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求有獨立辦公室和秘書!」,35歲以上職場人面試的4個誤區

2020-10-19 可馨職隅

「職場35歲現象」困擾著很多職場人,中年職場危機是大多數職場人都會面臨的一種狀態,但很多人不知道,這樣的危機大多是因為自己的主觀思維和行為決定的。就拿近半年公司與100多位高管的面試情況來看,中年職場人面試常常會有4個誤區,現將場景重現,希望能夠給正在中年迷茫的你一些警示。

1、「應該由你們老闆來跟我談」

範先生,18年工作經驗,自考大專學歷,面試華東區總經理。

在與範先生面試時,範先生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老闆在哪?怎麼不是老闆來面試?」,在說明完公司面試流程後,他又反問:「你們公司的副總有幾個,員工有幾個,有多少人有車有房?」。

可以說,這位範先生在問這兩個問題時就已經犯了大忌。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面試程序,並不是所有的人第一次面試就能夠見得到老闆,這樣問相當於否定了面試官的存在。其次,一來就問人事架構和收入狀況是一種很沒禮貌的表現。在面試官看來,他這是在心底裡看不起這個公司,所以一定是差評的。試問,連第一關都過不了,還談什麼機會跟老闆談?

2、「我要求有獨立辦公室、獨立的秘書、不定時的工作時間」

陳先生,23年工作經驗,MBA,有5年上市公司工作經驗,面試銷售總監。

因為公司辦公地點拆遷,臨時找不到合適的場所,所以租了一家200平的場地過度使用,15個人的團隊在這樣的場所略顯擁擠。陳先生來公司面試時,好奇的環顧了公司,眉頭緊鎖,雙手背在身後,可以看出他不太滿意。

當面試官與他進行面談時,他說:「我看了下你們公司,感覺你們可能請不起我。我有幾個要求先跟你們說一聲——2.5W的月底薪、獨立的辦公室、獨立的秘書、不定時的工作時間,這些要求你們可以滿足嗎?」面試官笑了笑,說:「您還沒有深入了解我們公司,怎麼會覺得我們請不起你呢?」

陳先生說:「我看過太多公司了,你們這樣的規模是很難養得起我這樣的人。」

面試官問:「您覺得我們是怎樣規模的公司?」

陳先生「從你們的員工數量和人均辦公面積來看,你們的年收入差不多也就一千多萬,我要求的工資不低,對你們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面試官笑了笑回答道:「我們的公司年營業額在行業前十,你所看到的員工都是我們本部的員工,分部的員工都在市場上。可能我們真的養不起你,但是我們一定養得起人才。」

隨後,面試官送走了陳先生。也許陳先生見過很多企業,但是僅憑辦公場地和人員數量就認定公司的實力,對面試也太欠缺準備了。經驗固然重要,但是請小心保留,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經驗和眼界就隨意判斷一家公司的實力,這是典型的經驗主義。

找工作,請懷敬畏心!

3、「這些我都能解決,很簡單」

李先生,17年工作經驗,本科學歷,曾任多家企業高管,面試事業部老總。

經過兩輪面試後,企業老闆對李先生進行複試。企業老闆介紹了公司未來的發展規劃,以及對事業部的戰略布局,將事業部的運作模式和團隊情況做了簡要介紹。最後,企業老闆提出了5個事業部面臨的問題,希望聽取李先生的見解。

李先生回答道:「這些我都能解決,很簡單。在業務擴張的部分,我覺得可以這樣做……在供應鏈的問題上,其實沒有那麼難,有足夠的資金就能解決……」

聽完李先生的答案,老闆很是失望,因為他所說的這些方法企業曾經都嘗試過了,但並沒有解決問題。於是老闆又問了幾個關聯問題,得到的回覆還是:「這很簡單,我都能解決……」

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他的口頭禪,但是在表達的時候很容易讓人誤解。如果真的如你所說的很簡單,但你給的方法又不能解決企業老闆的痛點,那麼就會讓人覺得你只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了。

4、其他:我很牛,企業很LOW

40%來面試的高管都有很強的優越感。他們喜歡強調自己的過往經驗,卻很少深入了解面試公司的需求情況;遇到比自己年紀小的面試官還會順帶教育一番,尤其是管理崗位的高管,特別喜歡指出面試官的各種不足;還有一些面試者看見企業老闆比自己年輕時,會有不適應的表現,姿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整體來說,來面試的好多高管會給人一種「我很牛,企業很LOW」的感覺。

最後,我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這100多個面試者中,有70%的高管超過3個月沒有工作,有30%的人超過1年沒有工作。不知是不是因為薪酬要求太高,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力量已經趕超,或是35歲以後的職場人知識老化等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35歲以後的求職之路將會更加艱難。

以上4個誤區你有經歷過嗎?儘早避免,別讓你的中年危機發生在面試之後!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可馨職隅,職場故事精。知故而不世故,知事而不多事。更多文章,請關注 @可馨職隅

相關焦點

  • 老闆的《高管面試要求》,每一條都讓我深陷職場危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周圍的人都在談職場中年危機,網絡上也總能看到關於「35歲職場危機」的文章。對於危機,我其實是茫然的,原因很簡單,沒有經歷過失業,也沒有再就業過,在公司一待就是十年,所以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中年危機。
  • 找工作時單位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都去哪了?
    財務要發工資,領導一看薪酬表,「這幾個35歲以上的人,成本高價值少,辭掉吧!」於是HR找你談話,給錢走人!單位要招員工,領導看看應徵表,「這幾個35歲以上的人,沒精力沒毅力,拿掉吧!」於是簡歷扔垃圾桶,廢紙一張!這並非鮮為人知的案例,在職場中,比比皆是。
  • 職場中,35歲以上的員工,如何擺脫危機持續發展?從這3點講透
    想起我前公司在某年招聘一個司機的時候,當時領導明確希望是35周歲以內,結果有個應聘者自己明明是45歲,故意在登記表上改成了34歲。結果面試表現還不錯,面試時也沒有看出這11歲的」偽裝年齡「,最後公司領導還決定錄用了他,可到了入職報到那天,要求上交身份證複印件,這下真的瞞不住了,經辦的HR發現了這個問題,最終公司以他故意隱瞞事實為由,拒絕錄取。這件事讓我挺感慨,雖然他年近50,但以其能力和經驗做個司機也沒大問題,可就是得不到這樣的工作機會。
  • 年齡漸成職場歧視問題之最 國內職場35歲是一道坎
    對此,她認為這屬於明顯的年齡歧視,不僅不合理,更有可能是不合法的。那麼,這種「職場年齡歧視」是否不公平,這個局又應該怎麼破?  「35歲」現象越來越明顯  實際上,越來越多人抱怨過了35歲就很難換工作或者找工作了,打開招聘版,從電視編導、醫師、超市主管到藝術館工作人員,大部分的招聘廣告都註明了「35歲以下」的要求。
  • 「網際網路普適性職業生涯」瘋傳,35歲以上職場人去哪兒?
    前段時間,網上瘋傳一張「網際網路普適性職業生涯」的圖,給「35歲以上職場人去哪兒」這個問題提供了一些「答案」。 之前工作順風順水,45歲了被單位裁員,結果到處去應聘都不受待見。面對生活和家庭的雙重壓力,黃磊被迫當起了滴滴司機。 「網際網路普適性職業生涯」的瘋傳和《小歡喜》中黃磊的遭遇,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對於職場人來說,有兩條線橫豎我們是繞不過去的。
  • 35歲後,不可能有更好的工作了
    有十年時間沒找過工作的他,此後才意識到,面臨35歲的關卡,想要找到合適的工作,需要滿足各種苛刻的條件。一年間,熊斌面試了幾十家企業,卻因為年齡、跨行業等原因碰壁。如今,他一人住在廣州郊區的城中村,每月固定開支控制在2500元,沒有多餘的社交活動。到達35歲的年齡關口,就業障礙、年齡歧視應約而至。
  • 我,35歲,工作努力,對領導言聽計從,卻淪為職場隱形人,為什麼
    要有批判性思維,不做輕率魯莽的思考者——《麥肯錫思維與工作法》35歲,踏實工作,對領導言聽計從,卻淪為職場隱形人一周前,老家的一個朋友來我家做客,說起了自己的近況。這位朋友今年35歲了,在當地的一家企業工作。
  • 職場中那群35歲以上的人,都消失去哪兒了?
    ↓滑到文章末尾,有限時超值福利↓前兩天,知乎熱搜上有一個超過4100萬人瀏覽的問題:·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 35 歲以上的人都幹什麼去了或早或晚,人只要不遇到疾病災禍,一定會有到達35歲的那一天。
  • 找工作都要求35歲以下,那麼35以上的人都去哪了呢?
    坦率地說,人一到了35歲就會焦慮,這是肯定要遇到的問題。無論是做管理還是技術,一旦失業,在就業市場上都一樣沒有競爭力。管理崗也不會輕鬆,其實到了管理崗會更沒有競爭力。一是因為甚至管理崗本身就少,二是因為普通的中級管理崗更傾向於公司內部提拔,基本不會有空降的經理。
  • 公司裡35歲以上的人都幹嘛去了?|35歲危機!
    這個話題,引起了不少人的參與和討論,因為每個人都要過35歲這個階段。 俗話說,【三十而立】,在大家眼中35歲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35歲,以前覺著好像離我很遙遠,但是年齡越大,我發現時間過得越快,一年仿佛就在一眨眼間過去了。 望了一眼公司的人,好像除了大老闆和保潔阿姨,公司還真的沒35歲以上的人。
  • 35歲的職場人,頭都禿了還不是高管,但一席話卻點亮了我
    不知不覺2020年已經過去一半了,昨天跟老張聊起職場晉升這個話題,看得出他內心的焦慮。35歲了,卻還奮戰在第一線。公司裡有跟他一起入職的同事,職位最高的已經成了部門一把手,差一些的也是主管級別。而且僅僅是一個小組長,帶領五六個人,負責三個項目。
  • 企業招聘都要求35歲以下,35歲到60歲的人去哪工作呢?這裡有答案
    企業招聘年齡一般最高到35歲,那35歲到60歲的人去哪工作了呢?的確打開招聘網站:至少七成以上崗位要求應聘者「35歲以下」。難道35歲以上的真的找不到工作了?其實不然,在招聘過程中年齡只是標準之一,並不是絕對值,會因為其他的能力或者經驗來打破這一限定。
  • 我,35歲,祼職半年,感覺人都閒廢了,怎麼辦?從這4點破局
    ,不過卻並沒有阻止職場人求職的熱度,根據某招聘網站近日發布的調查數據,今年春季有五成以上的白領有實際祼辭或跳槽行動,且最主要原因是對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不滿;對於「90 後」、「95 後」的大學畢業生而言,他們更會因為對一份工作沒興趣或工作生活失衡而離職。
  • 4.16-17 澳門高薪職位更新及面試安排
    公司和澳門多家企業達成友好合作關係,已經向澳門地區及境外多家企業提供各類專業人才。我司致力於向求職者精準提供大量真實的招聘信息,為澳門用工單位和求職者搭建一流的信息服務平臺。澳門某化妝品店倉務員要求:男,30歲以上,粵語流利,懂簡單的電腦操作,主要負責登記貨物整理貨物等,有相關工作經驗薪金:7000+包住上班時間:8個小時 ,月休4天
  • 面試官:「你都35歲了還換工作」該怎麼回答?看看職場高人怎麼說
    看看職場高人怎麼說當我們在面臨找工作的時候,總是會需要花費很多的精力以及時間的,畢竟在求職的道路上,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一個是自己對於公司要求的一個態度,還有一個就是要考慮到自己的能力情況,和公司裡對於求職者的態度以及面試官對你的一種選擇。
  • 35歲的職場人,正在逐漸失去職場自由,很現實也很殘酷
    35歲的職場人,正在逐漸失去職場自由,很現實也很殘酷35歲好像成為了一個門檻,在這個門檻裡面,有35歲的人正在努力攀登。成功渡過的,現在又能緩下來鬆一口氣。而那些沒有辦法成功渡過的,現在可能在嘗試新的跑道。
  • 我35歲了,無路可走!
    因為疫情原因,公司宣布破產,48歲的陳敏(化名)被動失業。再反面試時被告知「40歲以上的女員工,不招」。陳敏不是沒有能力,面試就是卡在了年齡。清南師兄想到前段時間的一條新聞,#專家建議女性退休年齡延至55歲# ,兩條新聞放在一起就顯得很有「意思」。
  • 我,35歲中年職場男,最終還是選擇放棄華為海思offer
    最近幾年,輿論都在熱炒國內以華為為代表的很多企業拒絕35歲以上中年男人。內容半真半假,做為一名在職場混跡10年的中年職場男,面對華為優厚的待遇,我也動搖過,然而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 我認為:職場上永遠是平等的,只不過你需要有平等的資格。
  • 一個35歲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上,沒有這3個條件,千萬別輕易裸辭
    原來,她在前年又從某公司裸辭了,但是她那年剛好35歲了,本來以為會像以前一樣,很快就能找到下家,然後再次給自己升職加薪,但是這次事與願違了,祼辭後,她投了幾乎200份簡歷,都沒有收到面試的通知,本來有兩家公司承諾可以面試的,但最終也因為年齡和薪資問題沒有談攏。
  • 職場30-35歲現象:迄今我看過的關於職業規劃的文章
    在最近的一年的職業規劃諮詢過程中,我明顯地感覺到35歲以上人群對於職業生涯規劃需求的迫切性。 從30歲到35歲,你應該學著為你芸芸眾生般的生命,多積累一些厚度,以便讓你下半生的職業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夠重來」的悔恨和遺憾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