力?
    九月就要來臨,即使再不想放手,父母們也要把小神獸送到幼兒園開啟新生活了。很多爸爸媽媽都擔心,沒有父母在身邊,孩子的衣食住行會不會被照顧得妥善。雖然,幼兒園裡有老師,但是一個老師要同時照看那麼多小朋友,不可能對每個孩子都面面俱到。所以,在入園之前,培養好孩子的自理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孩子入園前,應該掌握哪些必備的自理能力。
  • 寶寶上幼兒園前,父母堅持培養這6種能力,入園後帶更省心
    現在不少家長在孩子3歲時,就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了,當然也有父母覺得3歲上幼兒園太早了,這件事到現在還存在爭議,在我看來不管家長是怎樣打算的,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需要讓寶寶掌握基本的生存能力,否則孩子就算到了幼兒園也會遭罪,甚至可能會被勸退。
  • 孩子什麼時候上幼兒園最合適?關鍵還要看這「3種能力」的掌握
    關鍵還要看這「3種能力」的掌握和許多媽媽一樣,何女士也是一個為了是否要早點送孩子上幼兒園而難以下定決心的媽媽。何女士的兒子今年已經3歲了,身邊大部分同齡的孩子都已經開始讀幼兒園了,但是何女士卻更傾向於讓孩子遲一些再上學。
  • 上幼兒園前,孩子必須掌握的6種自理能力
    我們都知道進入幼兒園的寶寶要學會自己做很多事情所以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孩子成長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哪些自理能力是上幼兒園寶寶必須掌握的呢?老師不可能給每個寶寶餵飯如果孩子不會 「吃飯」這種簡單的事情都會引起寶寶的緊張情緒不僅影響寶寶的健康還會影響寶寶對幼兒園生活的認可自信心也會受到影響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自己學會拿勺吃飯不挑食不偏食吃飯時要專心並且能在規定的時間裡吃完
  • 即將上幼兒園的寶寶,必須具備的幾種自理能力
    一個老師面臨的是幾十個孩子和幾十個家長,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些擔心自己寶寶不能適應幼兒園生活、害怕老師照顧不周的寶媽們,這不是擔心就能解決的,只要自家寶寶自理能力夠,老師絕對會照顧到位的。到了幼兒園,寶寶會對新的環境產生陌生和恐懼感,更容易憋尿或尿頻、尿褲子、尿在教室活動室。這不僅僅會增加老師的負擔,更會引起寶寶的緊張和羞恥心,會更牴觸上幼兒園。在家裡,媽媽可以先鍛鍊寶寶的語言表達,能清楚明確地說出自己的如廁需求,循序漸進讓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最好能培養出有規律的大便習慣。
  • 孩子上幼兒園要具備哪些能力?這「4種能力」不可或缺,及早培養
    有的父母把孩子放到幼兒園以後就不需要過多操心,孩子在學校裡過得很順心;但是有的父母卻三天兩頭都要處理孩子在幼兒園出現的問題,忙得人頭都大了。孩子不是在學校裡和其他小朋友打架,就是哭鬧著要爸爸媽媽,還有不吃飯、不睡覺、不會穿衣上廁所等等,孩子產生的問題多種多樣,天天都有新感覺。為什麼同樣是孩子,有的孩子讓父母老師省心,有的孩子卻讓老師和父母天天操心呢?
  • 孩子上幼兒園前,若能具備以下幾種能力,父母將來少操很多心
    入園第一天,孩子就哭鬧不停,淚眼婆娑問她:「媽媽,你不要我了嗎?」,為了讓寶貝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靜靜媽媽還是狠心離開了。沒想到第三天,老師就找到了靜靜媽媽,建議過一段時間再考慮入園,媽媽感到疑惑不解,為啥自家寶貝會被建議退學呢?
  • 這幾種類型的孩子在幼兒園裡更受老師們的歡迎
    親貝網小編一個朋友從畢業開始就在幼兒園當老師,跟她交流過程中,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老師的喜好。一個班幾十個孩子,要說每個人都受到同等照顧也不太可能。而哪些孩子會更受老師喜歡一點呢?有些孩子在幼兒園適應比較快,在幼兒園不怎麼惹事,情商也比較高,往往更受老師們喜歡,而跟家庭貧富沒有關係。
  • 父母掌握這3招,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寶寶將來更優秀
    父母掌握這3招,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寶寶將來更優秀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因為家長總喜歡照顧孩子,事事為孩子著想,處處替孩子代勞,等到孩子上學之後就會出現照顧不好自己、容易和其他同學起衝突等現象,這明顯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無法讓孩子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寬更廣。
  •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要掌握這幾點,擁有獨立自主能力很重要
    如果孩子一直長不大,父母怎麼放心讓孩子到社會當中,又怎樣能夠為自己負責呢?所以,在孩子陪伴父母身邊的時候,父母所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能夠更有能力去面對未來的社會。也許在父母的眼中,孩子終究是孩子,永遠長不大,父母願意為孩子做任何事情,以至於很多孩子成長的非常慢,而到社會上吃了很多虧。孩子第一次要離開父母身邊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呢?
  • 幼兒園老師喜歡的4類孩子,好習慣從小養成,老師省心家長放心
    孩子上幼兒園,爸媽會忍不住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受欺負,老師照顧到不到位。孩子離開父母后的狀態是爸媽最關心的,老師對孩子的態度也是父母關注的。上幼兒園前的小輝活潑開朗,每天都追著媽媽嘰嘰喳喳的講個不停。可上幼兒園之後的小輝,每天回家以後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話變少了很多。媽媽很奇怪,就主動找兒子說話,問兒子在幼兒園有沒有發生什麼,是不是被小朋友欺負了,兒子都說沒有。媽媽只好找別的話題和兒子聊天,多說幾句後,兒子又變回以前愛說話的樣子了。
  • 幼兒園老師透露: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種家庭
    ,經過我的一個資深幼兒園老師透露道: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種家庭。走到哪裡朋友都不會少了,這樣的孩子就算將來步入社會,也能讓家長不再操心。二、注重培養孩子獨立自理能力的家庭對於現在家庭來說,因為家裡條件的提高,很多家長都捨不得讓孩子太早獨立,因此對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會選擇包辦,但實際上這樣做只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 「媽媽,我學不進去了」,比起「搶跑」,幼兒更應具備這4種能力
    4歲的孩子正是上幼兒園小班的年紀,處於性格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不建議家長給孩子報班「搶跑」,而是應該注重孩子的習慣養成。具體來說,家長要重點培養孩子以下4種能力:1)自理能力。上幼兒園之前,想必很多小朋友都處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狀態。
  • 資深老師坦言:上幼兒園前,孩子不具備這3種能力,還是別來了
    孩子對於上幼兒園沒有正確的認知,認為以後再也見不到父母了。這可能是孩子從出生到上幼兒園之前,與外面的小朋友接觸比較少,很難接受陌生的環境和人。有些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落後於其他同齡人,都會選擇讓孩子提前上幼兒園。但是,孩子年齡幼小的話,沒有各種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提前上幼兒園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 幼兒園老師:上幼兒園不哭鬧的孩子,多半來自這4種家庭
    而幼兒園作為學齡前兒童的重要教育場所,對兒童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園相當於一個小社會,孩子在其中會接觸到很多新鮮事物,這也是他們第一次離開父母的生活。而第一次上幼兒園對家長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爸爸媽媽一離開,他們通常會哭一天,似乎是孩子進入幼兒園第一天表達自己的唯一方式。
  • 哈佛研究發現: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差距不止半年
    現在父母都擔心孩子上學晚了會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後,就開始為孩子上幼兒園做準備了。那麼孩子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真的有區別嗎?相比較3歲孩子,4歲孩子的自理能力強一些,所以4歲將孩子送去幼兒園,家長會更省心
  • 幼兒園老師坦言:缺乏三種能力的孩子最好別去幼兒園,簡直活受罪
    實際上,這並不只是一位媽媽的疑問,留心觀察不難發現,生活中有相當多的父母都在這個問題上犯了嘀咕,明明孩子已經到了入園的年齡,卻遲遲不敢將孩子送到幼兒園,生怕自家的寶寶沒有做好去幼兒園的準備。 那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才算是做足了千萬幼兒園的準備了呢?或許表姐的親身經歷能給父母帶來一些啟發。
  •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兒子享受高級待遇,老師發來視頻,媽媽笑翻
    不過,家長們開心歸開心,他們對孩子的擔憂也是一點不少,尤其是對那些上幼兒園的寶寶們,家長總擔心寶寶在幼兒園裡過的不舒心。不過事實證明有些家長的擔心是多餘的,這不,就有一位媽媽收到了老師發來的的視頻,看完之後,媽媽當即就笑翻了。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老師、家長看過來......
    「老師,我要小便」……幼兒園裡,常常會有小朋友來求助,什麼扣子開啦、鞋帶松啦,都是些在大人看來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是對孩子來說,卻還要求之於人,歸根結底,那是孩子的自理能力沒有掌握。而《3~6歲兒童發展指南》對幼兒的自理能力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
  • 哈佛研究: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人生軌跡差異明顯
    對於讓孩子早上幼兒園好還是晚上幼兒園好這件事,一直以來也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幼師的孩子普遍4歲才上幼兒園?茜茜是我的好閨蜜,同時也是一個幼師,從事這個行業也有很多年了,當時她就是讓她家孩子4歲才上的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