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5歲現象」困擾著很多職場人,中年職場危機是大多數職場人都會面臨的一種狀態,但很多人不知道,這樣的危機大多是因為自己的主觀思維和行為決定的。就拿近半年公司與100多位高管的面試情況來看,中年職場人面試常常會有4個誤區,現將場景重現,希望能夠給正在中年迷茫的你一些警示。
範先生,18年工作經驗,自考大專學歷,面試華東區總經理。
在與範先生面試時,範先生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老闆在哪?怎麼不是老闆來面試?」,在說明完公司面試流程後,他又反問:「你們公司的副總有幾個,員工有幾個,有多少人有車有房?」。
可以說,這位範先生在問這兩個問題時就已經犯了大忌。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面試程序,並不是所有的人第一次面試就能夠見得到老闆,這樣問相當於否定了面試官的存在。其次,一來就問人事架構和收入狀況是一種很沒禮貌的表現。在面試官看來,他這是在心底裡看不起這個公司,所以一定是差評的。試問,連第一關都過不了,還談什麼機會跟老闆談?
陳先生,23年工作經驗,MBA,有5年上市公司工作經驗,面試銷售總監。
因為公司辦公地點拆遷,臨時找不到合適的場所,所以租了一家200平的場地過度使用,15個人的團隊在這樣的場所略顯擁擠。陳先生來公司面試時,好奇的環顧了公司,眉頭緊鎖,雙手背在身後,可以看出他不太滿意。
當面試官與他進行面談時,他說:「我看了下你們公司,感覺你們可能請不起我。我有幾個要求先跟你們說一聲——2.5W的月底薪、獨立的辦公室、獨立的秘書、不定時的工作時間,這些要求你們可以滿足嗎?」面試官笑了笑,說:「您還沒有深入了解我們公司,怎麼會覺得我們請不起你呢?」
陳先生說:「我看過太多公司了,你們這樣的規模是很難養得起我這樣的人。」
面試官問:「您覺得我們是怎樣規模的公司?」
陳先生「從你們的員工數量和人均辦公面積來看,你們的年收入差不多也就一千多萬,我要求的工資不低,對你們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面試官笑了笑回答道:「我們的公司年營業額在行業前十,你所看到的員工都是我們本部的員工,分部的員工都在市場上。可能我們真的養不起你,但是我們一定養得起人才。」
隨後,面試官送走了陳先生。也許陳先生見過很多企業,但是僅憑辦公場地和人員數量就認定公司的實力,對面試也太欠缺準備了。經驗固然重要,但是請小心保留,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經驗和眼界就隨意判斷一家公司的實力,這是典型的經驗主義。
找工作,請懷敬畏心!
李先生,17年工作經驗,本科學歷,曾任多家企業高管,面試事業部老總。
經過兩輪面試後,企業老闆對李先生進行複試。企業老闆介紹了公司未來的發展規劃,以及對事業部的戰略布局,將事業部的運作模式和團隊情況做了簡要介紹。最後,企業老闆提出了5個事業部面臨的問題,希望聽取李先生的見解。
李先生回答道:「這些我都能解決,很簡單。在業務擴張的部分,我覺得可以這樣做……在供應鏈的問題上,其實沒有那麼難,有足夠的資金就能解決……」
聽完李先生的答案,老闆很是失望,因為他所說的這些方法企業曾經都嘗試過了,但並沒有解決問題。於是老闆又問了幾個關聯問題,得到的回覆還是:「這很簡單,我都能解決……」
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他的口頭禪,但是在表達的時候很容易讓人誤解。如果真的如你所說的很簡單,但你給的方法又不能解決企業老闆的痛點,那麼就會讓人覺得你只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了。
40%來面試的高管都有很強的優越感。他們喜歡強調自己的過往經驗,卻很少深入了解面試公司的需求情況;遇到比自己年紀小的面試官還會順帶教育一番,尤其是管理崗位的高管,特別喜歡指出面試官的各種不足;還有一些面試者看見企業老闆比自己年輕時,會有不適應的表現,姿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整體來說,來面試的好多高管會給人一種「我很牛,企業很LOW」的感覺。
最後,我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這100多個面試者中,有70%的高管超過3個月沒有工作,有30%的人超過1年沒有工作。不知是不是因為薪酬要求太高,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力量已經趕超,或是35歲以後的職場人知識老化等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35歲以後的求職之路將會更加艱難。
以上4個誤區你有經歷過嗎?儘早避免,別讓你的中年危機發生在面試之後!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可馨職隅,職場故事精。知故而不世故,知事而不多事。更多文章,請關注 @可馨職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