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不挑撥離間定獲五大福報

2020-12-22 佛音妙法大智慧

遠離兩舌的這五種功德法中,由個人的身體,一直說到善知識。因為先有個人,而後才有眷屬。有信仰而後才有修行。信仰修行,都由於善知識的啟示。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五種法中,每法兩句,都是第一句為所得果,第二句出其因由:

一、身體康健謂之「不壞身」。「無能害故」者,因為這人過去沒有破壞過他人,所以生生世世,也沒有人來破壞他。

二、家庭間一團和氣,沒有爭吵的怪象,叫做「不壞眷屬」。「無能破故」者?因為過去沒有用兩舌挑撥人家的是非,使別人的家庭不和,所以這人生生世世不會招致到有破壞他眷屬不和的惡果。

三、信仰三寶,堅定不退,為「不壞信」。「順本業故」者,本業就是本來所修行的事業。這一位不兩舌的人,本來深信三寶,堅定不移。所以生生世世,對於三寶不會退墮,因為順乎他本來所修的事業。

地藏王菩薩

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由於不以兩舌破壞他人的修行,所以生生世世,獲得合法的修行。這不壞法行的獲得,由於自己的道心堅固,於所修才能持久不壞。

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善知識者,善於知因識果,或德高望重,為眾人之所知識。佛教裡尊稱各宗的長老,或說法的法師為善知識。信仰佛教,欲得認識佛理,則必須親近善知識。不兩舌的人,由於不以兩舌誑惑他人,所以生生世世,獲得德高望重而不可破壞的善知識,做他的導師。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

人能遠離兩舌,現世能獲得如許功德,如果將這功德迴轉而為佛果上的莊嚴,那麼,將來成佛的時候,一定會得到具有正信佛道的眷屬。魔王是破壞人信念的魔鬼,外道是引人向邪途的愚痴人,但對這位不兩舌者成佛而後的眷屬,既不能阻礙其前進,也不能破壞其信心。

南無阿彌陀佛

【備註】《十善業道經》,為佛在娑竭羅(意為「鹹水海」)龍宮,為龍王所宣說的經典,即諸佛菩薩有一方法,能斷除一切痛苦,獲取極大利益,這個方法就是修行十善業道,即從行為上遠離殺生、偷盜、邪淫;從語言上遠離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從思想上遠離貪慾、嗔恚、愚痴。離此十種惡業,就是修行十種善業。十善業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無論大乘、小乘佛教都視此十善業為修行基礎。

相關焦點

  • 佛說,這四件事最損福報,別再做了!
    福從哪裡來?自己修行而來。佛說,常做這四件事最損福報,別再做了!一、不孝順父母佛說,世間最大的善為孝順,世間最大的惡為不孝。這個世界上若沒有佛,去孝順父母,父母就是佛。這充分說明了孝順父母的重要性。孝順父母乃世間第一大福田。若一人有惡業,但若懂得孝順奉養父母,可消業積福、重罪輕報。
  • 佛說:做這件事最損福報,切記!
    信佛、學佛的人都知道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自己積攢來的,所謂積善成德,一個人的福報裡藏著他的運氣,會使人在不經意間收穫幸福。吃虧也是福,為什麼?布施是善因,必可得善果。佛教倡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讓我們懂得積累福報、改善命運。然而,有一件事最損福報,你知道是什麼?不孝順父母!
  • 佛說: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
    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前世,今世和來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一場因果,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一個人的因果通達三世,因緣成熟,就要接受自己的果報。我們古老的文化中,早就有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一個人的行為,就會產生因果,只有種善因才會有善果,而有些事絕對不去要去做,會受到因果嚴厲的懲罰,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一個也不要去做。一、不孝父母。
  • 智慧法語:佛說不罵人者必獲言行號召力強等8大福報
    【佛經介紹】《十善業道經》,為佛在娑竭羅(意為:鹹水海)龍宮,為龍王所宣說的經典,即諸佛菩薩有一方法,能斷除一切痛苦,獲取極大利益,這個方法就是修行十善業道,即從行為上遠離殺生、偷盜、邪淫;從語言上遠離妄語、兩舌、惡口
  • 佛說:福報大的人,身上往往有這4大特質,你有嗎?
    一個人最大的貧窮不是沒錢,而是沒福報,沒有福報的人不僅物質拮据、窮困,而且運勢平平,難成大事。沒有福報,做任何事往往障礙多,諸事不順遂,難以有所成就。就如那句話說得: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有福報,所求所願皆可稱心如意;沒有福報,再努力,也沒有那個緣分。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
    有時候,我們看別人過得很愜意、很舒適,甚至有點兒妒忌和怨恨,但嗔恚是沒有用的,那是人家自己積攢而來的福報,別人有福,自己無福,我們要做的是深刻反思自己,而不是盲目地羨慕和嫉妒。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再強求也是徒勞。佛說,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若不懂得修福、培福,福報終究會有消耗殆盡的那一天。
  • 佛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福報來得太快,並非好事
    佛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人間是苦海,煩惱無窮,佛以大慈悲大智慧在世間傳法,普度眾生,希望眾生能以此修得福報。福報能使人遠離煩惱苦厄,家世風光,財源廣進,子孫孝順,因此人人都以為得福就是好事,福報來得越快越好,因為福報來得越快,受的苦就越少。
  • 佛說,萬事皆有因果,這四件事一定不要做!
    佛門裡有句話叫作「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所謂命運都是我們自身因果業力的感召,隨業流轉,自己造什麼因,將來就要承受什麼樣的果報。「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佛說,萬事萬物皆有因果,要想福報連連,就要敬畏因果,守持戒律,清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這四件事一定不要做!
  •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原文、譯文對照翻譯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原文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若父母無信教令信。獲安隱處。無戒與戒教授。獲安隱處。不聞使聞教授。獲安隱處。慳貪教令好施。勸樂教授。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菩薩有心渡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得渡,不是每個人都與佛有緣,有善根、有大福報。沒有善根的人,他根本不聽聞正法,甚至心生詆毀,誹謗三寶,障深慧淺,這樣的人苦海輪迴、不得解脫。所以佛門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佛菩薩有心渡你,但你非不聽佛的話,那就沒辦法了。你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 佛說:「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有些人覺得自己命不好,就天天跑寺院燒香拜佛,希望慈悲的佛菩薩能救度自己。其實誰也幫不了你,信佛不是迷信,信佛是相信因果。如果人人都去求菩薩,福氣就來了,豈不是「天上掉餡餅」?大家有苦都去求菩薩,菩薩該有多苦?
  • 佛說:心量大的人,福報才大
    佛學家說:「大千世界,只有心量大的人,福報才會大。」這一條評論獲得了眾多人的點讚和認可,的確,人活一世,說到底,拼的就是人品。所以,佛學家也常說:「人品好的人,自帶光芒,無論走到哪裡,總會熠熠生輝。」在他們眼中,人品好的人,往往都是在為自己修福報,為自己積攢福氣。
  • 佛說,有這7種做法的人,會墜入惡道
    佛說,有這7種做法的人,會墜入惡道。佛教是主張因果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幾乎是人們公認的。因果報應,如影隨形。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就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很多人讀過《地藏菩薩本願經》,這部經緣起是釋迦牟尼佛,上忉利天為母摩耶夫人說法。
  • 佛法:這四件事,做得越多,福報就越大
    生活之中很多人燒香拜佛都是為自己及親人求財求福報。他們買最貴的燈燭,燒最貴的香,以為花錢越多越是對佛的尊敬,表明自己對佛的虔誠,就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獲得自己想要的福報。其實這樣做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福報的多少並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要想獲得福報,佛說,這四件事,做得越多,福報就越大。第一件事:一心誦讀佛經《金剛經》上說「若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 佛教:人心壞了,福報就薄了
    你要求智慧,你要求福報,你要求長壽,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要懂。現代人心不善,人心壞了,福報就薄了。福報不夠,沒福,你才遇到。《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經題比較長,意義大圓滿,前半段講的是果德,果報,後半段講的是修因,你怎麼樣才能夠得到這個果報。果報講三個,第一個是「大乘」,大乘是什麼?大乘是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大乘。
  • 佛說: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事父母如活佛,何愁福報不臨門
    佛安慰他:「放心吧,孩子,我早已安排好一位菩薩在人間,只為了保護你、照顧你、愛你。」小孩停止哭泣地問:「菩薩叫什麼名字呢?」佛笑著說;「名字不重要,你可以簡單地叫她媽媽。」是啊,我們的每一位父母都是活佛菩薩,所以佛家有句口頭禪:「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
  • 《華嚴經》中的10個最美佛句,如能受持,福報不請自來!
    01:前言富貴的華嚴,指的是《華嚴經》裡,有眾多的佛,眾多的善知識。如果一個人能誦讀此經,能得無量福報,甚至能於此經中的一句話,得證果位。由此可見《華嚴經》的殊勝。此經雖然殊勝,但是篇幅很長,作為普通修行人,要認真讀完一遍,少說也需要十天半個月的時間。讀經不知經意,讀了也是枉然。所以,很多人就從這部佛經中,選擇自己喜愛的佛句,用以修持。很多人讀了一輩子的《華嚴經》,對其內容大多模糊,但是對於其中的佛句,卻是記憶深刻。原因是這些佛句,行文極其的優美,像詩一樣,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
  • 智慧法語:佛說不挑撥離間將得家庭和睦等5大福報
    【佛經介紹】《十善業道經》,為佛在娑竭羅(意為「鹹水海」)龍宮,為龍王所宣說的經典,即諸佛菩薩有一方法,能斷除一切痛苦,獲取極大利益,這個方法就是修行十善業道,即從行為上遠離殺生、偷盜、邪淫;從語言上遠離妄語、兩舌、
  • 佛說:嘴上把好這三關,便可留住福報,修煉好口德才能收穫好運
    嘴好,福報綿綿;嘴損,福氣自會跑掉。命若不好,最該反省的,也是嘴。能管住自己的嘴,就等於守住了自己的福。所以佛說:別因嘴巴而耗損了自己的福報,牢記這三點,做人要多積口德。人啊,千萬不要什麼都說出口。要懂得看穿不說穿,看破不說破。你的沉默,是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做人,請嘴下留情!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難言之隱,人們常常會用善意的謊言、或通過自嘲來遮蔽那些不能說的秘密,其實旁人都懂,但因為尊重和理解,絕不會去說破,偶爾順著對方的話說,給對方一個臺階下,對雙發都好。
  • 佛說:什麼樣的人最有福報,無非這四種,看你在不在其中
    文/解析西遊故事俗話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一個人是否有福報,我們可以通過他的言談舉止來判斷他,人的一個微小的舉動就能看出他的內心世界。一個從善之人,這樣的人從來都不缺少福報,好人有好報嗎。佛說 :什麼樣的人最有福報,無非這四種,看你在不在 其中一:和善之人做人太精明了 ,朋友會遠離他,斤斤計較的人很難處到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