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編輯:2017-01-18 查看數0評論0次
「看到文章裡這個媽媽抱著娃娃哭的樣子,我也止不住哭了好久,當時不知哭了多少次。」最近,無錫媽媽朋友圈裡,一篇《我眼中的川崎病》熱傳,想起自己女兒也曾被這種病折磨,任女士在記者面前也忍不住再次落淚。川崎病,對不少家長來說是個陌生的字眼。儘管總體發病率不高,但近年來發病的數量卻在不斷增加。它最大的危害是冠狀動脈損害,更可怕的是,其症狀與感冒發燒很相似,常易被誤診、漏診。昨天記者採訪的有關專家表示,川崎病是種「看得見」的病,家長只需多留個心,經過恰當治療多數得到良好的恢復。
患兒數量增多,無錫一年超百例
在《我眼中的川崎病》一文中,一位爸爸用圖片和文字記錄下女兒從生病到出院的艱難12天。患病寶寶剛滿8個月,最初的症狀是發燒及眼睛發紅,門診醫生判斷有可能是川崎病但需觀察,高燒5天後確診住院。接下來就是大量的輸液。揪心的是,孩子出現了肺部炎症,不斷嘔吐,所幸持續治療後病情終於得到控制,逐步康復,但出院後仍需服用阿司匹林等幾種藥物。因為這種病不多見且發病突然,這位爸爸在文末特地做了科普:「川崎病,我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一種嬰幼兒疾病,是日本兒科醫生川崎先生於1967年總結相關病例、特點發表到重要的醫療雜誌上,而讓全世界認識了這個病,所以叫川崎病,也叫小兒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川崎病,屬於血管炎的一種,只要是有血管的地方,都有可能會病變。初期表現與感冒相似,發燒、出疹子,所以容易誤診。如果錯過治療時機,還會引起肝臟、心、肺、腎臟等器官的病變,而這些變化,從外觀是看不出來的。」
「川崎病,我們這裡不少。」市兒童醫院心內科專家沙紅表示,一年中遇到的川崎病患兒超過100例。而在5年前,一年也不會超過20例,近幾年,患此病的兒童數量明顯增長了。在兒童心臟疾病中,川崎病引發的全身性血管炎,病變特徵為廣泛的中小血管炎症,尤其以心血管系統損害最為嚴重。川崎病最重要的是影響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引起其擴張或狹窄,引發心臟意外。早期發現,及時系統的治療尤為關鍵。
「兔子眼」「楊梅舌」,患兒一般有特徵
沙紅介紹,典型的川崎病首先是不明原因的發熱,持續5天以上,並且有幾個可見的特徵:眼睛發紅,就像小兔子一樣;口唇皸裂充血,或者舌頭上有一粒粒的紅色凸起,有些像楊梅,因此稱為「楊梅舌」;手指或腳趾末端出現脫皮,或肛門周圍出現一圈呈喇叭花狀的脫皮;軀幹部多形成紅斑,也就是出皮疹;頸部淋巴結腫大,至少一個淋巴結直徑達1.5釐米。
「至少具備5項臨床特徵中的4項,醫生即可診斷為川崎病,這幾個特徵比較明顯,家長注意觀察都可以發現。還可觀察孩子接種卡介苗處,如有紅腫也是症狀表現。」
症狀明顯為何仍易漏診、誤診?專家表示,川崎病的危險之處就在於此,除了典型的,還有不完全性川崎病,就是缺乏典型症狀,可能患兒就診時只表現出其中的兩種,所以容易誤診。不典型的川崎病多見於1歲以下嬰兒,6個月以下嬰兒則更容易發生心臟併發症,如動脈瘤、心包積液、冠狀動脈炎等。
去年下半年,一名4個多月的男嬰高燒到39℃-40℃三四天,身上出現皮疹,家長以為是簡單的感冒發熱,但兒童心內科門診醫生發現,孩子的嘴巴紅,仔細觀察眼睛也發紅,懷疑是川崎病。第二天隨即安排心臟彩超檢查,發現患兒有冠狀動脈擴張症狀,於是立即採取措施進行治療,並且在接下來的幾天內連續複查,及時抓住了治療時機,孩子最終病情得到控制。「遇到這種不典型患兒,醫生可以通過心超、肝功能、膽囊等檢查及時發現端倪,以免漏診。」沙紅介紹,如今在該病的治療上已較規範,治療手段也與國際接軌,治療後大部分患兒不會發生冠狀動脈的病變。
雖是自限性疾病
病癒後仍應定期隨診
川崎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即靠自身免疫就可痊癒的疾病,一些患兒不經治療也可恢復如初,但未經治療的患兒,約20%-30%會發生冠狀動脈損害。而如果經過恰當治療,冠脈病變會在此基礎上降低70%-80%的風險,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能夠減少冠狀動脈損害。「冠脈是供應心臟的,一旦損害病情會嚴重到不可逆的程度。冠脈擴張到一定程度是很可怕的,甚至可能發生破裂。」沙紅介紹,臨床上曾遇到過很嚴重的病例,一名7、8個月大的女嬰,冠脈擴張到18毫米(正常應在2.5毫米以下),雖經過恰當治療得到控制,但這個孩子長大後卻需要終生服用阿司匹林。因此,注意發現及時治療對患兒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一旦持續發燒3天以上,並伴有其他症狀,就要請專業醫生檢查。
專家提醒,冠狀動脈病變多見於起病後2周到2個月,待孩子川崎病治癒後,家長一定要按規定定期隨訪,日期分別是在出院後一周、一個月、3個月、6個月、一年,一年後每年檢查一次,複查到5年,5年後需做一次冠脈造影,確保沒有發生病變。近日就有一位曾患川崎病的患兒,一年半後在複查做心臟彩超時發現冠狀動脈有擴張症狀,而從他的病歷看,之前他在發病期間並沒有出現冠脈的病變,因此,定期隨診是萬萬不可忽略的。近些年,市兒童醫院兒童心內科將「川崎病規範診治及隨訪」列為重點技術項目及主攻方向,對每個病例跟蹤隨訪,有效提升了患兒的愈後情況。(逯恆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