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爸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在幼兒園裡難免跟其他的小朋友發生衝突和矛盾,有的孩子性格懦弱,膽小,不敢反抗對方,也不敢表達出來,爸媽又心疼又擔心。
如今校園欺凌的報導屢上報端,一點都不新鮮了,其實那些遭受欺凌的孩子,從幼兒園起性格特徵就表現出來了,並且由於沒有接受及時有效的引導,直到長大後,還不會處理種種社交問題。
寶媽溫馨說,之前一直高高興興上學的寶寶,最近卻不願意去幼兒園了,詳細詢問之下,孩子才道出實情,原來最近換了新的同桌,經常搶他的玩具,不給還打他,娃現在對上幼兒園表現出強烈牴觸。
「這種情況,我是不是該跟老師說一下?請老師給換個同桌,可誰也不能保證,下一個同桌就不會打他,不能老換同桌吧?娃太懦弱了,換多少同桌都沒用啊!」
媽媽一邊心疼,一邊又恨鐵不成鋼。這是許多家長的普遍現象。
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真實需求,啟發孩子自己思考解決辦法
那些在社交活動中經常處於「劣勢」的孩子,有的是因為內心不夠強大,心理能量不足,有的是缺乏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的孩子性格內向、懦弱、膽怯,碰到強勢的,厲害的孩子,就不敢反抗。
也有的孩子是因為社交經驗匱乏,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辦法,雖然心裡有不甘心和委屈,卻不知如何表達出來,面對對方的「攻擊」無可奈何。
在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之前,父母要先了解孩子當時被欺負時的內心活動,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狀態,才能為下一步啟發孩子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做鋪墊。
比如,爸媽可以問孩子:「你當時是什麼感覺呢?你覺得是生氣還是委屈?是難過還是沒關係?」
孩子大多會回答「生氣和憤怒」,然後,爸媽要幫助孩子進一步理清頭緒,可以問孩子:「你是希望自己能繼續玩那個玩具呢?還是覺得你可以再去拿一個別的玩具玩呢?」
★如果孩子選擇不跟對方繼續爭搶,自己拿另一個玩具,父母就不必再糾結了,因為孩子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有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就是寬宏大量地讓著別人。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樣「佛系」的寶寶真的很難得。
★如果孩子選擇的是想搶回來,自己玩,那接下來爸媽要用啟發式的提問,讓孩子自己想出解決方案。要問他:「你覺得可以怎麼做呢?」
孩子可能會說「告訴老師」,「用別的玩具跟他交換」,等等。
無論孩子說了什麼方法,都要及時給予肯定,讓孩子親自去試一試,如果不成功,孩子回來後爸媽再繼續跟孩子討論其他的方案,如果孩子想不出解決辦法,爸媽需要把幾種方案羅列出來,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為孩子提供「能量補給」,增強孩子應付社交衝突的能力
應對社交中產生的矛盾衝突,不是一下子能學會的,每個人都要在不斷的鍛鍊中吸取教訓,不斷改進。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們需要在家裡鍛鍊孩子提升社交能力:
1)角色扮演遊戲,了解孩子的社交短板
平時在家裡爸媽可以多跟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幫助孩子增強表達能力,提升社交技巧,爸媽可以扮演成孩子在幼兒園的小夥伴,重現他和夥伴發生衝突的場景,看孩子是怎麼應對的。
這個遊戲一舉兩得,讓孩子學習社交技巧的同時,還能展現出社交缺陷,讓爸媽更了解孩子在平時遇到的困難和需要幫助的地方。不知道怎麼表達的,就教孩子表達,內心膽怯害怕的給孩子加油打氣,有針對性的訓練,效果更好。
2)多接觸同齡孩子,擴大社交圈子,增強表達能力
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多和同齡孩子一起玩,可以約孩子的小夥伴來家裡或出去玩,使孩子與其他孩子接觸的機會增多,讓孩子不斷摸索,調整自己的方法和技能,這個過程是家長父母不能替代的。
3)多鼓勵,多肯定孩子,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
很多孩子膽小,不敢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往往是 因為自信不夠,總覺得自己不是對方的「對手」,沒有能力招架對方的進攻,於是躲到自以為安全的地方,從一開始就放棄了抵抗。
所以,爸媽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欣賞,在生活中多創造讓孩子成功的體驗,多說「你真是個會解決問題的孩子」「你真是個能照顧好的自己的孩子」「你能幫助到別人,很了不起!」增強孩子的自信和成就感,這樣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心就會得到提升。
當發生以下情況時,家長要介入處理
如果發現孩子有太過懼怕、恐懼的心理,不敢面對欺負自己的人,出現逃避、退縮的現象,家長要介入處理,跟孩子一起面對。要跟老師及時溝通,請老師調解。
讓孩子知道,面對困難的時候,爸媽會是孩子的堅強後盾,給孩子堅定的支持和保護,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同時也要給孩子一定的時間來適應和成長。
我們要做孩子的引路人,卻不可能在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為他掃清障礙,家長只有讓孩子自己準備好武裝,才能應對人生中的許多問題。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