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三部分工作,讓寶寶和家長都遠離入園焦慮

2020-08-28 天涯無涯一輪明月

又到一年開學季,適齡寶寶要入園,各家幼兒園門口又要上演一場「生死離別」的情感大戲。

場景一:寶寶哭鬧不上幼兒園,「一哭二鬧三逃跑」,能用的招數用盡。

場景二:寶爸寶媽尤其是寶媽自己也難受心疼,有一邊勸寶寶一邊自己抹眼淚的,也有厲聲呵斥批評的。

每年九月,幼兒園門口哇聲一片

場景三:好容易被老師抱進了教室,寶寶繼續哭鬧,家長不忍離去,偷偷趴在幼兒園外面看,有的在監控裡一邊看著孩子,一邊自己抹著眼淚(每年開學季,幼兒園外面趴著的偷偷摸摸藏著看幼兒園操場的家長是幾乎每一個幼兒園的獨特風景)

主演:三歲的寶寶(也有年齡大的孩子,但是很少,主演是新入園的寶寶)

助演:寶爸寶媽(有時是爺爺奶奶或者姥爺姥姥)


他們不是人販子是家有寶寶新入園

首先我們應該弄清楚,寶寶上幼兒園為什麼會哭?

1. 上幼兒園是寶寶真正離開父母的懷抱、開始社會化生活的第一步。從熟悉的家和親人身邊離開,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和一群陌生的小朋友、不熟悉的老師在一起生活。這種分離焦慮症對任何一個寶寶來說都太正常不過,所以寶寶哭鬧很正常,因為即使是成人遽然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都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何況各方面都很弱小的寶寶。

2. 可能是家長朋友們的一些錯誤做法加劇了寶寶的分離焦慮,比如將進入幼兒園當成一種懲罰、對幼兒的情感感受粗暴對待、讓幼兒有被家長拋棄的感覺等等。

寶寶為何會哭地撕心裂肺的?

那麼,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寶寶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哪些做法是正確的,而哪些做法是錯誤的? 家長朋友們該如何選擇呢?

我們分成三部分來闡述:

第一部分是寶寶報名前後但未入園的;

第二部分是幼兒入園的過程的;

第三部分是離園接幼兒回家及回家後的。

未雨綢繆,讓寶寶和家長都避免焦慮!

第一部分是寶寶報名前後但未入園的

時間跨度:開始考察並選擇幼兒園——已經確定了幼兒園並給寶寶報名。

關鍵技巧:做好鋪墊工作、讓寶寶對幼兒園建立初步良好的印象。

正確做法:全家態度認識統一,借用已經入園的親戚朋友的孩子為參考對象,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自然而然談到幼兒園的入園問題。家人的樂觀態度和積極情緒都非常重要。

「寶寶長大了,將來要更好的愛爸爸媽媽,當然要去幼兒園學會很多本領的」(激發孩子渴望長大對父母保護的願望)

「寶寶原來小,現在長大了,表現越來越好,現在能像哥哥姐姐一樣上幼兒園啦」(暗示給孩子因為表現好才有上幼兒園的機會)

「**哥哥和**姐姐現在就在上幼兒園,你看看他(她)在幼兒園多開心,交了很多好朋友,現在都會自己穿衣服穿鞋子了,真棒啊!」(給孩子樹立榜樣)

在選擇幼兒園的過程中,一旦選定了幼兒園,要帶著寶寶一起去幼兒園先熟悉熟悉環境,帶著寶寶玩一下幼兒園的玩具,如果有其他幼兒同時在園裡,一定要儘量帶孩子們一起玩。有老師在,帶著寶寶和老師簡單聊幾句,從環境到人都儘可能熟悉一下,算是一個預熱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可以適當暗示一下,寶寶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幼兒園,爸爸媽媽要上班的——因為這個過程是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在幼兒園玩,寶寶會錯誤以為將來上幼兒園也是和爸爸媽媽一起。)

在寶寶玩得開心的時候一定要給寶寶適時提議:「幼兒園特別好玩吧,爸爸媽媽給你報名,我們就在這個幼兒園上好不好,以後天天都可以玩」。如果有老師陪著寶寶和其他寶寶一起玩,可以給寶寶打聲招呼,說去給寶寶繳費報名,馬上就過來接寶寶。很多情況下,正玩得興起的寶寶多半會答應的,如果不答應,最多一個家人遠遠地陪著(寶寶只要能看到就會很安心的繼續玩)即可。

做好鋪墊工作能夠有效消除寶寶抗拒心態

錯誤做法:沒有預熱,沒有事先無論是對幼兒園的環境還是老師熟悉的一個過程。會讓寶寶感覺非常突然,毫無思想準備。

特別注意:快開學時的入園前幾天非常關鍵。可以帶著寶寶一起為他(她)準備小書包、小毛巾(小毛巾上要用線縫上寶寶的名字),給寶寶準備小被褥和換洗的備用衣服(寶寶開始很容易尿褲子,給寶寶書包裡準備好備用的褲子很關鍵),用積極的情緒引導寶寶,讓寶寶對幼兒園的生活產生聯想。

第二部分:寶寶入園的過程

時間跨度:早上起床後——家長順利離開幼兒園

關鍵技巧:態度堅決,不威脅不欺騙,配合老師,正面引導。

未出門時:給寶寶一開始就要延續前期鋪墊時的態度影響,積極的、正面的。比如一邊收拾,一邊問寶寶最喜歡幼兒園的什麼玩具,滑滑梯還是蕩鞦韆?分散寶寶注意力。

在路上:給寶寶說明,寶寶長大了終於可以上幼兒園了,將來要認真學本領保護媽媽。無論是駕車還是坐公交或者是步行。一定要和寶寶表明態度,非常高興寶寶能上幼兒園了,等爸爸媽媽下班了就會來接寶寶回家,同時可以適當提出要求,看寶寶能不能認識一個好朋友。

正確做法:延續積極態度,即使再擔心寶寶適應能力,也絕對不要表現出一點,絕不能將自己焦慮或擔心表現出來,寶寶感受能力非常強的,尤其是對媽媽的情緒的感受能力可能超出一般人的認知。

切忌將自己的焦慮傳導給寶寶

明確告訴寶寶,寶寶要和老師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媽媽要去上班,等吃過晚飯後媽媽就來接寶寶,和寶寶拉鉤加強承諾,同時也要寶寶表現棒棒的。

不靠威脅和嚇唬來讓寶寶停止哭鬧。

錯誤做法:自己對寶寶第一次離開身邊沒有信心,焦慮和失落表現的特別明顯,甚至當寶寶面流眼淚、讓寶寶感受到或直接看到。

欺騙孩子是去遊樂場玩之類的,等寶寶發現到幼兒園時肯定哭鬧,因為落差太大,除了不捨得媽媽之外還有被欺騙的憤怒的成分。

不給寶寶明確表示最快來接寶寶的意思。

威脅哭鬧中的孩子再這樣媽媽就不接你了不愛你了之類的話,寶寶對媽媽的信任是非常大的,這樣的一些話語會讓寶寶可能會不再哭鬧,但會讓寶寶變成一個膽小怕事敏感脆弱的孩子。

正確做法:和老師簡單交流,同時讓寶寶更熟悉老師一點,給孩子再說一下,讓好好在園裡和老師以及其他孩子玩,轉身就走(一定要堅決)。

錯誤做法:表現的和寶寶一樣依依不捨,走時拖泥帶水的——實際很多時候是家長更離不開孩子,更不放心孩子,而這種猶豫和不舍也會直接影響孩子——很多孩子反而是在爸爸媽媽離開後立即被老師的遊戲吸引忘記哭鬧。

採取欺騙方式:告訴孩子媽媽不走或者馬上回來之類的,這會讓孩子的安全感大大降低,下次再送幼兒園只會哭鬧的更兇。

正確做法:一定要堅持送寶寶上幼兒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無論孩子如何堅強也畢竟是一個孩子,所以這人生的第一步不可能會順利,孩子哭鬧或者有情緒表達是很正常的一個事情,但無論孩子如何哭鬧,都要堅持送寶寶去園並且要表現出對孩子的肯定,「老師給媽媽說了,寶寶今天在園表現的特別好,老師還說她會想你的,希望明天早點見到你呢」。

不因孩子上幼兒園而獎勵。

錯誤做法:孩子一鬧,自己也心疼,就答應孩子要求暫時不去幼兒園了——這樣等於間接告訴孩子「哭鬧是有用的」,那麼等於說間接鼓勵孩子用哭鬧來達成並不正確或者說過分的要求,這對孩子性格的培養極其有害!

為了讓孩子能夠順利上幼兒園不哭鬧而採取額外獎勵,這種做法是強化了孩子幼兒園的妖魔化設想,讓孩子將上幼兒園視為一種懲罰,那幼兒園的形象在孩子心裡能夠樹立正確麼?

特別注意:不表現自己的不舍或擔心,始終正面引導孩子的情緒。不靠欺騙或威脅手段,也不要將寶爸不哭鬧當成獎勵的前提條件,讓那些聰明的寶寶學會以不上幼兒園為要挾從而達成自己不合適的要求。


堅持送寶寶入園,不能因哭鬧就不送。

第三部分:離園接孩子和接孩子回家後

時間跨度:孩子離園接孩子——已經到家之後。

關鍵技巧:對哭的安撫孩子情緒,對表現好的沒哭的孩子表現充分肯定,要借用老師來表揚寶寶在幼兒園的表現。引導詢問寶寶在幼兒園的生活情況。

學會借用老師的話肯定和表揚寶寶

正確做法:不遲到,讓孩子在離園等候家長接時第一眼能夠看到。

錯誤做法:遲到,尤其是等其他寶寶被爸爸媽媽接走了還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孩子會有被遺棄的感覺,會非常失落,會加劇後面來園的不安全感。

正確做法:借用老師的話表揚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如果時間允許孩子的情緒也可以,那就和老師簡單聊幾句,詢問一下寶寶在幼兒園的表現,有經驗的老師一定會當面肯定寶寶在幼兒園的表現的),問一下寶寶在幼兒園的生活情況,比如:誰表現不好哭鼻子厲害?吃的什麼飯?吃完了麼?是自己吃的還是老師餵的?喜歡那個老師等等。問的過程中一定要表現出正面的積極的鼓勵的意思,同時要對孩子的回答積極回應,比如孩子說自己吃的沒讓老師喂,「哇哦,寶寶真棒!」

錯誤做法:對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不聞不問,對孩子的哭鬧行為產生厭煩情緒——也許孩子一直表現很好,只是看到家長後會有一點情緒表達。

錯誤引導孩子:比如問孩子誰欺負你了?老師是不是兇你了之類?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如果家長這樣負面引導,本來就不想去陌生的幼兒園的寶寶一定會說誰打他(她)了,甚至能夠說是老師打他(她)的話。


做好這三部分,寶寶在幼兒園一定會非常開心

特別注意:儘可能按和孩子的約定儘量早點都園接孩子、不遲到。通過老師的話再次肯定寶寶在園表現。正面詢問、積極態度引導寶寶講述自己在園裡的一天生活——這部分等於是和孩子一起總結和回顧一下在幼兒園的一天的生活,也為第二天的順利送寶寶入園做一個鋪墊。

相關焦點

  • 入園焦慮的不止孩子還有家長!緩解入園焦慮家長要明白這4點
    一說到寶寶要上幼兒園,很多家長都不自覺地擔心他出現入園焦慮,不過在擔心寶寶的時候,家長可曾想過,自己的這種擔心又何嘗不是一種「入園焦慮」呢?  寶寶上幼兒園給家長帶來的焦慮感,其實一點不比寶寶自己要承受的壓力少,而且家長這種焦慮也是造成寶寶焦慮的因素之一。
  • 寶寶入園焦慮?多和家長送娃上學時的三個行為有關,中了的趕緊改
    ,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打滾而心軟,無疑會加劇他們的內心焦慮。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入園不適應,會做一些「小動作」,從而導致讓孩子容易抓到「逃學竅門」,反而加劇了寶寶的入園焦慮。上幼兒園時,寶媽和孩子都要做好心理準備,父母要多一份信心,少一分擔憂,讓孩子學會在幼兒園裡如何自處,並打消入園的焦慮。
  • 孩子入園前,家長要做好這4項準備,避免入園焦慮的產生
    幼兒園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孩子上幼兒園的年紀正處於習慣、性格等多種能力養成的關鍵時期,而且又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離開父母生活,幼兒園好比一個小社會,當孩子第一次步入社會一定會出現諸多不適,所以家長要在孩子入園前做好這4項準備,避免孩子產生入園焦慮。
  • 入園焦慮?家長別緊張,提前做好準備輕鬆入園
    入園焦慮?家長別緊張,提前做好準備輕鬆入園寶寶小的時候,幾乎時刻處在家長的保護和細心照顧之下,自然不用太過擔心。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總需要學著獨自去適應社會,家長也要學會放手。但是必不可免的,絕大多數孩子和家長都會經歷一段難熬的入園焦慮時期,在心理上也是讓孩子經歷成長,同時也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一種情感上的分離。很多孩子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會有哭鬧的現象,畢竟離開熟悉的家,初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尤其是最信賴的撫養人不在身邊,孩子心理上也會產生恐懼的情感。
  • 如何緩解新入園寶寶的「分離焦慮」?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每一樣媽媽們都不放心但孩子終究是要入園的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防護措施吧!新生入園前,不光要做好環境準備、教師心理準備,更要做好家長的工作。今天學前教育和大家分享一下新生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以及影響幼兒情緒不穩定的原因分析及解決策略。
  • 入園吃不好睡不好?避免寶寶入園焦慮,家長早做這3個準備
    每到入園季,經常會有這樣的場面:寶寶大哭著抱著媽媽的大腿,大哭道「我不要上學,我要回家」媽媽們眼淚含眼圈,趁孩子不注意逃走,躲在孩子看不見的角落裡偷偷抹眼淚……入學對於寶寶和家長而言,都是難捨難分,但如果這份焦慮持續下去,會給孩子的身心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 寶寶入園分離焦慮要「對症下藥」
    寶寶新入幼兒園,看到一張張陌生的面孔,自己的爸爸媽媽卻沒有陪在身邊,會哭、會鬧、會發脾氣。看著寶寶緊張、焦慮的情緒,家長們心疼不已。據有關材料統計顯示,在小班新入園的寶寶中,分離焦慮持續一周的佔15%,持續兩周的佔65%,三周以上的佔20%,「一般來說,分離焦慮是寶寶入園的正常現象,但是現在很多寶寶的反應過於強烈、持續時間長,需要提前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培養。」紅黃藍教育機構入園預科班的專家老師通過調查發現,孩子們的分離焦慮有不同的類型,家長們需要「對症下藥」。
  • 家長如何正確對待寶寶入園分離焦慮
    寶寶也陸續準備入園!這對每天和娃鬥智鬥勇的爸媽來說終於是熬出了頭!幼兒園是孩子獨立闖蕩的第一個「江湖」,應對幼兒入園分離焦慮情緒是寶寶從自然人到社會人轉變的裡程碑。適齡寶寶離開父母和家庭進入幼兒園,邁出其社會化進程第一步。
  • 想遠離入園焦慮,提前做好入園準備是關鍵
    周恩來曾說:任何新生事物在開始時都不過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貴,就因為在這新生的幼苗中,有無限的活力在成長,成長為巨人成長為力量。而學校,無疑就是培育新生力量的土壤。九月份臨近,又逢開學季,也到了一種家長和寶寶的「入園焦慮高發期」。
  • 幼兒園開學季:如何緩解寶寶的入園焦慮?
    這樣的結果,和薇薇預期完全不一樣,薇薇知道:妹妹長大了!她沒有出現分離焦慮,不是說她的適應能力特別強,一到陌生環境就立馬可以適應,只是她已經做好心理準備。說到寶寶的心理準備,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一個概念「分離焦慮」。寶寶不適應幼兒園,是「分離焦慮」在作怪。
  • 開學季怎樣讓寶寶順利入學,度過入園焦慮期?家長做到這些就足夠
    距今為止還有短短一周的時間,幼兒園9月份即將迎來隆重的開學季,許多小朋友第一次上幼兒園就哭、不會吃飯、不會上廁所,不會和老師、同學交流,不適應幼兒園這個新環境怎麼辦?於是,寶寶初次上幼兒園,讓許多寶寶家長感到了焦慮和擔憂,那麼怎樣改變這一狀況,讓寶寶儘快融入到幼兒園這個大家庭呢?
  • 寶寶入園必備清單,新生家長有沒有漏掉?
    7月份的一天,蒙氏班的老師打電話說,幼兒園可以提前試園,也就是讓部分小朋友和家長提前到各班去體驗幼兒園生活。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到班級裡,看看環境,看看同學,儘快熟悉即將到來的幼兒園環境。甜甜在媽媽的帶領下第一天進入幼兒園,覺得很是新鮮。媽媽告訴她自己所在班級的名字是苗苗班。班級布置乾淨整齊,牆壁四周張貼了很多卡通畫。
  • 寶寶入園,家長如何緩解過度焦慮
    9月開學季,寶寶入園難成為每個家庭都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每天早上路過小區的幼兒園,都會看到好多分離的名場面。寶寶哭成一片,家長手忙腳亂。比起寶寶的不適,家長的焦慮情緒可能更嚴重。家長想要克服入園焦慮,需要先了解一下嬰幼兒的「無適應性學習期」
  • 如何緩解寶寶入園分離焦慮?家長提前做好這3個準備
    隨著寶寶的成長,已經到了要去上幼兒園的年齡了,但是很多家長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的入園分離焦慮應該怎麼解決呢?所以說,解決孩子的入園分離,焦慮變成了每個家長都迫在眉睫的事情。①孩子對於陌生環境的恐懼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從出生開始到現在,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家,從來沒有接觸過陌生人,所以他們對於陌生的環境才會非常的恐懼和不適應。再加上孩子的適應能力本來就不足,所以他們需要長的時間去適應,在這段時間裡就很容易產生分離焦慮。
  • 寶寶一定要上幼兒園嗎?提前做好入園準備,合理應對入園焦慮
    為了消除入園焦慮,把自家寶寶開開心心送進幼兒園,父母有必要提前做好一些準備。為什麼孩子必須上幼兒園?幼兒園,港臺地區稱&34;,是目前社會上成熟的學前教育體制。家長可以教孩子認知自己的情緒,並妥善管理表達好自己的心情。孩子還很小,剛開始對於情緒管理可能很難,這就需要父母們耐心的介入和幫助了。這一點在入園前可能比較難做到,在孩子上幼兒園後,父母應當多和孩子交流,在此過程中幫助他們辨別自己的情緒,和如何管理情緒的問題。
  • 秋季入園:你的寶寶是哪種分離焦慮?
    送寶寶時悄悄溜走的家長行為,看起來減少了寶寶的哭鬧,省事省心,其實不然。這會使得寶寶後續的入園更加困難,因為你會逃跑,會說話不算數,寶寶會感到不安全、不信任,甚至是被遺棄,自然會更加抗拒下次的入園。如果送入園時媽媽表現出焦慮和擔心寶寶,寶寶會感受到並更加焦慮。很多媽媽並未察覺自己也有分離焦慮,甚至有些爸爸送完孩子後也會哭得稀裡譁啦的呢!這些父母都要先療愈好自己的分離焦慮,才能真正幫助到寶寶應對好分離焦慮。
  • 5點措施減少寶寶入園分離焦慮,給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入園
    5點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孩子入園分離焦慮,給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入園:1、給孩子閱讀關於幼兒園的繪本,並且通過幼兒園兒歌、動畫片讓寶寶對幼兒園有初步的認識,為真正入園做個預演。4、媽媽可以在孩子入園前,進行短暫分離的鍛鍊,緩解入園的分離焦慮。多帶孩子接觸社會和他人,去公園、遊樂園、家庭聚會、組織家庭遊玩、邀請鄰居小朋友來做客等,讓媽媽短暫離開寶寶視線。5、參加親子班,培養孩子對課堂和集體的感覺。
  • 幼兒園轉給家長的《寶寶入園焦慮全攻略》
    這類孩子在入園初期最常見,一般哭鬧持續時間較長,最長的大約需要三周時間才能逐漸適應。消除消極心態,堅持送孩子入園,多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與孩子交流時要注意語言導向。不要問一些帶有消極暗示的問題。如  「有小朋友打你嗎?」  「你今天哭了嗎?」   「幼兒園的飯吃得下嗎?」這會強化孩子的分離焦慮心理。
  • 寶寶入園在即,家長學會這6招,搞定分離焦慮,讓寶寶愛上幼兒園
    長假後,寶寶面臨再次適應幼兒園的情況,這時候部分寶寶會表現出不適應的情況,還會像第一周一樣哭鬧不配合,不過因為之前的經歷,這個時間很短,只需要2-3天,大部分寶寶已經能正常入園了。正常入園,只是孩子順利踏入幼兒園的第一步。作為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入園情況,還要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幫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
  • 寶寶入園總哭鬧?家長試試這4招,有效緩解入園焦慮
    本來已經和孩子商量好了不哭,但是送到幼兒園以後,父母剛要轉身的那一剎那,孩子就大聲哭了出來,無論怎麼勸都不管用,最後只能狠心不回頭地走開。送孩子上幼兒園對父母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對孩子來說不同,因為他們有很強的分離焦慮,孩子對未知的事情很敏感,尤其是家長離開的時候,他們很可能會異常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