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印」山寨日本「MUJI」?這事其實另有玄機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中國「無印」山寨日本「MUJI」?這事其實另有玄機

(講真君友情提示:「太長不看」可直接拉到底看總結)

今天,一條視頻在微博上火了。

日本媒體ANN通過實地採訪,發現開遍世界的日本「國民品牌」無印良品,在中國多了一家山寨店。更讓人氣憤的是,這家山寨賣店還堂而皇之地以無印良品為名招搖過市,並起訴正牌無印「侵害權利」。勝訴後,該店負責人在接受採訪中提出:日本無印良品對中國無印良品進行了抄襲。

微博網友對此響應強烈,直呼「丟人」,一些網友甚至指出「國產品牌應該改名叫無良印品」、「這種營商環境還談什麼招商引資」。

表面上看,這又是一個中國公司山寨日本名牌的惡劣示例。日本媒體的描述,很容易讓人聯繫到一家產品劣質的中國小作坊,通過「碰瓷」名牌的方式大量淘金,還大言不慚的通過鑽法律漏洞的方式成功「洗白」。

然而,事實真的只有這麼簡單嗎?

「陳芝麻爛穀子」

(淘寶上的兩個無印)

其實,兩家「無印」的商標之爭是個遺留問題,為了這件「陳芝麻爛穀子」的小事,兩家公司已經打了18年。

1980年,日本「無印良品」誕生,主推服裝鞋帽、辦公用品、生活雜貨、化妝品、食品飲料等各類商品。1991年,該品牌進入英國倫敦及中國香港,於2005年在中國大陸開設第一家實體店鋪。

而此前的2000年,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申請在第24類註冊第1561046號「無印良品」的文字商標,並且在2001年4 月經商標局初步審定並公告。中國無印商標持有者、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這樣解釋自己的品牌來歷:上世紀90年代,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生產出一款植物染毛巾,以「無印染」的概念追求「優良品質」。時值亞洲華語歌壇上「無印良品」組合的歌曲廣為流行,於是將這款毛巾取名「無印良品」。 2004年8月2日,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從南華實業手中合法取得第24類商品上的無印良品商標權。

可以說,兩家無印本來「井水不犯河水」。

最早的爭議出現在2001年4月。當時,日本良品計畫公司向中國商標局提出了有關第24類註冊第1561046號「無印良品」商標的異議申請。經審判以敗訴收場。17年來,日本無印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始終沒有放棄對24類商標註冊。但很遺憾,到了2018年,日本無印仍未通過法律手段,取得這一領域商標的所有權。

搶註?不存在的

在網友的討論中,還能見到一種聲音:中國無印良品存在商標搶註。

甚至還有網友說,中國法院對中國無印庇護,「是在支持惡意搶註」。

講真君想說:此言差矣。

2016年,北京高院二審認定申請人劉紅群註冊「face book」的行為具有明顯的複製、抄襲他人高知名度商標的故意,二審判決「FACEBOOK」商標擁有人美國菲絲博克公司勝訴。這被視為中國判處職業商標搶註案例的重要一步。

(雖然沒有進入中國市場,但中國法律還是給了「臉書」一個公道)

但這件事卻不一樣。

海南南華的「無印良品」是一個確實存在的品牌,90年代,南華以"無印染、優良品」做品名,並順理成章的註冊了24類的無印良品商標,遠早於日本無印進入中國市場。

最高法也支持這樣的說法。《中國判決文書網》顯示,最高人民法院這樣認定日本無印提出的「商標知名度」爭議: 2000年4月6日之前,「無印良品」在日本、中國香港地區擁有知名度,但不能認定其在中國大陸地區具有影響。

也就是說,中國無印本身就是一個擁有一定知名度的獨立品牌,在這一點上,「碰瓷」的只能是日本無印。

其實,此案的走紅,免不了一些不良自媒體炒作的嫌疑。

上周末,一篇名為《無印良品商標權官司輸掉在國內或只能叫MUJI了》的文章在網上不脛而走,一些「MUJI粉」紛紛驚呼:把無印良品還給我們。

事實上,這篇報導完全是誇張。因為即使上述判決生效,判決的對象也是僅針對北京棉田方所享有的24類商標,日本無印良品可以繼續使用已經擁有的各類別商品服務上的「無印良品」商標權。簡單地說,消費者不必擔心日本無印良品在中國完全失掉「無印良品」的稱號。

(除第24類外,日本無印擁有其他150個無印良品的商標所有權)

明知故犯的惡意競爭

要之,中國無印的商標取得合理、合法,但這能說明中國無印是全然無辜的嗎?

很遺憾,不能。

講真君實地走訪了北京棉田的「無印良品」店鋪,發現和視頻裡一樣,它從裝潢和設計都與日本無印良品高度相似,難免「山寨」之嫌。

(中國無印店面實拍,你能判別出真假嗎?)

在北京棉田的微信公眾號「無印良品NaturalMill」上,可以看到他們對自己的裝修風格和陳列方式大肆讚揚,指出,「設計……承載著中國古老的文化理念,融合於世界最先進的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極具獨特的品牌文化和產品風格」。這篇發布於8月19日的《店鋪展示》文章還顯示,「無印良品Natural Mill」已經進入了北京、河南、內蒙古、山西、重慶、四川等多個省市。

這種對日本無印的產品特質進行高度模仿的行為,很可能已經觸犯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經營者不得實施下列混淆行為,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繫,包括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

其實,中國無印已經為這種山寨「MUJI」的行為付出了代價。

發布於2017年12月的一份民事判決書顯示,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域名爭議解決中心曾經仲裁解決,將「mujihome.cn」、「mujihome.com.cn」、「mujihome.中國」、「muji.中國」、「mujihome.net.cn」五項域名轉移至株式會社良品計劃,但是北京棉田紡織品公司旗下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在商品上仍使用了包含「MUJI」的英文企業名稱「Mujihome(Beijing)InvestmentCo.,Ltd」,因此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構成不正當競爭。

但遺憾的是,他們只是照做了判決中的內容,而對於其他一樣侵權的行為,卻進行了「選擇性無視」。

這也似乎印證著,這場官司,還要繼續打下去。

總結一下

那麼,可能有些小可愛會問講真君:這次的事情究竟是誰對誰錯呢?

講真君拉了一個清單:

中國無印正常註冊商標並銷售「無印」產品:正當;

日本無印正常手續進入中國市場:正當;

日本無印在未取得商標前提下,以「無印」品牌銷售24類品並構成侵權:不正當;

中國無印在未取得商標的其他種類和裝潢等方面碰瓷「無印」:不正當。

講真君最後要提醒大家:「商標案」引爆輿論的背後,是兩個「無印」共同獲得的曝光量。在這一點上,兩家「無印」沒有真正的輸家。

「雙11」到了,一定要注意好,不要買錯你要的「無印」哦~

相關焦點

  • 日本無印良品竟敗訴商標侵權案
    除此之外,這起商標案跟 MUJI 的品牌、門店名稱和其他類別商品並無關係。   事情說來很簡單,「山寨無印良品」之所以能在商標侵權案一審中勝訴,最主要是他們早於 MUJI 在中國申請註冊了大部分 24 類「無印良品」商標。而我國商標法原則上保護申請在先的商標,這一點,就讓 MUJI頭疼了足足 17 年。
  • 日本無印良品在華再添糟心事 以後只能叫MUJI了?
    如今,日本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可謂是「既不順風又不順水」。繼被工商約談、銷售額下降等負面消息之後,據港媒消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日前起訴日本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及其中國分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侵犯其商標權並勝訴。
  • 中國無印良品告倒日本原裝 山寨店被網民抱怨
    MUJI Singapore日本無印良品新加坡分店據港媒報導,中國無印良品控告日本無印良品商標侵權案勝訴,日本店被令摘掉商標並向中國原告賠款中國山東與黑龍江最近出現無印良品山寨店裝潢安排都似日本原裝店,惟有商品質量差勁引發顧客抱怨。據蘋果日報報導,牡丹江市和青島市萬達廣場,日前開了無印良品商店,從裝潢、產品、價錢,都酷似日本無印良品MUJI。不過產品吊牌從「無印良品」變成「無印工坊」,將MUJI改為Natural Mill。
  • 你在某音和某寶買的超低價無印良品四件套是正品嗎?
    最近小編發現某音上好多賣無印良品四件套的,打著清倉處理的旗號,說原價1099的四件套只要99,很多人不禁疑惑,這是真的嗎?是正品嗎?且聽小編一步步分析。首先我們要說一下「無印良品」「無印良品」「muji」這三個商標是不是一回事?
  • 日本無印良品輸掉商標官司在中國只能叫MUJI?沒那麼誇張
    這意味著,日本無印良品未來在中國銷售的產品或只能標示「MUJI」。  對此,10月30日,日本無印良品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在發送給記者的採訪回覆中表示,上述報導中提及的訴訟內容僅涉及極少部分的商品,目前日本無印良品方面已經提出上訴,現在一審判決尚未生效。
  • 「日本無印良品」敗給了「中國無印良品」,原來它們不是一家人!
    前幾天刷微博,看到了「無印良品敗訴」的熱搜,想說,這無印良品又攤上事了?   「中國無印良品」把「日本無印良品」給告了,而且還贏了!日本店被令摘掉商標並向中國原告賠款。這這這...什麼情況,它們不是一家的嗎?
  • 「日本無印良品」敗給了「中國無印良品」,原來它們不是一家人!!
    前幾天刷微博,看到了「無印良品敗訴」的熱搜,想說,這無印良品又攤上事了?「中國無印良品」把「日本無印良品」給告了,而且還贏了!日本店被令摘掉商標並向中國原告賠款。這這這...什麼情況,它們不是一家的嗎?日前,法院裁定2005年在上海成立的日本無印良品公司所使用的「無印良品」商標侵害了北京棉田紡織品商標權,日本無印良品需賠償其62萬元人民幣。
  • 無印良品MUJI日本官網海淘手把手教你
    無印良品作為日本大眾的牌子之一,物美價廉,品種齊全。尤其是衣服款式設計的簡單大方,非常喜歡。無奈國內網站常常常常缺貨斷貨,價格也高出不少。因此日本官網就成了MUJI愛好者必去的購物點啦。分享下註冊日本官網的過程。
  • 無印良品輸掉商標官司,以後只能叫 MUJI ?法盲才會這麼說
    雖然目前案件仍在二審階段,判決尚未生效,但「山寨無印良品告倒了正版」的意味已經讓半個網際網路震驚。有媒體甚至將事實誤傳為日本無印良品敗訴,以後在中國只能改名叫「MUJI」……網友更氣得站不穩了。案件之外,網友還發現天貓上竟然有兩家無印良品旗艦店,而一些商場裡也被發現有「山寨版無印良品門店」,從產品設計到店內裝潢抄得妥妥帖帖,真假難辨:
  • 設計裝修一條龍 MUJI無印良品來中國搶裝修生意了
    對中國消費者而言,無印良品稱得上「日式美學」的啟蒙者和教科書,尤其在家居家裝領域,其實,無印良品已經積累了十多年的行業經驗。早在2000年,無印良品在日本推出了MUJI HOUSE計劃,專注建築設計和裝修,不但蓋房賣房,還提供家裝服務。旗下業務線分為MUJI INFILL 0和MUJI INFILL + ,分別提供只保留房屋框架和窗戶的「翻新歸零」服務,以及為整居搭配家具、局部裝修、設計生活布局的服務。這一次,無印良品將雙服務合一,準備打包賣給中國消費者。
  • 中日「無印良品」之爭,是「山寨」贏了「正品」嗎
    國產「無印良品」商標的註冊時間在2001年,而那個時候,日本無印良品根本沒有進入大陸市場,也沒有在大陸進行過任何廣告宣傳,絕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還有一個「無印良品」。直到4年後的2005年,日本無印良品才在上海開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家門面。很多人拿國產「喬丹」商標侵權案來類比這個案件,其實兩個案件完全是兩碼事。
  • 無印良品(Muji)貴麼 是什麼檔次
    Muji) 因為擁有可提供消費者購物的安心感、商品的流行感及合理的價格等特性,為品牌好感度調查的第一名,品牌好感度更高達51.1%,受到日本消費者高度的支持,可見無印良品 (Muji) 在日本消費者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品牌,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 從被山寨到被忘記 無印良品的問題只是賣得太貴嗎?
    在日本,無印良品的對手也許是亞馬遜,而在中國,原本與大雜燴的淘寶等走差異化路線的無印良品,卻遇到了網易嚴選、米家有品、京東京造、淘寶心選等一系列對手。從中國網際網路品牌的「抄襲」到「逆襲」,無印良品面臨的是一個怎樣的戰局呢?
  • 消費者抖音上買到「無印良品」後懵了:我到底買的哪個「無印良品」?
    而原價七八百的四件套在直播秒殺價格才兩百多元,這讓於女士有些心動,下了單。前幾天,於女士收到貨,拆開仔細看了看,發現商標細節、手感和平時在實體店購買的不太一樣,「日本的無印良品商標上有muji字母,這個沒有。」於女士查看了商標上的生產商家為江蘇南通朵妃紡織品有限公司,跟日本的完全是兩回事,因此,她懷疑自己購買的商品並非日本品牌「無印良品」。
  • 真假「無印良品」難辨,為何日本無印良品這次慘敗?
    可這次無印良品打的是持有其同名品牌「北京無印良品」。也就是說日本的無印良品把中國的無印良品告了。相信很多小主開始懵逼了,乘法君其實也懵逼,因為之前壓根不知道竟然有兩個「無印良品」。這樣的兩家無印良品,你傻傻分得清楚嗎?反正乘法君是傻傻分不清楚。
  • 山寨變正品?繼MUJI後,又一日本網紅品牌被中國商家搶註商標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品牌推廣受阻,嚴重的話,還會導致品牌更名,比如說日本皇后卸妝水Alovivi,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日本皇后卸妝水Alovivi是東京蘆薈株式會社旗下一款明星卸妝水產品,以溫和、平價的優勢逐漸替代貝德瑪卸妝水,成為網紅產品。這款皇后卸妝水在日本、乃至國內都頗受歡迎,然而商標卻早已被中國商家搶註。
  • 無印良品or無印良品,到底誰才是真的?別買到山寨都不自知哦
    最近有新聞報導中國的無印良品和日本的無印良品打官司,結局是日本敗訴了。很多消費者還沒有搞清楚狀況,這又是王老吉和加多寶的對抗嗎?然而並不是,日本的無印良品是日本的雜貨品牌,以沒有品牌的好產品享譽全世界,是很多消費者信賴的公司。
  • 消費者某短視頻平臺買到「無印良品」後懵了:我到底買的哪個「無印...
    而原價七八百的四件套在直播秒殺價格才兩百多元,這讓於女士有些心動,下了單。 前幾天,於女士收到貨,拆開仔細看了看,發現商標細節、手感和平時在實體店購買的不太一樣,「日本的無印良品商標上有muji字母,這個沒有。」於女士查看了商標上的生產商家為江蘇南通朵妃紡織品有限公司,跟日本的完全是兩回事,因此,她懷疑自己購買的商品並非日本品牌「無印良品」。
  • 無印良品和無印良品,傻傻分不清,你買的東西是「山寨」嗎?
    如今,中日「無印良品」之爭落下帷幕,法院認定日本無印良品對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構成商標侵權,判令其立即停止侵權,並賠償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等共計40多萬元。判決一出,就有網友質疑:「山寨」贏了「正品」。事實真的如此嗎?此事發生後,對於企業的經營,有哪些警示?
  • 無印良品中國頻繁降價 背後的玄機究竟是什麼?
    近日,日本服飾、雜貨、百貨集團Ryohin Keikaku Co. Ltd. (7453.T) 株式會社良品計畫本宣布,再度下調MUJI無印良品大中華市場價格。   據悉,這是MUJI無印良品自2014年來持續開始實行「新定價」降價策略後的第五次降價。此前最近一次中國降價為1月中旬農曆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