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挨欺負的娃,教他「告老師」還是「打回去」?教你遠離校園欺凌

2020-08-04 奶球媽咪

總挨欺負的娃,教他「告老師」還是「打回去」?教你遠離校園欺凌

想必很多爸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在幼兒園裡難免跟其他的小朋友發生衝突和矛盾,有的孩子性格懦弱,膽小,不敢反抗對方,也不敢表達出來,爸媽又心疼又擔心。

如今校園欺凌的報導屢上報端,一點都不新鮮了,其實那些遭受欺凌的孩子,從幼兒園起性格特徵就表現出來了,並且由於沒有接受及時有效的引導,直到長大後,還不會處理種種社交問題。

總挨欺負的娃,教他「告老師」還是「打回去」?教你遠離校園欺凌

寶媽溫馨說,之前一直高高興興上學的寶寶,最近卻不願意去幼兒園了,詳細詢問之下,孩子才道出實情,原來最近換了新的同桌,經常搶他的玩具,不給還打他,娃現在對上幼兒園表現出強烈牴觸。

總挨欺負的娃,教他「告老師」還是「打回去」?教你遠離校園欺凌

「這種情況,我是不是該跟老師說一下?請老師給換個同桌,可誰也不能保證,下一個同桌就不會打他,不能老換同桌吧?娃太懦弱了,換多少同桌都沒用啊!」

媽媽一邊心疼,一邊又恨鐵不成鋼。這是許多家長的普遍現象。

總挨欺負的娃,教他「告老師」還是「打回去」?教你遠離校園欺凌

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真實需求,啟發孩子自己思考解決辦法

那些在社交活動中經常處於「劣勢」的孩子,有的是因為內心不夠強大,心理能量不足,有的是缺乏解決問題的方法。

  • 有的孩子性格內向、懦弱、膽怯,碰到強勢的,厲害的孩子,就不敢反抗。

  • 也有的孩子是因為社交經驗匱乏,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辦法,雖然心裡有不甘心和委屈,卻不知如何表達出來,面對對方的「攻擊」無可奈何。

在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之前,父母要先了解孩子當時被欺負時的內心活動,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狀態,才能為下一步啟發孩子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做鋪墊。

比如,爸媽可以問孩子:「你當時是什麼感覺呢?你覺得是生氣還是委屈?是難過還是沒關係?」

孩子大多會回答「生氣和憤怒」,然後,爸媽要幫助孩子進一步理清頭緒,可以問孩子:「你是希望自己能繼續玩那個玩具呢?還是覺得你可以再去拿一個別的玩具玩呢?」

總挨欺負的娃,教他「告老師」還是「打回去」?教你遠離校園欺凌

★如果孩子選擇不跟對方繼續爭搶,自己拿另一個玩具,父母就不必再糾結了,因為孩子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有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就是寬宏大量地讓著別人。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樣「佛系」的寶寶真的很難得。

★如果孩子選擇的是想搶回來,自己玩,那接下來爸媽要用啟發式的提問,讓孩子自己想出解決方案。要問他:「你覺得可以怎麼做呢?」

孩子可能會說「告訴老師」,「用別的玩具跟他交換」,等等。

無論孩子說了什麼方法,都要及時給予肯定,讓孩子親自去試一試,如果不成功,孩子回來後爸媽再繼續跟孩子討論其他的方案,如果孩子想不出解決辦法,爸媽需要把幾種方案羅列出來,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總挨欺負的娃,教他「告老師」還是「打回去」?教你遠離校園欺凌

為孩子提供「能量補給」,增強孩子應付社交衝突的能力

應對社交中產生的矛盾衝突,不是一下子能學會的,每個人都要在不斷的鍛鍊中吸取教訓,不斷改進。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們需要在家裡鍛鍊孩子提升社交能力:

1)角色扮演遊戲,了解孩子的社交短板

平時在家裡爸媽可以多跟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幫助孩子增強表達能力,提升社交技巧,爸媽可以扮演成孩子在幼兒園的小夥伴,重現他和夥伴發生衝突的場景,看孩子是怎麼應對的。

這個遊戲一舉兩得,讓孩子學習社交技巧的同時,還能展現出社交缺陷,讓爸媽更了解孩子在平時遇到的困難和需要幫助的地方。不知道怎麼表達的,就教孩子表達,內心膽怯害怕的給孩子加油打氣,有針對性的訓練,效果更好。

總挨欺負的娃,教他「告老師」還是「打回去」?教你遠離校園欺凌

2)多接觸同齡孩子,擴大社交圈子,增強表達能力

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多和同齡孩子一起玩,可以約孩子的小夥伴來家裡或出去玩,使孩子與其他孩子接觸的機會增多,讓孩子不斷摸索,調整自己的方法和技能,這個過程是家長父母不能替代的。

總挨欺負的娃,教他「告老師」還是「打回去」?教你遠離校園欺凌

3)多鼓勵,多肯定孩子,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

很多孩子膽小,不敢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往往是 因為自信不夠,總覺得自己不是對方的「對手」,沒有能力招架對方的進攻,於是躲到自以為安全的地方,從一開始就放棄了抵抗。

所以,爸媽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欣賞,在生活中多創造讓孩子成功的體驗,多說「你真是個會解決問題的孩子」「你真是個能照顧好的自己的孩子」「你能幫助到別人,很了不起!」增強孩子的自信和成就感,這樣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心就會得到提升。

總挨欺負的娃,教他「告老師」還是「打回去」?教你遠離校園欺凌

當發生以下情況時,家長要介入處理

如果發現孩子有太過懼怕、恐懼的心理,不敢面對欺負自己的人,出現逃避、退縮的現象,家長要介入處理,跟孩子一起面對。要跟老師及時溝通,請老師調解。

讓孩子知道,面對困難的時候,爸媽會是孩子的堅強後盾,給孩子堅定的支持和保護,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同時也要給孩子一定的時間來適應和成長。

總挨欺負的娃,教他「告老師」還是「打回去」?教你遠離校園欺凌

我們要做孩子的引路人,卻不可能在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為他掃清障礙,家長只有讓孩子自己準備好武裝,才能應對人生中的許多問題。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靈魂拷問:孩子受欺負了,你是叫他打回去,還是告老師?
    這樣的後果是,打人的孩子下次還會繼續攻擊別人,而被打孩子的退讓得到了負強化,下一次被攻擊的時候還是會選擇退讓。而在另外20%選擇還擊的孩子中,成功「打回去」的孩子,的確會減少後續被攻擊的次數,或致使打人孩子更換其他目標。而且,他第一次反擊成功了,後續再遇見同類事情,他還是會選擇繼續反擊。而還手沒成功的孩子,下次還是會被打人的孩子欺負,甚至遭到更頻繁的「報復」。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老師直言:教他打回去或者告老師其實都沒用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作為家長的角色,在送孩子去上學的時候最怕聽到的就是孩子回來後告訴自己說「爸爸媽媽,學校有人欺負我」。有的家長可能會直接教孩子說別人欺負你你就欺負回去,別人打你你也打他,或者會直接怒氣衝衝地跑到學校找老師和欺負自家孩子的那個孩子算帳,替自己孩子出頭。
  • 面對校園欺凌,家長如何教給孩子正確反擊?打回去不是最好的辦法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除了在教育過程中,去引導小學生健康發展,更要去教會他們怎麼保護自己,面對欺凌正確的反擊。在電影《少年的你》中,受到欺凌的學生,幾乎都沒有得到家長的保護。「就是孩子的玩笑」、「別人怎麼專打你呢」、「小打小鬧,你去告訴老師就好了」,於是本該我們重視的校園欺凌,在家長眼裡都變成了理所應當。
  • 娃被欺負了,你會教娃打回去嗎?
    打回去?怕孩子變得暴力,又怕孩子打不過;告老師?又未見得是最好的選擇。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教她打回去?,還是還手有效。而要告訴他:「被欺負也別怕,爸爸/媽媽幫你撐腰。」
  • 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李玫瑾的方法很實用,預防是關鍵
    當孩子跟父母說:「自己在學校被人欺負後」,很多父母不當回事,或者責怪孩子,說:「你怎麼又惹事了,叫你不要惹他,躲他遠點,他就不會欺負你了」。這樣的家庭教育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受欺負。 其實,很多時候,調皮的孩子在剛開始欺負別人時,可能只是無意行為。
  • 剛開學就頻發校園欺凌:在教孩子打回去之前,先教孩子不被欺負。
    這其實一直都是比較有爭議的話題,有的家長主張不打回去,因為打人不好;也有家長認為就是要打回去,孩子絕對不能吃虧。到底孩子被欺負了應該怎麼辦才好呢?前幾天,疫情之後的開學,一位媽媽說自己剛剛讀小學的兒子怎麼說都不想去上學。問他為什麼,就是不說。後來問老師,老師也不清楚。結果還是他同學悄悄說出了真相:原來兒子被隔壁班上的幾個孩子欺負了。
  • 當你的孩子被欺負時,你會不會讓他勇敢「打回去」
    學校老師和家長知道後,處理的結果也無非就是批評教育一頓,然後賠禮道歉,事情就翻篇了。 因為有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校園欺凌事件中的施害者都還未成年,知道自己不會有太大的「後果」,加上有家長「平事兒」,這才越來有恃無恐。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與其教他打回去,不如讓他有「還擊的智慧」
    今天想說一說「幼兒園欺凌」這件事。其實校園欺凌這件事,雖然高中、初中的案例和受到的關注更多一些。但是其實在幼兒園,有些孩子就會受到校園欺凌。有數據表明,在幼兒園階段,受到排擠、被欺負的孩子比例高達40%。
  • 孩子被欺負,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無論什麼時間,有關孩子的新聞一出現,尤其是孩子之間出現欺凌事件,都會引起無數家長朋友們的擔憂。  01 孩子被欺負,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  對此,睿睿父親直接帶著孩子找到欺負人的孩子,並告訴睿睿:「爸爸在這裡,你敢不敢打回去?」  但即使這樣,孩子也只是抓住對方小朋友的手打了一下。
  • 6歲孩子多次被欺負,幼兒園老師在場也不阻止:如何讓娃遠離欺凌
    但老師並沒有在意,只是大概的去說了一下這個男童,然後就繼續上課。可是沒多久,那個男孩又開始欺負自己的女兒,不停的揮手打她,而老師只是上自己的課,不去阻止。當天男孩的爺爺也是在場的,也看到了孩子的這一行為,可是卻無動於衷。事後女兒的爸爸,多次調取孩子上課的畫面,發現女兒並不是一次兩次被欺負了,而是經常被同桌欺負。
  • 6歲孩子多次被欺負,幼兒園老師在場也不阻止:如何讓娃遠離欺凌
    媽媽發現之後,幾次找上課的老師,去談女兒被欺負這個問題,想讓老師去阻止。但老師並沒有在意,只是大概的去說了一下這個男童,然後就繼續上課。可是沒多久,那個男孩又開始欺負自己的女兒,不停的揮手打她,而老師只是上自己的課,不去阻止。當天男孩的爺爺也是在場的,也看到了孩子的這一行為,可是卻無動於衷。
  • 李玫瑾對話俞敏洪:孩子被欺負,家長別只會教「告老師」
    那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部分孩子在家長不注意的地方挨欺負了!這種欺負有的是肢體碰撞、有的是語言欺凌,但是無論哪一種都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其實隨著孩子們逐漸的長大,開始融入集體,很多家長都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被欺負。所以家長們就會囑咐孩子,如果遇到欺負第一時間一定要「告老師」,讓老師來想解決辦法。可這樣的方法只會招致壞孩子們的報復,讓孩子受到更多的欺負。
  • 孩子被欺凌是「打回去」還是「忍回去」,李玫瑾給出了正確建議
    如果孩子有一天來到你面前,哭著對你說:「媽媽,學校有人欺負我!」你會怎麼處理呢? 教會孩子息事寧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讓孩子告訴老師還是自己去學校為孩子出頭?李玫瑾曾經在一檔節目中說過: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打回去!」,比教孩子容忍強。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是該「告老師」還是「打回去」?
    可是有些家長也會擔心孩子在學校受欺負,如果是你家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了,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是告訴孩子打回去還是告老師。「打回去」還是「告老師」好像都有它的道理,認為應該打回去的家長認為:告訴老師也沒用,也不能解決問題
  • 在學校被欺負?別只教孩子「告訴老師」!李玫瑾教授說要這麼做
    孩子第一次上學,每個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娃受欺負,或者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我們經常會跟孩子說,在學校不要去欺負別人,如果別人欺負你,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不過,事實證明當孩子欺負後告老師是沒有用的,李玫瑾教授說要這麼做!
  • 孩子受欺負了怎麼辦?除了教孩子「打回去」,這件事也要和孩子說
    隨著揭露校園暴力現象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校園暴力也被越來越多人所重視,特別是有孩子的人群,更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也會受到欺負。部分父母也曾告訴過孩子受到欺負要懂得反擊,但是簡單的「打回去」是否真的能解決問題呢?
  • 孩子被欺負?比教他打回去,更有效的是這麼做
    ,雖說和老師溝通過了,但也知道老師不能一直盯著,所以還是很擔心。1.被人打了當然要教他打回去呀,暴力不是解決事情的唯一方法,還是要教孩子溫和地處理。,別人不能隨便打你、推你知道嗎?」,家長要先安撫他的情緒,然後和老師了解情況。
  • 對待「校園暴」你怎麼看?是打回去還是忍著?
    為人師表傳輸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文化知識,還有道德規範和安全教育,校園內的衝突以及暴力事件首先負責人的應該是校方,校方必須給孩子一個安定的學習環境,否則就是失職。作為家長,自己孩子受了欺負,肯定會很生氣,但是在處理這種事情上各不相同。懦弱的家長選擇的可能是不很嚴重就忍了;理智的家長可能會通過向老師、校方反映來解決問題;而強硬的家長會選擇打回去,讓孩子打,甚至自己打。
  • 孩子被欺負要不要打回去?知道這些,比教娃直接打回去更有效
    所以將欺負兒子的兩個媽媽關進房間裡,避開孩子,用成人的方式教訓她們。二、如果孩子是被同齡人欺負,家長該怎麼做?在綜藝節目《婆婆和媽媽》中,李晟和麥迪娜也聊到這個問題,她們堅決認為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一定要還手,而雙方長輩都不同意,認為直接走開或者告訴老師就可以了。
  • 秦昊自爆女兒被欺凌:孩子被欺負直接打回去?打回去也要講究方法
    1、父母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衝突,在學校當中,學生是佔多數的,老師是少部分的。老師很難在任何時間都能兼顧到所有的學生,能夠及時解決問題。霸凌的現象時常都會存在,不能光依靠老師解決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跟自己的孩子說:做人不要太懦弱,面對別人欺負你的時候自己要硬氣一點,及時向老師或者父母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