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這樣做讓孩子成為有靈性的人

2020-12-20 陌竹媽媽

在生活中,「靈性」這個詞通常是一個褒義詞,經常用來形容孩子,一般指孩子聰明伶俐。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對世界充滿好奇和疑惑,孩子有天生的直覺和開放性,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挖掘孩子的潛能,用自己的語言、行為來促進孩子的靈性,讓孩子成為一個有靈性的人。

一、傾聽孩子的心聲

重視孩子,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認真傾聽孩子的意見和想法,讓孩子感覺被重視、被信任。尤其是與孩子有關的事情,家長不要自己說了算,讓孩子參與其中,一起討論,聽聽孩子的意見,孩子說的合理的,家長要接受,孩子說的不合理的,要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這樣。

二、讓生活更加多彩

豐富多彩的生活才會激發更多的樂趣,孩子的生活不要安排得中規中矩,沒有自由。偶爾可以給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飯後一起聽聽喜歡的音樂,下班路上買一束喜歡的鮮花裝點一下家裡,給房間噴一點香香的味道,都會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樂趣。

三、給孩子靈活的生活空間

給孩子適當的空間,留出一些時間讓孩子自由安排,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擁有一個靈活的時間表,活在自由自在的空間裡。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有利於孩子更好發揮個性優勢。

四、給孩子做好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小的時候,幾乎都是和家長待在一起的,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

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靈性的人,家長的言行就必要鑰匙積極地,正確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衝孩子發火,傷了孩子靈性;不發火,憋得一肚子氣,不妨這樣做
    現在都講究科學育兒,關於育兒的理論家長們也聽了不少,其中共同的一點就是:別衝孩子發火。可道理我們都懂,有時孩子一副&34;,可真讓人忍不住生氣。衝孩子發火,傷了孩子靈性;不發火,憋得自己生氣,我們當家長的到底咋辦?
  • 孩子不喜歡爸爸怎麼辦?大都是媽媽做錯了,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但長期這樣下去會讓家庭的關係比重失調,父親在家庭裡除了是&34;就再沒其他的用途,不利於家庭的和諧,對孩子的成長也有不良影響。發現孩子疏遠父親時,聰明的媽媽應該怎樣做呢?大都是媽媽做錯了,聰明的媽媽這樣做1、 讓爸爸加入家庭勞動中,讓孩子明白爸爸的重要性。有些爸爸一下班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讓孩子覺得家裡有沒有爸爸都一樣。其實媽媽可以讓爸爸做一些家務,然後告訴孩子:&34;孩子就會意識到爸爸的重要性,更容易靠近爸爸,並且也會以爸爸為榜樣,成為一個有責任的人。
  • 爸爸不喜歡和孩子玩?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最近,有個媽媽問我,說他們家爸爸都不怎麼喜歡陪孩子玩,即使是周末,也是抱著手機不怎麼和孩子交流,對這個問題她感到很苦惱。所以如果爸爸不喜歡陪著孩子一起玩,一起瘋,媽媽就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你們可以這樣做,可能一點小小的改變,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媽媽們有什麼事情是千萬不能做的。
  • 如何改變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我在網上也查閱了一些資料,原來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受媽媽很大的影響,大概的原因如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理智和情緒的衝撞,往往在這個時候情緒會佔上風,於是就大罵特罵,甚至打孩子。久而久之,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就像一個&34;,會讓孩子充滿恐懼。這樣孩子不敢給爸爸大喊大叫,會害怕自己的爸爸。我想這也不是家長所希望看到的。
  • 明智的爸爸媽媽不要急於否定孩子,而是要這樣做!
    前段時間在老家,聽到我小侄女的老師給她媽媽打電話:「對他爸爸來說一句玩笑話,可能就會讓孩子失去自信,身陷自卑的陰霾中!」老師語氣深沉緩慢……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姐姐家六歲的丹青平時很喜歡唱歌跳舞,有時候在看電視,就跟著唱了起來,一天丹青正在唱歌,我姐夫就來了一句:「青兒啊,你別唱了,唱的實在難聽。」丹青不以為然地說:「爸爸,我唱歌很好聽的。」
  • 如果孩子考完試把卷子藏起來了,爸爸媽媽請這樣做
    昨天辦公室裡一位媽媽對我說:「原來在沒孩子的時候,看到有人說焦慮孩子的學習我都挺不理解的,孩子嘛,哪能各個都優秀。但是自己當了媽,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真的覺得心都操不完,小的時候還好,吃飽了睡好了身體好就行,但是現在上學了,真的不能不擔心成績,畢竟這會關乎孩子的未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以前心太大了,兒子平時成績一般般,是屬於在中遊的孩子吧,越是這樣不好不壞,卻越讓人擔心。
  • 「媽媽,你們在做什麼?」好奇爸媽在房裡做什麼,媽媽靈性解釋
    導讀:「媽媽,你們在做什麼?」好奇爸媽在房裡做什麼,媽媽靈性解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你們在做什麼?」好奇爸媽在房裡做什麼,媽媽靈性解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華光書院:孩子靈性滋長最豐富的泉源
    因為他的身體誕生是來自於爸爸跟媽媽的結合來的,所以呢,他也需要跟爸爸相處,也需要跟媽媽相處。那爸爸抱他是正常的,現在法律沒這樣規定,結果都是媽媽在抗的,爸爸都不負擔這個責任,不對。 對於生命來講啊,這個養分,孩子對爸爸媽媽的心跳、體溫,這種關懷,這是生命的營養。
  • 拒絕「焦慮媽媽」「暴躁爸爸」: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你可以這樣做
    要求孩子必須要這樣做,要求孩子不能與自己心裡的預期動作有絲毫偏差。久而久之,孩子們會表現出想要逃避父母,沉溺遊戲,性格也會愈發極端。被課程裡的老師指出這一問題後,我深深的意識到當父母真的不容易,如果沒有一個人來指導,真的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教育陷阱」。
  • 董卿: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這樣的人!
    昨天,皮皮媽在抖音刷到董卿說的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才,但他們忽略了一點: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成長每一個家長都是孩子的鏡子,他們也是孩子所有品格的起點。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 孩子沒有時間概念?爸爸媽媽這樣試試看
    比如吃晚飯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說:&34; 要寫作業的時候可以說:&34;每一次明確時間的表達,都讓孩子對時鐘上面的轉盤有了更多的理解,讓孩子把時鐘上面的每個刻度都和自己要做的事情緊密的聯繫在一起,讓孩子逐漸意識到時間的概念,理解每個時間點應該做什麼事情,將這些看不見的時間變成孩子可以處理的事情之後,我們就可以引導孩子
  • 三流爸爸做錢包,二流爸爸做大樹,一流爸爸卻是這樣
    有人說,三流的媽媽做保姆,二流的媽媽做教練,三流的媽媽做榜樣。如果媽媽的教育方式要被分等級,那么爸爸為什麼不能呢?在我看來,爸爸的等級劃分要比媽媽還要明顯。  三流的爸爸做錢包  這樣的爸爸愛孩子的方式更多的是無奈和悲哀,似乎除了滿足物質需要,他也沒有什麼需要跟孩子交流,老婆的作用不就是照顧孩子嗎,要不然賺這麼多錢幹什麼?  二流的爸爸做大樹
  • 「這四種爸爸」很難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
    自然而然,孩子和爸爸之間的距離就會疏遠,那么爸爸就很難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對於孩子來說,以下這四種爸爸很難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少數的爸爸,從來就沒有去關心過自己的孩子。這類爸爸只顧自己,很少去盡到一個做父親的責任。當孩子得不到爸爸的關愛時,自然就會和爸爸之間沒有情感交流,這樣兩個人之間就沒有情感連接,因此爸爸很難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
  • 有這樣的爸爸,孩子怎能不優秀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大部分的家庭是媽媽佔據主要地位,照顧著孩子的起居飲食教育陪伴。而爸爸的參與度卻是很少。 然而,最近的一部關於家庭成長教育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父愛。不由感嘆:我也好想要一個這樣的爸爸!
  • 孩子為什麼跟爸爸不親,可能跟媽媽做的兩件事有很大關係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父親帶孩子的時候總是一心多用,孩子哭了爸爸哄不好就會扔給媽媽,拉了尿了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時間長了,媽媽們自然就不想把孩子再交給爸爸。其實這個過程就像是一個惡性循環,爸爸原本想帶孩子,但是媽媽總是不放心爸爸帶娃的方式,一頓數落之後,爸爸反而產生了不舒服的心理,越是這樣越帶不好孩子,越不想帶。
  • 當孩子問道:為什么爸爸不做家務?聰明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為什么爸爸不做家務?"媽媽摸下女兒的頭,笑著說:"因為爸爸、媽媽的分工不同呀!媽媽主要負責做家務和照顧你,而爸爸呢,主要負責賺錢養家。這樣我們家才幸福美滿對吧?而應該讓孩子感覺到,為了給這個家創造更好的條件,爸爸媽媽都在努力付出。聰明的媽媽應該把自己好心情,好心態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內心充滿陽光和自信,讓孩子在沒有思想負擔中長大。當然,爸爸也應該自我調整觀念,回到家能主動分擔一些家務,讓孩子看到父母都在為這個家庭付出,這樣才能言傳身教地教育孩子承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
  • 老師們說|孩子喜歡的東西就想拿走?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近日,爸爸媽媽們應該都關注到了這條引起爭議的新聞:7歲女童商場偷拿玩具親媽報警。在這,咱們不去爭辯這位母親做的對錯,如此社會事件對大眾最大的意義應是思考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家長能否見微知著?遇到諸如此類的問題該怎麼樣更好的解決?
  • 霍啟剛周末在家陪孩子做烘焙:爸爸給的榜樣,媽媽替代不了
    看到兄妹兩很用心做的樣子,也難怪霍啟剛會感到特別的驕傲了!除了做點心外,霍啟剛還會陪著孩子一起下廚做好吃的,比如蝦子。穿著簡單,然後配上一條圍裙,似乎經常做這樣的事情。這不僅給大兒子霍中曦做了一個好榜樣,告訴兒子下廚這樣的事情,男孩子也是可以做,同時又給了兒子陪伴時光,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 孩子爸爸,請不要做媽媽教育孩子路上的絆腳石
    放假回家來也是躺沙發上看電視,玩手機,出去找他好朋友聚聚,偶爾父愛發作,帶著孩子出去玩玩。對待孩子是長期持續性「不過問」,偶爾心血來潮「陪玩」。後來,有一天,爸爸改變了。孩子上了小學之後,爸爸忽然間「長大」了,意識到父親這個角色了!覺得該為孩子做點什麼讓孩子感受一下父愛了,於是,爸爸開始關心起孩子來。
  • 孩子不愛叫人,想讓孩子見人就主動打招呼,聰明媽媽都這樣做
    03.逆反心理有時候孩子不打招呼,不叫人是因為逆反心理,明明會叫叔叔阿姨,我就是不叫。要跟爸爸媽媽逆著來,你越是叫我幹嘛,我越不幹嘛。04 .害羞有研究證明,有1/5的寶寶天生是害羞的,還有一部分寶寶是在一段特殊時期害羞,還有一部分寶寶是慢慢長大的過程中才變得害羞。